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慈悲關懷社區從我開始
台灣在二○一八年三月底正式成為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一四%,而在人口愈來愈老的同時,還要面對少子化以及家庭結構改變帶來的照顧能量不足等問題。失能人口不斷增加,照顧者壓力早已不堪負荷,如何運用社區能量形成互助關懷的氛圍,愈來愈受到重視。
另一方面,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如何安詳有尊嚴地告別人生,也是高齡社會中受到關注的議題。能夠讓每個人有品質地活到最後一刻的「生命識能」,急需認識與推廣。
「慈悲關懷社區」是近年來在國際上最受矚目的公共衛生運動之一,此社區總體營造核心理念,不只照顧、醫療,還涵蓋了生命末期議題,希望帶領整個城市營造自在談論生死的氛圍。
由國民健康署領軍在國內推動「慈悲關懷社區」,最積極的台北市在短短兩年內已有二十個社區掛牌。到底慈悲關懷社區的意涵是什麼?我家附近也可以成為慈悲關懷社區嗎?一起來關心這個「從出生到往生始終關懷相伴」的新公衛運動。
◎其他精采單元:
【特別企劃】培養健康識能 在地老化零負擔
隨著高齡化,我們愈來愈在意老後生活的品質,並積極發展在地老化,讓所有人都能在熟悉的環境安享天年。在地老化最重要的是健康,而健康最重要的基礎是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就離健康老化更進一步。
在新聞報導中,我們有時能看見花大錢買保健食品和藥品,結果不僅沒有得到健康,反而還傷身的案例。還有,很多年長者的冰箱裡不是空空如也,就是塞滿多到吃不完的食物。顯然對很多人來說,「維持健康飲食」是件讓人傷透腦筋的事。
其實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學習健康基本知識是很重要的,例如學習怎麼看食品包裝標示、了解人一天該喝多少水、攝取多少蛋白質等。這些基本知識看似樸實無華,卻能培養您的覺察能力,讓您知道健康的標準是什麼,並在日常生活中更重視「吃」這件事。在一些健康促進課程中,我們可以學到這些基本知識,也可以利用團體的力量彼此督促,養成良好的習慣。
除了健康促進課程,我們也可以改進送餐的品質,讓年長者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根據挪威的調查,送餐的份量、菜餚的口感、食材大小,甚至盤子的顏色,都會影響年長者的進食意願。另外,許多年長者希望和人一起吃飯,共餐或是設計一起煮飯的活動,或許能滿足這種需求。
「吃」不僅是吃而已,它需要知識做為基礎。如何有效確保長輩取得足夠營養,達到健康老化,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學習。
【要健康】慎服藥、打疫苗 對症防治感冒與流感
時序邁入秋冬,是流感好發季節,一不小心也容易感冒,懂得分辨感冒或流感,了解正確用藥及流感疫苗施打注意要點,才能為身體健康做好最佳防護。
【熟人物】「天使的手指」享譽全球 鋼琴家陳瑞斌譜出傳奇
初春,山上各式櫻花粉嫩綻放;夏日,山溪間水氣豐沛氣勢壯觀;秋季,山林楓樹漸紅點綴蒼涼淒美;寒冬,山頭獨留錯綜複雜的枯枝線條。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四季景觀,對於重度視障的鄭梅合而言,卻只能透過別人的口用「聽」來欣賞與想像,再以蠟筆一筆一筆畫下心中最自在且獨一無二的美景。
【好生活】跨世代漫畫 3D動畫經典重現 《諸葛四郎》再展雄風
若問三、四、五年級生對於童年最深刻的記憶,漫畫家葉宏甲作品《諸葛四郎》一定名列其中。如今睽違六十年,葉宏甲長子葉佳龍為了傳承父親心願,牽起父子間的連結,將以全新風貌3D動畫讓經典再現,為新世代的孩子,找回自己的英雄。
【熟年男女不思議】苦惱「中折」、「中乾」?超越熟年性障「愛」
熟年女人有中途愛液枯竭的「中乾」問題,比起男人的不舉或中折,許多女人更苦惱自己的狀況影響男人勃起,或是讓男人覺得掃興,覺得「這女人性冷感」等。男人要學習觀察對方的情況,做愛不順利可以用言語或其他手段,讓雙方性慾獲得滿足。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遠親不如近鄰 找回曾有的鄰里互助精神
還記得上小學時,父母親都要上班,要是祖母到姑姑家小住、家裡沒人時,媽媽便會將鑰匙寄放在隔壁。隔壁的鄰居媽媽在自家織毛線手套,當我們回家時,她會幫忙開門。有時,另一個鄰居媽媽有事上菜市場時,我也會幫忙看顧在嬰兒車裡的三歲小孩,即使那時我還是小學生。
當時鄰居間相互照看是很自然的,只要有需要,就向鄰居交代一聲,剛好有空就幫忙,不需要報酬,也不需要刻意的感謝,一切自然得如同日常生活。
不知何時社會變了,鄰里間的感情也淡了,住居環境也許變得更好,但人與人的距離更遙遠了。臨時有事需要處理時,家裡小孩沒人可託付,父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還有進入高齡社會,照顧對象轉換成父母親,同樣的情境,出門辦事,甚至只是上菜市場買菜,因為沒有人幫忙看顧一下,以致什麼事都做不了。
這些臨時需求,也許都是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偏偏就成了卡住很多家庭照顧者日常生活的大事。這些瑣事長照政策管不到,照服員不一定會幫您。該如何解決呢?
早年社會,每個家庭從迎接新生兒誕生到長輩往生的大小事,不只是單一家庭的事,也是村里間的事,大家會一起參與、分享。這種村里、社區力量在高齡社會愈顯得重要,因為這是一股可以讓長輩安心在地安養、老化的支撐力量。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早期台灣社會曾有的鄰里互助精神,我們必須找回來,這正是國健署近年積極推動的「慈悲關懷社區」精神。迎接超高齡社會,政府長照措施還是會有疏漏之處,其實有許多照護是不需要花錢的,善用社區力量,打造慈悲關懷社區,用實際行動許社區長輩一個可以「同生共死」的友善環境吧!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遠親不如近鄰 找回曾有的鄰里互助精神
還記得上小學時,父母親都要上班,要是祖母到姑姑家小住、家裡沒人時,媽媽便會將鑰匙寄放在隔壁。隔壁的鄰居媽媽在自家織毛線手套,當我們回家時,她會幫忙開門。有時,另一個鄰居媽媽有事上菜市場時,我也會幫忙看顧在嬰兒車裡的三歲小孩,即使那時我還是小學生。
當時鄰居間相互照看是很自然的,只要有需要,就向鄰居交代一聲,剛好有空就幫忙,不需要報酬,也不需要刻意的感謝,一切自然得如同日常生活。
不知何時社會變了,鄰里間的感情也淡了,住居環境也許變得更...
目錄
熟年愛創作
編輯室報告
專欄Column
【家人溝通無距離】栽培媳婦成就兒孫◎文/吳娟瑜
【游乾桂幸福存摺】父親身教「偷閒」哲理◎文/游乾桂
【理財研究所】認清房地合一稅免遭罰◎文/趙坤麟
【銀色快遞】推動高齡友善要接地氣◎文/周傳久
熟年專題Lifeplus Specials 企劃.執行/王常怡、賴麗秋
•從出生到往生的關懷 劃時代的慈悲關懷社區
•專訪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 安寧緩和照護第三波運動
•想無憂獨居 請做好無礙善終準備
•揮別陰霾迎向明亮 提升生命識能開啟對話
•樂活、關懷、老有所終 士林舊街慈悲關懷社區
特別企劃Special Delivery
培養健康識能 在地老化零負擔◎文/張馨方
.抗老化必須花大錢?樂齡健康基本生活祕訣
.均衡飲食攝取營養 正視在地老化的「吃」
Home Hospice有感溫度照護 日本創新社區臨終關懷◎文/賴麗秋
事先預防勝於事後脫困 保護失智者免受騙觸刑責◎文/陳珮珊
要健康Health
【醫藥新知】併用Aliskiren與ACE抑制劑有害無益◎編譯/莊宇真
【熟年藥安全】慎服藥、打疫苗 對症防治感冒與流感◎文/陳珮珊
熟人物People
用「聽」彩繪世界 鄭梅合畫出「心」風景◎文/李婉婷
好生活Life
跨世代漫畫 3D動畫經典重現 《諸葛四郎》再展雄風◎文/晏子萍
輕旅行Travel
深探大師建築堂奧 優遊台中國際都會◎文/王常怡
追尋藝術大師足跡 另類巴黎「印象」旅遊趣◎文/沈勤譽
熟年男女不思議Love
苦惱「中折」、「中乾」?超越熟年性障「愛」◎文/劉黎兒
賞藝文Culture
熟齡電影院◎編輯部
【古典樂視界】貝多芬人生觀的躍動共鳴◎文/李明蒨
【閱讀書】《安寧日常 語愛時光》
《熟前練習》
熟年福利網Welfare
為失能者到宅沐浴服務
生活情報Information
11月活動推薦◎編輯部
【好物推薦】做個快樂「不倒翁」 浴室防跌有妙招
熟年愛創作
編輯室報告
專欄Column
【家人溝通無距離】栽培媳婦成就兒孫◎文/吳娟瑜
【游乾桂幸福存摺】父親身教「偷閒」哲理◎文/游乾桂
【理財研究所】認清房地合一稅免遭罰◎文/趙坤麟
【銀色快遞】推動高齡友善要接地氣◎文/周傳久
熟年專題Lifeplus Specials 企劃.執行/王常怡、賴麗秋
•從出生到往生的關懷 劃時代的慈悲關懷社區
•專訪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 安寧緩和照護第三波運動
•想無憂獨居 請做好無礙善終準備
•揮別陰霾迎向明亮 提升生命識能開啟對話
•樂活、關懷、老有所終 士林舊街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