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山裡面還有什麼?
文:石芳瑜(總編輯)
在做上一期水的專題時,我們同時想到了山,預計用兩期完成我們的山海經。山也是臺灣島嶼的本體,屬於山地的面積就佔了七成,我們是以高山聳立聞名國際的島嶼。然而關於山,我們知道的卻始終太少。
在規劃主題時,我們先想到了書單,所幸這幾年關於山的書非常多,而且不斷擴增,或許是因為這一年多出國旅遊不易,又或者是我們意識到山脈對我們的重要性,不只更多人樂於且勇於走向山,而回到書房,仍繼續研究山、觀看山,也許是因為他們有一部分的心,始終還留在山上。
談到書、談到登山,這兩方面的達人,我們立刻想到了詹偉雄先生。很高興在主編宜璇的邀請下,他爽快答應,給了我們一篇充滿個人體驗與閱讀樂趣的文章。〈自己的登山,與自己的雲〉,提到他想要完成登百岳的心願,且做為一位癡迷的「沙發登山客」,從許多登山家的傳記中,找尋共鳴及啟發。登山的每一刻他都感覺到「離活著是如此地遙遠,而離死亡卻又是這麼的逼近」,可是沒有危險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
吳懷晨之前著迷於海與浪,上一期我們向他邀稿,他卻說:「最近我都在登山。」於是我們二次邀稿,收到了這篇動人的〈小米返鄉路——掌勢之上的Kucapungane〉。Kucapungane漢譯古茶布安,位於屏東,是魯凱族的部落。
詹偉雄從下山起筆,而吳懷晨則是從上山寫起,前者重在回想思索,後者則帶我們走一趟山徑。山脈的景色、眾人的閒聊、歌唱,以及飲酒,歷歷在前、暢快淋漓。烈日、星光、深潭裡泅泳,金樽對月的歡唱極樂,就在這片山脈的深處密境裡。
山除了美,當然還有危險,《女子山海》作者之一的劉崇鳳,寫了一段揪心的意外,不在登山的過程,而是下山途中,車子意外翻覆,受傷的是一群十七歲的孩子。在這次的帶隊經驗中,她回憶起點點滴滴,看到「手術中」的燈號,如何想起登山時的力量和勇氣,以及責任的面對。
再來是布農族作家乜寇.索克魯曼,為我們爬梳約十種高山植物,並提及幾個可愛的布農族傳說。我們除了看山,也進一步了解山的主體之一——樹。
樹木是許多動物賴以為生的食物,雖然乜寇介紹了幾種天然的零嘴植物,但基本上我們不太可能跟動物們搶奪食物。於是素食者江山藝改所的張登堯寫了〈純素登山在臺灣〉,告訴素食者怎麼怎麼準備食物和裝備,也提供了幾個純素戶外活動的網站,十分實用。
這次書店的邀稿,我們鎖定在離山較近以及對登山專業的書店,因此再次向「岳讀」邀稿,這次他們帶大家〈攀上雪山,展讀自然〉,這不單是一篇文章,而是一項走讀計畫,「跟著博物學家走讀雪山」。藉著走與讀,讀懂一座山、走進一本書中,我想這也是「岳讀」書店的意義吧。
此外位於埔里的籃城書房店長則寫了〈走入山,才改觀〉,訴說了一個從小住在山城埔里的孩子,山就在眼前,但也是一座關卡,「局限了勇氣,限縮了格局」,而「開始重新認識山,走進山,還是從人開始。」她娓娓地道出了故事……而位在苗栗苑裡的「淺山綠」,也是一個靠近山的書店,只不過是淺山,店主從散步寫起,〈淺山微行,心隨路展〉一開始出現的是植物的香氣,慢慢展開一段步行。作者也介紹了自己的書店和工作,讀來真是心曠神怡。
最後讓我們回到書籍本身,也是位在埔里的貿易風書旅店長本多繁之幾乎是我們雜誌長期的供稿者了(也謝謝書店老闆的翻譯),這次介紹關於山的書,居然是湊佳苗的小說《山女日記》,由七個短篇集結而主,主角是七個登山女性,而山則背負著她們各自的心事。
當然也有一些山是我們爬不到、爬不起的,自稱「登山弱者」的日榮本屋鞏心怡就貼心地位讀者寫了一篇〈那些我在漫畫繪本中假裝爬過的山〉,介紹了三部日本登山漫畫,還有多本關於山的繪本,精采有趣,真是讀得我熱淚盈眶!夏樹書房則介紹了《山神》,這是臺灣首部關於巡山員的小說,由第一手的田野調查寫成,揭露巡山員不為人知的工作內幕與生活。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適逢臺大登山社區域探勘手紀《丹大札記》再版,我們特別邀請現在的臺大登山社成員撰稿,除了簡述臺大登山社歷史,更帶有傳承的意義,他們根據著學長姊留下來的幾本著作,手把手地走出了共同經歷過的山路。
在「世界是一座大書房」專欄裡,文自秀藉由《富嶽三十六景》為我們介紹了美麗的富士山,除了浮世繪,還介紹了日本的詩歌、物語以及小說中的富士山,圖文並茂真是美不勝收。
另外,本期還收到一篇投稿,是理財大師樂活大師施昇輝投來了。他感嘆文青多半不懂理財,他認為文青懂理財,才能一生當文青。也希望大家看在錢的份上,能夠衝高這期雜誌的銷量(遠目)。
重出江湖的「書店店員的一天」似乎有越來越受歡迎的趨勢,本期就有新北的楫文社、新竹的或者書店、屏東的南國青鳥,以及花蓮的孩好書屋等四篇,由北到南再到東,為我們展開一頁頁的書店風景,以及書店的活動。
本期「新書店注目」共三家:新北的翫雙溪書苑,店主曾經在長濱Long Stay,因此巧遇了「書粥」而升起開書店的想法,且會是一家關注心靈題材的書店。新竹的「獨行有書」,是一家關注自然環境、農業生態,同時推廣客家文化的書店。台南的「野冊」則是由「WuTalk!台南在地誌」所延伸出來的實體書店,繼續著文化的創新與傳承。我們樂見書店百花齊放,每次看到不同的書店綻放在臺灣各個角落,我就更深愛這個到處是山、到處是書店的島嶼。而由文自秀執筆的專欄「世界是一座大書房」,這一期依著我們的主題,寫下了〈從海洋文學裡跳出來的立體世界〉,她豐富的立體書收藏,再次讓我們大飽眼福。也謝謝她在這個疫情時期,透過文字和書籍,開拓我們的視野。
另外,我們每年一月出刊的特刊,慣例都會整理出前一年的暢銷書榜,概分為文學和非文學兩類。今年我們邀請到近年來備受注目的新銳小說家邱常婷為我們撰寫文學類的榜單觀察,看看在疫病蔓延時,哪些文學作品受到關注,或撫慰了我們的心靈。另外非文學類,則邀請到社會學出身的洪震宇,他的《風土經濟學》不僅獲得金鼎獎,也在我們這次暢銷榜上名列前茅。我很同意他說:「面對變動的時代,更需要獨立書店的觀點!」「獨立書店,其實也向讀者提問。」我想這正是獨立書店存在的意義。
這一期新書店依舊不少,有同樣來自香港,接替「電光影裡書店」坐落在西門町店址的「意念書店」;已經經營超過一甲子,如今由第三代接手的彰化「南方書店」。此外,桃園的「夏樹書屋」以及新北的「楫文社」,都是和寫作息息相關的書店,前者是資深的作文班老師,後者則是由一群臺灣青年寫作同好所設立的創作書屋。還有,過去書店較少的苗栗接二連三成立了書店,「野生藝術工作室∣暗有書」和彰化花壇的「有此藝說」店長有學長學弟關係,以多元的藝術活動,同樣期待成為地方藝文活動的小據點。最後,書店原本就繁花盛開的嘉義又增加了生力軍「渺渺書店」,感覺是一個害羞的,但想要聽人說話、跟人對話的美麗小書店。
「書店店員的一天」單元重出江湖後,這期我們收到了三篇稿子。有紅氣球書屋的〈古城特派導覽員〉,新書店夏樹書屋店員所寫的〈被書圍繞的幸福感〉,此外最特別、可愛的是貿易風書旅的本多繁之,從貓的角度所寫的〈Kiki的店員觀察日誌〉。這位不會中文的日本店長可是對創作充滿了熱情啊。
坐在書桌前讀著這一篇篇動人的文章,看著美麗的照片,我真心覺得海太美了,書店也是。好想馬上離開書桌,到書店走走,到海邊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