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坐著讀,也要起來動 │ 文/石芳瑜(總編輯)
這一兩年迷上了運動,對我這種原本四體不勤,力行能躺不要站的人來說,真是奇蹟。一開始運動,其實是為了健康和減重這種實際的問題,我的膝蓋有點狀況,體重也扶搖直上,因為住家附近開了新的健身房,於是這一年多來莫名地趕上健身熱潮。
運動固然佔去了一些時間,但閱讀的嗜好早已深入骨髓,這時才發現關於運動的書籍還真不少,不單是網紅的運動操加減重食譜、健身寫真集之類的,更多書指向專業。原因是近年來運動醫學、科學非常發達,關於我們的身體,怎能不好好研究?我手上專業的運動書就有《無傷跑步》、《運動功能修復全書》、《一人健身》等等,畢竟後中年才開始運動,必須了解怎樣運動才不會受傷。我同時也是《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的怪獸教練何立安的粉絲,很難想像自己也開始喜歡重訓。
除了身體機能,運動也影響心理。瑞典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利用科學研究,告訴你運動對大腦的好處,包括釋放壓力、集中注意力,甚至還能提升創造力,是《真正快樂的處方》。突然間,運動的科學知識刺激了我原本的求知慾。現在的我,坐著讀也要起來動。當然還有更多運動帶來的心靈
成長、人文思考的書,不管是跑步、走路、登山、瑜珈……,關於××,這些人說的其實是……
我個人領受了運動的好處,難免想知道有哪些作家,或是書店從業人員也是運動愛好者?這一打探,才知自己孤陋寡聞,改變了原本以為喜歡靜態活動的人大多都不愛運動的成見。不少作家也是運動員,例如連明偉(是桌球教練也是救生員)、郝譽翔、栗光(兩人皆有潛水員證照)、張以昕、劉梓潔(瑜珈)、吳懷晨(衝浪)、林育德(摔角迷)、成英姝(拳擊),更別說還有許多跑步迷:歐陽靖、盧建彰、蔡詩萍;登山迷:劉克襄、詹偉雄、王威智。不少人喜歡山也喜歡水,像是吳明益。迷球類的人也不少,例如東華華文系的老師許又方(棒球)、許子漢(羽、網球)。而限於頁數,最後我們
邀請了連明偉、張以昕、栗光、林育德等四位作家,深刻地描寫運動如何改變他們的人生、甚至影響他們的寫作,又有哪些書啟迪了他們?篇篇讀來動人。
而書店方面也不惶多讓:「三餘」的謝一麟從跑步中爬梳城市的歷史,並描述身體與大腦的拉鋸;專業的「登山補給社」所開設的「岳讀」則簡述了登山運動史,以及運動與閱讀的完美平衡;自稱「登山弱者」的「日榮本屋」也分享了豐富的登山經驗及所帶來的自我反思;「爬上坡好書室」則生動地書寫了龍舟隊訓練的回憶;「紅絲線」分享了跑步和瑜珈的經驗,強調身體帶動心的力量;「小島停琉」寫他的棒球夢和職業選手令人動容的運動家精神;「筆耕小書店」更是從球員、技巧、裝備、發展背景、觀賽經驗,面面俱到地介紹網球運動。而每一家書店也都提出了推薦的書單。另外,來自日本落腳南投的「貿易風書旅」,則寫了一篇日文書評〈人生即衝浪——給衝浪者的100句箴語〉(咦,喜歡衝浪怎麼把書店開在不靠海的南投?)
而受限於疫情無法出國探訪書店的文自秀,在這期「世界是一座大書房」中,別開生面地為我們爬梳〈半世紀前的奧運紙本風情〉,豐富的圖文資料彷彿為我們辦了一次小型的紙上書展!
編輯這期專題時,我們閱讀著這些文章,真是真心讚嘆!這些作者不管是作家或是書店人員,都對運動與閱讀充滿了愛與熱情,滿載著知識與力量,使得文字熠熠發光。
若是提到運動文學,或許我們必須提到劉大任的《強悍和美麗》、另外唐諾寫過NBA,詹偉雄寫過《球手之美學》,還有童偉格和吳明益也都寫過棒球。很可惜我們無法一一介紹。放眼世界,我們還可以舉出更多作家運動員,比如大家都知道海明威熱愛拳擊、村上春樹熱愛馬拉松……。運動和寫作都是一種心智鍛鍊。如果我們把熱愛運動的作家排成一排,不知道可以繞地球幾圈?
而這期《閱讀的島》「讀力運動」,我們試圖把書籍的類型拉得更廣,此外我們邀稿的作者,也都希望他們不只是運動迷和球評,而是親身經歷這項
運動,透過身體深入運動的靈魂。
除此之外,作為一本書店誌,「書店店員的一天」專欄又重出江湖了。這一期共有:爬上坡、好好生活、繫.本屋等三家書店店員有趣的記事。「活動紀實」部分則報導了臺北的「一卡皮箱」以及嘉義的「讀嘉文學生活市集」等兩場精彩的書市集活動。
「新書店注目」則有苗栗的「起點書房」、南投的「貿易風書旅」、屏東的「七木.人文空間書房」、蘭嶼的「在海一方」,每一家書店都擴充了我們對書店的想像。
最後,《閱讀的島》今年又獲得了金鼎獎藝術與人文類雜誌優良推薦,這對編輯團隊是很大的鼓勵,這一切歸功於團隊成員的齊心合作,關於這一點也很像運動。我們會盡心做好每一期,當然我們也期待更多觀眾跟著我們一起在閱讀的島上優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