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日本大阪大學名譽教授子安宣邦寫成,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陳瑋芬教授翻譯。全書共分十二章,除第一章為《導論》外,第二到五章為《近世日本儒學與方法的視野》單元,第六到八章為《近代日本與儒學的表象》單元,第九到第十二章為《近代日本與東亞像、中國像》單元。全書期以更多元性的觀點闡述「東亞」概念,並將日本「儒教」所勾勒出的表象及本質,對應整個中國、東亞結構,在融合政治、文化與地域視野的論述下,呈現東亞儒學更深厚、敻遠的面貌。
作者簡介:
子安宣邦
1933年生於日本川崎。東京大學文學博士,主修倫理學。曾任教於橫濱國立大學、大阪大學、筑波女子大學,現為大阪大學名譽教授。係日本思想史的著名學者,尤精於思想史、文化理論。主要著作有《宣長と篤胤の世界》、《「事件」としての徂徠學》、《鬼神論──儒家知識人のデイスク-ル》、《本居宣長》、《宣長問題とは何か》、《近代知のアルケオロジ──國家と戰爭と知識人》、《江戶思想史講義》、《方法としての江戶》),並編輯《岩波講座‧現代思想》全16卷、《江戶の思想》全10卷等書。最新出版的著作有《「アジア」はどう語られてきたか:近代日本のオリエンタリズム》、《漢字論:不可避の他者》等。
陳瑋芬 教授
一、研究專長
‧近代日本漢學
‧孔教史
‧東亞文化交流
二、學歷
‧日本九州大學 大學院 中國哲學史研究所 文學博士(1999年)
‧日本九州大學 大學院 中國哲學史研究所 文學碩士(1996年)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 中國語文學系 文學士(1993年)
三、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計畫主持人(2003年5月-)
‧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 助研究員(1999年10月-)
‧國立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1999年8月-2000年7月)
‧福岡女學院 兼任講師(1996年4月-1999年3月)
四、獲得獎項
‧日本交流協會全額獎學金 (1996-1999年)
‧國家科學委員會甲種研究獎助(2001)
‧「日本思想文化講座」第三屆徵文評選獎(2002年)
目錄
序《導論》
第一章 「東亞」概念與儒學
一、「東亞」概念與日本
二、發現「東亞」
三、作為文化概念的「東亞」
四、文化性「東亞」概念的內涵
五、帝國日本與「東亞」概念
六、「東亞」和「儒學」─邁向多元性的觀點
七、從實存的「東亞」到方法的「東亞」
《近世日本儒學與方法的視野》
第二章 日本朱子學究竟何事?─貝原益軒與近世知識的成
立
一、 對日本朱子學的提問
二、 《百一新論》與近代知識的重構
三、 貝原益軒與教條的出現
四、 朱子「理想世界」的重構
五、 「博學」與仁
第三章 伊藤仁齋與「人文時代」的《論語》解──從「知天
命」說談起
一、 五十歲與「知命」
二、 「天命」與理學語言
三、 「天命」與人生的關懷
四、 孔子發言的「事例」
五、 「命」字的語法歧異
六、 仰而見「天」
第四章 作為「事件」的徂徠學──思想史方法的再省
一、 為何是徂徠?
二、 思想史式的講述
三、 解讀的轉換
四、 作為「事件」的論述
五、 內在意義的解讀
六、 作為「事件」的徂徠學
第五章 何謂鬼神論──談有鬼與無鬼
一、 神鬼棲身之處
二、 神鬼論與該言論的變遷
三、 解釋鬼神的言論
四、 鬼神的言論化
五、 無鬼論的言論
六、 有鬼論的論點
七、 徂徠的鬼神論與國家神道
《近代日本與儒學的表象》
第六章 「儒教的成立」與「儒教的本質」
第七章 近代日本「儒教」的表象
一、「儒教」是如何被表象的?
二、津田左右吉和武內義雄
三、描述「儒教」時的瞭解性
四、「日本化」一辭的意涵
五、關於「日本式儒教」的敘述
六、津田對「東洋文化」的批判
七、津田所表象的「儒教」
第八章 日本的儒學傳統與近代漢語的成立──「倫理」概念
的出現及其儒教性重構
一、「論理」概念的出現
二、首先出現了「倫理學問題」
三、「倫理學」式學說的架構
四、「日本道德」的提倡
五、儒教式「倫理」概念的重構
六、「倫理」之解釋學的誕生
《近代日本與東亞像、中國像》
第九章 黑格爾「東洋」概念的緊箍咒
一、《武士道》與黑格爾
二、東洋式專制
三、迥異於西洋的東洋
四、「脫亞」的文明論結構
五、東亞國際秩序的再建
六、近代日本與「東洋」概念
第十章 昭和時代的日本與「東亞」概念
一、「東亞」術語
二、文化史上的「東亞」
三、「東亞共同體」理念
四、由《東亞》到《大東亞》
五、「東亞」消失,由「東亞細亞」起而代之?
第十一章 碩大的他者──近代日本的中國觀
一、 碩大的他者──中國
二、 十八世紀日本的中國觀
三、 近代日本的脫亞論戰略
四、 二十世紀前期的日本與中國
五、 對「他者中國」的認知觀點
六、 結語
第十二章 近代中國與日本及孔教──孔教國教化問題與對中
國的認識
一、 康有為與孔教國教化
二、 所謂「孔子教國教化」
三、 服部宇之吉與孔子教論
四、 孔子與帝國一統的理念
五、 日本國家之天命
六、 中國倫理之根柢
七、 儒教何去何從?
八、 與儒教共生的中國社會
九、 支那已經腐敗不堪
十、 中國民眾與道教
序《導論》
第一章 「東亞」概念與儒學
一、「東亞」概念與日本
二、發現「東亞」
三、作為文化概念的「東亞」
四、文化性「東亞」概念的內涵
五、帝國日本與「東亞」概念
六、「東亞」和「儒學」─邁向多元性的觀點
七、從實存的「東亞」到方法的「東亞」
《近世日本儒學與方法的視野》
第二章 日本朱子學究竟何事?─貝原益軒與近世知識的成
立
一、 對日本朱子學的提問
二、 《百一新論》與近代知識的重構
三、 貝原益軒與教條的出現
四、 朱子「理想世界」的重構
五、 「博學」與仁
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