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隱喻只被認為是一種譬喻法,一種文學上的修辭用法,然而這樣的想法,在仔細觀察生活週遭的語言使用後,很快就會被推翻了。隱喻其實不只是為潤飾而存在,它大量的存在於人類言談及思想中,我們習以為常的語言,其實反映了人類如何了解自己的語言與經驗。
隱喻是人類概念系統的一部份,我們許多的思考方式,我們所經驗的事物都是隱喻的某一種表徵;我們思考以及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其實在某個層面上受到了限制,只是我們往往無所覺。本課程以日常生活的語言現象為基礎,藉由探索「隱喻」的本質與應用,帶領讀者一探人類思維模式的靈活運用,探索思想認知之奧秘,以及文化對人類思維模式的影響。
本計畫擬由日常生活的語言現象為基礎,逐步帶領讀者進入人類思維模式及認知科學的世界,並以跨學科思考的方式研討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 Lakoff and Johnson,本書的出版為認知語言學研究奠定了里程碑。
作者簡介:
蘇以文 教授
乃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目前的研究重點為言談分析、語用學及認知語言學,尤重人類思維在語言現象中的體現及其與文化之間的相關性。
目錄
課程簡介
第一講 隱喻與思維的本質
第二講 概念的方位性與文化思維
第三講 對實體的感知與思維
第四講 概念系統的一致性
第五講 結構性隱喻、譬喻性思維、一般性思維及其經驗基礎
第六講 經驗性隱喻、思維建構及經驗整體性
第七講 概念結構與基礎理論
第八講 隱喻、思維與意義
第九講 意義與真實
第十講 語言:客觀還是主觀?
第十一講 結語:語言與思維的經驗基礎
課程簡介
第一講 隱喻與思維的本質
第二講 概念的方位性與文化思維
第三講 對實體的感知與思維
第四講 概念系統的一致性
第五講 結構性隱喻、譬喻性思維、一般性思維及其經驗基礎
第六講 經驗性隱喻、思維建構及經驗整體性
第七講 概念結構與基礎理論
第八講 隱喻、思維與意義
第九講 意義與真實
第十講 語言:客觀還是主觀?
第十一講 結語:語言與思維的經驗基礎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