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雜2本79折靈媒媽媽吳明益節稅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三采暢銷精選京極夏彥陳思宏納瓦爾寶典安寧照護民防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幸福文化66折起
暫存清單
可購買時通知我

中華民國斷交史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法律白話文運動、故事編輯部企畫

評價
18收藏
84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79 NT$ 221 NT$ 28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6月15日

已售完,補貨中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史地10年百大
2020史地百大
2019史地百大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基於維護國家尊嚴,決定自即日起終止與○○○○的外交關係……」


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遭逢1949年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僅被迫離開大陸落腳於台灣,並從此展開「中國代表權」的外交競爭。

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數量持續探底,及至2018年終僅剩十七國,有人氣急敗壞,有人憂心忡忡。儘管國際關係本來就是詭譎多變、分分合合,但綜觀歷史,要像中華民國這樣一而再再而三遭遇「被分手」的國家,恐怕還不太多。斷交經驗竟成了中華民國的一大特點:每個國家都能寫出外交史,但可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斷交史可寫。
地動天搖、樓起樓塌,從1912年到2018年,中華民國的斷交史歷經了哪些演變?在外交雪崩之後,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呢?

本書由「故事編輯部」企畫、「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集體書寫,透過十篇文章,用說故事的口吻,從歷史與法律的角度,剖析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史上的曲折演變,並展望台灣主體性的未來方向。


【劃線書摘】

‧中華民國在「臺灣」——這個未曾享有完整主權意義的地理名詞,為何實質上早已取得與國家相仿的地位?

‧《開羅宣言》存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那就是「共識」是最不可以信賴的事情。

‧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代表權雖然確定了,「代表範圍」卻不包括臺灣在內。

‧1959年國際奧委會建議臺北政府將奧委會改名為「福爾摩沙(Formosa)/臺灣(Taiwan)奧委會」以避開爭議。

‧以「臺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的名稱參與WTO、「中華臺北捕魚實體」參與各種國際漁業組織。

‧從1970年年初邦交國數量巔峰的70國,過了短短三年多,中華民國邦交國數量已經驟減到剩下不到35個。

‧1972年以後隨著中國與美國關係逐漸改善,陸續形成的三公報一法(臺灣關係法)以及六項保證,就是目前奠定美、中、臺三角關係的基石。

‧國家之外,國際法「主體」也延伸到關於國際組織、跨國公司、民族解放組織、原住民族、城市及個人的討論。

‧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涉及到國際法中的「政府承認」議題。

‧「建交」和「承認」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A國可以承認B政府或國家,但不和B政府或國家建交。

‧在1945年後,實證已經說明不存在所謂「滿足國家四要素、即成為國家」的想像,國家地位的建立有賴住民公開而正式的主張,以及國際社會的認可。

作者簡介:

法律白話文運動
一群致力於散播法治種子的法律人,在新時代利用新媒體,試圖透過各種議題引領人們關心法律,進而帶領讀者從法律思考各種議題,希望人們能思考我們的生活如何被法律改變,反思我們的生活應該如何改變法律。

網站:plainlaw.me
Facebook粉絲專頁:法律白話文運動Plain Law Movement

章節試閱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