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人的阿里山故事,
感受「我們都是一家人」的特殊山林文化!
曾經昂揚,卻不敵雷火焚身的阿里山神木;
以及林場出差人員,找尋家的溫暖的各種俱樂部……
為了家計,一次可擔起五、六十斤重物的女挑夫;
越洋而來,與當地女子發生短暫異國情緣的年輕背包客;
以及因為時空更迭、角色遽變,數十年後重逢,只能淚眼相對的台、日阿里山人……
這些發生在阿里山的故事,有著特殊的阿里山氣味,是身為阿里山人的攝影家陳月霞,在重返阿里山尋訪其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之後,最深切真實的描述。在這些故事當中,我們看到的不再只是觀光的阿里山,而是那份夾雜著多元文化面貌的山林神髓,以及阿里山人在面對生活考驗,歷經時代與環境變遷之後,所淬鍊出的共同特質與記憶,情感飽滿而動人,帶領讀者從「心」認識阿里山的山林文化。
作者簡介:
陳月霞
出生於阿里山沼平。
長年從事攝影、寫作及兩性、親子、社區、環保、自然教育等工作。1987年,於台北春之藝廊舉行「植物之美」攝影個展。1997年,進行「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廣告拍攝。
曾任阿里山高峰山莊莊主、勵馨基金會台中站顧問、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理事、行政院新聞局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評審委員。
現為台中市社區婦女成長協會理事長、台灣生態研究中心協同負責人、台灣生態學會理事。
著有攝影集《植物之美》、《自然之美》;植物圖文集《認識老樹》、《童話植物》、《大地有情》、《森抹遠綠――大阿里山植物親子解說手冊》;兩性暨親子教育散文集《這一家》、《跟狐狸說對不起》;兩性散文暨論述集《聰明母雞與漂亮公雞》;《阿里山永遠的檜木霧林原鄉》、《火龍119》等書。
目前正進行阿里山人文歷史長篇小說撰述。
章節試閱
阿里山神木奇譚
牠,碎屍萬段。
牠,晚景悽涼。
牠,生前幾款命運,死後幾款遭遇。
還沒被人類發現以前,牠和眾多親族,盤踞阿里山區,個個高聳入雲,傲視群倫。數千個年頭,牠怡然自得。
1906年,當牠和眾多親族被發現,之後,旋遭抄家滅族,牠雖倖存,卻目睹親族,慘不忍睹。
有關牠的故事,傳頌多時,無論生前死後。
1906年牠被寫入歷史,人們記錄牠,身高四十點九公尺,胸圍十八公尺,直徑六點三公尺,年齡三千歲,最低枝幹距地表十三點六公尺,發現者小笠原富二郎;隸屬家族,台灣紅檜;所在位置海拔二千一百八十二公尺。
1953年,春雷乍響,折損牠最大枝幹。
1956年,春天剛過,初夏雷霆,讓牠飽受祝融之苦。死了也罷!偏偏人們不肯善罷干休,矮不籠咚的一群人,在牠根頭邊,喧鬧不休,說要打火,救神木。
誰是神木?
牠是神木。
什麼時候牠由一株平凡樹木,成了神之木?
那是牠活了三千年,親族正亡魂時。
牠到底多少歲數,連牠自己也不清楚。
曾經有一家子在牠身旁觀望,「怎麼可能!台灣歷史只有四百年,怎麼會有三千年的樹?」男主人這樣嚷嚷。
對人類的無知,牠一向貫徹牠的態度,緘默。
最早時,牠曾見過一兩個土著,弓著箭在牠身邊掠過。那時,親族們都安然無恙,有的怡養天年,有的正值壯年,有的不斷孕育下一代。忽地,一天,土著帶來一名皮膚白皙的東洋人,在牠們群族間繞來轉去。名叫石田常平的東洋人,身上不佩戴任何武器,想來是最無害的人類。這東洋人對牠們指指點點,亮出皮尺,量牠們的身,嘖嘖稱奇。眼神吐出的是崇拜;然而,人類的崇拜,往往給被崇拜者帶來慘敗。
果不其然,數月之後,石田常平帶著小笠原富二郎,來到牠身邊。他們對牠死敲猛打,確定,牠家徒四壁,決定放牠一馬。條件是,牠扮神木。他們將牠身旁伴隨成長的生物,逐一消滅,用木柵將牠團團圍住,明示這方圓之地,唯牠獨尊。然後,在牠身上穿上滑稽的草裙,東洋人稱「七五三繩」,就是用一堆粗稻草結成的粗繩,之後再在七五三繩上面,鑲上一束束垂聚的稻草和串串雪白的紙,最後立一長柱,上方頂著一面書寫著「神木」的小木牌。
1910年3月13日(明治43年),嘉義廳津田毅一廳長登阿里山,主司「阿里山神木」祭祀典禮。此後,牠在後來移民的細瘦矮小日本柳杉林中,鶴立雞群,體形更顯雄偉。
1913年,阿里山森林鐵路開進牠腹地,在牠底下,織出一個之字型的鐵支仔,人們給這地方取名「第三分道」。
1925年(大正14年),牠被寫入教科書,由台灣總督府發行,在公學校用國語讀本第一種卷九的第一課……
樹靈塔
樹靈塔的蓋子掀開了。
樹靈塔的蓋子不但被掀開,而且失蹤了。
是誰掀開樹靈塔的蓋子,而且還盜了它?在這鮮少陌生人進出的山裡,大家很快想到賊仔章。
賊仔章是拾荒者,也是小偷。他專門收購破銅爛鐵,也專門偷竊好銅好鐵。
賊仔章這一回一定偷昏了頭,才會去掀樹靈塔的蓋子,而且嚴重地偷了它!?
樹靈塔蓋子失竊的那年,賊仔章也失蹤了。
那年我五歲不到,印象中,整個阿里山籠罩在一片風聲鶴唳中。
有人請來僧尼,在塔前誦經;有人忙不迭地設壇、擺牲禮、焚香、燒冥紙。
焚香和燒冥紙,在我出生的山地,是一項頗為常見的儀式。
我家正門,隔著一道欄柵,三道鐵軌的前方,便是一處經常焚香和燒冥紙的地方。那裡本來是柴油機關車的車庫。在那油料還是異常珍貴的年代,柴油車是達官貴人的坐車,由於使用機會不多,進出車庫的頻率相對降低,銜接車庫的四方亭成了出外人的臨時過渡場所。
每一次,只要寧靜的山區有任何騷動,人們總會習慣地,翹首往四方亭凝視。然而,絕大部份時刻,人們看到趕往四方亭的,是一具具血肉模糊的軀體,當他們靜躺在鋪地的草蓆上之後,接下來便是一連串焚香燒冥紙的儀式。
這一具具魂魄出竅的軀體,都是來自玉山或塔山下的森林。他們的家或在南投,或在高雄,或在屏東,或在花蓮。他們共同的特色是,貧窮、男性、體壯、終年在台灣的森林,與樹搏命。
四方亭是孩子的禁區,不僅大人嚴禁小孩走近,我們自己也都畏懼三分。可是一旦有事情發生,我們又會忍不住地用眼梢偷偷掃瞄,裊裊的香火,及幢幢的人影。
不過,有一次,我卻清楚目睹了血肉模糊的人。那是吃過晚飯的一個寒冷的夜,一輛台車放送一名受傷的伐木工人出來。我隨著眾人混亂的腳步,趕到火車站放置傷患的月台;憑著瘦小的身軀,我很輕易地鑽進人群最裡層。那真的是一具血肉模糊的形體,整個肚腸和大腿肉都敞開來,血水不斷地滲出。或許是同樣的事件見多了,任憑傷者如何淒厲呻吟,圍觀的群眾都沒有什麼難過的表情。而我被眼前這一幕懾住了。我想起每天清晨,天還未亮就被宰殺解體的豬。令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人的肚腸和大腿肉,竟然和豬的如此神似!?
那名傷者因為沒有人有足夠的膽量敢冒險送他下山,而山上唯一的醫生,也就是醫務室的余醫師,也只能為他做有限的止血與止痛。捱到第二天早上,他便罩著棉被,冰冷而僵硬地被小火車運送下山。
我的二叔也曾經破過大腿肉。據說他是被一棵明明該往上吊起,卻意外往下墜落的四噸重原木壓到。還好的是兩名工人迅速放台車送他出來。我的二嬸當時真是萬分悸慟地哭天搶地。二叔在山上做過急治之後,馬上有兩名勇敢的人陪著父親繼續放台車,跑了七十幾公里的鐵支仔,送他下去嘉義。他不但幸運地挽回性命,也幸運地把破裂斷截的腿接牢。不久之後,二叔就拄著枴杖,又回到森林裡去。
阿里山俱樂部
阿里山林場俱樂部,我爸說是「協會HOTEL」,我懂事後,叫「招待所」,後來又改名為「阿里山賓館」。
事實上,阿里山的俱樂部,日治時期可說到處林立,幾凡阿里山林場範疇,都充斥著俱樂部。
例如,位於玉山下的「東埔俱樂部」、「兒玉俱樂部」;阿里山沼平則除了「阿里山林場俱樂部」之外,還有「鐵路俱樂部」、「集材俱樂部」;另外在塔山下有「眠月俱樂部」。
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有「二萬坪俱樂部」,中繼站有「奮起湖俱樂部」,嘉義北門車站有「營林俱樂部」。
俱樂部的功能,是為方便林場人員出差膳宿與休憩的貼心場所。阿里山沼平的俱樂部,由名稱上約可知其屬性。大體上,「鐵路俱樂部」(tokiwaleu)又稱為「本島人員工俱樂部」,位於今梅園,是機關車、火伕等鐵支路方面的台籍人員出差用。
位於今沼平公園的「集材俱樂部」就專屬集材人員,但林場有些其他員工也會投宿。
「阿里山林場俱樂部」雖都是榻榻米總舖,但有分大小間;為高階身份的林場人員如某某長之流或其他長官出張用;雖無台日種族之分,但當年做官都是日本人,所以無形間,也成了日籍人士的俱樂部。那麼低階或其他人員,例如我爸出張到沼平,就要住在「阿里山林場俱樂部」下方的「華南寮」。
華南寮(kananleu),裡面有六間榻榻米總舖,每一房間有四領半的榻榻米,一間可住六人,但通常都住四∼五人,整個華南寮可住三十六人,裡面有廚房餐廳,投宿的人不分林務或鐵路的人。
俱樂部,除了在沼平有所分冶之外,其他地方就沒種族與身份的差異,只要是林場屬下的成員,都有資格使用。
俱樂部可說是規模較為齊全的林員出張處所,但除此之外,各林班地又設有規模較小,吃住方便的「汗吧」(hanba),例如在石水山、水山支線等地。
Hanba意即飯場,附有總間宿舍,是我爸與其長官或同事出張時重要的臨時棲身處。
日治時期,林場會配給物品,如棉被、面桶、水桶、鍋盤、碗筷等等,給俱樂部、寮與hanba。有專人負責這類物品的申請與供給,所有進出細目都有詳實記錄。
饒有意思的是,投宿俱樂部、寮或汗吧一律免費,但若要膳食,就必須自掏腰包。大夥兒都是同樣的飯菜,這沒得挑,卻要支付不同的價碼;按每人收入比例計費,收入越高,支付越多。我想這也是日本政府讓我爸他們折服的地方之一。
「眠月俱樂部」下方,即眠月下線,也有個「汗吧」,此hanba是大剖組頭順勢弄給與自己有關聯的人住,不幸在1931年因一樁謀財害命案件而付之一炬。
然而,進出阿里山,除了林場員工之外,其他出外人要住在哪裡?
這是俱樂部以外,阿里山饒富趣味的地方,因為這關係到涇渭分明的界線,皇親國戚、達官貴人與平民百姓。
月女
走路、過橋,一樁平常,而且是生活中的必然事件。由於必然,如同吃喝拉,於是自然而然地在生命中隱形得無影無蹤,不著痕跡。有一天,走路、過橋居然成為可激賞的景致,這是月女活過一甲子,始料未及。
一開始,月女揹著孫女,和往常一樣,走捷徑沿鐵道回家。這一天,伊撞見我們在鐵道旁拍攝。「照相!」伊親切地和我們招呼。我們回首應和,這時候伊背上的囡仔,舉出掛氣球的棒棒糖,友善地遞予攝影師。
「要給我?ㄜ∼謝謝妳!我不吃棒棒糖,妳留著。」攝影師客氣地笑著。
寒暄一會兒,月女和孫女,繼續回家的路。目送伊的時候,我發現「一團火」和緩地點燃蔥鬱的紅檜林,原本寧謐的鐵道森林,騖地熱鬧了起來。我趕緊移動相機,框出畫面,怎奈底片適巧告罊。就在我跺腳重新換裝底片時,看見攝影師扛著吃重的機器,刻正找尋落腳的位置;然而,兩人荒亂中,眼睜睜地,來不及地,星火已燎過橋樑,沒入森林的另一面。
「啊!妳剛好擋到我的鏡頭!」攝影師對我說,為他沒能即時擒住畫面婉惜。
「呵!我剛好沒底片!」我亦懊惱,「就這麼巧,祖孫倆都穿紅衣。」
「而且女孩是揹著的。」即使不掌鏡,同行的劉也發現我們錯失了漂亮的畫面。
「把她叫回來,請她再走一便!」我不講理地說。
雖然有些荒謬,但是機會難逢,何況劉樂意為我們跑一趟。
即使沒有十分把握,攝影師和我仍各自架好位置,嚴陣以待。
觀景窗內,右下方往左上方三分之一,成弧形地蜿蜒鐵道橋樑上,兩行褐黑細瘦鐵軌呈現流線型的光束,貫穿蔥鬱密佈的檜木林;鋪設在枕木上的灰白木板,順著鐵軌,亦步亦趨地走成流雲步道。這樣的景象,在觀景窗裡,雖莊嚴肅穆,只是青冷而沉甸,感覺就是少了溫度。巧的是,著紅衣裳的祖母揹負紅衣裳的孫女,適時而加乘地添啟了熱度,而我們卻手忙腳亂地,耽誤了!
劉的影像消失在橋那頭的林間。
而後,隱約可聞破空而至的聲音;聲音破碎不連貫,忽兒高忽兒止。攝影師和我面面相覷,兩人有默契地認命。說真的,要求人家回頭再走一遭,委實荒謬。
不久,劉的影像穿過林木斷斷續續出現。
「看來人家不肯。」我失望地說。
但是,意外地,紅顏色鑲著林木,循著我們的方向逐漸映染過來。
「講要給我照相,啊∼我敢看會到?」月女邊問邊過橋來。
「會!」三人不經思索,異口齊聲,唯恐再度失去主角。
「要諳怎看?恁也無我的址記?」
我不敢怠慢,請伊留下姓名、地址。也就是這樣,我知道伊有一個詩意的名——月女,一個和阿里山檜木林十分登稱的名。
擔運搬仔——柳桂枝
柳桂枝,1926年8月15日於阿里山舊機關庫下面出生(今沼平公園)。
1932年,六歲,舉家移遷至二萬坪。
1934年,八歲,回台北南勢角住外公家。
1938年,柳水旺到十字路,與我當工夫的新埔阿公為鄰,柳桂枝也因此到奮起湖公學校讀書(竹崎分校),成了我母親的學妹。
1941年4月柳桂枝畢業時,已十五歲;畢業幾天後的5月,旋至達邦分駐所。
1946年日本降服,柳桂枝才回第一分道與父母同住。而我父母也從沼之平的警察駐在所搬到疏開寮(今沼平公園下方凹面)。
柳桂枝回第一分道的隔年,與陳僣結婚,此後成為阿僣嫂,時年二十一,在當時屬晚婚。
母親在疏開寮種高麗菜,還養豬、雞、鵝,並幫人做衣服。柳桂枝偶而到沼平,就彎到疏開寮,和母親跑到火孵仔烤火話家常。
伊知道母親的裁縫車很好;那時沒有線可以買,伊特地拿達邦的裁縫線給母親,起先還擔心能不能用,後來發現不但「可以用,而且還很好用」,線拿來都自己纏。
陳僣後來在阿里山沼之平的修理工廠工作,阿僣嫂也隨夫婿搬遷到修理工廠的員工宿舍,也就是今沼平公園與梅園相鄰的地區,此後阿僣嫂就成了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前後生養四名兒子。
陳僣一個月賺不到一萬元,為了增加收入,柳桂枝於幼子二歲之後,一邊照顧家庭,也一邊出外做苗圃打零工。
由於四個小孩漸漸長大,也都要唸書,所以伊在幼兒五歲之後,以三十三歲的壯年加入山場工作,成為阿里山「擔運搬」的女強人,前後共十四年。
「擔運搬」就是挑夫。1957年柳桂枝開始「擔運搬」時,阿里山伐木營林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北自南投縣界的塔山、眠月、石猴,乃至鹿堀山一帶;南至高雄縣的楠梓仙溪、玉山下的東埔、塔塔咖、曾文溪上遊的水山……等等,可謂盛況空前,而諸多林區雖有小火車運轉,但專為運材,車班固定又稀少,許多地方更無鐵軌,於是山區裡上萬名工作人員的餐飲,就必須仰賴不被道路設限、身強體壯、行動自如的挑夫。挑夫一個月二千∼三千元。費用是以工人人頭計算,每位工人每月要支付三十元,路途更深遠的則要支付五十元。
柳桂枝第一次送菜,是從阿里山至大瀧溪o-da-kai「歐搭卡」(今塔山西北麓)。兩天挑一次,初時僅能挑二十餘斤,工具就是一根扁擔。一根扁擔上肩,前後各擔一簍,每一簍以竹編製的籠仔,裡面裝有所有人注文的魚肉、菜、醬油、鹽、花生、鴨蛋……,與各種日用品等等。大瀧溪的擔運搬,通常是先用台車推至坪仔,也就是眠月上線,途中要穿過長約一公里多的「七號」隧道,眠月上線皆用火車送或台車推送,有時推到正好有工人集材作業的「勾材」處,就順便拜託集材的人幫忙拖吊,貨物拖吊時,伊再用跑的下去接至大卡車。都沒有車時,只好用人力,有時工人會幫忙。
咱厝的日本人
母親打造兩條黃金項鍊,囑咐小妹為岡本姊妹載上。高齡八十九的岡本節子,欣慰地觀賞這一幕。這裡是2000年8月,日本千葉縣偏遠小鎮幽雅的日式平房。
不甚寬敞的榻榻米會客室,集聚十多人,顯得侷促。平時這兒只有節子一人獨居。為了迎接遠道從台灣來的我們,岡本家遠嫁東京的小女兒,特地從三個小時車程的住處,趕到母親偏僻的居所,為不良於行的老母清理居家,並準備迎賓午膳。
探訪岡本之家,這旅程我等了漫長的數十年。
年少即耳聞這至親般的日本家族,他們是母親少年時的東家。母親小學畢業不久,即到岡本家幫忙照料嬰孩,當年襁褓中的岡本琴路,是家中老大,如今年近一甲,唯經打扮,依舊美麗;我手持當年還是少女的母親懷抱嬰兒的照片,請琴路和母親再度合影,這時候她倆的歲數共一百三十二。
細數母親與節子的主僕關係,不過四個月!究竟這短短數個月,如何用來維繫兩個家族一甲子的情愫?我只能推敲這四個月當中,母親與節子必然如母女般地親密,才可能發酵出一甲子的情軸。然而,事實卻不然。
「伊日本郎看咱足無的!」出乎意料之外,母親脫口而出。
進住岡本家四個月的一日,母親陪同主人一家,於阿里山小學校新落成的禮堂,觀賞表演。不幸地,年少的母親跌入禮堂鋪地的木板縫隙,不得不帶著重傷離開。很快地,岡本家又找到另一少女,填補了母親的職缺。
對岡本家而言,母親不過是諸多幫傭的其中一位;離開岡本家,他們之間再也沒有任何聯繫。換句話說,橋歸橋,路歸路,而後互不相欠,也互不往來。這是兩種生命軌道截然不同的階級人生,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分道揚鑣的必然結局。
是什麼機緣,致使階級南轅北轍的異族得以匯聚?是什麼力量,令主僕關係幾乎乾坤異位?
當一無所有,最令人特別懷念曾經擁有;對岡本家族而言,這滋味再貼切不過。
在阿里山居住十三年的岡本家,三名子女陸續在阿里山出生。1945年的前半年,岡本家一如往常,隸屬於高貴的殖民者,後半年卻如入地獄。
1945年8月14日,母親滿十八歲這一天,日本政府宣佈投降,阿里山人稱這一天為「降服」;對全世界的人而言,這一年是關鍵年,也是戲劇性十足之年。
降服之後,日本人的身份地位一落千丈。
我只能說,這份台日情誼,其實並不是尋常私密的情感,母親與岡本家重續,純屬巧合,而維繫母親與節子這兩個女人一輩子關係的,其實是造化的戲弄;這段貧血荒謬的歷史故事,事實上,也是阿里山日本人的時代悲劇。
阿里山神木奇譚牠,碎屍萬段。牠,晚景悽涼。牠,生前幾款命運,死後幾款遭遇。還沒被人類發現以前,牠和眾多親族,盤踞阿里山區,個個高聳入雲,傲視群倫。數千個年頭,牠怡然自得。1906年,當牠和眾多親族被發現,之後,旋遭抄家滅族,牠雖倖存,卻目睹親族,慘不忍睹。有關牠的故事,傳頌多時,無論生前死後。1906年牠被寫入歷史,人們記錄牠,身高四十點九公尺,胸圍十八公尺,直徑六點三公尺,年齡三千歲,最低枝幹距地表十三點六公尺,發現者小笠原富二郎;隸屬家族,台灣紅檜;所在位置海拔二千一百八十二公尺。1953年,春雷乍響,...
目錄
寫在書前:永遠的俱樂部
地
阿里山神木奇譚
樹靈塔
阿里山地景追憶錄「二萬坪」
阿里山姊妹池的故事
阿里山的公共澡堂
阿里山俱樂部
阿里山「2274俱樂部」與高峰山莊
Kodama
台人
母親母土
父親
富裕
蔣總統好!
倥施傳奇
胡淡雨
桶寮仔家族藝術
阿里山人的悲哀
月女
茶室風雲
啞女情深
未婚夫
擔運搬仔――柳桂枝
日人
二宮金次郎
咱厝的日本人
幸子的彩球
阿里山殺人事件
動物
狗熊
阿里山龜殼花
阿里山標蛇
莉莉
寫在書前:永遠的俱樂部
地
阿里山神木奇譚
樹靈塔
阿里山地景追憶錄「二萬坪」
阿里山姊妹池的故事
阿里山的公共澡堂
阿里山俱樂部
阿里山「2274俱樂部」與高峰山莊
Kodama
台人
母親母土
父親
富裕
蔣總統好!
倥施傳奇
胡淡雨
桶寮仔家族藝術
阿里山人的悲哀
月女
茶室風雲
啞女情深
未婚夫
擔運搬仔――柳桂枝
日人
二宮金次郎
咱厝的日本人
幸子的彩球
阿里山殺人事件
動物
狗熊
阿里山龜殼花
阿里山標蛇
莉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