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軸心的二十一世紀閱讀
打開傳說中的書 打開夢想與未來
● 香港、上海、北京、台北,四地書展合辦巡迴演講
● 華文世界十位名家導讀
● 結合文字、攝影、漫畫、插圖、圖表的新型態出版
● 歐陽應霽、林怡芬、張妙如、豬樂桃等圖文創作者參與
● 台師大、香港理工大學共同參與繪圖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編年體」這種按照時序一年接著一年寫下來的史書,可以讓讀者對歷史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效果超過《史記》、《漢書》之類的紀傳體。而「編年體」的典範,就是《左傳》。司馬光認為應該接續《左傳》,編寫一套上自戰國,下至五代,一年接著一年的編年體史書,讓我們看到過去的事件,宛如一幕又一幕的展現,其中有逐漸興盛的氣勢,也有衰敗下場的過程。
導讀者張元教授告訴我們《資治通鑑》的編輯團隊是如何從眾多的史料選出他們認為可信、認為應該納入《資治通鑑》的歷史片段──要怎樣選取重點,要摘錄哪幾句話,用怎樣的文字陳述等。另外張教授亦強調胡三省是如何解讀及注解《資治通鑑》。任何史書上的文字,都有立場、觀點和關懷,都是一種「解釋」,而不是過去發生事情的真相表述。當然,不同的解釋之中,也有高下優劣之分,我們在閱讀時需要細加辨析。讀史的人不能不發揮想像力,遙想當時情景,進入人們心中,這樣我們才可以知道得多一點、深一點。胡三省的做法,就是很好的示範。
我們想回到過去,去看看那展示世運興衰、人物賢奸,無數精采的、動人的圖像與情景。只要仔細閱讀那記載著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歲月的篇章,用心去體會許許多多的記錄者、撰述者,一字一句寫下這些文字時,蘊藏心中的關懷與感動,這些圖像與情景就會發生撼動的力量,讓我們有所轉化,把我們的情志修養帶向更高的境界,讓我們成為繼承傳統優良文化,形塑明日理想社會的好公民。
作者簡介:
導讀者:
張元
國立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著有《談歷史話教學》、《簡明中國歷史》(合著)以及高中歷史教科書多種。
2.0繪者
謝祖華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平面設計系畢業。專業插畫家。愛書人、攝影迷。繪有《風島飛起來了》、《我愛藍樹林》、《紅瓦房》、英譯本《橘子紅了》等書。
章節試閱
胡三省怎麼看諸葛亮
《通鑑》魏晉南北朝的部分,主要是劉恕負責。劉恕學問淵博,讓司馬光很佩服。《通鑑》編寫之初,書寫體例與工作程序,劉恕提出很多意見,也為司馬光採納,有人認為劉恕可以說是這部大書的「副主編」。而田餘慶則認為劉恕是第一位《魏晉南北朝史》的作者,而這部書,就是《通鑑》中的魏晉南北朝部分。我們可以想像,《通鑑》成書之前,人們要對這一段的歷史有所了解,要讀《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或《南史》、《北史》等,請問:從這些書中可以得到這段時期系統的、脈絡的歷史知識嗎?當然是無法得到的,但《資治通鑑》成書以後,情形完全改觀,這個大缺憾就得以彌補了。這段時期,除了西晉短短幾十年,天下是一統的之外,都是分裂的局面,編年體的叙事也就更加困難。如何處理各政權之間的交往與對抗,及其與政權內部之間,十分錯綜複雜的關係,而又能體現時代的氛圍風貌和人物的神采丰姿,難度甚高,非學識廣博,思精慮遠之史家,不足以任其事。劉恕編寫《通鑑》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精采表現,足可列入第一流史家之林。
三國史事,非但國人耳熟能詳,日本、韓國的讀書人也大都熟悉,似乎不必再加介紹,這裏讓我們看看胡三省怎麼讀這些大家都知道的歷史故事。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指陳天下大勢,提出發展方向,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通鑑》的記載取自《三國志》,略作刪減。胡三省接著寫了一段話:「所謂俊傑者,量時審勢,規畫定於胸中,儻非其人,未易與之言也。」既指出諸葛亮是「俊傑」,又指出他談話的對象,亦非泛泛之輩,必屬英雄人物。《通鑑》接著寫了一件小事:「司馬徽,清雅有知人之鑑。同縣龐德公去有重名,徽兄事之。諸葛亮每至德公家,獨拜床下,德公不初不令止。」胡三省注:「觀孔明獨拜德公於床下,孔明所以事德公者為何如邪!德公初不令止,德公所以自居者為何如邪!德公於是不可及矣。」這件小事,如果在一本只講君臣如何治國的歷史書,這樣的獨拜床下的小事,怎麼說都是排不上的。可是,這個故事為什麼會流傳?《通鑑》的編者為什麼選用?都值得我們想一想。胡三省讀到這裏,好像看到了一個存在於人心中的圖像:在諸葛亮心中,龐德公是一位怎樣的人物;而德公自視又是怎樣的呢。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物,他獨拜於床下,這是由衷地欽佩,而德公修養境界之高,我們應該可想而知,但我們讀到這裏時,如無胡三省的提醒,會想得到嗎?
關羽死,劉備出兵東吳,為羽報仇,趙雲勸諫,劉備不聽,諸葛亮不發一語。曹魏方面,大家討論劉備是否應該為關羽報仇,劉曄說:「關羽與劉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矣。」似乎可以解釋諸葛亮為何不說話的緣由。
劉備為陸遜所敗,退至白帝城,病重託孤於諸葛亮,「白帝託孤」是沉重而又淒涼的一幕。《通鑑》的記載,胡三省如何閱讀呢?
漢主病篤,命丞相亮輔太子,以尚書令李嚴為副。漢主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球才,君可自取。」(胡注:自古託孤之主,無如昭烈之明白洞達者。)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胡注:用晉息答獻公語意。)漢主又為詔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稱夭,吾年已六十餘,何所復恨,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賢,可公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胡注:自漢以下,所以詔敕嗣君者,能有此言否?)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胡三省看到了極其悲傷的情景裏,兩位英雄人物的精采對談。劉備臨終前說出了對自己孩子的認識,知道不能有什麼大期待,只盼多行小善,不為小惡而已。而對諸葛亮推崇之餘,感激之情也是溢於言表。諸葛亮面對的,雖然敗於晚輩後生,蒙受奇恥大辱,仍然展現英雄本色的劉備,由衷的欽敬、欣賞,絲毫未減,自然而然地做出了最為懇切的承諾。我們看到,劉備說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樣的話語,以及最後所說,「汝父德薄,不足效也」的謙遜態度,更把英雄形象推到了更高的境界。胡三省寫下「明白洞達」以及「能有此言否」的詞句,把心中的仰慕與感動,作了十分清楚的表達。
胡三省怎麼看諸葛亮
《通鑑》魏晉南北朝的部分,主要是劉恕負責。劉恕學問淵博,讓司馬光很佩服。《通鑑》編寫之初,書寫體例與工作程序,劉恕提出很多意見,也為司馬光採納,有人認為劉恕可以說是這部大書的「副主編」。而田餘慶則認為劉恕是第一位《魏晉南北朝史》的作者,而這部書,就是《通鑑》中的魏晉南北朝部分。我們可以想像,《通鑑》成書之前,人們要對這一段的歷史有所了解,要讀《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或《南史》、《北史》等,請問:從這些書中...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