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富》雜誌、《紐約時報》、《聖路易郵報》、《大西洋月刊評論》一致盛讚!
◆作者高伯瑞之子,著名的經濟學家詹姆士.高伯瑞 專文推薦!
◆國內專家學者沈雲驄、南方朔、劉憶如 專業推薦!
歷史上永恆的投資/經濟經典!
每次金融風暴,這本書就暢銷!
每個人都該了解這段歷史,因為人類的愚昧會不斷重演。
《1929年大崩盤》這本書最早於1954年出版,此後在1955、1961、1972、1979、1988、1997年不斷再版,直到如今已有五十四年。作者高伯瑞是美國二十世紀經濟學界的代表人物,除了作者及書本身的重要性之外,還有一個能讓本書銷量維持不墜的理由:每一次它的出版,另一個可能發生的事件——另一個泡沫或是緊接而來的不景氣——就會激起大家對這段大蕭條和崩盤歷史的興趣,它曾引發一場慘烈的不景氣。
猖獗的投機。創紀錄的交易量。人們大肆購買資產,不是因為它們的價值,而是因為買方相信自己可以在短短的一、兩天,甚至幾個小時內脫手,迅速致富。樂觀主義和它所帶來的影響主宰了整個股票市場。然而這一切終將結束。股市的下挫總是比上漲來得突然。在1929年股市大崩盤之後,緊接而來的經濟大蕭條持續了十年之久。1929~1933年,國民生產毛額(經濟總產量)下降近30%。在1930年到1940年之間,只有1937年這一年的平均失業人數少於800萬人。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每四個勞工有一人失業。到1938年仍然有五分之一的人失業。
1929年的大崩盤和2008年的金融海嘯相似之處在於,政府在當時都知道該如何因應,但同時又都拒絕這樣做,只是一昧地向民眾信心喊話,宣稱經濟基本面健全,卻造成無可挽回的局面。深受其害的云云大眾無不猜測,金融危機後的發展是否要回溯到1930年的崩盤及之後的年代?而2009年初股市的回升究竟是經濟復甦的現象或只是一時的反彈?答案無從知曉,就如同高伯瑞在序言中所說的:「我不會去預測,只是提醒大家過去曾經如此鮮活地提醒我們的教訓,我在這本書中提出最後的忠告。」
而不願再被歷史的愚昧所左右的你我,該是時候停止猜測,好好認真抱讀高伯瑞所給的忠告了。
作者簡介:
約翰.高伯瑞(John Kenneth Galbraith, 1908-2006)
美國二十世紀經濟學界的代表人物,曾任哈佛大學華伯格(Paul M. Warburg)經濟學講座名譽教授,擔任美國藝文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美國經濟協會(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主席。
1941~1943年:擔任美國物價管理局副局長。
1946年:杜魯門總統頒發自由勳章(Medal of Freedom)
1961~1963年:任美國駐印度大使。
1972年被選為美國經濟協會主席。
1997年獲得加拿大的羅伯特肯尼迪圖書獎的終身成就。
2000年8月:柯林頓總統頒發自由勳章。
2001年:獲頒Padma Vibhushan獎(印度第二高榮譽的公民獎),以表揚其對印度和美國之間經濟合作的貢獻。
高伯瑞生前共有31本著作,包括《不確定的年代》、《富裕的社會》、《1929年大崩盤》、《經濟學與公共目標》、《穿梭經濟時光》、《新工業國》、《經濟治國》、《親愛的總統先生》、《揭開皇后的面紗:造成現代亂象的經濟學迷思》等。
譯者簡介:
羅若蘋
輔仁英國語文學系畢業,交大科管所學分班。現為專職譯者,譯著有《金字塔原理Ⅱ》、《要理財,先理債》、《超級業務都是這樣想的》、《萬里任禪遊》等70餘冊。
推薦序
鑑往知今,貪愚永存!
高伯瑞(John K. Galbraith, 1908-2006)這本1954年出版,後來不斷重印,到他逝世前已發行了80萬冊的《1929年大崩盤》,它不是談1929年股市大崩盤的一本普通書,而是有它的原委、立意,以及後來的影響。
首先就本書的來龍去脈而言,人們都知道高伯瑞乃是學者從政型的經濟學家,民主黨小羅斯福總統的「新政」時代即已成了要角。戰後1952年,民主黨提名伊利諾州長史蒂文生(Adlai E. Stevenson, 1900-1965)與共和黨的艾森豪競選總統,高伯瑞即是史蒂文生陣營的主要人物,該次大選民主黨慘敗。在經過一陣心理創傷後,高伯瑞出版了《美國資本主義》(American Capitalism)一書,主要是探討美國經濟何去何從的嚴肅課題。該書成了當年暢銷書,後來總計售出40萬冊。除了出版該書外,高伯瑞還整合了一批哈佛學者,其中主要都是經濟學家,在民主黨前輩要人芬雷特(Thomas K. Finletter)家中定期聚會,對美國經濟未來的各種課題進行探討,並做為將來民主黨的經濟政綱。他們這群人,也就是美國民主黨史上所謂的「芬雷特小組」。後來1960年民主黨甘迺迪贏得大選,他的經濟「新疆界」主張,以及後來詹森總統的「大社會」政策,都和「芬雷特小組」有著密切的關係。
而就在「芬雷特小組」集會期間,1954年初,美國主要的《哈潑雜誌》約翰‧費雪(John Fischer)向高伯瑞邀稿,因為當年已屆股市大崩盤25週年,他希望高伯瑞能在當年該刊的十月號寫一篇長文。由於當時美國尚無有關1929年股市大崩盤的專門著作,於是高伯瑞遂在好友(也是哈佛同事及民主黨要角,後來做到「美國歷史學會」會長)史萊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的鼓勵下著手研究並寫作。結果,他並沒有替《哈潑雜誌》寫那篇長文,而是撰寫這本著作。因此,本書有著下述意義:
1.它是截至當時,真正重量級學者寫1929年股市大崩盤的第一本著作。
2.人們現在已知道,高伯瑞寫作,一般都至少要五易其稿、使其流暢、嚴謹而易懂。本書即有這樣的特性,而這也是本書一出版即佳評如潮,成為暢銷書的原因。
3.對高伯瑞的著作與思想有理解的人都知道,高伯瑞並非一般的經濟問題技術專家,而是有歷史觀、人性觀和價值觀的全視野經濟思想家。因此他在談1929年股市大崩盤時,其實是有解釋觀點的。他特別著重在貪婪投機文化的形成、當時有權有勢者的蒙昧樂觀及間接助長、金融體系「脫紀律化」所造成的投機氾濫,以及當時許多著名學者為股市造勢的媚俗表現。他的這些「以人為本」的價值前提,其實也貫串了他所有的其他著作。他的這些觀點,也等於是替後代人在談論1929大崩盤時定了調。高伯瑞談股市大崩盤,加上後來他的好友史萊辛格談新政,人們始對大蕭條時代有了全局的理解。
總而言之,《1929年大崩盤》不是一本一般性的著作,而是有警示意義的著作。而人類所犯的錯雖然不可能如原樣般重現,但卻會用一種有近親相似性的方式,以另一種面貌再來。過去20年的貪婪投機以及金融失控「脫紀律」,乃是金融海嘯及全球深度衰退的原因。迄至目前為止,全球究竟已否觸底?或者還有第二波衰退在前面等待?這些都是開放的問題。在這樣的時刻重讀高伯瑞這本著作,人們又怎能不格外感慨呢?
南方朔
鑑往知今,貪愚永存!
高伯瑞(John K. Galbraith, 1908-2006)這本1954年出版,後來不斷重印,到他逝世前已發行了80萬冊的《1929年大崩盤》,它不是談1929年股市大崩盤的一本普通書,而是有它的原委、立意,以及後來的影響。
首先就本書的來龍去脈而言,人們都知道高伯瑞乃是學者從政型的經濟學家,民主黨小羅斯福總統的「新政」時代即已成了要角。戰後1952年,民主黨提名伊利諾州長史蒂文生(Adlai E. Stevenson, 1900-1965)與共和黨的艾森豪競選總統,高伯瑞即是史蒂文生陣營的主要人物,該次大選民主黨慘敗。在經過一陣心理創傷...
目錄
序言 九0年代的觀點
第一章 「夢幻、無窮的希望與樂觀主義」
第二章 應該有所作為?
第三章 我們信賴的高盛
第四章 幻想的暮光
第五章 大崩盤
第六章 越來越嚴峻的情勢
第七章 後果
第八章 後果(二)第九章 因與果
序言 九0年代的觀點
第一章 「夢幻、無窮的希望與樂觀主義」
第二章 應該有所作為?
第三章 我們信賴的高盛
第四章 幻想的暮光
第五章 大崩盤
第六章 越來越嚴峻的情勢
第七章 後果
第八章 後果(二)第九章 因與果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