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台北工專(現台北科技大學)建築學教授蕭梅老師於8月11日安然去世,蕭老師曾任工業設計科主任及升格後建築系主任,奉獻心力在教學崗位上逾40年,春風化雨誨學子無數。筆者忝為蕭老師台北工專二專最後一屆學生,又因返校擔任助教,再親炙老師一年,爰邀集懷思蕭主任文章數篇,有陳宗鵠教授賜稿及廖偉立學長等文章,筆者亦勉力追思跟在老師身邊學習、工作點滴成文。且老師女兒德春、德蘭、德明、德光合撰一文追憶母親在工作、家庭上的付出與慈愛。又再登放築塾代誌NO.17 2016/11月號(該期已絕版)《台灣建築設計教育的先行者:訪王秋華建築師與蕭梅主任》,該文在王秋華老師家同時訪問王老師與蕭主任,談兩位老師學習建築的緣由及教育工作理念,由殷寶寧教授整理成稿,再刊登追思專輯上,同時追憶兩位老師。
賴宥凱建築師《光影在此處作了文章——漢寶德紀念館》一文記述參訪漢寶德紀念館的空間感動,從周遭環境的融合,到遊走館內外空間,設計者以簡潔穿插的立體空間紀念早年代言現代建築的漢寶德先生,也以光線的多變捕捉漢先生在教育等多元面向的風貌,多張圖片足誘引讀者親身一探此魅力空間。
建築人魏廷羽《⼩城故事多22 被琥珀包裹住的曇花——湖口》一文介紹湖口地區的城市興盛輪動,先是因水利與拓墾而興的波羅汶,再到因鐵路而發展的湖口,因鐵路改線而繁榮至今的新湖口,輪流登上歷史舞台再依序謝幕。如今因鐵路改道而瞬間凍結的舊湖口,在沉寂多年後因大正時代的老街風貌點燃觀光旅遊的新篇章。
筆者撰《北埔小鎮兩處空間謎因》一文整理北埔慈天宮與忠恕堂兩處公、私建築之空間特質比較,慈天宮因右護之短缺,提供給廟後居民往來便利之叮咚橋;忠恕堂因風水考量而增設右護前之轉軸門戶及正面西式水泥照牆,都形成獨特之空間趣味,各成孤例,台灣匠師因勢利導之調和功力應該有更多佳例散落各地,有待挖掘。
總編輯 陳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