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2月底參加iF頒獎盛會媒體行程時,有機會入住設計旅店25hours Hotel。漢堡的這間25hours,工業感十足,一進門就有許多吸引人的元素──巨大的貨櫃鐵門,俐落又時髦的餐廳,佔位雖小、卻充滿各式魅力物品的商店……當然還有設計師椅環繞的長桌上眾多厲害的雜誌。
由於漢堡是個海港,因此位於港邊的25hours融合當地特色,以倉庫概念作為設計主軸,旅館內處處可見羅盤、錨、漁網等相關意象,也有拳擊手套、沙袋、地球儀、指南針,前述貨櫃鐵門所在地上寫著大大的英文字LOADING(裝載)。
住在這旅店的短短一晚時間中,眼球簡直沒有一刻捨得放鬆,太多令人欣賞的細節。我不禁思索,為什麼工業風那麼迷人?第一次企劃咖啡館主題時(理想的咖啡館,2012/9),就發現自己喜歡的幾家咖啡館都有工業風元素,且都出自同一位設計師(Jacky)之手。是因為那份大器及歷史感嗎?可是極簡的簡約單純,也很騷動人心呀。
這很主觀,我想我喜歡的是那股「酷味」。或許任何人的喜好都不能輕易以風格流派來劃分,設計總有高下,我喜歡的那種酷味,並不是來自單一元素,而是整體氛圍。
承襲自紐約Loft風格的外露鋼骨、鐵件、紅磚牆,以此為基底,結合華麗的吊燈、挑高的天花、充滿細節的地磚,自有一股霸氣,這從好樣思維即可窺見;若以大量植栽搭配,輔以色彩繽紛的鐵椅,引進充足天光,又是另一番現代感十足的輕盈風貌,這在我們喜愛的a poet曾體驗過;不添加多餘裝飾,僅以工業感配件為主軸,呈現一種低調內歛的空間性格,讓雜誌或食物或衣飾等感性元素自己發聲,可以離線咖啡作為代表。
我想設計有個很重要的精神:運用。運用包含選擇和搭配,並不是放幾盞Serge Mouille燈或幾把Tolix椅就可以成就一個有魅力的工業風空間;所謂設計其實是一連串的細節,比例、非工業風的元素搭配,每一個動作都包含設計師的what, how, why。
工業風已流行好些年,台灣也不例外,許多咖啡館在設計之初似乎不由自主地便往這個方向發展。但我們對流行趨勢其實不是那麼在意,有時候,熱潮過後再來探究成因及特色,反而有更多案例可以追溯。看看高明的設計,試圖去理解設計師的how & why,可能是更有意思的事。
在摩登波麗跟訪時,聽店主小吳細數令他心儀的每個物件背後的源由和歷史,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然後細細觀賞這些充滿機械美感的大小家具,好像有一種獨特的生活氣味漸漸展開。這種由一個物件去想像一個空間的過程,很令我心動;為了這盞燈、這張沙發,可能要換掉哪裡的窗簾、移開某個櫃子,空間裡的各個家具應有什麼相對位置,光線和人的關係……可以在這裡享受什麼樣的生活,會度過什麼樣的時光,在一個家裡貪懶留戀的理由,不都全由一件美好的家具開始。
我喜歡工業風用一種非常明確的方式訴說自身來歷,那份不矯揉造作的存在感,會是我想在生活中與之相處的理想陪伴。
本期內容非刻意地充滿設計味,除了工業風主題,還有育華為我們帶回來的米蘭設計週第一手報導。已有多年觀展經驗的育華,不僅對許多參展品牌及廠商瞭若指掌,也在這年度盛會中結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圈好友,從她的眼光來觀看,就如同2月底的那趟德國之行,她帶我走逛了幾乎是柏林最核心的設計重地,這篇米蘭家具展心得分享,無疑讓我們看到了菁華中的菁華。當然,你會讀到許多工業風以外的設計。
希望這期的設計主題不僅讓你認識了更多好設計,也能啟發更多關於生活的想像,看到不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