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花,可以抵抗槍
文/編輯部
「他們有槍,可以射我們,」小男孩無辜看著爸爸。
「他們雖然有槍,但我們有花,」爸爸蹲著,愛憐地拍拍小男孩。
十一月十三日巴黎遭受恐怖攻擊後,父親帶著孩子到災難現場,哀悼的花海和蠟燭堆滿一地。驚魂夜過後,這一幕情景,好像電影導演吳宇森動作片裡的白鴿,和平寧靜。
本期《天下》兩大主題:巴黎恐攻和高中教育,看似毫不相干,其中隱含的精神與價值,卻是相同的。
今年是《天下》教育特刊二十週年。回首來時路,《天下》主張的多元價值、適性學習,在校園已有長足進步,尤其是在小學階段。但在國、高中階段,卡著升學考試,多元適性仍是一種奢求。
二十年內,學習的世界徹底改變了。Google誕生,圖書館讓路;網路公開課程問世,學校不再獨領風騷;記憶、背誦、標準答案已成昨日黃花,創新、連結才是未來玫瑰。
就在這幾年,全球高中職教育出現重大變化,台灣有十二年國教,以及即將上路的一○七課綱(見一六二頁);美國、芬蘭、德國等,也大幅改造中學教育。各國教育改革都強調跨科統整的連結力,以及多元識讀的能力,包含溝通、理解、包容、負責、公共意識等橫向能力。
教育新浪潮一波波驚濤裂岸,往往這一波還沒退潮,下一波又接著報到。每一種改變,都有教育工作者熱血縱身投入,也有焦急的父母暈頭轉向,擔心孩子被無情擱淺在「沒有競爭力」的海灘。高中職教育未來怎麼走?我們的孩子夠強嗎?
多元,總是獲得勝利
《天下》團隊兵分多路,採訪台灣近四十所高中職,並訪談多個嘗試各種創新突破的教師社群(見一七二頁);總主筆蕭富元到美國第二大教育市場德州,拜訪九所各具特色的高中,包括全美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見一○六頁);記者程晏鈴則飛到北京,和北一女學生一起到北京高中上課。(見一三四頁)
他們看到這群花樣年華的少男少女,正經歷百花齊放的多元學習模式。二十歲的《天下》教育特刊也嘗試大膽的創新突破:視覺設計與標題上,大量採用青少年熟悉的線上遊戲元素。
巴黎恐攻後,伊朗裔美國宗教學者阿斯蘭(Reza Aslan)頻頻接受訪問,思辨媒體對伊斯蘭教的誤解。二○一一年,他以「團結在多元裡」(Unity in Diversity)為題,分析美國歷史上曾多次出現的排外情結:排天主教徒、排華、排猶,如今是排伊斯蘭教,但「多元,總是獲得勝利。」
多元,也是教育核心的價值。
多元,可以消解仇恨;就像,花,可以抵抗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