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一種風華別樣奇
文‧編輯部
關於晚明,近世多將其劃歸在萬曆到崇禎這一段時期。此時政治敗壞、官場不修,社會上,雖著中央集權的力道越形薄弱,舊有價值觀和禮法制度也迅速地紛紛崩解。但同時,在經濟、文化與社會生活上,也因鬆弛放寬的氣氛,表現出空前繁榮發展的特點。社會轉型的劇烈變動,致使思想界出現了一股發展人的「自然之性」,以「情」反「理」和「獨抒性靈」的人文主義思潮。此時畫壇出現數名面目獨具、各有特色的畫家:丁雲鵬、吳彬、藍瑛、崔子忠、陳洪綬等。民國六十六年(1977),國立故宮博物院曾藉「變形」一詞將五位畫家連繫起來,舉辦名曰「晚期變形主義畫家作品展」。
本期專題「晚明變形」聚焦多位活躍於此時的重要畫家,他們並沒有直接的師承關係,在藝術理念與表現上,也不盡相同。但皆不約而同地,在晚明「破與變」的洶湧局勢中,發展出重獨創、重個性的獨特畫風。反映在山水、花鳥、人物上,帶有「奇趣」、「復古」、「變形」的特色。「奇」,在當時也被賦予更為深刻的意義,戲曲家湯顯祖在《序丘毛伯傳》中強調:「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氣者,全在奇士。士奇則心靈,心靈則能飛動,能飛動則下上天地,來去古今,可以屈伸長短,生滅如意,如意則可以無所不如」,此精闢之語道盡因亂世而志向難伸的文人困境及心靈解藥。因為「奇」,則能讓人透過想像從泥淖一般的現實中抽離開來;而「奇」必不與人同,更給予文人在登科舉業之外,另一條存於亂世中的活路。今日,當我們驚異於晚明畫家筆下奇詭多變的異山怪水、誇張變形的人物樹石時,不妨也想像一下他們的生命經驗正面臨什麼樣巨大的衝擊與變動,而書畫自然成為抒發性靈、寄託情感的歸屬。
本期器物專文方面,學者聶菲針對馬王堆漢墓漆奩錐畫「狩獵紋」進行重釋和再思,探討其與墓主的關係,以及墓葬語境下漆奩的功能和對觀者的意義。〈絲路流金─絲綢之路金銀幣賞析〉本期登載上集,介紹兩千多年來,在絲綢之路上作為流通交易之用,各種精緻華美、閃閃發亮的金銀貨幣。
晚明萬曆、崇禎年間,北京也爆發過多起瘟疫。而崇禎十四年(1641)、崇禎十六年(1643)兩次更造成巨大的傷亡人數,史載「朝病夕逝」、「人咸惴惴慮其不免」。此情此境,身處在疫情蔓延期間的我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出刊前夕,欣聞防疫警戒等級即將調降,衷心期盼不久之後,大家都能回歸正常生活,健健康康、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