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日本的朋友你們好嗎? 這是來自臺灣創作渴求者們的訊號。
從 2020 年後的 730 個日子裡,我們的雙眼思念著東京街頭人潮帶來流行文化的刺激、身體還停留在日本各地美術館帶來的衝擊,心跳則在日本藝術家們饒富創造力的表演型態中保持溫熱。這些接收創作最前線的一瞬,成為我們從創造力認識日本的理由,更是臺日間用點線 面串連起的自由之路。
日本創作的現在,持續往哪裡前進了呢? 2022 年的此刻,《秋刀魚》發送訊號給 5 位東京圈創作者,從「平面」線條插畫、「形體」人偶創作、「流動」Alive Painting、「潮流」塗鴉藝術與「未來」CG 影像等面向,從創作本質到社會觀察,紀錄「Japan create」的當下。
現在,即是未來。作為虛擬世界永遠無法取代的體驗,是親眼看見創作本質的時刻。期待我們跟隨著色彩光譜,繼續往前邁進。
——— 來自臺日間 持續流動的創作思想電波
作者簡介:
季刊《秋刀魚》是臺灣第一本用中文撰寫,內容集結生活、藝術、設計、歷史、科技,等多面向主題的日本文化誌,每一期聚焦一個主題,從淺略到深入,透過訪問和邀集臺灣和日本寫手,匯聚不同角度面向的看法,滿足想要到日本旅行的遊客、研究日本文化的學生、欣賞日本藝術的上班族。
作者序
創作,重新讓人們自由
創作,反映了日常,也反映了當代人們的集體意識。這些不一定寫進藝術正史中的創作,是我認識日本的方式之一。插畫家、攝影師、文字工作者,現在聽起來足以成為「職業」的身份,對多年前臺灣而言相對陌生,但在日本以「創作本質」為出發的文化裡,任何表現手法都能成為一種「身份」。
這讓我想起2018年的東京車站,在川流不息的地下車站內,突然出現白色絨毛娃娃—Fukuramu醬,包覆在人來人往的走道柱上,瞬間療癒了總是在車站迷路的我,也軟化了冰冷的上班氣息。街頭的相遇,是我第一次認識「布偶藝術家」身份的片岡メリヤス,「布偶創作也能成為一種藝術形態,更能成為一種創作身份?」不只是線條畫作、立體雕塑,只要是慎重對待每一個創作行為都能成為藝術家,這些突破既有定義的創作,是日本持續展現創造力的方式,更是日本之所以讓人怦然動心的理由。
在無法自由前往兩地的時刻,Fukuramu醬那溫暖的擁抱感再次回到眼前,「不知道日本的創作們走到哪裡了呢?」走不到眼前親自體驗的思念,促成了本期的聲聲呼喊。透過用線條述說文字故事的插畫家中山信一、結合音樂與水彩流動的現場創作藝術家中山晃子 、把潮流塗鴉帶入城市的藝術家COIN PARKING DELIVERY、將街頭化身為電影場景的3DCG影像創作者TAKAYUKI YOSHIDA ,以及以手工布偶治癒世人的片岡メリヤス,他們將創作視為生命述說的管道,在變動的世界裡持續用異材質跨域展現自我價值,用作品紀錄社會樣貌,回歸本質,他們都正在展現「Japan create」的現在式。
作為紀錄的切面,也許幾年後將迎來截然不同的創作型態與身份。但就像中山晃子的現場創作,感知當下的空間、溫度與每回水彩產生的漣漪,無法重置卻也推播著時間的進行,沒有此刻,就無法像水一般延綿至未來;也如同中山信一所說:「不要一開始就迎合流行,先學會表現自己。」即使在虛擬世界來襲的時代裡,我們仍要做自己,用自己的線條與色調,創造現在進行式。
親身體驗的創作,就像將全身躺進Fukuramu醬毛茸茸的身體裡,在一座巨大的城市裡,還能感受到藝術本質的溫度,這份感動,讓人飛向彼此。期待不久的近未來裡,有更多專注不同的表現手法,讓「OOO藝術家」的新名號誕生,這樣無法記載在正史中的藝術,也將變得更加有趣。
創作,重新讓人們自由
創作,反映了日常,也反映了當代人們的集體意識。這些不一定寫進藝術正史中的創作,是我認識日本的方式之一。插畫家、攝影師、文字工作者,現在聽起來足以成為「職業」的身份,對多年前臺灣而言相對陌生,但在日本以「創作本質」為出發的文化裡,任何表現手法都能成為一種「身份」。
這讓我想起2018年的東京車站,在川流不息的地下車站內,突然出現白色絨毛娃娃—Fukuramu醬,包覆在人來人往的走道柱上,瞬間療癒了總是在車站迷路的我,也軟化了冰冷的上班氣息。街頭的相遇,是我第一次認識「布偶藝術家」身份...
目錄
Features 特輯
Japan create 現在形
018 平面 × 插畫家|中山信一
026 立體 × 玩偶作家|片岡メリヤス
035 流動 × Alive Painting|中山晃子
042 潮流 × 塗鴉藝術|COIN PARKING DELIVERY
051 未來 × 3DCG影像|TAKAYUKI YOSHIDA
Inside Art:重要的話,讓藝術來說
058 發現 × 藝術:美術手帖編集長 望月かおる
059 社會 × 藝術:日本藝術報導者 島貫泰介
060 印刷 × 藝術:凸板印刷印刷工藝管理 山口理一
061 臺 × 日藝術觀:臺灣在住日本作家 栖來光
編輯部盤點:臺日創作發信地
064 情報場域:2019-2021藝術場域
068 選物場域:ART BOOK SHOP
070 交流場域:非典型藝術資源場域
臺日韓創作者對談
074 Not just art ! 亞洲小誌未來形:
臺/佔空間主理人AJ × 日/IN/SECTS編集長松村貴樹 × 韓/藝術總監 王德
Regulars 專欄
009 四十七新聞
094 sanma Select /大塚刃物
095 情報放送 / dato/豬大爺
096 GOOD DESIGN AWARD / 分身機器人OriHime
098 日本書店出店中 / 八戶 Book Center
100 自体燃焼 / 福岡的古董展示空間krank marcello
102 安田先生出差中 / 走進鄉鎮4大不思議風景
Events 事件
084 人物寫真|插畫家Abei、Gigi × 英國油布夾克品牌「Barbour」
090 特別企劃|匯聚靈感的居家場域,小空間裡的全能改造王
別冊附錄
088 PAPER MATTER 蔡胤勤 × 攝影師 水島貴大
Features 特輯
Japan create 現在形
018 平面 × 插畫家|中山信一
026 立體 × 玩偶作家|片岡メリヤス
035 流動 × Alive Painting|中山晃子
042 潮流 × 塗鴉藝術|COIN PARKING DELIVERY
051 未來 × 3DCG影像|TAKAYUKI YOSHIDA
Inside Art:重要的話,讓藝術來說
058 發現 × 藝術:美術手帖編集長 望月かおる
059 社會 × 藝術:日本藝術報導者 島貫泰介
060 印刷 × 藝術:凸板印刷印刷工藝管理 山口理一
061 臺 × 日藝術觀:臺灣在住日本作家 栖來光
編輯部盤點:臺日創作發信地
064 情報場域:2...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