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關於年輕人如何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為自己努力的紀錄!……這本書豐富的紀錄了這幾年來參加營隊的年輕人的經驗與思考,不僅可以提供同年齡的青年們參考,對於老師們更是可以從他們活生生的紀錄與文字中,更深思在教育環境中可以怎樣為年輕人提供更好、更友善、更不具歧視性的學習及成長環境!」
——趙淑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婚姻與家族治療研究所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本書難得之處就在於以青少年為主體,由青少年自己來說、寫青少年。……閱讀本書絕對豐富我們對於青少年與其性別經驗的想像與認識,更讓我們看見與懷抱無限希望,原來有一群青少年是如此認真的生活,用他/她們的肉身與不斷進化的父權社會進行『肉搏戰』。」
——楊幸真(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性別無敵好青春》多采多姿,包羅萬象,有性別成長經驗,有教戰手冊,有教育實踐,有理論剖析,還有政策建言。適合不同需求的讀者,相同的是,大家一定可以從中得到力量,繼續往前。……相信本書一定會召喚出更多的夥伴,一起走上『再造』性別大業的路!」
——蘇芊玲(長期參與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任教於銘傳大學)
「好性會的夥伴們透過這本《性別無敵好青春》的出版,讓青少年與性別的議題得以引發更多討論與思考,也幫助更多青少年及性別教育工作者有更多元的思考,台灣的青少年絕非只有草莓或宅男這種單一的想像。在書中你會看見青少年多元的性、伴侶家庭、身體自主、社會行動及他們眼裡的世界。」
——鄭智偉(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
推薦序一 青春印記
趙淑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婚姻與家族治療研究所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這是一本關於年輕人如何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為自己努力的紀錄!
青春是令人羨慕的,但有時也是令人困惑與迷惘的。有時我們跌跌撞撞,也能掙得個柳暗花明又一村,但也有些朋友在黑暗中因為看不到光與希望,而離開了我們!青少年性別文教會一直以來為高中生、大學生所舉辦的營隊,就是希望能為在困惑、黑暗中的年輕人點一盞燈,讓他們能循線摸索,知道未來的人生可以很美好。這本書豐富的紀錄了這幾年來參加營隊的年輕人的經驗與思考,不僅可以提供給同年齡的青年們參考,對於老師們更是可以從他們活生生的紀錄與文字中,更深思在教育環境中可以怎樣為年輕人提供更好、更友善、更不具歧視性的學習及成長的環境!
雖然好性會一直是辛苦的經營,但相信每一次的努力所點亮的光,將逐漸累積成繁星點點,在夜空中留下美麗且絢爛的青春印記!
推薦序二 性別無敵‧好青春
楊幸真(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就如同本書的書名《性別無敵好青春》一樣,這一本書透過眾多青少年的眼、青少年的心、青少年的手,引領我們瞭解多元性別、多樣化性別特質、複數的性、流動的情慾原來是這樣活生生的經驗。透過他∕她們的分享,讀者絕對可以瞭解與看見「原來有一群人是這樣長大的」、「原來是可以這樣展現性別特質的」、「原來還有這樣的男生、女生」、「原來還可以這樣去愛一個人」、「原來有些青少年是這樣有視野」、「原來還有青少年關心性別與國家大小事」……。
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簡稱或暱稱「好性會」)集結它過去幾年舉辦的好青營隊中的書寫成果,彙集而成的《性別無敵好青春》,內容包括「跨性別」、「多元豐富性別氣質」、「性別與社團」、「青少年同志與生活、家庭、生涯」、「青少年與身體」、「性別與校園」、「同志諮商」,以及「還有還有」中的與國家政策對話、從救災支援中的性別觀察……等等。種種的這些,果然是「性別無敵」「好青春」,因為它讓我們看見青少年推動性別平權的智慧與行動力。
本書難得之處就在於以青少年為主體,由青少年自己來說、寫青少年。這些青少年藉由他∕她們親身的性別體驗,說寫他∕她們所關心與經歷的性別事件,他∕她們的性與性別認同及成長歷程。它並不窮盡所有青少年與性別的面貌,但閱讀本書絕對豐富我們對於青少年與其性別經驗的想像與認識,更讓我們看見與懷抱無限希望,原來有一群青少年是如此認真的生活,用他∕她們的肉身與不斷進化的父權社會進行「肉搏戰」。而在與父權體制的近身短兵相接過程中,這群青春男女讓我們看見他∕她們的挫折與成長、他∕她們的困頓與努力、他∕她們的愛與希望,以及他∕她們關心自己也關心這個社會。
打造一個性別平權與公平正義的社會,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往往一抹開心的笑或一滴勝利的淚是由無數辛苦的汗水與淚水換得。正如書中眾多青少年的心聲一般,不論自己的性別或性身份為何,都企求「自由自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閱讀本書可以感染青少年的春青無敵,和從他∕她們的故事與奮鬥中獲得無限希望。希望是信心之源,有希望就有可能,不論什麼樣的性與性別,相信終有一天他與她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推薦序三 青春發聲無敵,再造性別大業
蘇芊玲(長期參與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任教於銘傳大學)
《性別無敵好青春》,兩大冊厚厚四、五百頁,由一大群十幾二十歲的青少年作者所寫。讀著讀著,讓人既感動又充滿希望!
自己青春年少時,當然沒有這樣的書寫,將近三十歲,才覓得一本薄薄二、三十頁的《婦女新知雜誌》,啟蒙了我的女性意識,開始走上一條不太一樣的路。
而今,在「好性會」的耕耘統籌之下,有這麼多年輕人願意現身勇於發聲。光是這一點,就令人樂觀期待,性別大業的路基愈來愈穩固了!
《性別無敵好青春》多采多姿,包羅萬象,有性別成長經驗,有教戰手冊,有教育實踐,有理論剖析,還有政策建言。適合不同需求的讀者,相同的是,大家一定可以從中得到力量,繼續往前。
其中,我覺得最可貴的是關於校園性別社團的幾個篇章。個人的覺醒很重要,但在現代公民社會中,集結眾人的力量更為關鍵。當年若沒有類似「婦女新知基金會」這樣的婦運團體,凝聚出許多個人的力量向社會集體發聲要求改變,台灣的婦女權益不可能有顯著的提升。
社團的意義和當年或許已大不相同,電腦通訊科技取代了許多實體的集會結社,但同時,愈趨多元複雜的性別樣貌,愈加嚴苛細緻的挑戰,卻還是我們身處的現實。知道自己不孤單,知道團結力量大,知道現狀可以改變,仍是我們許多人賴以生存的重大意義。
在這一點上,相信「好性會」的這兩本《性別無敵好青春》,一定會召喚出更多的夥伴,一起走上「再造」性別大業的路!
推薦序四 拉基站起來,世界更年輕
鄭智偉(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
一九九八年,我22歲,踏入所謂的圈子不到半年,機緣把我帶到了「導航基金會」這個曾以大學落點分析成名卻轉作邊緣青少年工作的NGO,關注的議題包括那時鮮少被注意及肯定的COSPLAY、街舞及中輟,我也幸運的得以在這個有趣又有活力的機構展開我的社會工作實習,並改變了我對於社會工作的思考及實踐。那時機構督導佳君也因為對青少年同志議題有了興趣,於是成立了一個小團體,我們稱它為「拉基小組」。
拉基的成員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師有生、有GAY有拉、有異有同,每個禮拜我們十幾個人固定聚會一次,從談個人的生命經驗到後來有了具體行動(出了一本叫《拉拉基基站起來》的書,甚至也到高職校園談同志),「拉基小組」都陪伴著我及當時的小拉基們近二年的時光。還記得第一次拉基小組開會時,聽見在場每一個人自在的說著自己的性別認同,大方說出自己是男同志、雙性戀或是直同志時,那種完全的被接納的感動,也成了我日後投入同志運動的重要養份。
而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我總叫它「好性會」)也一直在扮演著青少年性別議題的養份工作,在全台各地結合在地學生資源,幫助台灣社會了解青少年、了解性別。從六、七年前好性會的幹部來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借用場地辦營隊開始,一直到幾個月前我去成功大學拜訪正在舉辦《二〇一〇性∕別領Show營》的他們、還有歷屆的同志遊行及社會行動的場合,你都看見這群青少年工作者持續投入,我不得不佩服這些朋友們用心的態度及具體行動,好增進青少年的性別多元觀點、培力青少年投入更多性別工作,並在校園中開花結果。
而現在,好性會的伙伴們更透過這本《性別無敵好青春》一書的出版,讓青少年與性別的議題得以引發更多討論及思考,也幫助更多青少年及性別教育工作者有更多元的思考,台灣的青少年絕非只有草莓或是宅男這種單一的想像,在這上下二冊中,你會看見青少年多元的性、伴侶家庭、身體自主、社會行動及他們眼裡的世界。
他們的投入與堅持,讓世界得以繼續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