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靈修
一、以人為本的宗教
為什麼要靈修?或者說為什麼會走上靈修的修行道路上。道本唯一,因人設教,所以分成了三教,或者說是五教,然後也有人把五教合而為一貫道,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而三教之下,又因為人的因素,再一次細分成各宗教的不同派門,道本身則完全不受任何影響,道還是道,不會因為三教的種種說法而改變,反而是三教的說法一直在進化、改變。
譬如說最近盛行的氣功養生,最早在從明清時期才開始流傳的氣功、武術、養生,而氣功的前身,則是在宋、元時期開始的內丹修煉。而這些都是道家的傳承,先有道的論述,如道德經、南華經等,然後演化成金丹的性命雙修法,再由煉丹的過程中,獨立出現在大眾現在盛行的氣功、養生等等,就道家而言,修煉的方式還是一直在進化中。
佛教也是如此,中國的禪宗雖然是來自於西方達摩,而在東方開花結果,但關於禪宗的故事很多都只出現在中國的記載,而且是距離當事者都有上百年的差距,最有名的還是達摩面壁的事蹟,但達摩當時根本沒有少林寺,更不用說是在那裡面壁九年了,但不論如何,佛教禪宗還是流傳下來成為現在佛教的主流之一,但在禪宗之前,佛教的修煉方式不會是頓悟的禪宗,而是其他修行法門,有的法門繼續流傳下來,有的法門則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下,佛教也是在演化,新的門派也持續出現中,最近有名的當屬慈濟的無量法門。
宗教以人為本而存在,有人的存在才會產生宗教,更進一步說,因為有大宗師的存在,進而演化成各宗教以及宗教下的門派,佛教是佛陀自己創立的,道教的老、莊與儒家的孔、孟則是後人推崇的,而佛陀有諸佛菩薩護持、十大弟子的傳承。而道家則從天師道、五斗米教開始,一路上有很多大宗師,開宗立派,形成了道教的諸多派別,而儒家雖然比較沒有宗教色彩,但自從董仲舒獨尊儒術以來,儒家一直是國家扶持發展的,我們從小受的教育,還是儒家對我們的影響深厚。而鸞堂與鸞文是被後人自己分類成儒家一派的。
所以三教不論是成立還是發展,都是依附人而存在,當沒有人為對象時,就不會有三教的流傳。
二、靈修的由來
在東方三教千年的演化下,那好玩的是,怎麼還會出現三教以外的修煉方式,也就是說為什麼會出現靈修,還有就是靈修是怎麼來的呢?
靈修之所以會出現,剛好與以人為本的宗教相反,靈修並不是由某人所創立傳授的,也就是說,靈修不像佛教是先由佛陀本人開悟得道成佛之後,然後傳授給眾人,道家則是由很多大宗師,對道有獨到的見解與領悟,並且可以傳授予後人繼續修鍊而流傳下來,也有很多一代宗師,但卻因無法傳授予弟子繼續其法脈而中斷。這在現代也很多,很常見,當我們只知道某個門派的某位大師很有名氣,但卻沒有印象旗下有出名的弟子時,該宗派很可能在未來就此消失在歷史的洪流。
但靈修卻不是這樣發展起來的,談到靈修,大家不會有個印象,靈修是由哪位大師所創立的,因為靈修本來不存在所謂的大宗師來開山立派,而我們這裡所談到所有關於靈修的一切,主要是針對於母娘系統所傳授下來的,所以這裡所談到的靈修,主要的來源對象不像其他宗教是以人為主題,而是以王母娘娘在民國三十八年於花蓮駕靈開始的,這也是靈修與其他修行法門最大的不同之處。一邊是以人為主體,而靈修是以無形的神靈為主。
三、靈修者的來源
會走上靈修者,也與其他宗教有很大的差異性,以人為主的宗教,其宗教的中心思想是由教主一人所了悟開示的,而教主將他開悟的精華傳授給旗下弟子,並且由其弟子盡得其所悟而繼續傳授,如果其他弟子能繼續開創新局,那又會誕生新的宗師與宗派,而這些能傳授下來的宗教,會繼續演化傳承,自然會吸引住有興趣,並且相信這宗派所言者,而成為旗下門生,學習這宗派的學說。也就是說,各宗教都有明確的修行法門以及夠聲望的帶領者,吸引眾生加入學習而存在。如大家常見的學佛、修道等等。
但靈修卻不是如此,就像上面講的,靈修沒有大宗師開宗立派,更不用說有明確的修行法門可以依循,所以靈修其來源不會是因為大宗師的名望,宗派的學說,以及旗下出色的弟子所吸引而加入靈修的行列。而靈修能在短短的幾十年內,沒有主要人物的帶領下,有如此規模,必有其特殊之處。
其原因之一,也是靈修者的主要來源,還是來自於靈的自我覺醒,很多人是因為這一點而走上靈修的,並不是受到其他人的影響而開始靈修,也就是說,很多靈修者是因為在其親身體驗到一些事情,才開始走上靈修之路,這也是靈修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其他宗教很多是相信其教義而主動加入,如佛教、道教。很多宗教都不需要任何條件限制才能加入,只要願意加入學習,都可以從頭學修起,而宗教本來存在的目的就是在此,宗教必須具有教化的意涵。
然而靈修並不是如此,靈修不是想修就可以修,就像上面講的,靈修沒有明確的修行法門可以依循,自然不是有興趣想學就可以傳授,主要差異性,還是在於一再強調的「啟靈」,簡單說,沒有啟靈就沒辦法靈修,這就是靈修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靈修不是有興趣、想學就可以。
四、靈修道場
當然說到這一點,可能有人會問,那外面那麼多靈修的團體、道場,不都是有人在帶領靈修嗎?怎麼會說靈修不是以人為主呢?而且很多道場都可以幫啟靈,好像靈修也是想修就可以,怎麼會說靈修要啟靈才可以呢?而且很多道場也是想加入就可以加入。這裡說的好像跟實際情形有很大的差異。
之前說過靈修只有師兄姐,沒有導師,所有帶領別人靈修的師兄姐,都只是傳承而已,至少幾十年來沒有出現過獨領風騷的靈修者,受到大部分的靈修者所推崇,也沒有任何關於靈修的著作有份量到眾多靈修者都可以接受認同,進而形成一套理論讓大家可以依循,所以說大部分的靈修者,都是做中學,學中做,還在嘗試摸索的階段,當然有很多靈修者對於靈修有獨到深厚的見解,但還是有很多靈修者的見解,充滿了爭議性,導致在社會上對於靈修的觀感不好並且飽受批評,這些也都是事實,靈修就是這麼好玩,往好的地方想,靈修還是繼續在進化、改進中,很多偏頗的觀點也一直在修正,至少後進的靈修者會少走不少冤枉路。但靈修沒有標準答案,所以一切未定論,這也是靈修者需要特別留意的一點,不要以為某人的說法與觀點就一定是正確的,還是要自己能實證之才是。
在台灣規模最大的連鎖廟宇,當屬慈惠堂系統,而一聽到慈惠堂,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慈惠堂的主神是瑤池金母,而不是某位靈修者,但提到佛光山、法鼓山、慈濟、中台禪寺,大家會先想到的可能不是三寶佛,而是某位開山法師。
雖然上面有寫道,靈修沒有宗派之分,但有很多靈修者道學深厚,深得其解,也願意傳授眾人學習,慢慢地也開始朝宗教的方向前進,會有宮名或是組織的名稱,也會有相關的著作問世,這在網路上就很常見,而在台灣也有很多靈修團體,這也是事實。
五、靈修自在
在「會、通、精、化」中提到過,自己很厲害,還是不能算是到了化界,至少也要能傳授旗下弟子有人也一樣厲害才是,而這樣的過程如能超出三代以上,那表示這法門是可以依法修煉,是可行的。但這樣還不夠完善,法門不是自己門下說的算,還是需要別人的認同才是。很多靈修團體就是如此,規模很大,法門也很明確,但不是因為旗下弟子沒辦法像老師一樣厲害,就是得不到別人的認同。而且靈修存在的時間僅短短的幾十年,還不夠證明這法門的可行性與可傳授性。當然也有人會說,我們靈修的老師多麼厲害,上達天聽、下知萬物,無所不曉,只是我們不知道這人物而已。很多靈修者道行深厚這肯定是有的,但要教導出一樣厲害的徒弟,這就是一難,另一難就是這徒弟可以得到其他靈修者的認同,這二難,才是靈修長存久遠的關鍵。
而關於靈修的無形師部分就不談了,關於有形師的部分,那就是當我們有能力走上靈修時,我們為什麼會跟隨某位靈修者學習修行,一是因緣,二則是此靈修者關於靈修部分必有殊勝之處,值得我們跟隨。
但靈修不是萬能的,靈修不是樣樣精通,如果真的是如此,那不會有所謂的靈修亂象,因為所有靈修者所體悟到與所說出來的,應該完全一致才是。
所以靈修者判斷靈修者,主要還是依照表現在外的能力而定,也就是所謂辦事與預知的能力等等,不是說這樣的判別條件不好,這能力對於靈修者是一樣指標沒錯,但在這之上,還有個重要的關鍵點,那就是靈修自在。
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玄妙莫能知、能識,沒法辨認,更容易假冒,所以得道與否,只有自己知道,一般人很難分辨出來。但靈修則可以從外在表現來判斷,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能力外,還有就是是否可以靈修自在,生活自在,遇境自在,處事自在,道法自在等等,也就是表現在外面的是生活美滿,而非生活困頓,遇境自在,而非大驚小怪,處事自在,而非情緒激動,道法自在,而非使人覺得邪裡邪氣,怪怪的。
也就是說,靈修之人,最終表現在外的,應該平易近人,道骨仙風,使人心生親近,感覺到祥和、自在的模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