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是一本書
你怎麼看待、形容自己的父親?
你能讀懂他行為裡的語言,看清楚他的內心世界?
父親,不該是謎語、考題,
而是一本豐厚耐讀的札記,
有待家人用心地、細細地展讀。
◆王雅各:社會框架下的性別面具
男性的「說」與「不說」,一個很根本且重要的原因在於「性別差異」。
◆王行:親近他,才可能懂他
父親默默地忙碌、靜靜地為家庭付出,那裡頭藏著綿密的情感,但一般人習以為常,不太容易察覺。
◆謝臥龍&陳秋莉:父親,不該被拿來仰望
臺灣的父親只被允許展現出堅強、權威、理性、巨大等特質,尤其展現在「一家之主」時,更不容許有絲毫瑕疵,連內在的慌恐、焦慮、擔憂,都不容許被看見。
◆底層男人心事誰人知
在這個「男人茶室」裡,男人們恣意地述說著自己的故事;外人看不到的無奈、壓抑和淚水,毫無遮掩地流竄出來。
◆男人,我最沉重的包袱
除去男人的身分和軀體,他們都只是一個個想以自我面貌,充分經驗生活的「人」。
◆褓爸這角色,讓我更貼近生命
「褓爸」不只是走進孩子的生活,也為這些另類奶媽找到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好的方向和依歸。
◆心理訊息:父親,就是有這些影響力│「好爸爸」再進化│「爸爸去哪兒」,大陸父親的新面貌
其 他 重 點 文 章
◎張德聰:網路N世代,如何因應新未來和新挑戰
◎王浩威:「延畢」,對某些大學生來說,是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所產生的「拒認」行為。
◎楊茂秀:觀念的改變需要時間,急不來,要等待,而等待的過程不是靜靜的,而是要有陽光、水分、空氣的持續,穩定的平衡、供應。
◎Allan媽媽:孩子和父母有良性互動經驗,在與異性接觸時,比較能經營同儕良性互動的關係,而非急於進入兩性交往的兩人世界。
人 物 專 訪
※田定豐在最黑的夜裡努力發光:在父親的家暴陰影底下,在父親的家暴陰影底下,田定豐走出屬於自己的光亮,他也總是告訴與自己類似處境的孩子們:「最亮的星星總在最黑暗的夜裡才會看見。」。
※「坤水晶誠品松菸駐工坊藝術家」林靖蓉:林靖蓉,相信足夠的堅持及堅定的信念,會吸引到理念相同的人,會感動環境來支援自己。
※嘉義義務「張老師」何翎毓:「張老師」是志業的另一個延伸,延伸了關懷,也喚醒了熱情,讓自己和生命有了不同的對話。
新 書 導 讀
約瑟夫.柯內爾&麥可.德蘭嘉《探索大地之心》
如果一個人肯學著去關愛一個自然的小天地,也就會去愛整個大自然。
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說:「要讓孩子保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至少需要有一個能夠與他作伴,與他分享,與他重新發掘我們所居之處的喜悅、歡樂和神祕的大人。」美國著名的自然教育家約瑟夫.柯內爾為引導青少年(十二至十九歲)接近自然而寫了這本書,較大的孩童(九至十一歲)和成人也會喜歡書中的故事,並享受這些活動的樂趣。
本書設計了五次探訪,導引讀者選擇一塊自然的小天地,並仔細地探索,佐以各種故事和活動,幫助讀者發掘這塊小天地的獨特之美。
心 理 新 知
找靈感?站起來討論效果最好│性格新分類:「愛好者」v.s.「嫌惡者」│耍酷的孩子,容易成為「魯蛇」
作者簡介:
張老師月刊
張老師月刊(Living Psychology)
創刊於1977年,多次榮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雜誌金鼎獎】及【優良雜誌推薦獎】。
這本雜誌,有豐富的社會心理探討、趣味的自我心理探索、最新的心理資訊和學者專家的解析。我們談快樂和成功,也談挫折和憂傷。我們喜歡光明面,但也試圖去理解幽微和黑暗。我們傾聽理性和堅強的故事,也願意探索感情的衝動和脆弱。
是一本兼具大眾心理、校園輔導的好雜誌。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lpp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