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希臘人無法在西元前480年擊敗波斯人,抵禦波斯人入侵歐洲,歐洲文明將會出現什麼戲劇性的轉變?
假如,亞歷山大大帝出師未捷身先死,被波斯人敲破腦袋,波斯帝國將會如何影響地中海地區的歷史走向?
假如,窩闊台不是在西元1242年駕崩,蒙古人沒有因而自歐洲撤軍,歐洲文明又會遭到什麼毀滅性的改變?
假如,華盛頓在獨立戰爭中被英國人殺死或俘虜,美國能獨立成功嗎?二十世紀還會有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嗎?
假如,蔣介石在對日作戰勝利之後,願意接受國際列強的安排,讓中共統治中國東北,今日的中國將會是怎樣的面貌?
假如,希特勒不要太過自信,不要貿然入侵蘇聯,而是取道中東地區,現在歐洲通行的語言會是德語嗎?還需要歐元嗎?
影響歷史的關鍵性轉折很多,歷史人物選擇了其中一種,造成今日的歷史事實。除了探究既定的歷史事實之外,回到從前進而推測歷史的另一種可能,也是令人興味盎然的遊戲。在本書中,20位歷史學家帶領我們玩這場遊戲,為我們探尋歷史上20起重要事件的「如果」;如果這些「如果」真的發生了,今日的世界地圖將是另一番不同的面貌。
作者簡介:
羅伯.考利(Robert Cowley)
《軍事史季刊》(MHQ: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創刊編輯,曾參與多本書籍與雜誌的製作,是專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權威,與本書另一位作者喬佛瑞.帕克(Geoffrey Parker)共同編有《軍事史讀者指南》(The Reader’s Companion to Military History),另編有《What If 2?:史上25起重要事件的另一種可能》(麥田出版)。
譯者簡介:
王鼎鈞
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佛羅里達大學傳播學碩士,曾任職公關業。譯有《凡爾賽合約》、《二次大戰的源起》、《七海雄風》、《長空戰士》、《閃電》、《壯志凌雲》、《世紀戰雲錄》(以上均為麥田出版)。
章節試閱
16 納粹德國依然存在
假如希特勒在一九四一年向中東推進
約翰‧基根John Keegan
希特勒是個絕佳的例子,證明一個能夠掌握時機的天才如何改變歷史──憑藉的是幾近瘋狂的決心和非常好的運氣。有人主張,即使希特勒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也會有別人帶領飽受失敗、通貨膨脹和世界經濟蕭條之苦的德國展開第二次世界大戰;根據這種觀點,希特勒不是原因,而是症狀。但是誰會取代他呢?他的身邊無人擁有同樣邪惡的領導能力,創造他的環境或許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他所創造和領導的納粹革命絕非如此。從來沒有一種現象如此集中在一個人身上,而且他的獨特想法沿著可預測的形式發展;對於「如果」這個問題,希特勒的心靈是個虛擬的潘朵拉盒子。今天我們幾乎已忘記,他曾距離將「意志的勝利」加諸於全世界是多麼接近。以下約翰‧基根敘述的是非常可能發生的情形:希特勒和拿破崙一樣,認真考慮過跟隨亞歷山大大帝的腳步,發動一場穿越近東的戰役。在現實世界中,希特勒和拿破崙都在蘇聯土地上遭逢厄運。如果在一九四一年間,希特勒將入侵蘇聯延後一年,追求另一個讓他可以在戰爭中居於上風的目標,會發生什麼情況?這個目標就是中東的石油。
如果在一九四一年夏天,希特勒決定下一個大攻勢的目標不是蘇聯,而是越過東地中海進入敘利亞和黎巴嫩,會有什麼後果?他會避免那年冬天在莫斯科城外遭受的失敗嗎?他所贏得的戰略地位會帶來最後勝利嗎?
此一策略的誘因非常強大。如果他能解決把部隊從希臘調動至維琪法國統治下的敘利亞所牽涉的後勤問題,就可以進攻伊拉克北部的主要產油地,以及油藏更豐富的伊朗。在伊朗北部站穩腳跟之後,希特勒的大軍已接近裏海附近的蘇聯產油中心,進軍伊朗南部則可攻佔英伊石油公司的油井,以及位於阿巴丹(Abadan)的龐大煉油廠。從伊朗東部通往印度最西端省分巴魯齊斯坦(Baluchistan)、乃至旁遮普和德里的道路都是敞開的。簡而言之,佔領敘利亞和黎巴嫩會讓希特勒掌控關鍵的戰略大道,不僅可以擁有中東的主要產油中心,還能進入最後一個歐洲敵人英國最重要的屬地,以及意識型態敵人蘇聯南部的領土。
到了一九四一年春天,蘇聯已經完全佔據希特勒的戰略思考。在一九四○年擊敗法國之後,希特勒曾短暫以為可以跟英國談和,高枕無憂地主宰歐洲。解除英國威脅之後,他可以鞏固自己的軍事地位,慢慢決定未來的戰略選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擊敗蘇聯。然而,在法國於六月簽字停戰之後,希特勒並未立即動用他的軍事資源。他對局勢的評估是,講求實際的英國人會接受納粹德國無可挑戰的主宰地位,向他的軍事力量低頭。
到了七月間,希特勒已將德國空軍投入不列顛空戰,但是邱吉爾拒絕承認現狀、持續抵抗之舉,使得希特勒開始將地面部隊東調,部署在一九三九年九月瓜分波蘭後的新德蘇邊界上。在此同時,他也取消了將三十五個參與征法作戰的步兵師解編的決定,並將裝甲師的數目從十個加倍到二十個。在九月間,希特勒授命於東普魯士設立新的元首總部,三軍統帥部則在九月提出代號為「佛立茲」(Fritz)的征蘇計畫大綱。
然而,這些都只是未雨綢繆的準備而已。此時希特勒尚未決心進攻蘇聯,而且只要條件能夠談妥,他仍準備擴大一九三九年八月簽訂的李賓特洛普─莫洛托夫協定(Ribbentrop-Molotov Pact),安排雙方在東歐的勢力範圍。莫洛托夫已預定於十一月赴柏林談判,在此同時,希特勒開始運用外交而非軍事手段,鞏固他在蘇聯邊界以外的東歐勢力。
他的武器是「三國協約」,這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於一九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簽訂的同盟條約,規定其中任何一國遭到攻擊時另兩國必須提供援助,其他國家亦可參與條約。希特勒在一九四○年秋天決定,心意未定的中歐和南歐國家都應該參與;在那一年內,強烈反蘇親德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以及斯洛伐克的傀儡政權都宣布加入。在德國的壓力之下,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亦於翌年三月簽字。
希特勒的對蘇外交就沒有這樣順利。儘管德國在歐洲擁有軍事霸權,還有眾所周知史達林在一九三七年和三八年的大整肅中嚴重削弱了紅軍的戰鬥力,史達林在情勢詭譎的一九四○年下半年還是堅持雙方要平起平坐。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在十一月十二日抵達柏林之後,提出蘇聯既然已佔領波羅的海三小國,就應該併吞芬蘭;此外,儘管蘇聯已獲得一大片保加利亞領土,與保加利亞的邊界仍應予重畫。他主張蘇聯經由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從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權利應予擴大,並且給予蘇聯波羅的海新航行權,這些條件讓希特勒勃然大怒。莫洛托夫在返國之後送來一份詳載蘇聯要求的草約,但是希特勒命令李賓特洛普不做任何回覆;相反地,他在十二月十八日簽下第二十一號元首命令,亦即入侵蘇聯的「巴巴羅沙作戰」藍本。
從十一月拒絕莫洛托夫的提議到「巴巴羅沙作戰」於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展開之間,發生了許多煩人的事件。對希特勒而言,最讓人氣惱的莫過於墨索里尼捅出的大漏子。為了讓義大利在大戰略舞台上佔有和德國同等的地位,墨索里尼一直拖延到西線最困難的任務──擊敗法國與逐退英軍──完成後才接著發動輕鬆的作戰。一九四○年九月,義大利從利比亞入侵埃及;十月二十八日那天,義大利從剛佔領的阿爾巴尼亞攻入英國在歐陸的最後一個盟邦希臘。兩場作戰都以慘敗收場。英軍在十二月發動反攻,將北非的義大利軍打得落花流水;兵力居於劣勢的希臘則在冬季戰役中反守為攻,從義大利入侵者手上贏得半個阿爾巴尼亞。
更糟的還在後面。德國迫使南斯拉夫保羅皇太子的政府於三月二十五日加入軸心國。不料兩天後愛國軍事政變爆發,新成立的南斯拉夫政府拒絕承認條約,轉而加入英國和希臘的陣營,南斯拉夫和希臘都反對讓南歐問題依照德國的方式解決。希特勒剛在二月被迫派軍前往利比亞,免得義大利蒙受更糟的慘敗,這支由隆美爾將軍指揮的部隊就是日後鼎鼎大名的非洲軍。現在希特勒決定不顧「巴巴羅沙作戰」的部署時程,先進行次要的「馬里塔作戰」,目的是將南斯拉夫和希臘完全置於他的羽翼之下。
「馬里塔作戰」部分是英方引起的。在一九四○年十一月間,遭到義大利入侵的希臘政府接受英國空軍進駐伯羅奔尼撒。希臘在一九四一年三月更進一步,不顧激怒希特勒的危險,接受來自利比亞的四個英軍師進駐,這批部隊才剛參加魏菲爾(Wavell)將軍擊敗義大利的光輝勝利。英軍在三月四日抵達讓希特勒大為震怒,這個事件亦鼓勵了南斯拉夫愛國人士起事,勇敢卻不幸地推翻軸心協約。四月六日那天,南斯拉夫遭到敵人從五個方向同時入侵,包括阿爾巴尼亞的義大利軍、匈牙利軍、來自奧地利的德軍、羅馬尼亞軍和保加利亞軍。南斯拉夫軍立即崩潰,讓德軍和義軍毫無顧忌地繼續南進希臘。
希臘和盟邦英國的抵抗要比不幸的南斯拉夫來得持久,但是他們的防線從一開始就遭到迂迴,尤其來自保加利亞的德軍威脅最大。在一道接一道防線失守之後,殘餘的英軍於四月二十七日從希臘南部港口逃出,留下眾多俘虜和絕大部分重裝備。
「馬里塔作戰」是希特勒的另一次勝利,希特勒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對歐洲大陸的征服,只有瑞典、瑞士和伊比利半島不受他控制或不是他的盟邦,剩下還能挑戰他的國家只有蘇聯。然而,入侵和擊敗蘇聯的計畫已經完成,德軍只待一聲令下即可向莫斯科前進。
不過,前往莫斯科的道路是正確方向嗎?摧毀蘇聯是希特勒心中最重要的戰略和意識型態目標,但是回顧起來,直接進攻蘇聯或許不是達成目標的最佳方法。當然就長期而言,德軍終究必須與紅軍一戰,但是軍事勝利只是「巴巴羅沙作戰」的目標之一。如果德國想要持續作戰並且讓英國臣服,另一個同樣重要的目標是獲取蘇聯的豐富天然資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石油。除了不敷德國所需的羅馬尼亞油井之外,蘇聯在李賓特洛普─莫洛托夫協定下出口的石油已成為德國不可或缺的來源,因為希特勒沒有其他石油來源,他迫切需要石油。
然而,充足的石油就在不遠處,在攻佔希臘之後距離更近。伊拉克、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供應者,前往那些油田和煉油廠的道路就是通過東地中海的敘利亞。如果德國願意侵犯土耳其的中立,甚至可以開闢陸路道路。駐守敘利亞和黎巴嫩的維琪法軍兵力只有三萬八千人,缺乏現代化裝備或空中支援;駐巴勒斯坦、埃及和利比亞的英軍只有七個師,他們正陷於對抗非洲軍和兵力更多的義大利軍。就軍事上而言,如果中東的德義聯軍兵力獲得加強,將會在此地贏得豐碩戰果,甚至軸心國有大好機會在當地扶植親德政權。就在四月三日,拉希德‧阿里(Rasid Ali)在伊拉克推翻親英政府,向德國尋求協助,德軍飛機於五月十三日經敘利亞飛抵摩蘇爾(Mosul),駐敘利亞的維琪法軍根本無力阻止。雖然拉希德‧阿里很快就被來自約旦的英軍推翻,駐敘利亞和黎巴嫩的維琪法軍也在三個星期的苦戰後被擊敗,敵人在中東的脆弱仍然讓希特勒大受鼓舞。他在五月二十三日發布第三十號元首命令,提出在德義聯軍攻下蘇伊士運河的同時支持「阿拉伯自由運動」的大綱。六月十一日的第三十二號元首命令則包括準備在保加利亞集結足夠兵力,「讓土耳其在政治上合作或擊敗其抵抗」。
然而,兩份命令的條件是「巴巴羅沙作戰」業已發動。如果德國選擇從保加利亞和希臘進軍中東,做為一九四一年的主要作戰,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情況可能會有兩種版本。
第一種是為了避免侵犯土耳其中立,使用軸心國掌控的領土做為進抵敘利亞的踏腳石,這些領土包括土耳其海岸外的義屬多德坎尼斯島(Dodecanese)、其他希臘島嶼,或是英屬塞浦路斯,義大利的羅德斯島(Rhodes)或許可以做為動用第七空降師對塞浦路斯發動空降作戰的基地;在真實世界中,這個師於五月二十日被浪費在入侵克里特島的行動中。在塞浦路斯站穩腳跟之後,德國空軍可以掩護當地徵用的船隻,對敘利亞和黎巴嫩發動大規模兩棲登陸。取得法屬中東的立足點之後,機械化部隊可以長驅直入伊拉克北部,建立起強大的根據地,後續部隊可以自此進攻伊拉克南部、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如此取得的油藏將會解決希特勒維持戰爭機器運轉的一切問題。到了一九四一年底,軸心國在此地的兵力可達約二十個師,這並不比希特勒在一九四二年向高加索推進的兵力更多,而且此地的德軍可以繞過蘇聯的天然防線,威脅史達林在裏海的產油中心,一九四二年的「巴巴羅沙作戰」將可在更有利的軍事情況下發動。
這種戰略的成功條件是要在東地中海集結足夠船艦,運輸所需的部隊。從皇家海軍在一九四三年秋天未能抵擋登陸多德坎尼斯島的例子看來,只要有足夠的空中保護,這些船艦將可免於遭到英國海軍攻擊,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找到足夠船隻。希特勒在第三十二號元首命令中指示:「租用法國和中立國船隻。」現實情況是,英國早已控制了大部分船隻,迫使德軍在入侵克里特島時,必須仰賴一批完全不合用的小船運送地面部隊。因此,儘管利用「踏腳石」攻向法屬中東在紙面上看起來很吸引人,這個計畫卻很可能因缺乏船運能力而告吹。
另一方面,另一個從一開始侵犯土耳其中立的計畫卻可能會奏效。土耳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立記錄無可非議,儘管軍力不強,土耳其一直拒絕向英國、德國和蘇聯的誘惑低頭。土耳其人是堅強的戰士,但是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缺乏各種現代化裝備。因此,如果希特勒在征服巴爾幹半島、但是在發動「巴巴羅沙作戰」之前,決定利用保加利亞和希臘為跳板入侵土耳其的歐洲領土,攻佔伊斯坦堡,然後越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佔領安納托利亞和土耳其全境,恐怕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止他,史達林的部隊根本無從對抗這樣的攻勢。日後的蘇境作戰中證明,德軍有辦法克服安納托利亞的地形。快速推進至土耳其和蘇聯的高加索邊界之後,德軍將可以威脅蘇聯的側翼,並且從安納托利亞輕易進軍伊拉克和伊朗,將觸角向南伸入阿拉伯,襲捲裏海地區和威脅俄屬中亞。
如果希特勒利用一九四一年春天的巴爾幹半島勝利,部署大軍攻佔安納托利亞和法屬中東,因而在阿拉伯佔領大片土地,並且在蘇聯南側獲取決定性地位,這種情況下的「巴巴羅沙作戰」將不是正面突破,而是分兵夾擊,自然沒有不成功的道理。此外,英國在中東的立足點會嚴重不穩,對印度的掌控更會受到重大威脅。
所幸,希特勒的戰略眼光受限於法條和意識型態的盲點。就法論法,他對土耳其的嚴守中立無錯可挑;意識型態上,他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和憎恨使得他除了對蘇聯發動直接正面攻擊之外,無法做出其他選擇。希特勒在一九四一年夏天和秋天的大勝讓他歡喜不已,即使到了蘇軍砲彈在一九四五年落在柏林碉堡上,他也從未對發動「巴巴羅沙作戰」表示後悔。我們應該感謝希特勒在一九四一年春天時沒有選擇另一種更聰明的間接戰略。
16 納粹德國依然存在
假如希特勒在一九四一年向中東推進
約翰‧基根John Keegan
希特勒是個絕佳的例子,證明一個能夠掌握時機的天才如何改變歷史──憑藉的是幾近瘋狂的決心和非常好的運氣。有人主張,即使希特勒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也會有別人帶領飽受失敗、通貨膨脹和世界經濟蕭條之苦的德國展開第二次世界大戰;根據這種觀點,希特勒不是原因,而是症狀。但是誰會取代他呢?他的身邊無人擁有同樣邪惡的領導能力,創造他的環境或許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他所創造和領導的納粹革命絕非如此。從...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