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之前,一個人類個體在他所不熟悉的地球會有怎樣的知感經驗?在文明之後呢?或者,某種後文明的思維將是何種面貌?它來自怎樣的知感經驗或基礎?
詩人羅智成睽違數年的最新詩集《地球之島》以文明倦怠始,開啟了一趟「地球之島」的旅程,試圖從大自然、從比較生物性的視野,重新看看這個星球和我們自己。
本詩集分為兩輯──「地球之島」亦為2009年為《聯合文學》寫的「新絕句」專欄,充滿了詩人對於「後文明」或「泛生物」、「非文明」的想像。詩人獨特的個性思考,聯繫到闊大的想像和視野,並以幾乎是神諭的直覺性書寫,理性的思索中掩藏著許多神祕的靈感,愛情的絮語透露了本身孤絕的位置,而在另一邊卻是劃一的絕句形式。四行一首的新絕句形式,呈現出羅智成在新的時期對形式、聲音或節奏重新懷抱初學者般的鮮明意識。他認為絕句或四行詩應為中文詩最小的完整形式,需包括音律或語氣上一整套起承轉合的完成,或一正一變的兩組couplets,於是刻意以某種世故又率性的方式,來演練對於這個基本詩型的想像。
詩集中的第二輯「月曆」,則集結2008年羅智成在《幼獅文藝》上的詩作專欄:在那年的每一個月,他根據當月在台灣這塊島嶼上長期積累的經驗與感受寫一首詩,再加以象徵化、季節化、月令化;其實是非常在地、非常台灣的,而詩人更試圖把個人的感受或對當代文明的疏離,刻鏤在更為恆久的,這座島嶼的氣候、地形或更具普遍性的自然、人文環境的基本特質上。
作者簡介:
羅智成
台大哲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作品曾多次獲獎兩次時報文學獎新詩推薦獎。著有詩集《畫冊》、《光之書》、《擲地無聲書》、《寶寶之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情人》、《夢中邊陲》等,散文或評論《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啟》、《南方朝廷備忘錄》。
章節試閱
〈荒原〉
相對於彗星的周期光年的距離想像力的體積
宇宙就沒那麼大 永恆也沒那麼久了
我們躺在夜空下的荒原駕駛著我們的星球
無法被愛情填補的孤獨是我們一再相戀的理由
〈撰述〉
只有一個人的地球我孓然佇立在月亮照射的赤道上
退潮時才露出海面的書桌前
想 如果人類文明只能記載一頁
我該寫下什麼給妳
〈消失〉
每一天我都感覺到妳正快速消失
必須極力以描述、想像來留住
這些獨白的文明 源於妳的啟發與聆聽
沒有了虛構的妳 書寫將是何等孤獨
〈隱藏〉
霧從地表蒸騰而起像夢的昇華水分子的彌撒
它以視覺消去法進行安慰、治療和隱藏
我牽著妳走在灰綠色氣化風景中 相信
這稀薄的夢境足以抵擋咫呎之外的喧嘩
〈七月〉
七月 颱風在遠方盤桓
有感或無感地震在腳下搖晃
所有個別 可辨識的記憶
被炫目的陽光 全數曝光
所有個別 昂揚的雄性體腔
被摩擦為一整片
無法分割的
蟬鳴的海洋
我們的思想危如累卵
反芻著背德 背叛與
物競天擇的勾當
我們的肉體出汗
自棄 慵懶
反芻著無饜官能的宴饗
黏膩的濕氣把高溫
封存在島上每ㄧ吋空氣裡
我的毛細孔必須藉由
妳的毛細孔呼吸
黏膩的濕氣把部落的體味
封存在獵巫的集體亢奮
與腥羶的思緒
與膚淺的文明裡
不離開他們
我無法呼吸
「的確
炎熱正填補或
正消融著我們和一切的距離」
妳帶著剛被冷氣
冷卻過的薄薄體溫
重新靠了上來
蜻蜓停在鐵鑄的渦紋上
人們談論石油 談論通貨膨脹
資訊在熱島效應中
失控失真地運轉
但是城市紋風不動
像繁複龐然的日晷
專注著比人類文明
更長遠的活動
「來!再靠近我
靠近我
你就遠離他們了」
妳帶著剛被距離
冷卻過的薄薄體溫
重新靠了上來
但我無能為力
我正在一顆
飽含著融岩 矽礦 瀝青與
碳氫化合物的行星上
穿行過一段夏天
我必須善用
內心的黑夜
抵抗
遠方的核融
〈十月〉
美好的記憶似乎
總來自記憶之前
就像颱風帶動的土石流
翻攪過高海拔叢林
豐盛的腐葉、土壤與植物清香
喚醒了島嶼最初的嗅覺
就像暴漲的荒溪
沖刷礫石滾滾的河床
山脈的痢疾瓦解了每座危橋
驟雨
喚醒了島嶼最初的觸覺
時間總是覆蓋者時間
記憶總是覆蓋著記憶
只有季節定期掀動著它們
以定期再生的
熟悉與陌生
就像當我吸到第一口
提前到達的冷空氣時
我的肺葉與腦葉便觸及
一次全新的過往時光
那是在我出現之前即
長期滯留在彼的低溫
雲海上的原始森林和
神秘的雪線
「為什麼寒冷的記憶比較持久?」
「為什麼越久遠的時光 溫度越低?」
妳掀動著我的思緒
以不定期重複的
熟悉與陌生
我相信
森林深處藏有這個島嶼的秘密
並且我似乎曾看見
半世紀前的曹族青年
走進巨木的樹縫裡
在特產店遊客沒注意的時候
我相信
人們不曾停止回到
翠綠蒼鬱的林中祕境
不斷回頭張望
死在內心裡頭的自己
不時閉上眼睛
迴避自身的哭泣
在陳舊 充滿檜木香氣的房間
我吸到第一口
提前到達的冷空氣時
我回到了
我還沒出現之前的
島嶼
〈荒原〉
相對於彗星的周期光年的距離想像力的體積
宇宙就沒那麼大 永恆也沒那麼久了
我們躺在夜空下的荒原駕駛著我們的星球
無法被愛情填補的孤獨是我們一再相戀的理由
〈撰述〉
只有一個人的地球我孓然佇立在月亮照射的赤道上
退潮時才露出海面的書桌前
想 如果人類文明只能記載一頁
我該寫下什麼給妳
〈消失〉
每一天我都感覺到妳正快速消失
必須極力以描述、想像來留住
這些獨白的文明 源於妳的啟發與聆聽
沒有了虛構的妳 書寫將是何等孤獨
〈隱藏〉
霧從地表蒸騰而起像夢的昇華水分子的...
作者序
◎羅智成
最初浮出海面的,是氣泡和稀釋的思想,
然後是喘著氣的笨拙身軀…
但我始終呆在水底,
流連於那被海水滋養並抵銷了地心引力而
整個舒張開來、神采奕奕的琉璃世界…
就這樣,好一陣子,我很喜歡造訪島嶼,
耽溺於裸身和氣候、水體接觸;
耽溺於陽光、沙礫和滿眼的綠意…
這些原始的體驗給了我一些想法:
在文明之前,一個人類個體對他所不熟悉的地球,會有怎樣的想像或知感經驗?在文明之後呢?或者,某種「後文明」的思維將是何種面貌?它來自怎樣的知感經驗或基礎?對那樣的心智想像,詩或文字可以怎樣來掌握或探索?
這些想法頗為吻合我此刻的「文明倦怠」和創作上的「加拉巴哥症候群」,於是,我遂開始了「地球之島」的旅程,試圖從大自然、從比較生物性的視野,重新看看這個星球和我們自己。
這些嘗試我在「夢中情人」其實已淺嚐過,特別是人類的生物本質與文明的情慾本質。其中,「我徒涉水深及膝的太平洋…」的意象是從在斐濟的旅行體驗輾轉而來。當然,這樣一種「非文明」的觀點,本身必然也是人為的、另一種文明的觀點…
2009這一整年為聯合文學寫的「新絕句」專欄,基本上就是想進一步處理我這些「後文明」或「非文明」的想像。
至於四行一首的新絕句形式,主要是因為在這一時期我對形式、聲音或節奏重新有了初學者般的鮮明意識。我一直認為絕句或四行詩,應該就是中文詩最小的完整單位了,因為吟詠動作的完成,至少要包括音律或語氣上一整套起承轉合的完成,或一正一變的兩組couplets。但在「地球之島」我刻意以某種世故又率性的方式,來演練我對於這個基本詩型的想像。
詩集中的第二輯「月曆」,是2008年我在幼獅文藝上的詩作專欄:在那年的每一個月,我都根據當月在台灣這塊島嶼上長期積累的經驗與感受寫一首詩,再加以象徵化、季節化、月令化。它其實是非常在地、非常台灣的,但是我還試圖把個人的感受或對當代文明的疏離,刻鏤在更為恆久的,島嶼的氣候、地形或更具普遍性的自然、人文環境的基本特質上,所以它比較不像「月記」或紀錄,比較像月曆或月令圖…
這兩輯作品的共同點,除了都是來自專欄的結集,大概就是:這幾年我比較有意識地為我的文明反思與個人知感經驗,尋找某種比較中性、超越的修辭、比較生物學或自然科學的視角。而忍不住一提的是,作為一個艱深美學的追索者,我總會本能地戒備著那些動輒把生態關懷、自然寫作或原初主義懷舊情懷視為詩創作命定腔調或主要價值依歸的廉價衝動。
媚俗的高調和弱智的言談令人窒息,我們正被逼著出走,
去堅持思想的清明、語言的環保、去尋訪知識,去想像新天地…回過頭看,把視野拉開,人類真的很小,地球真的不大…
◎羅智成
最初浮出海面的,是氣泡和稀釋的思想,
然後是喘著氣的笨拙身軀…
但我始終呆在水底,
流連於那被海水滋養並抵銷了地心引力而
整個舒張開來、神采奕奕的琉璃世界…
就這樣,好一陣子,我很喜歡造訪島嶼,
耽溺於裸身和氣候、水體接觸;
耽溺於陽光、沙礫和滿眼的綠意…
這些原始的體驗給了我一些想法:
在文明之前,一個人類個體對他所不熟悉的地球,會有怎樣的想像或知感經驗?在文明之後呢?或者,某種「後文明」的思維將是何種面貌?它來自怎樣的知感經驗或基礎?對那樣的心智想像,詩或文字可以怎樣來掌握或探...
目錄
序/羅智成
輯一 【新絕句】 地球之島
時光
進化
對象
聲音
海洋
呼吸
滿月
裸體
潮汐
示愛
蕨類
歉意
潮濕
靜觀
質變
界限
尺寸
春雨
荒原
撰述
消失
陷溺
連結
隱藏
庇護
孤獨
那時
生機
怒氣
極光
兩棲
故鄉
反射
循環
生態
北方
氣旋
沉船
暖化
還原
冬天
失落
文明
車站
溼地
神木
關係
終點
反光
骨折
雕塑
如果
史詩
輯二 月曆──島嶼十二月令】
序/羅智成
輯一 【新絕句】 地球之島
時光
進化
對象
聲音
海洋
呼吸
滿月
裸體
潮汐
示愛
蕨類
歉意
潮濕
靜觀
質變
界限
尺寸
春雨
荒原
撰述
消失
陷溺
連結
隱藏
庇護
孤獨
那時
生機
怒氣
極光
兩棲
故鄉
反射
循環
生態
北方
氣旋
沉船
暖化
還原
冬天
失落
文明
車站
溼地
神木
關係
終點
反光
骨折
雕塑
如果
史詩
輯二 月曆──島嶼十二月令】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