揚名中外的瓷器,
精工了宋元明清高雅富麗的榮光,
沉穩雅緻的漢字,
鋪陳了千年文化慧心巧思的底韻。
漢字與文物系列第四冊《紫禁城外一抹清脆:漢字與文物的故事》
漢字與文物系列來到最後的一冊,跟隨國際甲骨文權威學者許進雄老師盡覽帝國的奢華與流麗,紫禁城外夕暮漸籠,細膩而清脆的朝代之歌,琅琅迴響、起伏於歷史更迭中。宋元明清的卷軸開展,漢字與人間躍然,氣勢恰好、濃淡相宜。帝國的告別宴,緩緩掩卷。
許進雄教授藉由文物與文字的指引,帶著我們穿梭在宋元明清的富麗宮廷,體驗窯場間百花齊放的妙思靈想,生活與藝術的自然結合,文物與漢字的精巧美麗。
宋元明清時代, 中國文物邁向顛峰極致,伴隨著中國瓷器的世界足 跡,景泰藍、青花瓷、景德鎮等享譽國際。大氣恢弘的帝國文化,催生出極致的奇穎巧藝;深厚的人文素養,透過文字一一展現。彈指間悅耳的清音,令人沉吟念想,永難忘懷圍繞著紫禁城的一抹清脆!
商品特色
國際甲骨文權威學者許進雄教授畢生心血之作,挑選各世界級博物館最具代表的文物,帶你穿越時空,認識古代社會。
超過百幅的中國宋元明清時代古文物精美圖片。
珍視流傳的文物,注重漢字的意義,透過清晰易懂的故事,解析文字與器物製作之間相伴相生的關係。
穿插大量禮儀、風俗、民生活動及文化實證,重現宋元明清時代華貴豐富的日常生活、社會文化與結構,協助讀者理解文化社會與文字流變。
作者簡介:
許進雄
1941年出生於高雄。準備大學聯考時,讀到清代王念孫注釋的《廣雅疏證》,從此踏上研究中國文字奧妙的學問。在臺灣大學中文系就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專精甲骨文和博物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應聘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968年),整理館藏的甲骨(明義士收藏),在博物館研究階段,得到重要發現──「以甲骨上的鑽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此一發現影響文字學界甚巨。安陽博物館甲骨展覽廳評為「甲骨學最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後,在東亞系兼職授課。1996年回到臺灣,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等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專著:《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古事雜談》、《文字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家》、《字字有來頭》系列著作等。
章節試閱
一、質量俱佳的「真瓷器」
這件是北宋早期定窯所生產的香爐(或稱薰爐)。薰爐用於薰香衣物、驅逐蚊蟲或增加居室的氣氛。爐身黏附五個人面形獸足,均勻站立在環形座之上。爐子有覆蓋,蓋紐作一水瓶在托盞上的形象。蓋身及紐各有三個鏤孔,以讓煙氣漏出。這是從定縣靜志塔所出土的一百五十多件瓷器之一,是和尚使用的生活用具及佛前的供奉器,質量都非常的高,想見信徒們因信仰堅誠奉獻良多,才有這麼多的高價瓷器。從這個塔裡就發現了十件香爐,也可以知道當時對香爐的需求很高。
白陶的燒製是北方先發展起來的。南北朝時代釉陶的生產以南方較為發達,北方可能因為受到戰爭的影響,發展得比較慢,常模仿南方的產品,這件薰爐的造型就可能是受到浙江越窯的影響。為了與南方的青瓷競爭,北方另闢途徑,從胎體的質量下工夫,盡量把泥中的鐵質取掉,使胎體中不再參雜其他可能干擾釉色的色調。釉中的鐵氧化物在還原燄中呈純白或帶青色,在氧化燄中為白中泛黃。如果進一步把釉料中的鐵質也捨棄掉,並改以煤炭作為燃料就能燒出色調是象牙白透明釉的硬陶。白陶質地潔白堅硬,成為人人喜愛的產品,在宋代是民間向朝廷進貢的貢品。
宋代對於定窯優雅產品的需求甚高,所以陶工們很快就發展出提高產品生產速度及質量的技術以因應。首先,為了加速成形,就用印模印花和壓印形狀,像這一件香爐,其五個人面形獸足顯然都是用同一個模子壓製而成。其他的部件,包括環形座、爐體、蓋子、蓋紐也大致都先以模印,然後黏合而成。有些看起來形狀非常複雜的器物,其實只要二、三塊模子就行了。
其次是盡量利用窯裡的空間,利用匣缽相疊與覆燒的方式,使得同一個空間裡可以燒造多件陶器,每窯所能燒造的陶器數量大為超前。以前是每件燒坏都要正立地放在各自的保護匣中,一個個排列地上。新的方法則是用較大的匣缽讓很多件陶器以口緣朝下的方式層層相疊在裡頭。設計巧妙的環形支釘用以支撐燒坏,並使其間留有空隙。由於每個燒坏都有各自的支撐,所以報廢的薄壁容器也減少了。由於採用倒著燒的方式,器緣就沒有上釉,因為怕熔化的釉把成品黏固在支撐物上。沒有上釉的地方比較粗糙,就在器緣上包裹一圈紅銅或黃金,使摸觸起來滑潤。同時也利用斜坡,建造長龍形的窯,長者達五十公尺,一次可以燒造上千件器物,以達到出貨快、成本低的要求。
宋代朝廷不但增加瓷器的需求量,並派官員監製,對品質的要求很高,因而帶動了燒造技術、裝飾方法、釉色變化等的革新,使得質量大為提升,以致西洋人認為從此才算得上是真瓷器。官窯的建立,刺激民窯也競起仿效,全面拉提了燒瓷的質量。
一、質量俱佳的「真瓷器」
這件是北宋早期定窯所生產的香爐(或稱薰爐)。薰爐用於薰香衣物、驅逐蚊蟲或增加居室的氣氛。爐身黏附五個人面形獸足,均勻站立在環形座之上。爐子有覆蓋,蓋紐作一水瓶在托盞上的形象。蓋身及紐各有三個鏤孔,以讓煙氣漏出。這是從定縣靜志塔所出土的一百五十多件瓷器之一,是和尚使用的生活用具及佛前的供奉器,質量都非常的高,想見信徒們因信仰堅誠奉獻良多,才有這麼多的高價瓷器。從這個塔裡就發現了十件香爐,也可以知道當時對香爐的需求很高。
白陶的燒製是北方先發展起來的。南北朝時代釉陶的生產...
作者序
因緣際會說甲骨
一九六○年我進到臺灣大學中文系,因緣際會開始研讀甲骨學,到了研究所畢業的時候,我的甲骨學知識已能自行研究,獨當一面了。一九六八年,承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李濟博士與業師屈萬里教授共同推薦我去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整理明義士博士收藏的大批甲骨文字。我從未想到會因此因緣而深涉中國古文物以及中國考古學的知識。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原來是多倫多大學附屬的機構,兼有教學與展示的功能,1968年因擴充編制而脫離大學成為獨立的省屬機構。館藏的文物包括人類所有地區的文明以及科學各領域的資訊。其中以遠東部的中國文物最為有名,號稱是中國地區以外最豐富的十大收藏之一,很多藏品獨一無二,連中國都難得見到。
我在臺灣所受的專業訓練是有關中國學問的,既然身在以收藏中國文物著稱的單位服務,自然會變成同事們諮詢的重要對象。為了因應工作的需要,我只得擴充自己求知的領域,除了加強對中國思想、文學、語言等學科原有的訓練外,也自修考古、藝術、民俗、天文、產業等各方面的知識,以應付博物館的多樣化展覽主題,因此也就不自主地開始深入了解中國文物的必要知識。
在多倫多,我本有博物館與多倫多大學的穩定工作。但受到學長曾永義教授「回母系貢獻」的一再敦促,一九九六年應臺灣大學中文系之聘,回國來講授中國古代社會、甲骨學、文字學等課程,當時尚未有開設相關中國文物課程的構想。在一次餐會中,認識了世新大學通識課程的主任趙慶河教授,他談及想增加中國文物知識的普及化教學課程,我告以自己曾經在博物館工作,具有二十幾年參與中國文物的收藏與展覽的經驗,在加拿大的洋人社會裡也長期從事推廣中國文化的活動。他就問我是否可以考慮去世新大學開一門有關中國文物的通識課程,我答以何樂而不為。當時以為只是客套的交談,並未作教學的進一步打算。誰知開學前不久,突然接到電話,說通識課程已經排定了,請我準備上課。在匆促之間,就決定以我與同事們為介紹館藏重要文物所編寫的書,《禮敬天地,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中國寶藏》("Homeage to Heaven, Homeage to Earth – Chinese Treasures of the Royal Ontario Museum",多倫多:多倫多大學出版部,一九九二年)作為講課的主要教材,輔以其他機構的典藏品。如此一邊教學一邊編寫教材,一年之後,初步的教材就緒,我也就把中國文物概說的課帶到臺灣大學去。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展示以主題為主,每個展覽的籌劃都像寫一篇論文。不但展示的整體內容有起承轉合的結構,個別文物的說明,除必要的名稱、功能、質材、年代、製造、裝飾等資訊外,還特別重視文物背後所隱含的生活與社會意義,希望觀眾於參觀後,能對展示的主題有明確的認識,而不是只瀏覽展品美麗的外觀而已。在長期受這種以教育觀眾為展覽目標的主導原則的影響下,我對於文物的認識常著重其製造時的社會背景,所以講課時,也經常借重我所專長的中國文字學、中國古代社會學,作綜合性的詮釋與引申。譬如:在介紹紅山文化的玉豬龍時,就借甲骨文的肙字談佩帶玉佩以驅避蚊子的可能;介紹大汶口的象牙梳時,就借用甲骨文的姬字談髮飾與貴族身分的關係;教到東周的〈蓮瓣蓋青銅酒壺〉時,就談蓋子的濾酒特殊設計;介紹唐代的〈彩繪釉陶婦女騎俑〉,就談婦女生活解放與自主性的問題;對半坡文化的〈小口尖底紅陶瓶〉,就談中外以陶器運輸水酒的慣習;對唐代墓葬的伏羲與女媧絹畫,就談中國的鹿皮與結婚禮俗,以及古代臺灣原住民與漢族的關係。借金代〈觀世音菩薩彩繪木雕〉,介紹觀音菩薩的傳說與信仰;借宋代〈太和銘雙龍紐鏄鐘〉談宋代慕古風氣與金人洗劫汴京的史實;利用刻紋木陶拍介紹陶器燒造的科學知識等等。
大部分同學對於這種涉及多學門、整合式的新鮮教學法感到興趣。有位在某出版社就職的同學找我談,說她們的總編輯對我講課的內容也有興趣,有意請我將講課的內容寫出來出版。在與總編輯面談後,初步決定撰寫一百四十篇,每篇約一千一百字,以一件文物為中心,選取新石器至清代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物,依教課的模式與精神,談論各種相關的問題。至於書名,因博物館的展覽經常提供導覽服務,導覽員會對較重要的展品作詳細的解說,並申論個人的意見,這與本書撰寫的性質和目的非常類似,所以就把書名訂為《中華古文物導覽》。每篇文章都是獨立的單元,讀者可以隨意瀏覽,不必從頭讀起。
面談後我就興致勃勃的開始選件與寫作,誰知到了任務快完成時,因版權費的原因,我不簽合約,寫作的興致也就此打消,於寫完一百三十一篇後就輟筆不寫了。之後曾把部份文章改寫為六百字的專欄刊在國語日報上,但登了四十幾期亦中止了。後來國家出版社的林社長向我徵求甲骨學方面的稿件,我一時沒有甲骨學的著作,就想何不補足文物導覽的稿件交給該社出版。承林社長不棄,付梓問世了。
《中華古文物導覽》出版後,我接到大陸的朗朗書社的電話,說這本書的寫作方式非常新穎,打算介紹給中國的讀者,問能不能授權給他們簡體字版的版權。我就請他跟國家出版社直接洽談。於取得簡體字的版權後,央求我多寫十篇。我也答應地寫了。出版時改名為《文物小講》。
《中華古文物導覽》出版後,我發現市面上不太容易找到這本書,但《文物小講》銷售卻不錯,再度簽了五年的合約。顯然並不是內容有問題賣不出去,而是銷售的方法不合適。我於是找臺灣商務印書館談,把國家出版社這本書的版權買下來,而我大幅擴增內容,預定完成全新的版本,共四冊,並把教課的講義作適度的刪改,使其適合大眾閱讀。很高興洽談成功,把版權移轉到臺灣商務印書館。現在出版在即,把原委稍為說明如上。最後還希望學界先進,賜教是幸!
許進雄
民國一○七年五月九日於新北市新店區
因緣際會說甲骨
一九六○年我進到臺灣大學中文系,因緣際會開始研讀甲骨學,到了研究所畢業的時候,我的甲骨學知識已能自行研究,獨當一面了。一九六八年,承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李濟博士與業師屈萬里教授共同推薦我去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整理明義士博士收藏的大批甲骨文字。我從未想到會因此因緣而深涉中國古文物以及中國考古學的知識。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原來是多倫多大學附屬的機構,兼有教學與展示的功能,1968年因擴充編制而脫離大學成為獨立的省屬機構。館藏的文物包括人類所有地區的文明以及...
目錄
序 中華文物的初學津梁
自序 因緣際會說甲骨
壹、名窯與宋元生活——指聲彈玉,瓷奪珠光
一、質量俱佳的「真瓷器」
二、受到官家賞識的龍泉青瓷
三、獨特豔麗的桌上擺飾:鈞窯花盆
四、黑白分明的磁州窯
五、充滿巧思的吉州樹葉紋
六、嚴禁民間窯場仿製的官方紋片
七、聲名遠播的景德鎮影青瓷
八、帶領飲茶風尚的建窯茶碗
九、古人使用的枕頭是硬的?
十、游牧民族的特色瓷器
十一、隆重登場的青花瓷
十二、廣受人民喜愛的釉裡紅
貳、明清宮廷與藝術——釉裡透花,靜中見動
一、令人眼花繚亂的多彩瓷器
二、善用鬥彩技巧的美麗成果
三、來自國外,含有劇毒的夢幻粉彩
四、驚鴻一瞥的景泰藍
參、珍玩與異寶——風雅精細,搜羅萬象
一、以訛傳訛的犀角傳說
二、甲骨文「免」字演變出的象徵意義
三、甲骨文「嘉」字中藏著的願望
四、豪華三進的親王府第
五、玉雕留皮設計的趣味
六、稀有的元代石翁仲
七、能折疊的硬木椅
八、材料檢驗與甲骨文「相」字的關聯
九、致命的吸引力:妖草鼻煙
序 中華文物的初學津梁
自序 因緣際會說甲骨
壹、名窯與宋元生活——指聲彈玉,瓷奪珠光
一、質量俱佳的「真瓷器」
二、受到官家賞識的龍泉青瓷
三、獨特豔麗的桌上擺飾:鈞窯花盆
四、黑白分明的磁州窯
五、充滿巧思的吉州樹葉紋
六、嚴禁民間窯場仿製的官方紋片
七、聲名遠播的景德鎮影青瓷
八、帶領飲茶風尚的建窯茶碗
九、古人使用的枕頭是硬的?
十、游牧民族的特色瓷器
十一、隆重登場的青花瓷
十二、廣受人民喜愛的釉裡紅
貳、明清宮廷與藝術——釉裡透花,靜中見動
一、令人眼花繚亂的多彩瓷器
二、善用鬥彩...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