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個特別有意義的年度。二十年前,由於一場國民大會選舉總統的紛爭而點燃了野百合學運。這場表面上是萬年國會「老賊」需索無度的鬧劇,卻無意之中激發了二十年來民主化的契機。1990年代這整整十年,不僅各個領域蓬勃發展,也是社會運動的黃金十年,台灣社會可說充滿自信。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開始,台灣面臨國內外多重危機,內有藍綠對立,外有中國崛起。在此巨大變動的時刻,我們有必要對過去二十年進行一場批判性的回顧。除了給未曾經歷這段快速變遷的更年輕世代做一個歷史導讀外,也讓曾經歷過的世代更能看清未來的挑戰與方向。
本書書名《秩序繽紛的年代》是為了紀念二○一○年離世的詩人羅葉。曾經參與「野百合學運」的羅葉,在他的詩作〈遺書〉當中寫著:
若有音樂,哼我愛聽的那曲/若有醇酒,斟我嗜飲的一杯/也許為我出薄薄的詩集/但不必寫長長的序/追求的我已空無所有/這秩序繽紛的世界/就留給你整理
作者簡介:
總計二十位作者,二十篇文章
‧王金壽(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王健壯(博理基金會執行長、前新新聞社長、前中國時報總編輯)
‧何明修(台大社會學系副教授,《綠色民主》《四海仗義》)
‧吳介民(清華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台灣社會學發展史》《第三社會的想像》)
‧吳音寧(報導文學作家,《江湖在哪裡?台灣的農業觀察》)
‧李道明(北藝大電影創作研究所教授,《一個電影作家的誕生》)
‧李廣均(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副教授,《跨戒: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
‧林志明(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林國明(台大社會系副教授)
‧林繼文(中研院政治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邱毓斌(高雄市NGO工作者工會研究員、英國Essex大學社會系博士候選人)
‧范雲(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新生代的自我追尋》)
‧夏傳位(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塑膠鴉片》)
‧夏曉鵑(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不要叫我外籍新娘》)
‧郭力昕(政大廣電系副教授,《台灣當代影像》)
‧黃武雄(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學校在窗外》《童年與解放》)
‧楊弘任(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社區如何動起來》)
‧潘翰聲(綠黨召集人)
‧蕭瓊瑞(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長,《台灣美術史綱》《楊英風全集》)
‧顧爾德(博理基金會主任研究員)
目錄
目次
‧從邊緣到風暴中心──司法在台灣政治地位之演變(王金壽)
‧梅杜莎──民主的另一張面孔(王健壯)
‧教改運動的驚奇冒險──人本主義、自由放任與社會正義(何明修)
‧第三種中國想像(吳介民)
‧從農村到都市,再到農村?(吳音寧)
‧從崛起到成為主流再歸於民間──台灣紀錄片1990-2010(李道明)
‧「想像的」感動與不安──我對族群政治的一些想法(李廣均)
‧藝術自主性的辯證開展(林志明)
‧全民健保與社會公平(林國明)
‧憲改能趨疲(林繼文)
‧當威權制度遺產遇上全球化──對台灣自主工運的歷史考察(邱毓斌)
‧細節中的靜默革命──掌握政治機會的台灣婦運(范雲)
‧金融資本財團的擴張與重組(夏傳位)
‧慢一點,比較快──新移民運動的形成與挑戰(夏曉鵑)
‧知識份子社會角色的消與長(郭力昕)
‧教改中的左與右(黃武雄)
‧以社區之名──九○年代的本土認同與草根民主(楊弘任)
‧最壞的全球危機,最好的在地契機(潘翰聲)
‧二十年一覺文化夢──在政黨輪替間掙扎的國家文化政策(蕭瓊瑞)
‧當媒體走出黨國巨靈的爪掌(顧爾德)
目次
‧從邊緣到風暴中心──司法在台灣政治地位之演變(王金壽)
‧梅杜莎──民主的另一張面孔(王健壯)
‧教改運動的驚奇冒險──人本主義、自由放任與社會正義(何明修)
‧第三種中國想像(吳介民)
‧從農村到都市,再到農村?(吳音寧)
‧從崛起到成為主流再歸於民間──台灣紀錄片1990-2010(李道明)
‧「想像的」感動與不安──我對族群政治的一些想法(李廣均)
‧藝術自主性的辯證開展(林志明)
‧全民健保與社會公平(林國明)
‧憲改能趨疲(林繼文)
‧當威權制度遺產遇上全球化──對台灣自主工運的歷史考察(邱毓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