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推薦:
像內斂的詩,也像含蓄的散文,這是《雙月記》古典的原因。原因之二,則是小說的背景和內容:時間是在台灣光復前後,從那個還有台灣人在南洋當軍伕的時代,到二二八之後的白色恐怖氣氛。〈月印〉寫一對單純而充滿理想性的夫妻,在肺病的陰影和對祖國(中國大陸)的憧憬熱情中,體會了生活的平凡、低落與飛揚,然後又在無知懵懂中,突然結束了這一切,只剩下女主角的茫然、憾恨,以及讀者的驚訝、不忍。書中早一輩知識份子對中國的嚮往和情懷,令人想起另一位保釣份子劉大任,也讓人想到近兩年十分盛行的文學分析──解讀台灣文學中的「中國圖像」。當然,也有人從女性文學的角度看待這兩篇小說,因為女主角的細膩,還有堅強與脆弱並具的女性特質。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雖然有時候這些女性仍不免落入簡化、典型化的塑造,但卻不可否認郭松棻整體刻劃的細緻幽微。早年的郭松棻才氣縱橫,教詩、演電影、讀文學,中年以後開始的小說創作,量少質精,呈現一種委婉的、帶有思考的美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