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魯迅以降,茅盾、老舍、沈從文等開拓了現代中文小說中的寫實主義精神,他們的文學成就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當代中國的汪曾祺、賈平凹、戴厚英、劉賓雁、馮驥才、阿城、韓少功、古華、余華、莫言等作家,甚至台灣的司馬中原、王文興、黃春明、王禎和、黃凡、林雙不、李喬、宋澤萊、李永平等,編造成現當代中文小說的最大規模寫實文學地圖。
本書是是王德威重要的論著之一,提出現代中國寫實主義體現了六個讀者耳熟能詳的敘事模式:歷史演義、政治小說、煽情悲喜劇、鬧劇、抒情表述、鄉土寫作。
中國現代小說流派紛呈,但以內容的繁複和影響的深遠而言,首推寫實主義。本書對1930年代寫實主義小說全盛時期的三位作者茅盾、老舍、沈從文做出研究。茅盾參與共產革命,對一代革命者獻身和陷身政治有深刻的體驗;老舍從庶民生活裡看出傳統和現代價值的劇烈交錯;沈從文則刻意藉城與鄉的對比投射烏托邦式的心靈圖景。
這三位作者的不同不僅在於風格和題材的差異,更在於他們對「寫實」和「小說」的意義和功能各有獨到的解釋。茅盾藉小說和官方「大敘事」抗衡,並且探索書寫和革命相輔相成的關係。老舍的作品儘管幽默動人,卻總也不能隱藏對生命深處最虛無的惶惑。而在沈從文的原鄉寫作盡頭,是對歷史暴力的感喟,和對「抒情」做爲一種救贖形式的召喚。
由此本書指出寫實或現實主義不只意味單純的觀察生命百態、模擬世路人情而已。比起其他文學流派,寫實主義更訴諸書寫形式與情境的自覺,也同時提醒我們所謂現實,其實包括了文學典律的轉換、文化場域的變遷、政治信念、道德信條、審美技巧的取捨,還有更重要的,認識論上對知識和權力,真實和虛構的持續思考辯難。
2009年是1919年發生「五四運動」後的90週年紀念,在白話文運動發起迄今,除了魯迅的名字,最讓讀者難以忘記的,就是寫作《子夜》的茅盾、《駱駝祥子》的老舍和《邊城》的沈從文。
1999年《亞洲週刊》舉辦「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沈從文的《邊城》、老舍的《駱駝祥子》、茅盾的《子夜》高踞榜上的第二、第三及第六名。沈從文和老舍的成就遠勝於第四名的張愛玲之《傳奇》,甚至老舍是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原擬頒獎的得主,沈從文是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中最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之一。
21世紀的今天,我們有必要重新研究、重新閱讀這些重要的現代中國小說。
王德威獨具洞見指出,茅盾、老舍和沈從文的小說為中國現代小說開發全新的閱讀視野;他們的影響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都還在現代小說界發揮力量。茅盾、老舍、沈從文的成就證明了在魯迅「之後」,為二十世紀中國的寫實主義,下了全新的定義,也為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拓開燦爛多姿的廣闊視野。
本書提出各種強而有力的論述辯證,引經據典,例如膾炙人口的《蝕》、《子夜》、《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湘行散記》、《湘西》、《邊城》等,顯示出作者的批評視野寬闊深度;不是理論狂想或文學史空談,而是注重與文學對象之間的對話,為批評如何重返文學現場建立了有效的典範。
更重要的是,本書提出茅盾、老舍和沈從文的獨特影響在中國文壇上仍在在可見,他們的寫實模式仍主導著二十世紀後半期中國作家的寫實觀念;1970、80年代以來的中國作家如何承續這三位作家的成就,形成新舊世代之間,文學精神上的相互對話。
作者簡介: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著有《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台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