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輔大博物所碩生陳怡璇《從跨界看見世界:博物館建築與寺院建築的異曲同工之妙》以博物館建築「倫敦國家藝廊」與寺廟建築「農禪寺」作比較,闡釋其各自在舊有環境紋理及空間設計意義上之異同,是從非建築人的觀點出發,卻能給建築人不同的啟發。讀者可搭配代誌NO.16期《張開雙手的隱士——農禪寺》與NO.17期《范裘利倫敦「王子復仇記」vs.台南大觀音亭「傳統衍化錄」》兩篇文章一起閱讀!
香港作家戊戌子深究金庸武俠世界裡與建築師梁思成、林徽因在古建築調查成就上的寓意,大膽比對解謎,對喜愛金庸武俠小說迷及喜愛中國古建築的人,可謂另闢蹊徑,以豐富的想像力抽絲剝繭詳加比對提出論證。
魚夫《從森山松之助作品,看臺灣三種建築結構的發展》介紹日治森山松之助建築師的三個作品,因時推移運用三個不同的結構系統,且因應台灣氣候及地震多有新的嘗試及工法。
建築人魏廷羽《⼩城故事多23 雲裡霧里——斗南》介紹他里霧斗南具有交通與地理優勢在康熙年代就被重視,出現在諸羅縣誌上,是漢人往北拓墾的重要據點,並在乾隆世代形成街市,進入日治時期,由清朝官道升級的縱貫道及鐵路縱貫線穿越斗南東南側並建設車站,且與糖鐵車站共構,糖鐵斗南站是糖都北港的吞吐站,帶動了城鎮的發展,且因地利之便一直繁榮著。
9月份登載北科建築系蕭主任的追思文章,今補遺兩篇:一篇仕女建築家學會的追思文章;一篇是工專學長楊明人建築師的追思文章,楊學長與蕭主任相知相惜越半世紀,情詞懇切。
訪談整理嘉工及工專學長謝文豐建築師《回首少年十五二十時求學路 94年北科大傑出校友——謝文豐建築師》,謝學長精心保存一甲子的黑白照片、敘述求學及工作經歷,歷歷如在眼前。
也因追思蕭老師,懷想這半世紀工專(北科)在環境上的變化,擬整理作一紀錄,故撰「台北工專校園與週邊環境半世紀變化(一)」記述半世紀來學校及週邊的劇烈發展。
總編輯 陳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