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點】
將近一百年前吳爾芙說出金句「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
然而當代作家們,無論性別,進行創作的場域早已不限於「自己的房間」。
她/他們的創作空間,或許是餐桌一角、頂樓加蓋屋,甚至是車庫、農忙時的田野邊……
本期專題聚焦文學與空間,不直言「家」,擇用更悠然寬泛的「空間」。誠然,家在寫作內外、心靈與空間裡,經緯出龐然巨大的隱喻。尤其身處疫情時代,「在家」溢出日常,進入某種隔絕、疏離且荒謬的狀態。倘若家是某種有情、或魔性的地方,未必所有人的寫作狀態都認家,也不盡然所有寫作都牽涉家,那麼在「家」寫作、不在「家」寫作、文學在「家」、文學不在「家」,會是什麼樣子?家也許是文學與空間交疊的色塊,但在與不在,卻被「空間」一詞溫柔地包覆,乃至於還能衍生更多的可能性。我們所幸從家輻射出去,進一步觀看文學與空間策動的魔幻風景。
文學與空間兩者相生,也盤桓交錯,起碼包含幾重面向:(一)作家在文學裡開天闢地,說有光便有光,宇宙創生;(二)文學完成亟待發表、傳播,仰賴書店、咖啡廳、沙龍之類的空間;以及,(三)空間餵哺寫作者創造文學,既為寫作空間,亦為土地給予寫作者靈光。文學創造空間,空間也裝載文學、安頓文學,甚至孕生文學。專題以上述為座標,從文學生產的最外環——傳播,朝著靶心——文學怎麼被創造,尋徑訪幽。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
【隧道與路徑】
選前之夜,同意不同意震天價響時,我在無窗的辦公室加班,友人知我「出公司即凱道」,因而傳訊詢問情況,我回以︰「還沒出公司」、「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打完字驚覺,我非黃髮亦非垂髫,反倒更似尋路之人。
本期專題客座主編,邀請到散文作者也是文學研究者的徐禎苓,她今年最新作品,寫給東南西北漂人的散文《流浪巢間帶》,讀來像跟著她開啓一道道未知的待租房門扉,房東代號A到Z的奇葩百態,雖不附圖,但比什麼「奇葩裝潢分享中心」、591租屋網還好看。悚然幽默兼有,心酸的滋味在心頭。看著《流浪巢間帶》裡「我」東奔西忙的身影,像(想像中)用城市中無處不在的攝像頭看自己。原來,生活在一座城市的自己是這個樣子啊。執筆的此刻時值歲末,特別想對自己說︰原來你已經很努力了。
徐禎苓的散文完美示範,生活的軌跡同時也是通往創作的路徑;她此次的策畫取徑相似,帶來許多亮點,特別著重創作者的對話,既與他人也與自己。
研究台灣現代舞歷史的林巧棠,訪談「明亮的地方」主理人/余余劇場團長李時雍,帶我們認識文學、舞蹈兩門藝術,如何在動靜之間鍵接。想家了?那與散文家賴舒亞到金瓜石散步,她為我們示現回家的一千萬種方法,之一。
陽台、溫室、火葬場;務農、瑜珈、辦(別人的)後事,作家何亭慧、方清純、張以昕、大師兄告訴我們,文學發生時刻不一定是筆尖觸到紙面或鍵盤敲出聲響的一刻,可能是放空時、勞動時,它通過身體,就來了。
黃文鉅、蔡俊傑、陳允元細數他們的北城租屋史,故事未完,此刻已把租屋心事凝結在篇章裡。林蔚昀、張郅忻兩位「斜槓媽媽」對談如何在零碎與逼仄中寫作,如此(物理與非物理上)不符人體工學的寫作姿態,依靠的是強大意志力,令人折服。讀罷不妨再翻到「我們的文學夢」單元,看劉梓潔談自己的遷徙與移動,其租屋「驚」驗堪比專題番外篇。專題之外,銀光副刊特別登出8月26日過世的老作家高鳳池的遺作,我們懷念他。
2022年「自由談」單元新專欄新氣象,一月號楊富閔帶來「西南氣流」,寫大內童年的11個小心願;林立青領我們過「常民小日子」,視域關注於疫情期間的無家者。另外,更重啟35年前的元老級單元「影響我文學生命的關鍵人物」,將在單月號邀請不同作家自由書寫;「書的世界」、「談文論藝」、「銀光副刊」單元亦各自加入新陣容。疫情帶來反思與改變契機,報導全台藝文消息的「島嶼串流」,在新年度則將版面移至《文訊》官網,並於電子版雜誌同步刊出,希望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串起各地更緊密的藝文連結。2022年的《文訊》有世代交替的欣喜,以及似曾相識的驚喜。
專題裡,徐禎苓在與賴舒亞的紙上對話中寫道︰
「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老電影,男人走在氧氣稀薄的地下坑道,世界只剩手上那盞忽明忽滅的提燈。
說到底,我們都是那個男人。」
後來的人曉得怎麼來,也就曉得怎麼從歷史通往未來。
願我們都是漁人,不是劉子驥。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室報告】
【隧道與路徑】
選前之夜,同意不同意震天價響時,我在無窗的辦公室加班,友人知我「出公司即凱道」,因而傳訊詢問情況,我回以︰「還沒出公司」、「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打完字驚覺,我非黃髮亦非垂髫,反倒更似尋路之人。
本期專題客座主編,邀請到散文作者也是文學研究者的徐禎苓,她今年最新作品,寫給東南西北漂人的散文《流浪巢間帶》,讀來像跟著她開啓一道道未知的待租房門扉,房東代號A到Z的奇葩百態,雖不附圖,但比什麼「奇葩裝潢分享中心」、591租屋網還好看。悚然幽默兼有,心酸的...
目錄
【編輯室報告】 ◆封德屏
【自由談】
〈影響我文學生命的關鍵人物〉
文學場域的意外登場 ◆巴代
〈西南氣流〉
恆心練習指南 ◆楊富閔
〈浮光流影〉
回首來時路,人生如初見 ◆吳鳴
〈常民小日子〉
阿光的大拜拜 ◆林立青
【本期專題】空間中的文學游牧——作家的房間,及其他
文學的棲息地 ◆徐禎苓
世上還有許多明亮的地方——專訪余余劇場團長李時雍 ◆林巧棠
埋記憶的根,找礦區的路——賴舒亞、徐禎苓的山城隨記 ◆賴舒亞、徐禎苓
自己的陽台 ◆何亭慧
借來的時光 ◆方清純
身心變形記 ◆張以昕
火葬場的一天 ◆大師兄
噪音與禪 ◆黃文鉅
那些多餘,但還可以被安放的 ◆蔡俊傑
我的賃居遷移史 ◆陳允元
自己與不是自己的房間:林蔚昀╳張郅忻談斜槓媽媽的寫作 ◆蘇郁淳
客座主編推薦書單 ◆徐禎苓
【活動】
愛無距離 攜手同行──記2021文藝雅集 ◆湯芝萱
在玉米田向無常敬禮──記「永遠的《臺北人》,不老的白先勇」座談 ◆蔣皓
【聚光燈】
愛的限度──黃宗慧與《就算牠沒有臉》 ◆周行
人和蟑螂的距離──讀《就算牠沒有臉》 ◆韓麗珠
【人物春秋】
孤鳥走江湖──訪文壇心靈醫師王溢嘉 ◆王溢嘉
【特稿】
一生思事寄乾坤──聽陳素素教授回憶周鼎珩先生及他的《易》學時代 ◆賴位政
「周鼎珩教授《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側記 ◆謝君讚
【談文論藝】
雨中的火宅──讀敻虹的詩 ◆唐捐
宗教呼召──落蒂後《鯨魚說》的「隨想曲」 ◆余境熹
【書的世界】
歷史・現實・文學──評崔末順《殖民與冷戰的東亞視野》 ◆阮美慧
念深情深 ◆吳億偉
眾「生」喧嘩的小鎮史卷──讀野夫《國鎮》 ◆黃錦珠
歌詩合為事而作──評介溫任平《衣冠南渡》 ◆須文蔚
那造成傷害的角色會不會是我?:林妏霜《滿島光未眠》 ◆詹閔旭
一個人的旅程――序張堃詩集《第三類接觸》 ◆琹川
被撕扯的年代,被糾葛的生命──履彊新作《共和國之夢》系列政治小說讀後 ◆詹明儒
吳景超‧龔業雅‧梁實秋 ◆蔡登山
【我們的文學夢】
地圖上的文學夢──劉梓潔遷徙、移動的旅程 ◆張嘉珊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澳門、北美 ◆陸奧雷、姚嘉為
【草原副刊】
口罩嶢嶢 ◆小令
雨滴聲 ◆陳偉哲
烏鴉女孩 ◆余佩珊
【銀光副刊】
我寫詩的理由——仿谷川俊太郎〈我歌唱的理由〉 ◆李有成
我每日在家寫音樂 ◆王文興
《金剛經》的詩音之五 ◆敻虹
東海的地景 ◆鍾玲
歡唱卡拉OK ◆陳文榮
人的有限觸探 ◆汪啟疆
30年副刊消長 ◆陳嘉宗
亂了套的日子 ◆高鳳池
【編輯室報告】 ◆封德屏
【自由談】
〈影響我文學生命的關鍵人物〉
文學場域的意外登場 ◆巴代
〈西南氣流〉
恆心練習指南 ◆楊富閔
〈浮光流影〉
回首來時路,人生如初見 ◆吳鳴
〈常民小日子〉
阿光的大拜拜 ◆林立青
【本期專題】空間中的文學游牧——作家的房間,及其他
文學的棲息地 ◆徐禎苓
世上還有許多明亮的地方——專訪余余劇場團長李時雍 ◆林巧棠
埋記憶的根,找礦區的路——賴舒亞、徐禎苓的山城隨記 ◆賴舒亞、徐禎苓
自己的陽台 ◆何亭慧
借來的時光 ◆方清純
身心變形記 ◆張以昕
火葬場的一天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