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 星之子】攝影師瑞佛爾.克勞雷有一天用Google 搜尋關鍵字「玻利維亞」。搜尋出的圖片一如預期,都是對他祖國的既定印象:駱馬、高山、身穿傳統服飾的人。克勞雷說,這些照片通常是外國人所拍攝,使安地斯文化充滿異國風情,好像定格在時光中。事實上,當地文化也隨著變化萬千的世界而演化茁壯。後來,克勞雷在閱讀《小王子》英文版時,進一步思考那些照片怎樣影響他對自己和家鄉的看法。然後他開始設想:如果這本廣為流傳的童書是以安地斯山脈為背景會怎麼樣?如果主角不是金髮的王子,而是深色頭髮的安地斯孩子呢?……
【P17 大計畫】佛奇博士:他的生活與工作。安東尼. 佛奇接受國家地理團隊專訪, 暢談他的個人經歷、職業生涯,以及他在愛滋病到COVID-19的公衛危機中扮演的角色。訪談內容已集結成書( 本文為摘錄) , 銷售所得將用於保育工作和拍攝紀錄片。我們務必要準備好進入未知領域、預期意外的發生,盡可能抓住機會。以下摘錄自國家地理即將出版的新書《佛奇──預期意外:關於真相、服務和前進之路的十堂課》(暫譯,原文書名為Fauci—Expect the Unexpected: Ten Lessons on Truth,Service, and the Way Forward)。……。紀錄片《佛奇》探索了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的人生和職業生涯。國家地理紀錄片出品,現正於美國Disney+頻道播映中。
【P35 動物上太空】
美國98次任務(1947年至今)1947年,美國的果蠅成為第一種進入太空的動物。從那時起,NASA已支援了對超過30個物種的研究。早期的對象為靈長類,現在最常見的則是齧齒類。美國和其他國家經常與SPACEX等私人企業簽約,將動物送上國際太空站。
蘇聯/俄羅斯
69次任務(1951-2014)蘇聯/俄羅斯是執行第二多動物太空任務的國家(僅次於美國)。由於跟其他動物相比,狗被認為能維持靜止不動較長時間,因此是早期太空之旅的寵兒。在1975年至1996年期間,蘇俄政府允許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其生物宇宙衛星任務上進行實驗。
【P36 巴黎失落的河流】比耶夫爾河是維克多.雨果寫過的河流。如今這條歷史悠久的水道某些區段在修復下,再次展露在世人眼前。
【P64 封面故事 藻礁 何去何從?】巨大的海岸沙丘下方,大潭藻礁在潮水的漲退中時隱時現。臺灣面積最大、發育最完整的藻礁就位於桃園海岸,總長27公里,最大厚度超過6公尺;大潭藻礁是其中一段。地質鑽探結果顯示,古石門溪沖積而成的礫石灘提供了穩定基底,大約在7600年前,石珊瑚開始附著造礁,使礁體開始發育,經過大約3000年的時間,也就是大約在4500年前時,可能是海水濁度變高,珊瑚生長不易,為珊瑚藻創造優勢的環境,於是殼狀珊瑚藻逐漸取代珊瑚,成為主要造礁生物。從長時間的發育來看,藻礁記錄了地質、水文、氣候與海岸變遷的軌跡,是演化研究上的重要證據。
走下沙丘,來到凹凸不平的礁臺,劉少倫帶我在不同潮位間觀察礁石上一片片淡粉、紫色、深紅色的殼狀珊瑚藻,並解釋:「殼狀珊瑚藻的形態都長得差不多,但顏色不一樣,種類就不一樣。」包含他在內的幾位學者,近年來藉由DNA分析,在桃園藻礁發現了比早期以形態方式調查多達數十種的殼狀珊瑚藻,其中還有多個新種,顯示仍有未知藻種尚待發掘。行進間,腳邊一陣騷動。藻礁常見的兇猛酋婦蟹、少刺短槳蟹,迅速從一處孔隙躲進另一孔隙;一隻臭肚魚在疏散過程中不慎卡在鞋子與礁石中間拚命掙扎;……能源與礁爭地,使大潭藻礁的命運蒙上一層隱憂。……
【P82 自相殘殺的戰爭】衣索比亞北部被圍困的提格雷州唯一開放的幾條道路,通往的是無止盡的黑暗故事。沿著提格雷中部阿比阿迪外圍的一條小徑,阿阿亞.蓋比特克勒講著他的故事,簡單得充滿悲劇色彩。他有六個兒子。有一天他叫其中五個到家裡的田地去採收小米,有四個從此沒有回來。衣索比亞士兵在2月抵達村莊時,「我的兒子都沒有逃走,」阿阿亞說:「他們沒有想到自己會在收成的時候被殺。」士兵把武器瞄準他的兒子,然後一名女兵下令開槍。
「斃了他們,斃了他們。」她說。這些兄弟向士兵求饒。「我們只是農夫而已。」他們哀求地說:「請留下我們一個兄弟來收成作物,還有照料牲畜。」士兵饒過了最年輕的15歲弟弟,然後殺死了其他人,把他們的屍體留在他們倒下的地方。三個月後,「我太太還待在家裡,一直哭。」阿阿亞說:「我直到今天才出門,每天晚上都會夢到他們。」他擦了擦眼睛。「我有六個兒子。我原本叫老大也一起去,幸好他拒絕了。」(本文中的衣索比亞人皆
以名顯示。)
位於該州首府麥開列的艾德轉診醫院,凱桑妮.蓋比米凱爾在護士為她換繃帶及清理焦黑皮膚上的傷口時哀號著。這名13歲的女孩在提格雷中部的阿芙隆村煮飯時,她家的泥草屋被迫擊砲擊中。「我們家被砲火摧毀了,」她母親蓋內特.艾斯梅拉許說:「我的孩子那時在屋裡。」這名原本就營養不良的女孩全身面積超過40%被燒傷。在麥開列的一間婦女庇護所,一名33歲的婦女憶起兩度遭到士兵強暴的場景,一次發生在她位於厄達加哈穆斯的家裡,當時她想要帶著12歲的兒子逃到麥開列。第二次的時候,她從一輛迷你巴士被拖出去、下藥、帶到軍營,然後綁在樹上,在接下來十天裡反覆遭到性侵。疼痛、疲憊、創傷,……
【P100 冰凍世界的融化危機】在白雪皚皚的岸邊停靠著一艘充氣船,內科港的巴布亞企鵝將近一年來第一次見到了人類。當時是2021年1月,下船的不是一群遊客(因為新冠病毒大流行而缺席),而是牛津大學企鵝生物學家湯姆.哈特與其他幾位重返南極半島的科學家。一隻身高75公分的巴布亞企鵝搖搖擺擺地經過他們面前,尋找自己的巢,鳴叫聲在這個約由2000隻巴布亞企鵝組成的群體中迴盪著。哈特朝著縮時監控相機走去,企鵝們絲毫不理會。他從相機的防水外殼中取出記憶卡。
從四個月前企鵝們來到築巢地產卵育幼以來,這臺相機便從黎明到黃昏每小時拍攝一張照片,持續記錄著這群企鵝。在過去十年間,研究人員在長1340公里、寬70公里的南極半島上設置了近百臺相機,持續追蹤三種企鵝的繁殖地。南極半島上的巴布亞企鵝數量迅速增加,在過去30年間,許多地方的數量增加為原本的三倍多,而且這些鳥兒的勢力正在向南擴展,運用靈活的覓食與繁殖策略,進入原本對牠們來說過於寒冷的地區。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牠們的姊妹種,即體型較小的南極企鵝與身體圓滑、頭部呈黑色的阿德利企鵝,在許多巴布亞企鵝繁盛發展的棲息地,這兩種企鵝數量下降達75%以上。「大體來說,」哈特表示:「你失去一隻阿德利企鵝和一隻南極企鵝,得到一隻巴布亞企鵝。」企鵝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而且倚賴多產的海洋中豐饒的獵物維生。科學家並不擔心南極企鵝和阿德利企鵝會從地球上消失,因為在南極半島以外,有些群體看來很穩定,甚至有增加的趨勢。……
【P120 旅程教會我們的事】沒有人確切知道,為何在非洲居住了大約 24萬年之後,生理結構上的現代人類決心走出母大陸,征服世界。這個問題占據我的腦海,因為將近九年來,為了講述一則故事,我沿著人類祖先在石器時代出走非洲的路線徒步長征。我已經到達東南亞。計畫最終要跋涉到南美洲的尖端,也就是智人走到陸地盡頭的地方。我的目標一直都很簡單:為我的人生踩剎車,放慢我的思緒、我的工作、我的時間。很遺憾地,這個世界跟我的想法不同。災難性的氣候危機。大範圍的滅絕。人類被迫遷徙。民粹反撲。致命的冠狀病毒。三千多個早晨裡,我總是穿上靴子,一步步測量著似乎在腳下不斷加速、顫抖,朝著歷史總結的一天前進的地球。但是直到抵達緬甸之前,我從未走入過一場政變。在仰光,某天早晨我在隔離飯店醒來,急忙在浴缸裡注滿鐵鏽色的飲用水。那天是2月1日。一名穿著軍服的兇手在電視上宣布,翁山蘇姬領導的民選政府成員剛剛被逮捕。軍人與警察在街上遊走。很快地,他們開始射擊抗議者――男人、女人、小孩――而且朝頭部開槍。後來,他們宣告詩人為顛覆分子,將他們逮捕、殺害。我翻找垃圾桶,尋找昨天剩下的米飯。迷你冰箱要怎麼用?用來堵住門口?還是往樓下丟,砸在侵略者的頭上?(我在九樓。)對於人類會從非洲四散的原因,有為數眾多的假說。有些研究人員主張,我們已經把故鄉的熱帶草原吃出了一個個窟窿。其他專家則說是「綠色阿拉伯」,亦即蒼翠版的中東,引誘了我們活動範圍較大的祖先進入新的獵場。還有人宣稱,人類展開了海灘之旅,沿著因海平面下降而露出來的新海岸線,逐漸遠離了非洲舒適圈(沿海遷徙理論)。關於人類為何開始移動的假說中,我最喜歡的一個與記憶的角色有關。這個理論是這樣的:……
作者簡介:
《國家地理雜誌》 於1888年成立的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是以「增進並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的非營利組織。學會的「研究與探索委員會」贊助過的計劃,已超過一萬件,以促進人類對大地、海洋與天空的知識。而《國家地理雜誌》自1888年創刊以來,以精采絕倫的攝影、謹慎真實的文字、精密準確的地圖與生動創意的插圖,獲得全球數千萬讀者的肯定。《國家地理雜誌》於公元兩千年獲得美國雜誌出版最高榮譽─美國雜誌編輯學會之艾力獎,證明這份歷史悠久的刊物,仍是全球雜誌出版的標竿。
國家地理原文版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自1888年起已贊助了六千多項探險與研究計畫,而旗下的國家地理雜誌,由各行各業的專家為你報導世界各地的自然與人文,極具參考價值;翻開國家地理雜誌,就像在世界各地的風景勝地漫遊一樣,國家地理雜誌帶領讀者探索我們星球的奧秘和各地居民的人文故事。每期都包含了多樣的主題如動物、自然、科學、科技、文化、歷史、旅遊、冒險、探索和地理,而其中許多珍貴的照片,皆為攝影師冒險得來的精心傑作,您千萬不可錯過。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誰讓藻礁成為激情對決的戰場?
距離「珍愛藻礁」公投僅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為釐清這個自今年5 月以來掀起軒然大波的公投案爭議,我們特別在本期雜誌製作了〈藻礁 何去何從?〉。本刊作者居芮筠與攝影師張嘉麒、陳郁文數度在疫情中前往桃園藻礁地區,訪問多位學者專家,希望在公投前夕讓讀者對這攸關生態、環保、經濟,能源甚至國安的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
正如本篇報導指出的,桃園藻礁可以說是一片生物學上的奇蹟。每年僅能生長0.1 公分的造礁藻類,自4500 年前開始出現,竟逐漸構築成一片綿延27 公里的廣大礁石區,孕育了臺灣沿海罕見的生物多樣性。由於乍看其貌不揚,藻礁生態系早年不受重視,反而被當作無價值的荒地,桃園許多工業區便設於藻礁分布區附近,工業與民生廢水與廢棄物長年威脅,使得這片藻礁如今奄奄一息,保存尚稱完好的僅有大潭與觀新二地,而有些學者指出,大潭的生物多樣性及藻礁生存狀態又優於觀新。我們採訪人員的觀察也支持這樣的說法。
另一方面由於臺灣的能源發展規畫,需要大量增加天然氣進口,大潭既設有北部最大的單一發電廠,也就需要興建天然氣接收站來儲存燃氣,以確保發電穩定。其選址就正好選在大潭藻礁的位置。經濟與保育的對立於焉展開。大潭藻礁爭議並不是新議題,實際上許多學者與保育人士已經奔走十多年。今日的執政黨在野之時還曾經大力支持過。既有多年時間緩衝,理應足以尋求替代方案,避免經濟與保育之間面臨二選一的局面。然而並未如此發展,如今交付公投,全民都必須在能源與環境兩個同樣重要的選項中,做出艱難的抉擇。
原本能以事實、調查為基礎,以科學作後盾,進行理性客觀討論的議題,如今變成政治角力,民眾被迫做非黑即白的選擇,無論哪一方獲勝,實際上都沒有真正的贏家,後果都要由全民承擔。但真正令人憂心的是,大潭藻礁不是單一個案,而是今日執政黨的慣用模式:核能、萊豬進口,甚至防疫與疫苗,哪一個不是原本應基於科學探討,理性對話,卻一再被政治化、兩極化,最後成為政治與激情的對決?這種處理模式如果不改變,政府與民眾最終都將陷於作繭自縛的困境,而真相與科學只會離我們愈來愈遠。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誰讓藻礁成為激情對決的戰場?
距離「珍愛藻礁」公投僅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為釐清這個自今年5 月以來掀起軒然大波的公投案爭議,我們特別在本期雜誌製作了〈藻礁 何去何從?〉。本刊作者居芮筠與攝影師張嘉麒、陳郁文數度在疫情中前往桃園藻礁地區,訪問多位學者專家,希望在公投前夕讓讀者對這攸關生態、環保、經濟,能源甚至國安的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
正如本篇報導指出的,桃園藻礁可以說是一片生物學上的奇蹟。每年僅能生長0.1 公分的造礁藻類,自4500 年前開始出現,竟逐漸構築成一片綿延27 公里的廣大礁石...
目錄
P10 星之子 攝影師以安地斯地區為舞臺,透過鏡頭重新想像《小王子》的經典故事,既天馬行空又意義深遠。攝影/ 瑞佛爾. 克勞雷。
P17 大計畫 佛奇博士:他的生活與工作在《國家地理》雜誌的專訪中,安東尼.佛奇暢談他的童年以及與七位美國總統共事的經歷,如何形塑了他的性格。
P24 捕獲新知 這種蜂臥花而眠球錦葵蜂不築巢,每到落日時分,牠們臥花而眠。撰文/ 派翠西亞. 愛德蒙茲。攝影/ 喬. 尼利。
P25 古人類學 誰是「龍人」?
P34 明察秋毫的羽翼鑑識學
P35 動物上太空
P38 細看究竟 巴黎失落的河流深具歷史意義的比耶夫爾河,終於可望在巴黎重見天日。撰文/ 瑪莉.溫斯頓.尼克林。
P64 封面故事 藻礁 何去何從?藻礁看來貌不驚人,近來卻成為全臺灣社會的關注焦點。保育、政治、能源與經濟錯綜複雜,桃園藻礁彷彿陷入泥淖。今年初,保護藻礁的民間團體在短短幾個月內集結了64萬人連署,讓公投案成案。而再過一個多月,全臺民眾將要通過公投來決定這片礁石的命運。撰文/ 居芮筠。攝影/ 陳郁文、張嘉麒。
P82 自相殘殺的戰爭 在衣索比亞的提格雷州,平民已然成為內戰下的犧牲品。撰文/ 琳西. 艾達里歐、瑞秋.哈提根。攝影/ 琳西. 艾達里歐
P100 冰凍世界的融化危機 南極半島的海冰不斷減少,以及捕磷蝦船的步步進逼,讓這裡的生態系陷入危機。撰文/ 海倫. 史凱爾斯。攝影/ 湯瑪斯. P . 帕斯查克。
P120 旅程教會我們的事 作者循著人類祖先出走非洲的路徑,踏上3萬8500公里的徒步長征之旅。在旅途中, 他體會到「記得」的力量。撰文/ 保羅. 薩洛培克。攝影/ 約翰. 史坦邁爾
P10 星之子 攝影師以安地斯地區為舞臺,透過鏡頭重新想像《小王子》的經典故事,既天馬行空又意義深遠。攝影/ 瑞佛爾. 克勞雷。
P17 大計畫 佛奇博士:他的生活與工作在《國家地理》雜誌的專訪中,安東尼.佛奇暢談他的童年以及與七位美國總統共事的經歷,如何形塑了他的性格。
P24 捕獲新知 這種蜂臥花而眠球錦葵蜂不築巢,每到落日時分,牠們臥花而眠。撰文/ 派翠西亞. 愛德蒙茲。攝影/ 喬. 尼利。
P25 古人類學 誰是「龍人」?
P34 明察秋毫的羽翼鑑識學
P35 動物上太空
P38 細看究竟 巴黎失落的河流深具歷史意義的比耶夫...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