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Goddess),是一個關於「永恆」與「變動」的來回命題。在古典希臘,她可能有神性的光輝和普世之美,卻也總容易帶來戰禍與離亂,眾神爭奪的她,成為永遠無法被真正捕獲的對象。在現代世界,她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神祉,她的光芒與美麗能夠透過電影的大量複製與傳播,彷彿下凡人間,以多變的電影角色岀現在人們眼前,眾人迷戀她,但卻不知她真正的模樣為何?於是只能追著看她的下一部電影。
在「永恆」與「變動」這一來一回的顯影成像過程中,究竟「女神」的神性是從何而來,假手他人或不假手他人而造就這種永恆的?而當成為「女神」後,她又成就了多少的豐功偉業或劣績敗仗,讓她勢必要在與觀眾共時的歷史中留下芳名或惡名?千變萬化的「女神」,有多少的魅影(Phantom)是由影迷(Fandom)所塑造的呢?假如「女神」無法做到真正的「永恆」,到最終是否注定會走向毀滅之途,然而,女神是否也會有恣意而為的晚期風格?是否,又會有一批忠誠的影評或導演,對這段女神的銀河歷史,做出整理與評價?上述種種的假設與設問,就是本期《Fa電影欣賞》所要開展討論的專題內容,以「女神魅影」為名,實際上討論的是明星與影迷之間的複雜關係,換言之,也就是以形象生產與觀眾接收史的角度重新思考「女神」的塑造與流變。
作者簡介:
《電影欣賞》自1983年發行以來即為國內最重要的電影期刊之一,提供國內外電影資料、影人訪談、電影評論和專題論述,已然成為國內當下少數具歷史厚度與知識深度的電影評論刊物,獨立延續國內電影書寫的命脈。
為了向讀者呈現更多元、更豐富且深刻的電影文字,《電影欣賞》即將於2014年春季號全新改版,將過去既有之《電影欣賞學刊》(半年刊)併入季刊每期的「學術論文」單元之外,另新闢有多種單元欄目,開放投稿,舉凡影人訪談與口述歷史、台灣電影新視角、影史縱橫、深度影評、影像思維、媒材跨界、影壇產業動態、票房現象觀察、書評書介等相關文章盡皆歡迎,供各界先進與電影寫手在此發表。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
從「女神」到「惡女」的星塵往事
在這條星光熠熠的電影銀河上,ㄧ顆巨星的突來乍現,總多半有這一前一後的兩個過程──如「女神」般耀眼地位的極速竄升,以及如「惡女」般風華不再的瞬時隕落。在這座女神的電影殿堂上,有誰是如巨星一般,由無數巨大的能量被重新匯聚在一起,使其魅力絲毫未減?又有誰能超克各種外在因素的挑戰,而不成為影壇中下一個能量漸趨疲乏的冷卻星體呢?
本次《Fa電影欣賞》的專題,就是環繞在這個「女神魅影:明星與影迷」的話題上,討論從30年代的好萊塢、60年代歐洲電影和60年代以後台港影壇的星塵往事,究竟有誰是有如歷久彌新的恆星,至今仍發光發熱?誰是能夠避免化為煙塵的彗星,力求明星形象的不斷突破?而又有誰,是可以經歷新聞媒體、影迷社團或粉絲社群「人言可畏」的多重考驗,而仍清者恆清,明媚敞亮地高掛星空?
在30年代闖蕩好萊塢的亞裔女星黃柳霜(Anna May Wong)以其大膽的裝扮與肢體表演,迎來了美國本土與中國原鄉影迷們的盛讚與詰難,美國影迷們大啖其異國情調,而中國影迷則批其醜化華人自身;而50至70年代紅極一時的法國女星碧姬‧芭杜(Brigitte Bardot)也曾因其暴露的胴體與不羈的感情生涯而常處爭議之中。這些電影「女神」也曾如演出《神女》的阮玲玉一樣面臨了「人言可畏」的處境(碧姬‧芭杜曾自殺未遂,而黃柳霜則奮力自清)。她們在戲路上的轉折、挺進與在現實人生中持續存活與開創新局的故事,在充斥著網路霸凌和國族認同檢查的今日,仍給了我們不少的啟示。其中尤其是黃柳霜,香港王家衛導演今年擔任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鏡花水月」展覽的藝術總監,則以多套的旗袍與電影劇照,重新塑造了她在電影形象上的歷史地位,她既不屬於原鄉中國,也不屬於美國本土,她就是流亡、離散與定居(反離散)的一組多面鏡像。
其實不只是這些帶有爭議的人物,所有在銀幕上的女神們,都有著魅影般無法脫去的懸思縈繞心頭,而這些思慮往往是關於自身專業與電影形象的問題。例如:同樣都在西門町被發掘的林青霞與桂綸美,也都在香港發展時因徐克改變了銀幕形象,但後續發展的空間仍然有所不同;或是瓊瑤與大明星一樣,都會遭到因時代氣氛而招致不必要的道德批判(如畸戀);乃至於強烈如前所述黃柳霜與碧姬‧芭杜面對流言蜚語的痛不可堪。反而觀之,倒是皆曾主演過《武則天》的李麗華與歸亞蕾則一派輕鬆、隨心所欲,這兩位影壇長青樹為了培育小的電影公司(凌波、金漢夫婦開立「今日影業公司」籌拍《新紅樓夢》)與新銳導演(鄭伯昱導演男同志撫養小孩故事的電影《滿月酒》),皆大方允諾接演具爭議性電影之母親角色的演出。
如果說「女神」總會因為媒體或影迷惡評而有成為「惡女」的可能,那麼近日把「惡女」一詞從負面轉變為正面的電影,就非《親愛媽咪》莫屬了,電影中那位滿嘴髒話、岀言不遜的母親,實際上為了保護那位有過動症傾向的兒子,母愛的力量凌駕一切。而本次兩篇書評,史書美論台灣女性藝術家與施舜翔論好萊塢的惡女力,也都談到了這種去汙名化的女性培力。
坦坦星途彷彿總有坎坷的未來,但若試想,若惡女也可以是女神,在這條如銀河般的電影光幕上,星體就不再是冷卻而是酷異了。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室報告】
從「女神」到「惡女」的星塵往事
在這條星光熠熠的電影銀河上,ㄧ顆巨星的突來乍現,總多半有這一前一後的兩個過程──如「女神」般耀眼地位的極速竄升,以及如「惡女」般風華不再的瞬時隕落。在這座女神的電影殿堂上,有誰是如巨星一般,由無數巨大的能量被重新匯聚在一起,使其魅力絲毫未減?又有誰能超克各種外在因素的挑戰,而不成為影壇中下一個能量漸趨疲乏的冷卻星體呢?
本次《Fa電影欣賞》的專題,就是環繞在這個「女神魅影:明星與影迷」的話題上,討論從30年代的好萊塢、6...
目錄
003 編輯室報告
影史縱橫 Through the Film History
004 真女人進化論:李麗華璀璨四十年|童一寧 作
011 真情與百變:漫談李麗華演繹之文學電影|楊殿安 作
017 器宇非凡是慧根:天王巨星李麗華|陳煒智 作
經典電影 Classic Film Review
033 電影與旗袍:王家衛的流散美學|方太初 作
專題 Special Issue
【女神魅影】
040 專題前言-女神魅影:明星的幻城,與影迷的粉都|徐明瀚 作
042 門裡窗外的青春:從林青霞到桂綸鎂|劉莉、龔豔 作
046 瓊瑤的委屈|黃仁 作
049 煙雨濛濛簾幕無重數:影后歸亞蕾女士璀璨的藝術戲劇人生|王曉蘭 作
053 美女與野獸:被愛與被恨之一代性感象徵:碧姬芭杜|梁志遠 作
057 從洗衣工女兒到好萊塢傳奇:美國亞裔女影星黃柳霜|郝吉思(Graham Russell Gao Hodges)作;王旭、李文碩、楊長雲 譯
影壇產業動態 Film Industry Update
060 導演的影迷電影課:馬丁史柯西斯《義大利電影課》|程芳芳 作
064 從職業軍人到職業編劇:訪金馬獎資深編劇張永祥|王曉蘭 訪問、整理
當代華語電影 Contemporary Sinophone Cinema
069 在緩慢崩壞中的家園懷想與低愴悲歌:陳可辛《親愛的》追蹤|劉婉俐 作
媒材跨界 Media Crossover
074 影像美學政治上的對抗與重建:區秀詒的個展「居所與他方:影像量測計劃」|陳明秀 作
當代世界電影 Contemporary World Cinema
077 英雄遲暮:從美漫英雄電影的脈絡談《鳥人》的缺憾|傅紀綱 作
081 崩潰邊緣:札維耶•多藍的《親愛媽咪》|伊妮絲 作
學術論文單元 Film Appreciation Academic Section
086 面對影像:蔡明亮的跨影像實踐對於臺灣電影研究分析方法論的啟迪|孫松榮 作
書評書介 Book Review
100 評史書美《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江凌青 作
102 革命尚未成功,惡女仍須努力:評施舜翔《惡女力︰後女性主義的流行電影解剖學》|譚以諾 作
104 電影期刊室˙專題選介
鄭秉泓專欄:台灣電影變幻時 Ryan Cheng Column:A Time of Changes for Taiwan Cinema
106 霹靂之敗,革新與傳統的尷尬接軌
林木材專欄:筆像攝影機一樣 Wood Lin Column:The Pen As A Camera
110 1951-1965膠卷中映射出的時光台灣
國家電影中心動態 Chinese Taipei Film Archive New Update
113 2015年3-4月活動回顧、2015年5-7月活動預告
114 新進圖書
116 Table of Content and Summary of Film Appreciation 2015 Spring 162
003 編輯室報告
影史縱橫 Through the Film History
004 真女人進化論:李麗華璀璨四十年|童一寧 作
011 真情與百變:漫談李麗華演繹之文學電影|楊殿安 作
017 器宇非凡是慧根:天王巨星李麗華|陳煒智 作
經典電影 Classic Film Review
033 電影與旗袍:王家衛的流散美學|方太初 作
專題 Special Issue
【女神魅影】
040 專題前言-女神魅影:明星的幻城,與影迷的粉都|徐明瀚 作
042 門裡窗外的青春:從林青霞到桂綸鎂|劉莉、龔豔 作
046 瓊瑤的委屈|黃仁 作
049 煙雨濛濛簾幕無重數:影后歸亞蕾女士璀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