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擁有千億營業額的台灣企業大老闆,最滾燙的心頭火,除了訂單,就是這件事:人才。
十一月中旬,一場選才與育才的人才論壇,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以及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宏都來了。
他們不僅擔憂當前的景氣,也對未來感到焦慮。「全球產業都需要創新,但現在的教育方法,可以教出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嗎?」拿著麥克風的林百里,形容台灣孩子從小到大都在補習,但並不是考好大學、有好分數就是人才。
人才,是企業共同的痛。
「學校距離社會太遠了,就像個孤島。」兩鬢霜白的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不久前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座談會,毫不保留他的焦慮與憤怒。
從台大到科技大學,全都高舉學術研究旗幟,「這能提升台灣的工業水準嗎?」卓永財反問。
不少業者當著教育部長蔣偉寧的面,質疑連頂尖大學培養出來的機械博士,都看不懂機械設計圖,找不到願意動手做、願意創造的人。
培養「被雇用」的能力
學用之間出現巨幅傾斜,造成大學生和碩博士就業狀況慘烈。今年一到七月,大學以上失業率為5.22%,是所有學歷中最高。
「我們太重視學歷,其實能力更重要,」專門為醫學領域量身打造人才的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深刻感受到,
學校更該培養的,是職場重視的能力。也就是,讓自己「被雇用」的能力。
以歐盟國家為例,現在最重視的就是職業教育。歐洲國家已將培養年輕人就業技能,拉升到國家戰略層次。征戰全球的企業界,早已看重能力更勝於學歷。擁有三十五年培育將才經驗、創造年營收八千億台幣的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有一套人才方程式。他認為,人才必須要有兩種能力:根源(基礎)能力和專業能力。
所謂根源能力,是學習各種能力的能力,也就是一輩子不斷學習,學新事物速度快、很會抓重點,這樣的人通常專業能力也不差。除了專業和學習能力外,還有態度上的軟實力。林百里舉了個例子,他在徵選業務員,不需要高分,而是對不
同事物感興趣、個性好奇,會自己找答案。因為雲端產業必須要最新科技才能競爭,學校教的永遠無法趕上最新發展。所以,他要用的人,不見得是某個專業出身,但是要有多元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對新事
物的慾望和熱情,才能因應未來的變局。
不斷在尋找人才的林百里和杜書伍,兩人同樣強調,自己找答案、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序
學習「現場精神」
「我不和你談論詩藝,不和你談論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喻,請離開書房。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去看看遍處的幼苗,如何沉默地奮力生長。我不和你談論社會,不和你談論那些痛徹心肺的爭奪,請離開書房。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去探望一群一群的農人,如何沉默地揮汗耕作。」
——吳晟〈我不和你談論〉
一九八○年後的國中生,都認識吳晟的詩,教育部編訂的國中國文課本有他的〈負荷〉。
彰化溪州的農夫詩人吳晟,堅持親近土地、親近現場的呼喊,此刻聽來更有深意。
近年,台灣的千億企業大老闆,最滾燙的心頭火,除了訂單,就是學校畢業的人才,離現場、現實愈來愈遠,也愈來愈不合用。
「全球產業都需要創新,但現在的教育方法,可以教出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嗎?」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認為,台灣孩子從小到大都在補習,但考好大學、有好分數,卻不見得是好人才。(見九十二頁)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也向教育部抱怨,「學校距離社會太遠了,就像個孤島,」企業得花大功夫重新訓練。
廣告業巨擘余湘更指出,最近在媒體炒作下,社會充滿負面情緒:未來薪資凍結、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等,讓年輕人心生恐懼。
「但我覺得這些都是假議題,」她說,「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總機小妹,不只要接電話、接待客人,還要做剪報。但任何事情,我都全力以赴。之後,再也沒遞過履歷,都是工作自己找上門。」培養好的能力,才是工作荒、人才荒的正解。(見二三八頁)
培養好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勇於碰觸現場。
《天下》要求年輕記者到新聞現場。去年加入的記者周原,在這次以巴戰爭前,到以色列專訪,看到他們對敵人的「不客氣」,也見證他們用創新、創業,爭取在國際生存的空間。(見五十八頁)
加入不到半年的記者劉光瑩,也跟總主筆何榮幸到彰化,遍訪官員、企業、人民,追蹤中科四期的調查報導。(見七十六頁)
「我們到彰化採訪吳晟時,他說,土地跟動物都不會說話,我們這些能說、會寫的人,應該想辦法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有些荒謬的事情,一直不斷在發生,」她說,「聽到這番話,讓我覺得更有責任把故事說出來,也希望能發揮更多影響力。」
十一月底,《天下》三月封面故事、由蕭富元、林倖妃製作的「一塊牛排背後的祕密」,奪得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
這個環繞全省、追蹤一塊牛排的報導,再次證明:不誇張、不驚悚的現場報導,才能發揮實質、長遠的積極影響力。 ■
學習「現場精神」
「我不和你談論詩藝,不和你談論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喻,請離開書房。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去看看遍處的幼苗,如何沉默地奮力生長。我不和你談論社會,不和你談論那些痛徹心肺的爭奪,請離開書房。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去探望一群一群的農人,如何沉默地揮汗耕作。」
——吳晟〈我不和你談論〉
一九八○年後的國中生,都認識吳晟的詩,教育部編訂的國中國文課本有他的〈負荷〉。
彰化溪州的農夫詩人吳晟,堅持親近土地、親近現場的呼喊,此刻聽來更有深意。
近年,台灣的千億企業大老闆,最滾燙...
目錄
從學校到職場
能力扎根 文/林倖妃
每年培訓一五○萬技職人才
德國產學合體 畢業即就業 文/陶允芳
美國現場──科技+網路+雙手
新工藝教育 拯救美國製造 文/陳一姍
八十三種職訓模組
三大支柱 澳洲打造彈性技職 文/陳慧婷
培育全球化四大關鍵能力
日本高教革命 掃除尼特族 文/陶允芳
教育部長 蔣偉寧
體制教育像剝洋蔥 剝掉學生創意 採訪整理/林秀姿
從學歷到實力
就業力 文/謝明玲.林秀姿
瑞健、北科大、木柵高工
瑞士師徒制 培養學士級黑手 文/林秀姿
雲科大、正新輪胎
好玩輪胎課 教出企業人才 文/林秀姿
中華科大、漢莎航空
搶救飛機的醫生 文/林秀姿
台師大設計系
毒舌發表會 激盪設計力 文/王慶剛
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
餵胖石斑魚 降低飢餓線 文/林秀姿
龍華科大
訂單式學程 告別學用落差 文/謝明玲
南藝大、樂活生技
學生農夫 種出精品蘑菇 文/白詩瑜
上銀科技、台灣引興
飛到東京 學當機械達人 文/謝明玲
北醫、東洋藥品
產碩班 七成碩士輕鬆就業 文/黃惠鈴
創意料理達人 詹姆士
學校學的拿到社會 你還是零啊 採訪整理/謝明玲
創作歌手 張懸
教育能不能是問號 而不是句號? 採訪整理/林秀姿
從想像到現實
創新力 文/游常山
東華大學
浪花計劃 流浪也是種學習 文/游常山
台南大學
美術系學生 到工地學創新 文/游常山
台科大、實踐、大同
十大設計名校 台灣為何最強? 文/游常山
美國教改推手 陳明德
幫喬治盧卡斯推「教育理想國」 採訪整理/游常山
從團體到團隊
合作力 文/林倖妃
新竹光武國中
法拉第少年 逆流而上 文/林倖妃
瑞士銀行台灣區董事總經理 陳允懋
爸爸當教練 教孩子團隊力 文/林倖妃
致理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講師 簡玉惠
第十名 也是狀元 文/林倖妃
金臂人 黃平洋
球場上,很多機會要靠別人給 採訪整理/林倖妃
雙週焦點
數字說話 台股難賺 投資人轉向基金保本? 文/林昭儀
財金觀測站 只降稅 吸引不了外資 文/黃昭勇
科技事件簿 竹科園區外 獵頭狼群環伺 文/黃亦筠
e天下 蝙蝠俠也出了電子書 文/白詩瑜
天下經濟論壇
十八大後的兩岸經濟
中國減速 台灣的機會 文/黃昭勇
專訪 泰康人壽董事長 陳東升
打造有中國特色的保險業 採訪整理/黃昭勇
專訪 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張燕生
別怕中國經濟減速 採訪整理/黃昭勇
專訪 谷旺基金董事長 尉安寧
挖掘「安全食品」大商機 採訪整理/黃昭勇
競爭優勢
現場直擊─以色列
血與火淬鍊的創新王國 文/周原
現場直擊─以色列創新企業1
行動之眼 做駕駛第三隻眼 文/周原
現場直擊─以色列創新企業2
亞法奧美加 為腦部絕症找解方 文/周原
當慈濟遇上前衛
台灣紡織業走出新時尚 文/許以頻
產業政策追蹤1 中央地方圈地大戰
調查報導 中科四期 還有未來嗎? 文/劉光瑩.何榮幸
產業政策追蹤2 地方利益包圍中央
壓力鍋下的國科會主委 文/何榮幸.劉光瑩
經營管理
「亞梭傢俬」創辦人 陳國宏
35 創業家 做跟著孩子長大的家具 文/白詩瑜
早起╳閱讀╳分享
新書搶先讀 上班族晨讀掌握人生 文/莊素玉
全球視野
亞洲看天下 七億點閱率 影視諧星救經濟 文/陶允芳
人與環境
行動綠生活 花博建材 點亮國小新生命 文/陳義宗
個人健康 五大原則 冬天吃補不吃苦 文/謝明玲
經濟學人
在天下
失敗國家「轉大人」
墨西哥崛起 取代中國? 譯/劉光瑩
為南海撕破臉
中美搶地盤 東協各國選邊站 譯/劉光瑩
歐元有救 散戶歸隊
歐債危機 正是歐股轉機 譯/林昭儀
全球製造業的新走向
機器人搶走工作 還是救了工作? 譯/周原
企業該學會「看長不看短」
股東價值是永續經營的剋星? 譯/周原
全球經濟關鍵數字 譯/陳竫詒
off
漫享.悠活
翠峰湖.山毛櫸
悠活誌 深秋賞楓泡熱湯 文/朱家瑩
鮮奶油蛋糕卷
漫享集 美味倒數6小時 文/徐仲
天下展演廳 工藝美學 傳揚台灣土地情 文/司徒嘉慧
南方朔 相同會造成集體愚蠢
洪蘭 讀書能力≠做事能力
何榮幸 正視「新圈地運動」
新聲代 一個人就這樣消失了 文/廖元豪
創新學院 如何把台北變美麗? 文/汪麗琴
徐重仁 把喜歡的事做到最好
司徒達賢 家族憲法該規範什麼?
面對35 出國打工是好事! 文/余湘
企業需要擴展「責任邊界」 文/陸雄文
編者的話 學習「現場精神」 文/編輯部
從學校到職場
能力扎根 文/林倖妃
每年培訓一五○萬技職人才
德國產學合體 畢業即就業 文/陶允芳
美國現場──科技+網路+雙手
新工藝教育 拯救美國製造 文/陳一姍
八十三種職訓模組
三大支柱 澳洲打造彈性技職 文/陳慧婷
培育全球化四大關鍵能力
日本高教革命 掃除尼特族 文/陶允芳
教育部長 蔣偉寧
體制教育像剝洋蔥 剝掉學生創意 採訪整理/林秀姿
從學歷到實力
就業力 文/謝明玲.林秀姿
瑞健、北科大、木柵高工
瑞士師徒制 培養學士級黑手 文/林秀姿
雲科大、正新輪胎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