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亞洲的教育心理學家 多湖輝 著
比「頭腦體操」更能激發你的創造力!
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就可以改變想法!
就能遇見全新的自己!
培養出「盲點力」,你就會看到「意外的才能」「意外的想法」「意外的自己」,進而遇見全新的自己!
每天,我們反覆對工作發牢騷、說老闆的壞話與他人的八卦,度過沒有變化的每一天;總會為了一些芝麻小事而沮喪,然後再振作,就這樣日復一日……
其實,這樣的生活充斥著盲點。
首先,你要:
‧試著拋開對自己的一切認定。
‧試著捨棄「因為我就是這種個性」的前提。
進而培養從不同的觀點來思考問題的能力,或是對什麼事情不滿,也可以變成新的點子。
教育心理學家多湖輝,是超級暢銷書《頭腦體操》的創作者,更是日本最受肯定的創意訓練大師。「盲點力」則是他經過長年研究的獨創見解。他發現若能教大家從日常生活中鍛練盲點力,就能使人更有創意、更與眾不同,讓人生更豐富、更有樂趣。
作者簡介:
多湖輝
現任千葉大學名譽教授和多湖輝心理研究所所長。從事心理學研究的同時,並出版多部暢銷著作。豐富而嶄新的想法,受到多數企業注目,以員工教育為主的演講與研修等創造性訓練,也得到極高的評價。著有《讚美力量大》《頭腦體操》《人生六十才開始》《多湖輝的心理學教科書》《戰略性老化法》《管教的智慧》《責罵!智慧》等。
章節試閱
是否有一種液體會溶化所有的容器?
自古以來,讓化學家絞盡腦汁不斷投入研究的事物之一,包括「萬能的溶劑」。就是指可以迅速溶化任何物質的液體。
如果有那種液體的確會很方便,但是我們並不清楚這種液體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不過,這就和長生不老、返老還童的藥一樣,是喜歡挑戰不可能的化學家們熱情動力的來源吧!
有兩位化學家,也深深著迷於這個「萬能的溶劑」。
他們說服銀行家出資,建立了一個小小的研究所,之後就埋頭於研究中。 有一天,突然有位農夫不請自來。農夫凝視了這兩位化學家一陣子之後,終於忍不住開口詢問:
「你們在做什麼?」
化學家自信滿滿地回答:
「我們正在研究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研究萬能溶劑。」
農夫仍然不明白。
「那是什麼東西?」
「就是可以溶解任何東西的液體。」
於是農夫似乎很佩服地說:
「噢,那真是很了不起啊!不過,這樣的液體到底要先放到怎樣的容器裡呢?」
「……」
這段有趣的插曲,在《創造性的開發》這本書中有介紹。可比喻熱衷某件事的人經常會忽略了重要的事;或是意指雖具有縝密的思考,卻經常忽略了單純的陷阱。
總之,「當別人一指出,就幾乎是一針見血」的關鍵點,並不特別,也不困難。其實就只是戳破盲點而已。
「死角」或「盲點」會讓你的想法變狹隘
我們常會有即使知道「只能這麼做了」,心中卻還是會有走投無路的沈重感。不只是和研究、開發、計劃等息息相關的工作,從人生的選擇到玩樂的計劃,也都會面臨意外的障礙或不易解決的問題。
或者是,原本不認為有任何問題的計劃,一旦進入執行階段後,卻察覺到與計劃中的完全是兩回事。
此時,偶爾會得到意料之外的人所給的建議,因而恍然大悟, 「什麼嘛,原來是那樣。就這樣做就好啦!」 或者「這個前提下有點勉強吧!」 就像以上這些狀況,有時會被人戳破盲點。 於是就會有一種跌破眼鏡的感覺。因為之前明明覺得自己已經思考地非常周到了,不解其中到底是弄錯了什麼,而讓自己陷入盲點。
還有另一個故事。 當麥哲倫持續在航行世界時,在被文明長時間隔離的南海孤島上,據說居住在那裡的人們並沒有看到麥哲倫的船。 原因是,超過他們想像的巨大船隻,即使出現在海平面上,也不會有人承認它是一艘船。
那麼,他們看到的是什麼呢? 答案是沒看到。就是那樣。所以他們似乎也沒察覺到船隻正慢慢接近島嶼。 終於船隻來到島嶼的峽灣,第一次有那樣的龐然大物出現在眼前,居民們都訝異不已。
也許你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但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我們都看不見與自己價值觀、世界觀不同的事物。如果那是科學上的發現,就會一笑置之;如果是他人的意見,就會假裝沒聽到。根本沒有自己的鑑賞能力。
盲點的結構在生理學上是一清二楚的。人類的網膜上遍佈著無數的視細胞,但視神經通過的地方則沒有視細胞。所以只要不移動視線,就會有看不見的部分存在。也就是說,只要持續凝視一點,就會有盲點出現。
這似乎就明白指出我們的「盲點」── 越熱衷某事物,視野就會變狹隘。 若堅持在某個想法上,就會看不見其他事物。 那些應該就是衍生出我們「盲點」的原因。
在每天的生活中尋找三項新事物
一成不變,也會衍生出盲點。 例如,大多數的男性並不會留意,從自家到車站的上班路線上有些什麼的店家。早上快步通過商店街,回程則是以蹣跚或疲憊的腳步經過。若回家的時間太晚,大多數的店家也拉下鐵門了。 所以,若其中一家倒閉,出現一塊空地,他們就會狐疑: 「咦,這裡原本是什麼店啊?」 有時甚至怎麼都想不起來。
原本應該是每天都經過的商店街,但卻連一間倒閉的店都想不起來,那應該是完全沒留意過的緣故。即使映入眼簾也沒看到,這也是盲點。
這樣思考之後,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盲點。女性應該也會有。 因此做消滅盲點的訓練,「發現」就變得很重要了。 「請在你家附近,每天找出三個以上的新事物。」
當被賦與這種任務,大家都會拚命環顧自家的四周。每天要發現三項事物似乎很難,但試著做做看,就會發現並不難。尤其對男性而言(平時對周遭的事都興趣不大)相當簡單,只要坐在院子裡,立刻就會發現不少東西。慢慢地觀察廚房門口、廁所、洗臉台、或是外牆、客廳的牆等地方,應該會察覺到意想不到的事。 如果是公寓的單人房呢?這也是一樣。
獨居的女性,也許室內裝潢或小東西都是依據自己喜好來統一,但只要踏出房間一步,視線卻經常只會投向自己前進的方向。職業婦女也都是筆直前進的。 因此,她們不會察覺到公車站牌旁的小庭院裡正盛開著怎樣的花朵,也不會察覺到街角的拉麵店已經歇業了。
相同的事也可以應用在工作或人際關係上。若只埋首於習慣的工作或熟悉的人際關係上,一天有大半的時間都不會有任何新發現。 那種生活都會被心情給掌控住。 因為反覆著對工作發牢騷、說老闆壞話或他人的流言,度過沒有變化的每一天,因此每一天都會為一些芝麻小事而沮喪,然後再振作,就這樣日復一日。
於是,每天都是差不多的過程。即使是情緒被牽動的每一天,也會有愉快或不愉快的事發生,因此總會覺得世界是以自己為中心在運轉著的。 不過,這種生活充斥著盲點。 因為會認為狹隘視野中所看到的世界,便是圍繞著自己的一切。 由於無法將自己放置在寬闊的世界裡,便會不自覺的有了偏差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也不會察覺到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或想法盡是盲點。 沒有察覺到而認定「只能這麼做」的事,其實是一點根據都沒有的選擇。
在你生活中所必需的事物,真的有必要嗎?
所謂的習慣,多半會在無意識中去進行。或是說,過去一直在持續進行的事,所以就認為應該繼續進行,意即藉由義務感來實行。 在無意識中所實行的習慣就是生活習慣。藉由義務感來實行的習慣,大概像是工作、家事之類的。 總之就是毫無疑問的持續進行。
此時往往會衍生出一個大盲點。也就是,在你理所當然地實行的事情中,也許會有毫無意義的事,或是持續進行著沒必要的負擔。為了要有所察覺,持有「如果不做這件事會如何」的觀點是很重要的。即使是過去從未想過要停止的事,都姑且試著設想「如果不去做會怎麼樣」,試著從旁觀者角度來模擬。 試著從上班族的角度來想。 不可能停止工作。
可是在工作的細節中,應該可以發現幾項讓你想停止工作的因素。 按時上下班。無數的會議。下班後的應酬。 西裝配上領帶的服裝怎麼樣? 公事包怎麼樣? 進行中的企劃或計劃怎麼樣? 接待客戶怎麼樣? 客戶怎麼樣? 午餐怎麼樣? 下午茶時間怎麼樣? 在電車裡看的雜誌怎麼樣? 上司邀約的高爾夫球活動如何? 只要列舉出來,應該就能找出好幾個,而越是權限大的人,重新審視「不做的話會怎樣」的範圍應該就會越廣。
有必要買轎車嗎? 有必要擁有好幾張的信用卡嗎? 正在付房貸的房子怎麼樣? 壽險、存款是如何? 和鄰居的交際如何? 社團或興趣是怎樣? 喝酒怎麼樣? 抽菸怎麼樣? 維他命或健康食品怎麼樣? 主婦去思考後,應該就會浮現各種「不做的話會怎樣」的清單吧。不管是學生,還是粉領族,在無意識中持續的習慣應該有不少。
思考「不做的話會怎樣」,並非為了節省時間或花費。 最大的目的是要在人生中找回自在。 你的工作或人生觀,是否因為認定「必須要做」的無數義務或習慣,而被五花大綁呢? 結果,是否讓你在有限的選項中煩惱、或者覺得陷入瓶頸?即使有一些新的想法出現,你是否會覺得沒有執行它的時間或空間而放棄呢?
不過,藉由「不做的話會怎樣」的想法來重新審視,也許可以乾脆地捨去約束現在的你的許多事物。當你對自己的人生能擁有自在感或解放感,那才是最令人開心的事了。 檢視「不做的話會怎樣」的想法,可說是突破日常盲點的作業吧!
讓棄置腳踏車消失的意外方法
走在車站附近,經常會看到有人在處理隨意被丟棄的腳踏車。 占領人行道的腳踏車,的確是個阻礙。 當然也有禁止停放腳踏車的招牌。不過,還是有以「即將報銷」「即將移除」等強烈口氣書寫的立牌,而腳踏車就像包圍住那個立牌般被棄置,實在看不出有任何功效。
可是在某個站前通道上,原本排得滿滿的廢棄腳踏車、突然間消失了。 之前就算拉開繩子以避免放置腳踏車,還是有人會放置在繩子外側,所以這次但到底是使出怎樣的強硬手段呢? 結果竟是以軟性又貼心的創意戰勝。 那就只是在棄置場所的道路兩旁,每隔數公尺栽種了小小的盆栽而已。
僅僅如此,原本防不勝防的廢棄腳踏車竟會突然消失無蹤。 這就是和「推手」相制衡的「拉手」。 不是鞏固陣線來徹底防守,而是毫無防備地主動讓敵方認輸。如此一來,對方反而會變得難以出手。當然,小小的盆栽就是盲點。如果有讓人賞心悅目的東西,就不會想在它面前放置不具美感的東西。
不去強調規則,而是去訴求心情。 我們從這個小故事中學到什麼? 當我們走投無路時,可試著思考正面與反面的方法。 因為去嘗試認為「如果那樣做會有反效果」或「好像火上加油」,去試看看原本絕對不會選擇的方法,也會突破盲點。 同樣的例子還可用在垃圾筒上。 由於很多人會在公園丟垃圾,所以曾有段時間有設置垃圾筒。
原本以為因此公園的垃圾就會消失,但卻不然。大家會把自家的垃圾往公園的垃圾筒塞。 就像是在宣告那裡可以丟垃圾一樣,即使塞不下,垃圾筒的周圍也會有人丟垃圾。最後只好增加垃圾筒,結果同樣的事又不斷發生。公園更變成垃圾集中地了。 於是,後來就把公園內的垃圾筒都移除掉。
有了垃圾筒,垃圾還是沒減少,那麼把垃圾筒移除的話會變成怎樣呢? 結果是大家都開始把垃圾帶回家了。將公園打掃乾淨,變成沒有垃圾筒的漂亮公園,漸漸不再有人會想丟垃圾了。 如果用以往的「正面攻略法」而成效不彰的話,就試著「反其道而行」,這也是一種盲點力。塑造出柔性的態度,任憑發展吧!有時也會從中意外發現到解決的辦法。
是否有一種液體會溶化所有的容器? 自古以來,讓化學家絞盡腦汁不斷投入研究的事物之一,包括「萬能的溶劑」。就是指可以迅速溶化任何物質的液體。 如果有那種液體的確會很方便,但是我們並不清楚這種液體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不過,這就和長生不老、返老還童的藥一樣,是喜歡挑戰不可能的化學家們熱情動力的來源吧! 有兩位化學家,也深深著迷於這個「萬能的溶劑」。 他們說服銀行家出資,建立了一個小小的研究所,之後就埋頭於研究中。 有一天,突然有位農夫不請自來。農夫凝視了這兩位化學家一陣子之後,終於忍不住開口詢問: 「你們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