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共好世代
共好世代,從我到我們,是一○八課綱培育的人才理想;20 個 20 歲以下青少年改變社會的故事,大人願意勇敢,就能看見共好!
一○八課綱人才必備素養
教出共好世代 需要大人敢於看見 文/賓靜蓀
【Part 1 社會共好】
王宣茹 20歲,台版氣候少女 她的一個鍵盤行動 促成全台塑膠吸管禁令 文/賓靜蓀
李胤賢 14歲、邱子謙 12歲、黃苡媞 11歲,大研社成員 研究大人想法 讓大人願意傾聽小孩 文/熊君君
陳建穎 20歲,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 台大腦麻生 為少數者權益奔走公部門 文/邱紹雯
葉柏廷 19歲,高雄學生民主聯盟創辦人 別人拚學測 他忙串聯高中生替公眾發聲 文/賓靜蓀
官愛 15歲,兒少代表、官煦恩 11歲 走進國小宣講 讓更多小孩認識兒少權利 文/賓靜蓀
【Part 2 科技共創】
洪婉婷12歲、林睿煌 12歲,哇苗科學服務團員 小發明家前進偏鄉小校 傳承科學種子 文/陳詩妤
李宛軒 15歲、鍾和靜 14歲,國中課業討論群推手 雲端共享學習資源 要大家功課一起變好 文/陳盈螢
江承蔚 19歲,30多項國際發明獎得主 ADHD少年 用溫暖的發明助人 文/邱紹雯
許云澤 17歲,高中生資訊網站長 一○八課綱疑難雜症 他架網站來解惑 文/王韻齡
廖煥杰 18歲,自學生工程師 從班級需求出發 設計出電子聯絡簿 文/盧諭緯
【Part 3 環境共生】
張漢翔 19歲,衛蘭組織成員 倡議「多背一公斤」 守護家鄉蘭嶼淨土 文/賓靜蓀
黃柏實 16歲,軟實力精進聯盟青年志工團長 他是環保創客 也是超斜槓志工 文/洪敏隆、邱紹雯
賴子甯 14歲,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成員 一頭栽入紫斑蝶復育 只因環境需要搶救 文/陳詩妤
林文芸 18歲、林彥宇 17歲,愛心小尖兵發起人 夜市說故事、送書到偏鄉 分享閱讀樂趣 文/洪敏隆
黃冠堯 12歲、江昕霓 9歲,人安基金會義工 小孩上街頭 走進街友內心世界 文/盧諭緯
冬牧忻 14歲、廖妘柔 13歲,東大門夜市減塑推手 攜手環保局和議員 打造無塑市集 文/陳詩妤
【Part 4 多元共存】
鍾家駿 16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 有舞台的地方 讓達悟族文化被世界看到 文/邱紹雯
楊茜雯 16歲,看見家鄉計畫影片導演 用影像認識竹山故鄉 也認識自己 文/洪敏隆
王羽飛 16歲,普悠瑪事故倖存棒球選手 重返球場 用生命鼓舞團隊永不放棄 文/洪敏隆、邱紹雯
彰化南郭國小資優班學生 歷史不只在課本!小學生守護古蹟寫歷史 文/陳詩妤
【Part 5 行動指南】
家長疑惑相談室
孩子參與公共事務 你在擔心什麼? 文/邱紹雯、賓靜蓀
長大的共好世代
阿里山國中小代理老師 武莉淳 換我回山上帶孩子唱鄒族的歌 文/王寶莉
逆風劇團創辦人 成瑋盛、陳韋志、邱奕醇 使壞的青春是我們助人的養分 文/賓靜蓀
【行動資源】
從「小我」到「大我」的養成書單 文/親子天下閱讀頻道 25項補助計畫 為少年熱血魂找到資金 文/邱紹雯、林宗洧
《Trend趨勢》
繪本作家賴馬&賴曉妍對談 我們是夫妻 更是共患難的「兄弟」 文/王曉晴
台裔哈佛商學院副教授 黃樂仁 努力不一定有用! 要讓別人看見「你的獨特」 文/林竹芸
《Family家庭》
15~24歲自殺死亡率較十年前上升四成 加強家人連結 守住青少年輕生防線 文/黃怡菁、張益勤
效法主角精神愛護手足、全集中寫功課 超人氣 《鬼滅》 意外成為另類教養幫手 文/施逸筠
從效果到副作用 解析新冠疫苗vs.傳統疫苗 文/黃瑽寧
挑選綠燈飲品,避開紅燈飲品 早餐喝對了 才能為孩子營養加分 文/李佩璇
《Learning學習》
自學團體與機構特教資源未必充足 特殊兒在校受挫 實驗教育是好的出口嗎? 文/許家齊
陪伴的力量 讓無心學習的孩子找回動力 文/蘇明進
想當好爸媽 最難做到的一件事 文/葉丙成 我要看到山豬 才能畫一隻山豬 文/王寶莉
《Life 生活》
三條友善萌寵與親子路線 帶著毛孩、小孩一起去旅行 文/楊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