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現任:靜山會清川醫院院長、病毒肝炎研究財團理事
學經歷:1936年出生於福岡縣。1964年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系。翌年進入該醫學院附屬醫院第一內科工作。1975 ~ 1977年到美國波士頓大學、塔福特大學留學。曾任東大第一內科講師、聖瑪莉安納醫科大學教授,自2002年任現職工作。專攻研究病毒肝炎之病態、治療、預防。
著作包括《肝炎與肝硬化》(有斐閣)、《C型肝炎最前線》(日本醫事新報社)、《最強的C型肝炎治療法》(講談社)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楊培銘(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李伯皇醫師(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義大醫院執行長)
名人推薦:楊培銘(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李伯皇醫師(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義大醫院執行長)
章節試閱
導 讀
肝好,人生沒煩惱
醫院一個常見的場景如下:林先生今年五十歲,在年度例行健康檢查時發現他的肝臟右葉長了一顆兩公分大小的腫瘤。雖然醫師告訴他去找專家做進一步的檢查及診斷,林先生仍感到很煩惱。他覺得自已一向很健朗,身體也沒有任何不適,不知是否可以不予理會此檢查結果?
為何肝臟會出現腫瘤?
肝臟位於腹腔右上方,重約一千兩百公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負責人體內吸收、合成、代謝、解毒及儲存等功能,像一座極端複雜的化學工廠,維繫及推動人體的正常生理運作。不幸的是,這麼一個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器官,卻是許多疾病,包括:常見的多型頑強肝炎病毒感染、結石炎症、遺傳疾病等摧殘的目標。
平日若是有長期抽菸的習慣,或所攝取的食物含酒精、黃麴毒素、受到化學污染等,都會對肝臟造成傷害,走上各種肝病共同的不歸路——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惡性腫瘤(肝癌)。
另外,由於肝臟肩負著過濾、解毒功能,使它成為體內各種癌症細胞的轉移站。據估計,約有一半的癌症病人,病程中會發生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的現象。
肝臟長了腫瘤,該怎麼辦?
肝臟內被發現的腫瘤性質仍以良性居多,其中包括較常見的血管瘤、再生性結節及較少見的腺瘤、局部結節性增生等。這些良性腫瘤,基本上不需積極治療,但為了與惡性肝癌做鑑別診斷,醫師必須根據病患病史來選擇合適的影像檢查,並藉由胎兒蛋白值測定、肝炎標記等,來判定肝腫瘤的可能本質及決定治療的方針。少數診斷上有困難的病人,醫師會建議病患接受腫瘤組織切片來判斷其性質。
由於台灣是肝癌的好發地區之一,肝臟一旦被發現長了腫瘤,雖然目前並無任何症狀,仍應接受進一步的影像及抽血檢查,若最後診斷為良性腫瘤,只需定期門診追蹤即可。
連續三年,肝癌高居台灣男性癌症死因第一位
肝臟腫瘤若經診斷確認為肝癌,相信對絕大多數人來講是難以接受的事實。肝細胞癌(簡稱肝癌)是全世界好發之癌症之一,每年全世界約有五十萬例新增病患。以往此病在東南亞地區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較為常見,但近年來醫學研究報告顯示,西方病例也有增加的趨勢。
根據台灣衛生署二○○八年七月公佈的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肝癌在台灣男性的癌症發生率上,連續三年排名第一位。台灣男性罹患人數居前三名的癌症,依次為肝癌、結腸直腸癌及肺癌;女性前三名依次為肺癌、肝癌、及結腸直腸癌。十幾年來,肝癌一直位居全國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的前一、二位,台灣地區每年約有八千人因肝癌去世。
罹患肝癌的高危險群包括: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感染者、有肝癌家族史、有酗酒習慣及肝硬化者。台灣罹患肝癌人數居多,主要原因是B型肝炎帶原者眾多。全台灣B型肝炎帶原者及C型肝炎感染者,估計分別是三百萬人及六十萬人。台灣肝癌病患約八十%是B型肝炎引起的,約十%至十五%是C型肝炎所引起的。根據台灣近年來罹患肝癌人數的趨勢分析顯示,肝癌患者年齡層以四十五到六十五歲居多,但近年來,四十五歲以下年輕病患的數目,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為什麼肝癌很難治療?
肝癌是相當惡性的癌症,治療相當困難,從有症狀出現到死亡,一般只有四到六個月之久。肝癌為什麼是很難治療的疾病呢?因為肝癌有以下特點:
第一、病因多重,可能是病毒性、也可能非病毒性所引起的。
第二、診斷上有時有困難,和其他的肝臟疾病不容易區分。
第三、生物性差異大,有些腫瘤長得慢,有的長得很快。
第四、通常合併發生肝硬化或是慢性肝炎,導致治療更加困難。
第五、雖有許多治療方法,但每種方法各有優點和缺點。
第六、影響預後的因素相當複雜,不單只是腫瘤的生物特性,還有肝功能狀況、治療方式等⋯⋯。
第七、以化學藥物和放射療法治療肝癌的效果不佳。
第八、肝癌治療後的復發率相當高,因為肝癌細胞習慣跑到肝臟血管內(包括門靜脈及肝靜脈),容易造成肝內、肝外潛伏性的轉移。潛伏性就是以為腫瘤去除乾淨了,但是事實上癌細胞仍潛伏在肝臟或體內某處;另外,治療過的肝臟本身若已有硬化現象,也有可能再產生一個新的病灶。
早期診斷,積極治療,助你遠離肝癌威脅
肝癌以往被臨床醫師視為無法治療的惡疾,但一九五○年代以後,由於醫學上的進步,開始有外科醫師嘗試利用手術切除治療肝癌。早期外科醫師在執行肝臟切除手術時常面臨的問題,包括:手術中大量出血及術後病患易死於合併症。但隨著麻醉學的進步、無菌觀念的建立、以及對肝臟解剖學及生理學的了解,一些儀器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肝切除的危險性。到一九八○年代以後,一些非手術切除方法也逐漸發展出來。目前肝癌治療可用的方法相當多,包括手術切除、肝臟移植、肝動脈栓塞、酒精注射、熱能治療、冷凍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
肝臟腫瘤經由診斷若確認為小型肝癌,目前較常用的積極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無線電射頻燒灼治療、酒精注射、肝動脈栓塞或肝移植等。一般認為,外科手術治療(包括肝切除及肝臟移植)可對部分病患提供治癒的機會,治療成效則與腫瘤期別有密切關係。以台北榮民總醫院切除治療的經驗為例,第一期腫瘤(單一顆且無血管侵襲)的五年無復發存活率為五十八%,遠比第四期的十二%為好。
肝癌治療,目前仍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最高原則。早期肝癌一般沒有症狀,但腫瘤平均會以每一百二十天增加一倍的速度生長。肝癌細胞有肝血管侵襲的習性,兩公分的腫瘤,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發現,有四十%的腫瘤已存在癌細胞血管侵襲的現象。隨著腫瘤直徑的增大,癌細胞發生血管侵襲的機會,更有成正比增加的趨勢。肝癌病患若未及時接受有效治療,癌細胞一旦侵襲入肝血管,就有可能發生肝內及肝外潛伏的轉移。而隨著腫瘤體積的增大,肝臟組織也會被破壞,形成黃疸及腹水等癌症末期的現象。
目前肝癌的各種治療方式各有其優點及缺點存在。近年來由於醫學分子生物學的進步,醫學界希望能找到更有效的肝癌治療方法。不過,對早期肝癌且肝功能良好的病患積極做治療,就可改善病患的存活率及生活品質,甚至有治癒的機會。因此肝癌病患在面對疾病時,最好自己要多加了解疾病且請教專家意見,不要放棄任何可能的治療機會。
本書幫助你充分了解肝癌治療
以筆者從事肝癌的診斷與治療多年的經驗,臨床上每當病患被告知罹患肝癌時,直覺反應向醫師詢問的問題包括:
(一)我的肝癌已經長多久了?
(二)需不需要做切片檢查?
(三)為什麼我會得到肝癌?
(四)肝癌要如何治療,我可不可以開刀(或不開刀) ?
(五)手術切除會不會造成癌細胞擴散?
(六)治療後我還可以活多久?
(七)肝炎及肝癌會不會傳染給家裡身邊的人?
(八)肝炎是否要同時治療?
由於肝癌是一個複雜且呈現多面性的疾病,臨床醫師要回答這些問題,並且要使病患及家屬能夠得到充分的了解,實際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這些問題目前在《肝好,人生變彩色》一書中已可得到足夠的解答。
《肝好,人生變彩色》是日本講談社「健康圖書館」系列叢書之一。本書由日本靜山會清川醫院院長飯野四郎監修,將一般民眾認為艱澀難懂的肝炎及肝癌相關醫學知識,透過深入淺出、體貼入微、完全圖解的編輯手法和寫法表達,讓人一看就懂。精緻的插圖,簡單明瞭的表格,及一般大眾容易忽略的細節提醒,使本書非常適合罹患慢性肝炎及肝癌的人和其家屬閱讀。
由於國情不同,筆者也特別針對書中部分內容,以注解方式補充台灣最新肝癌治療資訊。希望能藉由這本好書,讓防治肝癌的知識普及到一般大眾。
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 周嘉揚
導 讀肝好,人生沒煩惱醫院一個常見的場景如下:林先生今年五十歲,在年度例行健康檢查時發現他的肝臟右葉長了一顆兩公分大小的腫瘤。雖然醫師告訴他去找專家做進一步的檢查及診斷,林先生仍感到很煩惱。他覺得自已一向很健朗,身體也沒有任何不適,不知是否可以不予理會此檢查結果?為何肝臟會出現腫瘤?肝臟位於腹腔右上方,重約一千兩百公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負責人體內吸收、合成、代謝、解毒及儲存等功能,像一座極端複雜的化學工廠,維繫及推動人體的正常生理運作。不幸的是,這麼一個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器官,卻是許多疾病,包...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