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EDITORIAL
「正港」的設計之都
文│高子衿
上個月9日,第二屆「中國設計大展」在深圳拉開序幕,彙集了涵蓋平面設計、建築設計、景觀設計、服裝設計等領域的200個案例,而「設計.責任」主題則闡明了設計的時代角色與價值取向,同時期亦推出「中國現代設計文獻展」與「公共藝術文獻展」,試圖反映設計在中國社會變革進程中的實踐成果,也與文獻研究以文化社會學角度對全球華裔的設計成果做全面回顧,互為補充。
為何選在深圳舉辦中國最高規格的設計三年展?絕大因素由來自這個城市的獨特性。身為起步最早的經濟特區,從1980年成立至今,深圳一直散發著與其他城市不同的年輕朝氣,1979年建市時不過33.5萬人口,到了2014年底,常住人口已經突破1,000萬大關,豎立在城市街頭、隨處可見的廣告口號:「來了,就是深圳人」,顯示了這個城市多元包容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口組成之魅力,而易於接納不同地方的人、不同文化與思想,在在都為創意實現提供了良好的基底。設計在深圳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與這座城市驚人的發展速度密不可分,因為城市建設需要大量的建築設計師,而創業的熱潮也帶動了與商業相關的平面和產品設計發展,聚集了大量的設計人才於此,其中,特別是在工業設計的表現突出,創造中國60%以上的工業設計產出,而超過87%的工業設計機構,皆能自主設計或是同時進行「設計」與「品牌」打造的工作。另一方面,深圳在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Creative Cities Network)認定為「設計之都」,是中國首個獲此名號的城市,也足見其於中國境內的設計地位。
目前全球有兩個設計之都系統,深圳獲得的是由聯合國頒發,認證性質無時效限制,強調文化的多樣性,但由於選拔前提在於該城市所屬的國家必須具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員國的身分,因而台灣並不具備申請資格。而台北所申請的則是由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Icsid)每兩年評選拔一次的「設計之都」(The World Design Capital,簡稱為WDC),該年舉辦活動之後就需卸下頭銜,注重如何將設計思考導入城市治理。
即將於今年登場的台北設計之都,為何自申辦期間便飽受爭議?首先,讓台北市政府耗時兩年多作業程序的評選,全球僅有台北申請,在毫無競爭對手下成為唯一入選城市。而在尚未清楚成為設計之都能為台北帶來什麼效益的情況下,卻已編列11億的預算,當中除了將在3月舉辦「國際設計晚宴」,一晚預計花費高達727萬,但頒發給設計師的獎金卻只有40萬;當中,台北市文化局以限制性招標方式,在四年來設計之都實際執行的4.1億費用中,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更拿下13個標案共2.86億元經費,占總執行預算的68%。
市府預算編列浮濫、獨厚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亦不見扶植民間設計師的有效政策、民眾對活動無感,究竟台北是否真能在執行設計之都的過程中,以設計提升城市的創新能量?還是即便到了卸任交接的時刻,仍不足以對外打造鮮明城市形象,或是落實培植相關產業的發展?近在咫尺的深圳,如何把設計當做引導城市轉型的戰略工具,同時兼顧經濟與設計文化均衡的發展,應可以提供相當的借鏡。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EDITORIAL
「正港」的設計之都
文│高子衿
上個月9日,第二屆「中國設計大展」在深圳拉開序幕,彙集了涵蓋平面設計、建築設計、景觀設計、服裝設計等領域的200個案例,而「設計.責任」主題則闡明了設計的時代角色與價值取向,同時期亦推出「中國現代設計文獻展」與「公共藝術文獻展」,試圖反映設計在中國社會變革進程中的實踐成果,也與文獻研究以文化社會學角度對全球華裔的設計成果做全面回顧,互為補充。
為何選在深圳舉辦中國最高規格的設計三年展?絕大因素由來自這個城市的獨特性。身為起步最早的經濟...
目錄
EDITORIAL編輯手記
020 「正港」的設計之都∣高子衿
GLOBAL VISION國際視野
022 五十嵐太郎《不忘卻的建築》∣岩切澪
024 《諸眾》∣詹育杰
COLUMN今專欄
026 歷史總是回應著抗爭的力量 記「黑手不是那卡西」崩解演唱會∣黃孫權
NEWS焦點新聞
028 國際.中國.台灣
SPECIAL REPORT特別報導
042 《東台灣臨海道路》的歸宿?∣侯冠儀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044 沒有「不」可能的任務 楊金池的藝術成就∣Lilly Wei
FEATUREI專題企畫
048 最後一筆才是開始:于彭的無涯山水│(企畫)林怡秀
「雲根未斷落凡來─于彭逝世週年紀念展」座談(一)│(整理)林姿君
「雲根未斷落凡來─于彭逝世週年紀念展」座談(二)│(整理)林怡秀、高愷珮
離散與救贖 于彭的慾望山水與山水慾望│蕭瓊瑞
從遠遊到賦歸 一種後現代式的主體奇觀│高千惠
天地開穹廬.山水作藥石─側寫于彭「病中自畫像」系列│白適銘
于彭醉生之夢│張頌仁
揮別慾望,走過藝術,于彭遺愛在人間│簡秀枝
致R:寫在于彭逝世週年│林銓居
FEATUREII專題企畫
050 情味時代 小津安二郎電影中的感性句式│(企畫)張玉音
052 飲食蒙太奇:小津電影中的「餐桌-影像身體」│龔卓軍
056 戲劇性日常 小津安二郎作品設定中的偶然│肥內
060 紀子的微笑 漫談小津與昭和大女優的二三事│李建璋
REVIEW深度評論
064 裸.空間:談林人中的「邂逅計畫——兩個人的展覽」│王聖閎
FORUM藝術論壇
068 終結文化政策的大迷航!│吳介祥
072 遺落的那份文化說帖,來自民間的文化政策建言 「總統,未來『事』?民間文化政策行動論壇」側錄│林怡秀、高愷珮
076 人間對話錄-文化生產篇13 「補前」與「補後」-有助與無助的藝術生存狀態│高千惠、南方朔
SPOTLIGHT藝壇注目
080 繞道的視角 瓦利德.拉德紐約現代美術館個展│李雪萍
082 賽博空間的再定義│曾文琪
084 九九峰下,毓繡美術館迎開幕│高子衿
086 倪有魚:不從眾的懷疑論者│高子衿
OBSERVATION藝點觀察
088 說給誰聽與說什麼 夾縫中的語言與文化│賴依欣、陳伯義
092 誰的策展主場?上海當代藝術館青策計劃│施昀佑
096 喬裝成志工的無償勞動陷阱(上)一場無私奉獻之夢的後現代性裂解│陳韋臻
098 關於時間與記憶的三個「地方」│林怡秀
100 回看意識 關於白南準的創作生涯、美學、作品維護與收藏│吳樹安
104 故宮南院,政策導向的藝術去中心化│高子衿
107 從亞洲到全球,給亞洲主題博物館的一個發展借鑑 專訪舊金山亞洲博物館館長許杰│高子衿
108 亞洲文化的古今疊影 故宮南院公共藝術淺述│高愷珮
CROSSOVER跨界視野
110 生命敘事之分享與類型標籤的難題《踏青——蜿蜒的女同創作足跡》書評│王聖閎
112 藝術,用生命去領會的旅程│朱雨平
114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十)花生醬與古柯鹼│張碩尹
SNG展覽直擊
116 國際.中國.台灣
CALENDAR展覽快訊
146 展覽月報│編輯部
EDITORIAL編輯手記
020 「正港」的設計之都∣高子衿
GLOBAL VISION國際視野
022 五十嵐太郎《不忘卻的建築》∣岩切澪
024 《諸眾》∣詹育杰
COLUMN今專欄
026 歷史總是回應著抗爭的力量 記「黑手不是那卡西」崩解演唱會∣黃孫權
NEWS焦點新聞
028 國際.中國.台灣
SPECIAL REPORT特別報導
042 《東台灣臨海道路》的歸宿?∣侯冠儀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044 沒有「不」可能的任務 楊金池的藝術成就∣Lilly Wei
FEATUREI專題企畫
048 最後一筆才是開始:于彭的無涯山水│(企畫)林怡秀
「雲根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