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可‧薩菲洛普洛斯
優惠價: 79 折, NT$ 276 NT$ 35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2月28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AI 閱讀精靈歐叩比O'copy,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閱讀更智慧!
想與書籍對話,探索每一頁的智慧嗎?
"Talk to the Books" 讓您輕鬆提問,快速找到書中的精華。不論是日常閱讀還是學習精進,AI 閱讀精靈歐叩比 O'copy 將成為您的最佳夥伴。
現在就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知識隨時為您所用!
特別推薦:楊明敏審閱、王浩威策劃 、財團法人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共同出版、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誠摯推薦
-----------------------------------------------------------------------------------------------
「無意識是一個有著特殊功能的器官,耗盡自己的真實性,只會對來自其他地方的不明元素執行結構法則:驅力、情感、再現、回憶。」
--李維史陀(1949)
「精神分析所賭注的正是:在涵蓋所有人類關係領域的象徵關係規則裡,辨識出[無意識]主體賦予自己什麼功能。」
--拉岡(1953)
精神分析的發展在五○年代時,因著客體關係及自我心理學的發展,使得這位精神分析之父的諸多理論在當時已被視為過時與偏頗。處在此種丟棄亡父的集體氛圍下,法國精神分析大師─拉岡卻在1951-1964年間,以一系列倡議「回歸佛洛伊德」的講座,堅持應重新閱讀佛洛伊德原典,特別是「朵拉」、「鼠人」及「史瑞伯」等經典案例,並援用法國人類學者,如李維史陀的結構主義在家庭、象徵秩序及社會普同性上獲致的成果,重新詮釋鏡像階段理論、無意識與主體之誕生的關聯等概念,也對人類從自然進展到文明之謎,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拉岡擷取了李維史陀的概念,認為個人的心智發展如同社會,是具有普同結構的。官能症患者發展出的症狀或許各有不同,但他們在紛雜表相下呈現的無意識主體,卻具有相同的結構框架。分析師在進行治療時,重要的不是去分析醫病關係裡的移情對決,而是辨識主體賦予自身的象徵功能,以及進行話語解密,設法定位出病患在人格發展框架中因遭逢困境而固著的結點,才可能發掘出真正的、屬於無意識的阻抗根源(病灶),而不會陷在治療師及病患的自我拉鋸戰中,徒勞無功。
本書作者薩非洛普洛斯針對拉岡於1951-1957年間的講座內容,進行地毯式搜索,巨細靡遺地逐條舉證出李維史陀對拉岡思路的影響,不單對拉岡思想有考古學式的貢獻,還分析了這動搖精神分析界的「回歸佛洛伊德」運動,有多少成分是受了李維史陀著作的影響。我們希望藉由這些「現場發掘」,理解這份對李維史陀的虧欠在精神分析的領域當中是如何被潛抑,而這虧欠反過來又是如何在精神分析的發展中,乘著這股回歸的潮汐,以蛻變後的形貌再現。
作者簡介:
馬可‧薩非洛普洛斯(MarkosZafiropoulos)精神分析師、社會學家、精神分析與社會實踐所創辦人。在精神分析的學術圈中擁有精神分析師會員的資格,也是國際精神分析人類學學會的會長。現職為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研究所長,並任教於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博士班。著有《這不叫毒癮》(Letoxicomanen’existepas[Anthropos/Economica])、《現代及其悲哀》(Tristessedanslamodernité[Anthropos/Economica])、《拉岡與社會科學》(Lacanetlessciencessociales:ledéclindupère[PUF])等書,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