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48 一本美的雜誌∣張玉音
◎ COLUMN 今專欄
50 藝術與經紀∣王嘉驥
52 設獎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焦點新聞
54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56 半場無戰事 林平暢談北美館兩年養生蓄勢計畫∣吳牧青
58 流動.共構.園藝/異 2017大內藝術節∣張玉音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60 內掘心靈荒原 徐永進.寫出來的繪畫∣張玉音
64 社會企業的原住民藝術推廣之路∣嚴瀟瀟
66 原住民當代藝術與台灣文化的集體想像∣陳飛豪
◎ FEATURE 專題企畫
68 建構台灣藝術史:美術館.藝術修復.檔案平台∣(企畫)高子衿
70 美術館與台灣藝術史的重建∣黃心蓉
74 新美術館群分析:新美術館運動群起的「述行狀態」∣吳牧青
76 新美術館群調查∣王萱、馬思源
80 修復資料庫與藝術史建構∣林佳禾
84 數位資料庫與藝術史的交會∣李孟學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88 草間彌生美術館和她的「愛」∣楊天帥
92 第14屆里昂雙年展「浮世」∣余小蕙
96 博物館化之斯德哥爾摩∣閑原
100 「亞洲學」從頭說起…第六屆亞洲雙年展的「區域聯防」策展方法∣吳牧青
104 承繼與混種 關於「日本近代洋画展」兼談台灣當代幾片風景∣陳湘汶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08 觀看他者的錄像 朱駿騰「意識不明」作品脈絡∣黃建宏
112 書寫時代的孤梯 郭俞平作品的傷痕補綴∣林怡秀
116 藝術如何外交? 從「熱帶氣旋」談關渡美術館國際交流戰略∣張玉音
120 台北的街區藝術節與歷史的交會∣賴英泰
124 結社的藝術家,史學視角中的藝術家 從「此圖彼刻」出發的兩個觀看維度∣嚴瀟瀟
126 身分的扮演與日常社會的建構 艾可彭「身份1970-2017」∣沈柏逸
128 詮釋權下放 2017要害藝術節∣丘德真
130 前進歐洲大展,回首台灣藝壇 2017歐洲三大藝展的啟示∣蕭瓊瑞
133 心靈手巧 城市風景的溫度∣劉星佑
134 十年里程 專訪大象藝術創辦人鍾經新∣呂學卿
136 十年薈萃 大象藝術探藝歷程∣劉永仁
◎ FORUM 藝術論壇
138 日本近代洋畫的養成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李孟學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140 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特別報導|張玉音、嚴瀟瀟、呂學卿、陳飛豪、劉星佑
◎ SNG 展覽直擊
148 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80 林樹蔓草 評李茂成個展∣王嘉驥
182 惟道是從之所見 馮君藍鏡頭下的微塵∣林怡秀
184 自然.而然.Pulima 拉夫拉斯的生命思考∣蕭鄉唯
186 途經,他者之域 李英皇、曾冠樺、洪民裕當代繪畫展∣白適銘
188 空氣草 當代藝術中的展演力∣張君懿
190 韓湘寧的時空飛躍∣蕭瓊瑞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48 一本美的雜誌∣張玉音
◎ COLUMN 今專欄
50 藝術與經紀∣王嘉驥
52 設獎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焦點新聞
54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56 半場無戰事 林平暢談北美館兩年養生蓄勢計畫∣吳牧青
58 流動.共構.園藝/異 2017大內藝術節∣張玉音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60 內掘心靈荒原 徐永進.寫出來的繪畫∣張玉音
64 社會企業的原住民藝術推廣之路∣嚴瀟瀟
66 原住民當代藝術與台灣文化的集體想像∣陳飛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