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成仙」是道教的中心教義與終極關懷。「成仙」是道教的宗教理想與所要追求的生命最高境界;「修道」即是達到此理想與境界的方法。
「仙」可以說是道教信仰的核心觀念,但它的意義除了是最紛雜,同時也是最曖昧不清的觀念。因此,道教以得道成仙為最高追求目標的概括性陳述,基本上雖說並沒有錯,但因為「仙」字之意紛雜,這樣一種大體而言的概括性說法就顯得不夠精確。對此紛雜的意涵若無法釐清,則一切概括性的評斷──無論是贊成(視之為可實現的理想),亦或反對(視之為幻想)的觀點──都可能是各言其說,完全不相應。
本書之主旨即在釐清「神仙」一詞之內涵,從而檢視「修道成仙」之可能性。
作者簡介:
劉見成,臺灣省苗栗縣人,東海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職於弘光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已出版著作《形神與生死》(2001年)、《謬誤、意義與推理》(與張燕梅合撰,2004年)。近年致力於道家、道教之思想與宗教哲學之研究。於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目錄
自 序
導 言 修道成仙:生命的理想還是幻想?
第 一 章 神仙:道教所追求的生命終極境界7
一、引言
二、「神仙」釋義
三、神仙思想之源起
四、老子的長生久視之道與聖人境界
五、莊子的真人世界
六、列子的神仙王國
七、《太平經》中的神仙世界
八、劉向《列仙傳》中的仙
九、葛洪的神仙觀
十、司馬承禎的神仙觀
十一、吳筠之仙論
十二、《道教義樞》中的神仙位業說
十三、《鍾呂傳道集》中的五等仙與陽神說
十四、杜光庭的四等仙論
十五、白玉蟬的三等仙論
十六、王重陽修心見性成仙的思想
十七、《淨明忠孝全書》中的仙論
十八、孫汝忠《金丹真傳》中的三等仙論
十九、劉一明的五等仙論
二十、陳攖寧的仙學
二十一、蕭天石的新道學
二十二、李玉階的第三神論
二十三、結語:暫時的結論
第 二 章 修道:道教對生命終極境界的追求
一、引言
二、理論基礎:老子的道論與修道思想
三、修道之階:莊子的修道漸法
四、頓超直入:文始派的修道頓法
五、雙遣兼忘:重玄學之修道觀
六、性命雙修:全真教的修道思想
七、急頓法門:天帝教的昊天心法
八、結語: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第 三 章 入世與出世:道教的修道人生
一、引言
二、入世與出世:兩種人生態度
三、神聖與凡俗:宗教徒的兩重世界觀
四、「入世/出世」之義涵:道教修道的觀點
五、「出世修行」:修道的出世態度
六、「入世修行」:修道的入世態度
七、超世與化世:得道成仙的應世心境與濟世情懷
八、結語:出入如如
第 四 章 超凡、入聖與登真:道教的生命超越哲學
一、引言
二、存在的反思與超越
三、生命的超越與境界
四、宗教的兩重世界觀與兩種超越
五、道教對人生的洞察及其人文關懷
六、道教的生命超越之道
七、超凡:生命超越的起點
八、結語:選擇窄門
結 語 修道成仙:超越與回歸
附 錄 崇真修道集
參考文獻
自 序
導 言 修道成仙:生命的理想還是幻想?
第 一 章 神仙:道教所追求的生命終極境界7
一、引言
二、「神仙」釋義
三、神仙思想之源起
四、老子的長生久視之道與聖人境界
五、莊子的真人世界
六、列子的神仙王國
七、《太平經》中的神仙世界
八、劉向《列仙傳》中的仙
九、葛洪的神仙觀
十、司馬承禎的神仙觀
十一、吳筠之仙論
十二、《道教義樞》中的神仙位業說
十三、《鍾呂傳道集》中的五等仙與陽神說
十四、杜光庭的四等仙論
十五、白玉蟬的三等仙論
十六、王重陽修心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