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台灣》三月號由特約 主編曾齡儀教授提出「風土」的想法。當下想到2019年至日本名古屋旅遊時,認識到當地的「名古屋交趾雞」(名古屋コーチン),也是日本的三大地雞之一,並有機會在餐廳體驗一般雞肉與交趾雞的口感差異性。進一步思考,台灣有哪些屬於在地、具品牌知名度的風土食材呢?本期的專題〈風土食材X品牌創新〉,從台灣米、水產,到牛、豬、雞隻,讓讀者看見許多職人默默耕耘的努力,尋找或試圖打造屬於台灣的DNA食材。
食物人類學大師Sidney Mintz(1996)教授曾提到地方食材在烹調上的使用,是形成地方菜系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不僅〈好吃社會學〉提到客家菜如何建立其菜系化或料理化之琢磨,也看到〈風土識食〉帶著讀者重新學習並認識屬於台灣自己的食材。台灣是否擁有自己地方菜系之議題,或許有更大的討論空間。
後疫情時代,餐飲業也意識到消費者習慣的改變。「能否留下些什麼」,將會是消費者的選擇關鍵。本期〈餐飲市場動態〉探討餐飲業的新體驗經濟時代,討論餐飲業如何為消費者留住「當下」的飲食記憶。此外,陳會長也在個人專欄中以南僑旗下餐飲事業為例,分享疫情下的因應之道。
〈地方滋味踏查〉這一次走訪嘉義市,不再介紹已享有高知名度的火雞肉飯或是砂鍋魚頭,反而帶領讀者從歷史的發展過程認識在地文化與食材,除了看羅古早味的百年熟肉、也介紹嘉義特有的咖啡與冰品文化如何注入當地的文化味道。同樣擁有百年歷史的燉牛雜,〈飲食書寫〉中將該記憶回推到1882年東京貧民窟的生活樣貌,並在台北尋找歷史的味蕾。年代來到1910年,〈食識與趨勢 日本篇〉則介紹昭和時代的街邊中餐廳文化如何重現於東京。飲食文化不僅跨越了邊界,也傳遞、深根在異地,在這些文章中均一一呈現。
《料理.台灣》於2022 年轉型後收到許多讀者的關心與祝福。如同雜誌蔡顧問所給予的期許:「不能只談美食而偏廢料理不可少的鄉土在地關懷。重新梳理台灣在地觀點的飲食文化敘事,勾勒台灣飲食文化的脈絡。」團隊也將堅持此信念,繼續努力。
作者簡介:
《料理‧台灣》雙月刊是一本涵概餐飲流行趨勢、餐飲專業知識、餐飲教育動態、以及餐飲文化的專業餐飲雜誌。在讀者群界定上,以餐飲業之經營者、廚師,以及大專院校之餐飲科系教師、學生等對飲食有興趣的相關人士為主。為餐飲界提供一份專業人士必看的前瞻性雜誌。每年1、3、5、7、9、11月出刊,一年共6期。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