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素新趨勢 植物肉經濟崛起
吃素在臺灣不是陌生的觀念,臺北曾被CNN評選為素食友善城市之一,不過長期以來素食常與宗教連結。隨著對環境永續、動物福利的重視,愈來愈多人提高蔬食比例、減少肉類攝取,成為彈性素食者(Flexitarian)。根據Euromonitor調查,2020年全球超過40%人口限制食用動物性產品。
隨著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推出高擬真的植物基底漢堡排,帶動植物肉市場發展。國外傳統食品、肉品大廠透過投資併購加入戰局,臺灣傳統素肉業者則成立自有品牌應戰。綜合Polaris Market Research、Grand View Research及Allied Market Research等市調公司報告,至2030年全球植物肉市場將以超過20%年複合成長率擴展。
對比市調報告預測的二位數高成長,名人加持的Beyond Meat遭遇股價暴跌、高階主管離職的危機,Impossible Foods同樣傳出員工持股股價下跌的消息,植物肉退燒的消息甚囂塵上。
所幸在追求環保、永續目標不變的情況下,替代性肉品的需求可望持續成長,各式植物肉產品也有再進化的空間,包含原料來源、質地結構、風味口感及成分潔淨程度等。臺灣食品所的低剪切素肉成型技術,打造畜肉肌理結構,適合製成植物牛排、豬排,滿足排餐需求。新創企業Lypid微膠囊化技術可包覆植物油脂,延長油脂在高溫下融化的時間。
臺灣傳統素肉業者各有定位,不論是專精原料或終端產品,他們都具備絕佳的客製化、研發能量。對於占營收達5成以上的海外市場,以積極參展、深化經銷商互動等方式,穩扎穩打擴展版圖。
當食品科技不斷進步,可以預見未來植物肉不再被當成新奇產品,而是如同肉品、水產是餐食的原料選項之一。植物肉不但能滿足消費者的味蕾享受、對健康的要求,也符合環保永續的全球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