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胡忠信∣張鐵志 聯手盛讚
透過陶傑觀看的方式
我們擁有解讀世界的能力
他不是高居殿堂的知識分子
他是市井小民的最佳代言人
這世界光怪陸離,無奇不有。人往往比不上一頭豬。
看看這個人,想起那隻豬,人豬相比,無言以對。
繼《這是個,無菁英年代》之後,陶傑再次出手,這次看似譏斥批評現代醜怪現象和人物,實則提出更多令人懷念與敬仰的人物,從社會、政治、兩性、生活各方面提出犀利見解。陶傑再次令人驚奇。開卷閱讀,你會赫然發現,陶傑在爽快犀利之外,感性而細膩的一面。
陶傑論人物是一奇。你永遠會拍案叫好!
從細節從教育從出身從面貌,四處夾擊,最後結尾成一句鏗鏘的定調。阿扁、希拉蕊、小泉到邱吉爾,陶傑對每個人都有話要說。
從眼神從笑容從身段從國籍的區別,凱特溫斯蕾、李奧納多、奧黛麗赫本、梅莉史翠普,陶傑一一蓋棺論定。
看看陶傑怎麼評人物:
陶傑從邱吉爾的一句話看他的政治品格。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當酒館關門的時候,我就走。」他想走的時候,絕不戀棧權力。
陶傑從下台的時間和風度評日本首相小泉。說「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下臺,值得中台兩方的政府領袖虛心學習。首先是台灣總統陳水扁……然後是中國。」
說起全世界最出名的音樂劇製作人韋伯,他給予如此的盛讚:「因為他是文明世界的資產,他令你榮幸,此生曾與這樣一個人同代,為你帶來無窮的歡欣。」
談起梅莉史翠普,他說「梅莉史翠普一出場,論戲劇的分量比例,她是配角,但論鎮壓的氣派,她永遠是主角。」
本書從政治、經濟、影視和文化,提出怪奇現象和人物,襯托出更多有品有格有風範的人物。共分成四篇:
第1篇 這是一個亂世
第二篇 愈是Nobody,愈像Somebody
第2篇 天國凱歌幾回聞
第四篇 戲劇、文字中的人生天地
身為香港評論家,長期受英國教育和文化薰陶下,陶傑擁有與一般評論家不同的角度和觀點,透過他解讀世界現象、社會事件、乃至人物的方式,我們也擁有了解讀世界的另一種角度。
作者簡介:
陶傑
大家都說他是才子,他其實是學富五車的演藝人員,擁有華人少有的幽默感和不正經、不虛假天分。今天是為教育痛心疾首的孔子,明天批判阿凡達,下了舞台揮毫一手好畫,捐款給流浪動物之家。幕後當得操盤手,幕前得是主持人,說的比唱的好聽。所有演藝人員能做的他沒一項少做。嗆文化,嗆時局,嗆男女。有觀點、有重點、憑良心,沒尺度。嬉笑怒罵,玩世不恭,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這樣的陶傑是如何看待東西文化的差異,如何看待當前國際局勢,以及芸芸世間眾生相呢?不管以東嘲西,或者以西諷東,陶傑時而犀利尖銳,時而溫厚包容。他人如其文,每每讓讀者驚喜或驚訝大叫:「陶傑,好嗆!」
章節試閱
你哭了嗎?
從台北誠品書店的咖啡座,到中環蘭桂坊對面的星巴克,城中around 三十
歲的小資產階級人士,都在熱談《斷背山》。
雖然片子還沒在港台正式上映(本書出版時已經上映過),但由於早在聖誕前開始,片子在歐美已經公映了六星期,閣下如果早已看過《斷背山》,也就是說乘飛機商務位到倫敦紐約去出trip,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因此在圈子裡,先分成兩個階級:至今早已看過《斷背山》的事業成功人士,以及巴巴的指望等片子在皇室堡公映時才買票的失敗者。然後是看了《斷背山》有沒有哭,以及哭了幾次的問題。導演李安說,他看過原著八次,也感動而痛哭了八次。
這就是為什麼熱談《斷背山》的李安粉絲們年齡必須around 三十歲的理由。十八九歲的小青年,英文程度不夠好,還在讀《哈利波特》的中譯本,這個年紀,有如逼一個只識沉迷李雲迪一張俊臉的少女影迷欣賞李斯特,無疑是有一點點錯配。
其次是到了三十歲,讀完柏克萊大學的社會學碩士,滿嘴巴的傅柯和蘇珊.桑塔格,讀過洛.赫遜的傳記,點燃一根紙捲菸,深深吸一口,再憂鬱地吐出來,不但體會了女明星蓓蒂戴維絲的憂鬱,而且對於衣櫃同性戀這個文化課題,這把年紀,也有了一番相當mature 的point of view。尤其李安的一句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是多麼的philosophical。由同志的祕肌之情,引申到人生和宇宙:馬英九心中的斷背山是胡錦濤,小胡哥心中的斷背山是毛主席,曾蔭權心中的斷背山是前港英殖民統治(不肯放棄英廷勳爵,這不是很freudian 嘛),而至於陳太,她的斷背山太明顯了,除了彭定康還有誰?
當你在午夜,坐在誠品的咖啡座,吃了半塊藍莓起司蛋糕,終於明白了:原來同志不同志,才是一層煙幕,李安在電影鏡頭中書寫的,是不論男女,人人的內心必有一個祕而傷痛的遺憾。「人到中年切莫在風裡回顧,一天星斗對滿地江湖。」看了原著,你有沒有連哭八次之多呢?「Well,我沒有。」你說。滿座的品味好友,都哄笑起來—他們是影評人、設計師、舞蹈家—他們紛紛向你投下歧視的眼神。你終於受不了,走進洗手間,用冷水淋洗了一把臉,看著鏡子,喘著氣:做人為什麼那樣辛苦,《斷背山》的原著,你也看了八次,真的沒有哭出來,雖然你很努力嘗試。而且你記得,八歲那一年看安徒生的《國王的新衣》,看了一次就笑了,人生是充滿不可承受的痛苦和無奈。
天涯夢遠一口湯
論吃,台北和香港是一齣《雙城記》。
吃在香港,勝在選擇多樣,香港有一百五十年英國殖民地領導的文化歷史。半島的下午茶精緻地道,台北的圓山大飯店,無論如何模仿,也帶有一股不倫不類的土氣。
還有牛排和西餐,台北人無論如何閱讀歐洲品味,美國牛排還是做不好。法國和義大利菜,香港也有幾十年歷史,像尖沙咀幾家老牌的法國和瑞士餐廳,做出了歐洲的真風味。台北的許多牛排屋,裝修像童話屋一樣做作誇張,就是燒不出真正的紅肉氣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美食和地理菜式和人的氣質,永遠互相呼應。不但上海菜,六○年代香港也獨領風騷,還有許多國軍一九四九年跟隨蔣先生播遷台灣,開起了湖南館子。許多前國民黨軍人是湖南兵—在歷史上湖南人最善戰。曾國藩的湘軍大敗太平天國匪幫就是例子—湖南軍人到台灣去了,然後又移民美國。二十年前,在紐約能吃到最正宗的湖南菜,香港嘗不到,這是台灣吃之所長。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即使算總平均分數,也很難說香港美食優於台灣。鼎泰豐台北開店,精緻清麗,一搬來香港就走樣。在台北忠孝復興的鼎泰豐店,老闆娘自言自語的說:「為什麼是這樣子?」她也不明白。我說:「因為香港人是廣東人口味,做上海菜終究是小眾市場。要天天客滿,必須對大沙文主義的廣東佬的口舌要求諸多遷就。菜一變就走樣,就像咕嚕肉搬到紐約唐人街,也要照顧洋人味覺單調許多的美國。」老闆娘聽見了恍然大悟。鼎泰豐搬來香港,口味走樣了,不是店家的錯,是自我主義冥頑不靈,香港人的責任。
然而台北鼎泰豐小籠包做到全世界最好,只此一項,足成藏諸名山的大事業。鼎泰豐不只小籠包,還有一味蛋花湯,做出了四○年代上海中產家庭的純粹口味。一碗蛋花湯端上來,紅的番茄,黃的雞蛋,幾條嫩綠的青菜,真像一幅悅目的水彩畫。一入口就像嘗到了電影《萬家燈火》裡弄堂和高樓相錯的年代,上官雲珠是巧手的主婦,一襲粗布衫,一條手絹,從廚房裡端出來的一碗溫馨的大團圓。
好菜不在材料名貴,在於凡俗粗樸的原料,也能巧手增值。生宰鱘龍、活烤貓頭鷹、穿山甲和果子狸,吃的都是一份殘酷的好奇。但一碗蛋花湯就不一樣了,菜式毫無想像力的空間,只有一腔八千里路雲和月的舊時回憶。做出這等天荒地老的味道來,今天又能有幾家?
上海菜的缺點是多油,肥膩不堪。上海佬到了五十歲,幾無例外皆成肥佬,無論富貧,上海嘴饞死於脂肪血管心臟病的比率甚高。鼎泰豐的上海菜與時俱進,偷偷改革了。叫一客菜肉餃子,咬一口,滿嘴素綠。問女侍應:「肉在哪裡?」還以為是端錯了素餃。哪知道她淡淡一笑:「我們的菜肉餃是九分菜,一分肉,先生你仔細品嘗吧。」一頓美麗的搶白,反倒顯得自己見識淺陋,成了大鄉里。
許多上海店做小籠包和生煎包,愈來愈誇張,以為包裡的一口灌湯愈多,對師傅的手藝愈挑戰。鼎泰豐的小籠包,裡面那一口湯,永遠只含蓄的三分。肉是主,湯為次,相輔相成。不會湯賓奪肉主,刻意迎合市場庸俗的口味。堅持原則,做飲食生意,也要講一點風骨的。
下午三點半,去到鼎泰豐的新店,輪籌(排隊等叫號)竟然要等四十個號碼,可見生意火爆之驚人。侍應的服務,上茶的碗碟和小籠包乾淨得令人驚為天品,因為店子完全是日式管理。侍應都是十八九歲的少男少女,笑臉可人。昨天晚上十點鐘來消夜,看見的那個女侍應,今午十二點也是她來上班。這股拚勁就不是香港時下電腦手機的一代能捱得了的。
然而鼎泰豐能保持水準,最多只能開兩三家……這是中國美食的悲哀。
做一隻小籠包,與烤一個麥當勞漢堡包不一樣:愈精緻愈難普及,搓麵粉的力度、包肉餡的手勢,六分肉四分湯的含蓄比例,都不可以像美式快餐一樣,一條龍工業化。中國菜不可能加入全球化的潮流,不是中國人不善經營,也不盡關品牌形象的設計,而是中國烹飪本身像熊貓、白老虎、孔雀的異獸珍禽,繁殖困難。而麥當勞漢堡包只是田鼠和野兔,生多少有多少。法國菜和義大利菜也一樣,永不可能像Burger King(漢堡王),在全世界開五千家分店的。美國佬成為全球霸權,對人類現代文明貢獻良多,獨漢堡包加可樂替全球下一代的腸胃洗腦改造,完全是劣幣驅逐良幣。凡有品味良知者,在飲食文化上一定要親中、崇歐、反英、抗美,這一點原則永遠要堅持。
日本在兩者之間:壽司和刺身可以生食,只要確保新鮮就夠了。廚子的刀切砧板功夫,無論如何比做小籠包簡約。二十一世紀,世界飲食市場也在展開一場殘酷的戰爭:法國菜和義大利菜堅守道德高地,美式漢堡包卻拓展疆土,日本菜和泰國菜後來居上,獨有中國菜,雖然在全球也擁有市場,但用油多,脂膏厚,受到健康素食主義的歐美左仔攻擊,華人手忙腳亂,無法在理論和市場實踐方面為中國菜脫胎換骨、提升形象。鼎泰豐只能窩在台北,以大陸人今天消費習慣之粗俗和匆忙,敢說也必定走樣。鼎泰豐是一座長春的孤島。
中國的精緻文化,包括水墨、崑曲、京戲、《紅樓夢》,何嘗不是一樣呢?好東西繁殖困難,承傳不易,反而劣質粗品,像中國奴才「文化」,散播起來,無遠弗屆,一個小孩到十七八歲,DNA所限,馬上就學會不敢質疑,鑑貌辨色。人的性格統統消磨掉,在一片貧瘠的荒漠上,只有鼎泰豐一株綠樹,天涯望遠,孤懸一影落日,多麼寂寞,何等蒼涼。
希拉蕊與慈禧
希拉蕊抨擊對手歐巴馬:「什麼時候,經驗變了一種負累呢?」
美國近年開始鄙棄所謂「行政經驗」,專家認為,領袖天才,不必經驗,只憑電光石火間的直覺。直覺(gut feeling)一詞,歐美開始流行。譬如: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上臺,沒有外交經驗,但當她遇到蘇共領袖戈巴契夫,一眼就認定這是一個「可以談生意的人物」,觀人於直覺,柴契爾夫人對了。
中國的慈禧太后, 上臺時只有二十七歲, 一直是咸豐皇帝的寵妃。一八六一年,咸豐在熱河病死,臨終遺詔:兒子接位,由八名顧命大臣輔政。白紙黑字的遺詔,還加上鐵桶般的宗室規條:祖宗有命,女人不可以當政。慈禧只有二十七歲,比今天的Stephy(鄧麗欣,香港藝人)只大一兩年,怎樣圖謀奪權呢?
同治小皇帝是慈禧生的,母后掌權,名不正言不順,慈禧先退而求其次,請比自己小兩歲的東宮慈安一起出臺。自己不先作聲,由兵部、戶部、刑部共四名高官聯銜上奏,請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慈禧懂得玩弄文字:一是「垂簾」,二是「聽政」—對於政事只是「聽聽」而已,只聽不說。為了令全國放心,十月初九,先讓小皇帝在熱河舉行登基大典,第二天初十,是慈禧二十七歲生日。兒子登基在先,母親賀壽在後,喜上加慶,母子綑綁,意圖很清楚。下一步,就是要一幫元老出來「釋法」了。中國的奴才庫,數目永遠不缺。議政王和軍機大臣馬上忙碌起來,為清朝宗室的「基本法」,僭建一套垂簾的禮制,確定慈禧之上臺,符合「法治」。
兩個女子,一個二十七歲,一個二十五歲,加上皇叔,也就是咸豐的弟弟奕訢,才二十九歲,全部是童子軍。慈禧想一想,沒有幾個老的鎮一鎮不行,請出退休的四位大學士翁心存、祁雋藻、李棠階、劉繹一起「輔政」,這四個人,就像香港的鍾士元、鍾逸傑之類,門生滿天下,人人都要賞臉支持,實行「黨內民主」,營造「和諧」。除了劉繹稱病不出,三人為慈禧添色不少,這一招,是從西漢劉邦立太子,呂后請來的「商山四皓」學來的。穩住陣腳之後,再毒死慈安、架空奕訢、囚殺顧命大臣,一步一步來。
一個二十七歲的少女,何來什麼「行政經驗」?但慈禧是天才,她的gutfeeling 很準確,她知道中國男人的本性:互相嫉妒,稍加挑撥,這幫窩囊廢就會內鬥。領袖的材料,是天生的,慈禧治國,也缺乏優秀的基因,以她的智商無從應付國際的挑戰,但弄倒一批中國男人,本事綽綽有餘,希拉蕊比不上慈禧,因為美國的民主,勝過中國的一套宮廷的爛債。
赫本的肖像
千挑萬選的,這個世界驀然回首,一起來驚豔,發覺戰後最美麗的女人,有點老套地,仍舊是奧黛莉.赫本。
還是那一張歷史的招牌之作:淡妝的杏臉,手提一支長長的菸嘴,黑色的晚裝裙子,戴著長長的黑手套。那個持菸嘴的手勢,五十年過去了,沒有一個女人可以perform 得出來。
因為濃一分則失諸妖媚,淡一分又太嫌雅嫩,這樣的甫士(姿勢),換了金露華、莉泰希活,甚或後來的費.唐娜薇來擺,無論多自然也有一股芝加哥的俗豔,金枝玉葉,珠光寶氣,六○年代如此華貴的中文譯名,像一頂亮晶晶的后冠,恰恰只可以戴在她頭上,不許作他人想。真正豔麗的女子,不可以叫做尤物,因為仙姿冰雪,不浥凡塵,絕對不會教人聯想到一個性字,不論男女,見到這張臉孔都會暗暗驚呼:好標致的一尊精瓷,多麼令人一心想獨攬而擁有,不過只是鎖在玻璃櫃裡,讓柔黃的燈光細細地浴著,只是細細地把她來觀賞。
奧黛莉.赫本的美貌是一種藝術的昇華,中性、超脫、透明、禪定,像一首聖殿的頌詩,不但令人自慚形穢,而且多對視一刻,令人懺悔而啜泣,因為一瞥豈止驚鴻,看見的是天國。她的感情生活偏偏不會如世人所想,是太過豐富多姿,即使自命情聖,男人見到她都會膽怯而退卻,她反而是天地靈光中的一個寂寞人。
那時候有狗仔隊嗎?敢不敢偷拍她呢?膽敢窺伏而狙擊她的,就像十字架下向耶穌的右肋一刺戳的羅馬兵,招來幽藍蒼穹的烏雲,褻瀆神明,必遭天譴。正因如此,一則神話就此流傳下來:她苦難的童年、坎坷的經歷,老來癌症的折磨,而把剩下的一掬韶光奉獻給非洲的孩子。她的容顏帶著悲憫的厚度,以後的女明星無論怎樣刻意模仿,低顰淺笑羽衣霓裳的怎也不成一尾鳳凰。
人才凋零,荒涼如許,真有受難和復活這回事嗎?凝視她生前的千百張黑白肖像,掛在時光流閃的無盡迴廊。五十年來只有她一人,從大戰的硝煙中走來,在饑饉的哭聲中遠去,中間走過一座浮名煙花的虛榮市。就是她了,世上僅存的一座金閣寺,教人迷戀得如此之惱恨,因為她令人徹悟,世上最圓融的美,畢竟是一縷深沉難癒的悲傷。
你哭了嗎?
從台北誠品書店的咖啡座,到中環蘭桂坊對面的星巴克,城中around 三十
歲的小資產階級人士,都在熱談《斷背山》。
雖然片子還沒在港台正式上映(本書出版時已經上映過),但由於早在聖誕前開始,片子在歐美已經公映了六星期,閣下如果早已看過《斷背山》,也就是說乘飛機商務位到倫敦紐約去出trip,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因此在圈子裡,先分成兩個階級:至今早已看過《斷背山》的事業成功人士,以及巴巴的指望等片子在皇室堡公映時才買票的失敗者。然後是看了《斷背山》有沒有哭,以及哭了幾次的問題。導演李安說,他看過...
目錄
Part 1 這是一個亂世(嘲諷世事)
文人學狗
師奴之間
大漢奸鄭成功
不為聖賢,即為禽獸
父母官
你哭了嗎?
請小心車門
天涯夢遠一口湯
小小的自私
沒大腦,沒煩惱
識相學
渾世魔童
凌晨四點鐘
千金難買耳安寧
海嘯中的星巴克
快樂鄉
Part 2 愈是Nobody,愈像Somebody(政治人物篇)
語文的變色
民族主義正邪辨
民主過程中的陣痛
希拉莉與慈禧
法國的風流新總統到底想幹什麼?
為什麼美國不會像羅馬一樣衰落?
只是一台戲
阿扁跳崖
人才
小布希的學歷
小泉下台了
EQ總統
小男爵
Part 3 天國凱歌幾回聞(影視篇)
權力榜
德國情
貝托魯奇之吻
朱門酒肉臭
騎劫莎士比亞
星味
愛爾蘭之星
夏萍的肖像
造夢的人
服務行業
天國凱歌幾回聞
無音樂無抗爭
風格是什麼?
盲歌手
指揮之王
Part 4 戲劇、文字中的人生天地(文化篇)
戲劇的教育
莎劇教育
隔世身影
米勒論女人
一個作家的終結和誕生
赫遜河畔的中國
東京夢華
如果時光倒流
民國煙雲
饒宗頤的詞
錢老遺言
梁思成故居
國寶
熱鬧看風雲
Part 1 這是一個亂世(嘲諷世事)
文人學狗
師奴之間
大漢奸鄭成功
不為聖賢,即為禽獸
父母官
你哭了嗎?
請小心車門
天涯夢遠一口湯
小小的自私
沒大腦,沒煩惱
識相學
渾世魔童
凌晨四點鐘
千金難買耳安寧
海嘯中的星巴克
快樂鄉
Part 2 愈是Nobody,愈像Somebody(政治人物篇)
語文的變色
民族主義正邪辨
民主過程中的陣痛
希拉莉與慈禧
法國的風流新總統到底想幹什麼?
為什麼美國不會像羅馬一樣衰落?
只是一台戲
阿扁跳崖
人才
小布希的學歷
小泉下台了
EQ總統
小男爵
Part 3 天國凱歌幾回聞...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