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遠見》2024未來人才大調查
八成企業喊缺工 每家公司平均欲擴編百人
人才短缺的議題,成因複雜,需從個人、企業、大學和政府四個維度去解析、去解套。《遠見》為配合《2025未來人才關鍵報告》出爐,亦進行「2024未來人才大調查」。從台灣人才四大利害關係人的回覆中,可做為問診台灣人才荒的參考。
蘇軾於〈惠崇春江晚景〉曾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同樣的,一個國家的景氣如何?也可以從百業需求、求才的狀況得知訊號。
近幾年,台灣隨著海外台商回流,數位轉型、AI及ESG落地後創造出許多新職務,再加上疫情期間造成餐旅業人力出走,卻在疫過後沒回流……種種因素交織下,讓百業對人才的「渴」,成為台灣的新國病。
為一窺台灣的人才市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遠見雜誌》及東方線上配合《2025未來人才關鍵報告》的出版,同步針對企業主、大學正副校長、大三以上至畢業五年內的社會新鮮人、各縣市政府政府等台灣人才四大利害關係人進行調查。看看這些與人才議題最相關的四大族群,他們的認知及需求到底落差在哪?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的話】
誰說理工與人文只有先後順序?文∕李建興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出自於北宋著名學者汪洙的〈神童詩〉,意旨皇上器重英雄豪傑,讀書能教人博得天子的歡心,故,所有行業都是低賤的,只有讀書入仕才是正途。
出身於縣吏家庭的汪洙,從小聰穎過人,九歲便能作詩,是遠近馳名的神童。由於自小就耳濡目染,深諳仕途之道,為官做人都很有自己的一套及門道,加上腹有詩書氣自華,故而官運亨通,最後官拜觀文殿大學士。
儘管在講究表達要含蓄、意識型態要內斂的古代,汪洙的這番話,著實震壞許多當代人的三觀,卻也呼應了兩宋「重文輕武」的時代背景。他的平步青雲,正是時勢造英雄的寫照。
到了現下的台灣,即使沒了天子偏好,卻依然有社會和國家力量與風潮。在求學低門檻化、普及化後,導致讀書人的價值明顯通膨化,但隨著台灣社會言必稱半導體與AI,一樣有著大環境聚光效應,只是潮流典範轉移成「唯有理工高、萬般皆下品」。
這絕非妄自揣測,在《遠見》首次推出的「2024未來人才關鍵報告書」調查,就發現企業、準社會新鮮人和大學都不約而地將大數據、AI列為未來最明星的行業,而企業主和準社會新鮮人也都承認了社會的確有「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
然而《遠見》以此作文章,非但不是雪上加霜地貶抑非AI、大數據、半導體學門(尤其是人文社科)的存在,反倒是為這些非主流領域的價值被低估發出不平之鳴。
半導體為台灣帶來的護國效應,全民莫不「同霑雨露」,而AI又為台灣再起另一座高山,眾人亦不「引頸企盼」,但行業的價值,難道只有先後排序,而沒有百花齊放?人文社科難道就不能與理工同台,同為國力和經濟的展現?
其實南韓在以手機、半導體、造船等行業坐實國力後,真正造成韓流的反而是他的文創IP,而IP的發光,也成為人文與理工可以共榮的良證。其政府早於1990年代起,就將文化出口視為國家戰略,推出「韓流」政策,用資金、政策大力扶植韓劇、音樂、遊戲等韓國IP全球化。
政府的力量,配合民間投資,促使了內容產業有了高品質、高創意的底蘊,再加上有系統的全球市場行銷和跨界合作,多元的IP營運與商業模式加持,精密的偶像培訓和品牌管理,更來自國民對於文化自信,讓韓國的文創、表演藝術足以和富可敵國的科技業平起平坐。
當台灣還在哀怨AI將侵毁人文社科人才的工作權時,韓國的文創反倒先與數位科技和解。藉由大數據的分析,更精準掌握粉絲的偏好;站在AI的肩膀上,讓「量產」不再與「精緻」勢不兩立。
「韓國能,台灣怎可能不能?」《遠見》洞見了台灣的人才和產業的扶植,一定得由企業、學界、政府到個人等四個利害關係人的跨界合作,才能解題,故而將原本專門介紹台灣各大研究所的《研究所特刊》轉型為《未來人才關鍵報告》。
在首發的2024年版中,以「黃仁勳帶來的黑皮衣效應」為全刊翻開了扉頁,也歸納各行各業與AI、大數據、ESG和解共創下,8大領域、25種未來人才,期待在人才轉型提供一些方向。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者的話】
誰說理工與人文只有先後順序?文∕李建興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出自於北宋著名學者汪洙的〈神童詩〉,意旨皇上器重英雄豪傑,讀書能教人博得天子的歡心,故,所有行業都是低賤的,只有讀書入仕才是正途。
出身於縣吏家庭的汪洙,從小聰穎過人,九歲便能作詩,是遠近馳名的神童。由於自小就耳濡目染,深諳仕途之道,為官做人都很有自己的一套及門道,加上腹有詩書氣自華,故而官運亨通,最後官拜觀文殿大學士。
儘管在講究表達要含蓄、意識型態要內斂的...
目錄
人才特刊目錄
12 編者的話
誰說理工與人文
只有先後順序?∕李建興
年度主題
14 聰明打造人才策略,將最壞時代變成最好時代
黑皮衣效應襲台 對百業是覆舟或載舟?∕李建興
26 人力苦主1》
從減法到創新職務
凱渡酒店突破缺工瓶頸∕吳婉瑜
28 人力苦主2》
蹲馬步磨成廚神
鐵板教父直指餐飲願景∕蔡炆璇
30 人力苦主3》
培育產業外語人才
文藻讓科系持續鍍金∕李加祈
32 教育部長專訪》
鄭英耀:AI和人文並重,
三招打造跨域人才∕李加祈
34 勞動部長專訪》
何佩珊:別壓制理工,
扶持人文才是正解∕林仕祥
36 轉型高手1》
AI、大數據神助攻
東方線上讓市調更智慧∕吳婉瑜
38 轉型高手2》
「心」零售拚未來
致理科大課程大改革∕黃健誠
40 轉型高手3》
藝文連結VR、5D、AI
南藝大孵育科技美學專才∕蔡炆璇
42 轉型高手4》
本科專業線上發酵
歐陽立中開創國文教學奇蹟∕李加祈
未來人才
46《遠見》2024未來人才大調查
八成企業喊缺工
每家公司平均欲擴編百人∕李建興
智慧生活類
54 AI接軌生活,資訊、法學、相關應用出頭天
數位賦能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56 自駕顛覆乘車體驗,娛樂、物流駕馭新場景
智慧移動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58 犯罪學結合大數據,資安、智慧防災成顯學
數位防災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60 企業轉型》
國車國造串起全新產業鏈
電動卡車國家隊成軍∕王筱慈
62 學校創新》
為工控資安育才
成大打造護國群山金鐘罩∕曾子軒
精準健康類
64 大數據結合AI,發展抗老技術迎戰超高齡社會
樂齡進化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66 基因編輯專才崛起,生物百病可望迎刃而解
生物基因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67 鑽研新法輸出國際,公衛訓練不再土法煉鋼
新型公衛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68 企業轉型》
張東曜轉攻胎兒醫學
迎戰少子化難題∕李加祈
70 學校創新》
利用現代生科技術
中山大學成海洋研究扛霸子∕謝祐安
永續發展類
72 零碳經濟時代,ESG永續領域需才孔亟
環境永續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74 多元包容已成DNA,社會福利躍為新專業
社會權益管理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75 利害關係人意識抬頭,治理決策成關鍵樞紐
利害關係人治理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76 企業轉型》
臺灣碳交所開執照課
碳負債從此變資產∕黃泓瑜
78 政府行動》
政府連結民間
高雄淨零學院成官民共學堂∕黃泓瑜
國力發展類
80 深耕材料、維運、系統管理,躋身國力新戰場
航太科技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81 地緣政治兵凶戰危,國防專才應運而生
國防科技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82 公共工程自主、高規化,創造基礎建設新舞台
基建2.0人才∕李建興 、謝祐安
83 企業轉型》
AI×ESG×建築
精湛建設化身生活產業∕方浚碩
85 學校創新》
突破技術高牆
高科大為高鐵、台鐵、捷運育才∕王筱慈
先進元件類
87 整合綠能、AI、大數據,成為護國神山生力軍
半導體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88 環保、智慧、電子特殊化材,成為先進製程關鍵
特用化學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89 自然資源將耗盡,再生資材工程更受矚目
自然資材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90 企業轉型》
活用特殊化材特性
山青打進特斯拉供應鏈∕黃摯恩
92 學校創新》
中興大學善用天然元件
啟動循環經濟新動能∕黃泓瑜
文化創意類
94 數位力攸關媒體影響力,傳播以數位思惟決勝
新傳播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95 台灣科技底蘊,將成本土文創躍升必殺技
文創藝術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96 數位工具創造絕佳商品體驗,打開設計任督二脈
產品設計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97 企業轉型》
落實共生共好價值
阿原肥皂讓世界看見軟實力∕蔡炆璇
99 政府行動》
跨域創意再外掛AI
臺灣師範大學新解數位人才∕曾子軒
時尚生活類
101 智慧物流、個性化零售、綠色供應鏈,打造創新模式
新零售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102 個性化旅遊成王道,小眾高檔體驗成必修課
新餐飲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103 當運動成為流行,體育專業蛻變為時尚職能
運動產業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104 企業轉型》
制度設計彈性靈活
健身工廠教練月入30萬∕方浚碩
106 學校創新》
學科術科跨域整合
國立體育大學開創體育專業舞台∕方浚碩
智庫策略類
108 地緣政治、數位轉型、永續轉型,搭起新舞台
新法政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109 金融科技改寫財金商管地圖,有專業更能創新
新財經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110 顛覆課堂窠臼,教育科技、終身學習成老師新出路
新教育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111 AI取代翻譯功能,卻創出更多深層語言專業需求
新語言人才∕李建興、謝祐安
112 企業轉型》
不只是財務顧問
國富浩華轉型企業智庫∕黃健誠
114 學校創新》
培育國際ESG人才
臺北大學超前部署18年∕黃泓瑜
人才地圖
116 22縣市未來產業地圖大公開,直指未來人才機會之地
縣市政府因地制宜 招才、造才、留才各顯神通∕李建興、方浚碩
124 高雄擁天時地利
遊艇人才奇貨可居∕黃泓瑜
126 國境之南屏東蓄積能量
產業衝上太空∕方浚碩
人才特刊目錄
12 編者的話
誰說理工與人文
只有先後順序?∕李建興
年度主題
14 聰明打造人才策略,將最壞時代變成最好時代
黑皮衣效應襲台 對百業是覆舟或載舟?∕李建興
26 人力苦主1》
從減法到創新職務
凱渡酒店突破缺工瓶頸∕吳婉瑜
28 人力苦主2》
蹲馬步磨成廚神
鐵板教父直指餐飲願景∕蔡炆璇
30 人力苦主3》
培育產業外語人才
文藻讓科系持續鍍金∕李加祈
32 教育部長專訪》
鄭英耀:AI和人文並重,
三招打造跨域人才∕李加祈
34 勞動部長專訪》
何佩珊:別壓制理工,
扶持人文才是正解∕林仕祥
36 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