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屆(2003年)龔固爾文學獎得獎作品。評審評譽:「一部精心醞釀的成熟作品,完美地將德國文化、戲劇、獨特的女性等等融於一爐。」
以德國戲劇大師、反希特勒的左派作家布萊希特(1898-1956)為主題,虛設了一位情人瑪莉亞‧艾希。瑪莉亞‧艾希以迷人的女演員身分出現,事實上卻是東德祕密警察所選的間諜,一方面她以8年的時間監控布萊希特最後的生命時光,另一方面,她內心無望地愛著情報關,小說的成功正在於表現該女子幻想漸滅人生。
阿梅特在虛構的故事中納入了大量歷史事實,既投入研究布萊希特的日記,亦在柏林居住兩年,最後得以法語寫就既帶濃厚德國味,亦有舞台劇色彩的獲獎小說。
故事開始於1948年,流亡海外15年的布萊希特回到祖國的東柏林。此時50歲的他,生命餘
年不滿8年。東德政府不關心其藝術,只關心他是否和政府合作……。年輕漂亮女演員瑪莉亞,父親和丈夫皆為納粹黨人,與女兒分居東西柏林,迫於無奈受命監視布萊希特。她並非狡詐傑出的間諜,事實的發展與預期差別甚大……。普通人在因戰爭而失控失衡的社會中,渴望平凡的生活、體認命運的無奈……
作者簡介:
賈克-皮耶‧阿梅特(Jacques-Pierre Amette,1943-) 法國諾曼地人。長短篇小說家、劇作家、記者、編劇、文學評論家、傳記作家等等。 1970 年,阿梅特在馬丁尼克島成了《法蘭西-安地列斯》的記者,以及《紐約時報》的當地連絡員。兩年後,加入新創立的《焦點周刊》)團隊,負責文學評論。 1970至74年,他幫「法國文化電台」(France Culture)寫了好幾齣戲劇。
精通德文,深受德國文學家影響,對德國有特殊感情。大學時代就醉心於湯瑪斯曼和賀德林,一有機會便會到萊茵河、黑森林、漢堡、柏林去小住幾天。甚直還花了整個夏天去杜賓根,以深入了解賀德林生活過的地方。幾年後,還寫下了《與理性道永別(或賀德林的法國之旅)》。1976年,當布萊希特的《工作日誌》出版後,原本就很欣賞《勇敢媽媽》和《三毛錢歌劇》的阿梅特,又因而發掘到了布氏的詩歌之美,從而對布萊希特產生濃厚的興趣。他認為布氏既曖昧又神祕,難以捉摸,就算不是個天才,也絕對是才華洋溢,有時讓人恨得牙癢癢的,但永遠令人目眩神迷。《布萊希特的情人》則更是本以布萊希特為靈感所杜撰出來的小說,並摘下了法國文壇桂冠龔固爾文學大獎。
譯者簡介:
繆詠華(Miao Yung Hua),翻譯高達、雷奈、侯麥、惹內、盧貝松、勒路許、歐容、布蕾雅等大師名片百餘部。曾榮獲法國在台協會邀請至橫濱影展及坎城影展採訪評論。法國文化部獎譯金得主。主要作品有:《文化多樣性與全球化》(麥田)、《鍋子、愛情與危機》(二魚)、《毒蛇在握》(美麗殿)、《CLT》(商務)、《甜蜜寶貝》(麥田)、《如何拍電影?夏布洛觀點》(桂冠)、《我曾經愛過》(天培)、《格列芙遊記》(大辣)等。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第100屆(2003年)龔固爾文學獎得獎作品。
名人推薦:
1948年,流亡多年的德國名劇作家布萊希特重返柏林,表面上受到祖國的歡迎,成為各種聚會邀請人物,暗地裡,東德政府監視他,派出貌美的女間諜接近他,小說以獨特、舞台劇般白描的語言,呈現出當時兩德間政治社會的詭譎以及受到禁制的內心孤獨世界,以現實與內在的張力刻畫出愛情的另一種面貌,評審除推崇本書作者能夠用法文寫出德語氛圍,更稱許本書成功將不同題材洽如其份地融合。
書在2003年以高票壓倒性地獲勝成為當年龔固爾獎作品,也同時成為第100屆龔固爾獎得獎作,意義非同尋常。
譯後記 繆詠華
跟本書的作者阿梅特一樣,我也不是要寫布萊希特。
阿梅特因《布萊希特的情人》摘下二OO三年第一百屆龔固爾文學獎的桂冠,可說是百年來最戲劇化的一次。首先該獎傳統以來都是於每年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四才公佈,但該年卻提前於十月二十一日星期二下午便公佈了。龔固爾學院主席Edmonde Charles-Roux女士解釋道:
「已經得過文學獎的作者,經常會在別的文學獎中受到排擠。這種風險無疑刺激了本評委會改變傳統,莫讓龔固爾獎成了個近似皆大歡喜的『安慰獎』。尤其千萬不能讓阿梅特成了本獎的遺珠之憾,因為他是『本評委會想要加冠』的得主。倘若因為日期的關係,倘若就因為他被另一文學獎選中,而與這位最有機會得到龔固爾獎的文學家失之交臂,那真的十分遺憾。」
而原本懷疑被出版社耍了的阿梅特,這才終於相信「法國的」龔固爾文學獎竟然真的對他筆下「德國的」五O年代、對東柏林、對柏林人劇團感興趣!
……
不過阿梅特最感興趣的不是人前的布萊希特,而是私底下的他。於是才將布氏身邊的女人予以「濃縮」,為他捏造出了一個情人──瑪莉亞‧艾希──以便就近刺探。
……
作者對該書的準備是很全面的,除了奉布萊希特的《工作日誌》為圭臬外,還參考了當時「書亢(Suhrkamp)」所出版過的上百張照片,同時也跟福樓拜寫《薩朗波》時所下的功夫一般,數度親赴柏林蒐集資料,浸淫於當地的氛圍之中,這對描寫書中人物的外表、服裝、地點、背景助益甚大,從而才寫出了這麼一本德國風味濃厚的法國小說。
這是本虛實交替、如夢似幻、文體輕靈、主題卻沉重的小說。……(文未完)
媒體推薦:
龔固爾評審譽為:「一部精心醞釀的成熟作品,完美地將德國文化、戲劇、獨特的女性等等融於一爐。」
得獎紀錄:第100屆(2003年)龔固爾文學獎得獎作品。名人推薦:1948年,流亡多年的德國名劇作家布萊希特重返柏林,表面上受到祖國的歡迎,成為各種聚會邀請人物,暗地裡,東德政府監視他,派出貌美的女間諜接近他,小說以獨特、舞台劇般白描的語言,呈現出當時兩德間政治社會的詭譎以及受到禁制的內心孤獨世界,以現實與內在的張力刻畫出愛情的另一種面貌,評審除推崇本書作者能夠用法文寫出德語氛圍,更稱許本書成功將不同題材洽如其份地融合。
書在2003年以高票壓倒性地獲勝成為當年龔固爾獎作品,也同時成為第100屆龔固爾獎得獎作,意...
章節試閱
布萊希特看著車窗外飛馳而過的森林和黃葉,看了好長一會兒。他在各佔領區 的邊境下了車,到德國警察派出所裡打了通電話給德國劇院。他的夫人海倫娜‧衛格爾則在車子旁邊活動一下筋骨,路邊的壕溝裡倒著一輛生鏽的長拖車。一個鐘頭後,三輛黑色房車來接這對夫婦。一同前來的有阿布許(Abusch)、貝歇爾(Becher)、葉林(Jhering)和杜多夫(Dudow),全都是文化聯盟的成員。他們解釋說媒體都在車站等著了,布萊希特說:「這樣我們才好擺脫他們!」布萊希特笑了,海倫娜笑了,貝歇爾也笑了,葉林稍微笑了一下,杜多夫則沒笑。海倫娜‧衛格爾捧著一束瑪格麗特花,直挺挺地站在眾官員間。穿著黑色套裝的她,臉龐瘦削,目光嚴峻,頭髮梳得整整齊齊,雖面露微笑,卻隱含著不易妥協的剛毅。貝爾特‧布萊希特握了握幾雙手;有的人臉色蒼白,有的人臉色發灰。這對夫婦就這麼站定在這些文聯官員的大衣叢林間。大家都對圓臉、頭髮像羅馬帝王般梳在前額上的布萊希特印象深刻。總算有緣一睹偉大的布萊希特的廬山真面目了,歷經十五年的流亡生涯之後,這位德國最享盛名的劇作家,終於重新踏上故土。警察推開了最後一位攝影師,布萊希特關上車門,公務車車隊駛遠了。布萊希特凝視著這條通往柏林的公路上的瀝青。這不叫進城,簡直就是陷入死氣沉沉。淫穢的塗鴉、枯樹、雜草、放任自流的河川、懸在外面的陽台、不知名的植物、倒塌的建築物橫七豎八似樹樁般落在田裡。車子進入柏林的心臟地帶。圍著圍巾的女人正在幫石頭編號。他於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八日離開德國國境;當時大街小巷都還高掛著軍旗和卍字記號。如今已是一九四八年的十月二十二日了;已經過了十五年。公務車今天跑得倒快,一連超越了好幾輛蘇聯卡車,路上難得看到幾個行人,人人都穿得很差勁。布萊希特搖下車窗,要司機停車。他下了車,點燃雪茄,凝視著這些廢墟,四下靜得不得了。白色的長牆、發黑的窗戶、數不清的斷壁殘垣、傍晚的夕陽、晚風、怪異的小蛾四下紛飛、一個個被摧毀的砲台、一座碉堡。布萊希特在石頭上坐了下來,聽司機跟他說,如果有錢人多投資點,就可以快點進行都市重建了。布萊希特想:正是這些有錢人把這個城市給毀了的。他又上了車,一道道的牆在車內投下了細長的陰影。
* * *在海鷗俱樂部用過午餐之後,布萊希特帶瑪莉亞參觀他在維森湖畔的別墅。這個建在森林裡面的幽靜宅院就在湖邊,新古典主義風格,有著希臘山牆飾與列柱,台階上有個棚子,好遮住每個冬天會落下的腐枝爛葉。黑色的「森林之神」在泥巴路上行駛著。他在包裡找鑰匙找了好久,終於開了門,進到屋裡去。一股霉味兒撲鼻而來,晦氣重得不得了,把他們給嚇了一跳。推開結滿蜘蛛網的內門,走過遍佈死蒼蠅的鑲木地板上,登上了通往二樓的大理石階梯,經過了好幾個陰沉沉的大房間。他們壓低聲調說著話,穿著大衣在各大廳室裡走動著,最後終於在一樓客廳停下來,就著舊紗窗,透過窗戶往外看了一陣子。瑪莉亞就是這時候親了布萊希特的。布萊希特閃了開,說:「別親我!」他們面對面;沒有共同的過去。眼中所見與心裡所想的大不相同。我就要去睡覺、散步、生活,跟這個男人同床共枕了;她這麼想著。對瑪莉亞?艾希來說,德國是個新國家,一望無際的樺樹連綿成青山,毀壞破敗的公路,還有雲彩。對布萊希特而言,這是個有待金援重建的國家,可以大展身手的領域,一個意識形態革命可以在年輕世代上加以實驗的溫床;這些都是這個國家前所未有過的新經驗。然而許多大的空房間都抹上了一層灰塵和午後沉悶的光線,布萊希特斜倚著煙囪的大理石台。這新古典主義住所隱約尚存的富麗堂皇、深沉的金色、腐蝕了的牆紙,充分證明了汀虛茲和其他有關人士決定幹一番大事業,並且以對待國家級藝術家之優渥條件禮遇自己。布萊希特看到瑪莉亞正在品味著橘園的美,把一瓣瓣的橘子放在口中;她有種讓人很困惑的氣質。他想:一個孤零零的小女人,一旦有人脫她衣服,八成很快就會蜷縮在長沙發上。他覺得自己有點像法力無邊的魔術師,身邊環繞著二十五到三十歲的女演員,好不舒暢快意;他可以撫慰她們,還可以上她們,愛上誰就上誰。他點了根雪茄。他對瑪莉亞?艾希的慷慨包括讓她比其他大多數女演員在他戲劇美學裡演出更有發揮的角色。他從不忠於床上的另一半(他認為是不過就是張「床」嘛),但在劇院照得亮晃晃的舞台上,他卻很大方,把瑪莉亞這個維也納小人兒塑造成一個美妙的安蒂崗妮。她本身就是魅力所在,兩人同進同出,同桌共餐,同床共枕,但卻同床異夢。暫時這還是芬芳美妙的。她笑容可掬、苗條輕盈、金髮如絲、臉色白淨,女人味十足……他往前廳走了幾步。瑪莉亞已經脫下了大衣,隨意披在肩膀上,而她也到處逛著,在走廊深處,發現了本來堆放雜物的地方。那兒有上了彩釉的蘆筍浮雕陶製餐盤,廚房餐桌的抽屜裡還有些小叉子和小調羹。很奇怪的是,竟然有好幾根雞毛,應該是過去有小孩所刻意收集的。布萊希特靜靜地站在窗前看著白蠟樹。這世界變了,德國的城市應當向四面八方敞開大門,接納歡迎所有真心誠意的人。此時,瑪莉亞拿來了一個藍色的盤子說:「看,好美呀。」。「真的很美。」布萊希特敷衍著。「之前有誰在這兒住過?」「什麼之前?」「我們之前。」「我們之前?」他重覆了一遍。布萊希特點燃了雪茄,回答道:「不用說一定是納粹渾蛋。」瑪莉亞因為布萊希特的答覆而花容失色。布萊希特此時則已敲起方磚,吸引正在院子裡走動的人的注意。下午驟然失去光采,瑪莉亞有種被遺棄的失落感。她只是一件沒用、任憑擺佈、掛在衣架上的禮服。瑪莉亞聽著他們的說話,看著東西,在院子裡走著,但一切都是那麼混亂,若問她此刻內心的感受,那麼她就像飄盪於虛無縹緲世界的遊魂。布萊希特注意到瑪莉亞的臉色蒼白,看到窗前她那一副弱不禁風又無助的樣子,憐香惜玉之情不禁油然生起。布萊希特朝瑪莉亞走了過去,陽光照射在她伸出的左腳上,似乎在檢視鞋子是否紮實。「怎麼了?有什麼不對嗎?」他邊說邊親了親她襯衫的領口。「瑪莉亞,妳又不是在法庭應訊!幹嘛那麼緊張?」
瑪莉亞心想:那真是個清朗明快、無憂無慮的時期;現在,一切都那麼黑暗,不可理解,凡事皆呈失重狀態。
布萊希特看著車窗外飛馳而過的森林和黃葉,看了好長一會兒。他在各佔領區 的邊境下了車,到德國警察派出所裡打了通電話給德國劇院。他的夫人海倫娜‧衛格爾則在車子旁邊活動一下筋骨,路邊的壕溝裡倒著一輛生鏽的長拖車。一個鐘頭後,三輛黑色房車來接這對夫婦。一同前來的有阿布許(Abusch)、貝歇爾(Becher)、葉林(Jhering)和杜多夫(Dudow),全都是文化聯盟的成員。他們解釋說媒體都在車站等著了,布萊希特說:「這樣我們才好擺脫他們!」布萊希特笑了,海倫娜笑了,貝歇爾也笑了,葉林稍微笑了一下,杜多夫則沒笑。海倫娜‧衛格爾捧...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