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碎的現代版《小王子》
她們是兩條平行線。
盧──就讀高二的十三歲資優生,聰明卻不擅與人相處;因著媽媽患病、妹妹夭折而承受重大壓力與孤單。
諾──十八歲卻已流浪街頭數年的女遊民,白天總是等待時間過去,卻又害怕夜晚到來。
當天才少女與年輕街友相遇,她們才發現,偽裝的美好假象並不重要,要終止流浪,你只能揭開面具真實去愛……
本書討論主題為法國遊民現象,加上「中輟生」、「家暴」、「憂鬱症」等面向之議題,甫出版即獲得高度矚目,出版後更獲得由5000家法國、比利時、瑞士、加拿大的書店選出的「法國書商公會文學獎(Prix des libraires)」,並入圍法國龔固爾獎。
本書特色
探討法國遊民現象的小說,加上「中輟生」、「家暴」、「憂鬱症」等面向之議題,挑戰美好家庭神話。出版後即獲得法國書商工會文學獎並入圍法國龔固爾獎。
人物介紹
盧‧貝爾蒂尼亞克
十三歲但跳級就讀高二的天才資優生,智商一六○,個子嬌小,喜歡做各種實驗、觀察人們的表情;聰明卻不擅與人相處,在班上獨來獨往,偷偷暗戀著班上最帥的男生盧卡斯。因為做口頭報告而去採訪女遊民諾,而和諾成為互相倚靠的朋友。
盧卡斯‧米勒
盧班上最高的男生,帥氣、叛逆不羈,很受女生歡迎,是班上的老大。上課很少記筆記,總是忘記關手機,坐在椅子上時喜歡把身體斜一邊,敢公然頂撞老師。父母離異。有顆善良的心,知道盧想幫助諾的心,也極力協助她一起照顧諾。
諾‧勒溫爾
年僅十八歲就無家可歸的女遊民,媽媽被人強暴後生下了她,七歲之前由外公外婆帶大,外婆過世後搬去跟媽媽住。十二歲時因為媽媽酗酒,諾被安排至寄養家庭,也開始離家出走,進入少年管教寄宿學校後則常長徹夜不歸,漸漸地開始了夜宿街頭的生活。
皮埃爾‧馬藍
盧班上的老師,出了名的嚴格:上課時不能用腳在下面踢椅子,不能拿起手機看簡訊,也不能偷看教室裡的鐘,心想怎麼還沒下課;不能用手不停地撥弄頭髮,不能跟旁邊的人小聲議論;就算熱到四十度,也得穿上不會露出肩膀的衣服。要發言前得先舉手,上課時不准嚼口香糖,連原子筆的筆頭都不准咬。是學生們的惡夢。
盧的爸爸
喜歡規畫、訂定策略,在公司擔任主管職務。失去二女兒、妻子罹患重度憂鬱症時,堅強地支撐著整個家,煮飯、洗衣、打掃、粉刷牆壁,也努力維持家中的和樂氣氛,但有時也會躲在洗手間一個人流淚。
盧的媽媽(阿努克‧貝爾蒂尼亞克)
在盧八歲時懷了第二胎,但二女兒泰出生幾個月後就夭折了,阿努克漸漸封閉自己,不去上班、不跟人說話、不梳洗、整天對著電視機發呆,最後被診斷罹患了重度憂鬱症。但在諾住進盧家中後,又開始有了笑容。
作者簡介:
德爾菲娜‧德‧維岡(Delphine de Vigan)
一九六六年出生於法國近郊的布洛涅-比揚古,曾作過各種零工,而後在民調機構擔任主管職務長達十年,並利用晚上的時間寫小說。她悄然出現在文壇,很快便在法國文學界擁有一席之地。二○○一年出版第一本小說《不餓的日子》,陸續出版了七本著作,其中以《諾和我》最為暢銷,在法國銷售超過四十萬冊,全球翻譯二十多種語言的版本,並已拍攝電影。維岡目前和兩個孩子定居於法國巴黎。
譯者簡介:
梅思繁
生於80年代,成長於上海。大學上的是當年夢寐以求的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離開了可愛的家與摯愛的父母,隻身前往法國。如今在巴黎生活,繼續自己熱愛的文學研究,有了個屬於自己的溫馨小家。上海依舊是令人魂牽夢縈的故鄉,只是法蘭西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另一個依靠。能夠與其他所有的中文讀者一起發現、分享優秀的法語小說,是最令人愉快和自豪的事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國際扶輪社獎
★法國書商公會文學獎
★法國龔固爾獎入圍
★法國團結獎
各界推薦
命運兩端的天才少女與年輕遊民,因著過往創傷各自孤獨地進行著內心與外在的流浪……直到兩人相遇,才發現偽裝的美好假象並不重要,終止流浪的解藥只有揭開面具真實地去愛。正視家庭關係中的創傷,這絕對是一部發人省思的「小說版小王子」! ──愛鄰協會偏鄉行動圖書館社工、彰化縣晨陽學園老師 洪敦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隨著身分認同,緩解了情緒,得到了療癒。
──明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凌 健
這是一本非常特別的青少年小說,它看似灰暗,卻暗藏一股強而有力的正面力量;大部分的青少年在邁向成人時所面臨的最大困境,莫過於自我價值尚未架構完成,童年所依賴的世界卻早已崩盤;故而鎮日恍恍惚惚,徬徨在是非善惡之間,不知何去何從。為此,作者刻意將「只存於小學課本裡,卻不見於真實社會的仁愛平等」等問題,完全不迴避地展現在其間,她希望讓青少年看到無論現實如何殘酷,愛與關懷是永遠不變的解藥。本書透過一個靦腆、孤獨的十三歲資優少女,示範出人類最單純的「人溺己溺」情懷,發揮青少年所擁有的特質積極、無懼的態度,忠實地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現,成為一個勇敢面對自己的年輕人!
──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祕書長 李苑芳
雖然這不是懸疑片或偵探片,但閱讀時心情卻是起起伏伏。隨著諾被接納,找到居所,不必流落街頭而鬆一口氣;又感慨諾不能擺脫遊民的生活及遭母親遺棄的陰霾,好好接受盧伸出援手而有的新生活。這個結局不禁讓我聯想到詹宏志在《人生一瞬》中,描寫一個從臺灣到紐約唸電影的文藝青年,因某種緣故輟學流落街頭,身無分文,為了生活而打電話給詹先生應徵報紙影評作者。印象深刻的是詹先生對他說的話:「你應該回臺灣去,重新給自己一個機會,你知道流浪漢的下場,他們一開始也以為這是一陣子的不順利,但通常會變成一輩子……」這或許是未曾有過遊民生活的人所無法體會的。
──讀者 楊雅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這是一個尋找愛與需要的故事。
本書主角─盧‧貝爾蒂尼亞克,以「一位年輕女遊民的生活、故事」作為她口頭報告的主題,針對其心路歷程進行探討。在訪問女性遊民─諾的同時,我看到了盧對諾的關懷與包容,雖然她們身處兩個不同世界,但彼此的心卻是緊緊繫在一起,相互連結,雙方都扮演了扶持對方的重要角色,誰也不可缺少誰的幫助。
閱讀完這本書後,我很欣賞盧對諾所做的一切,打從心底關心諾的盧,在父母親的同意下,將諾帶至家中,提供了諾正常的生活環境,一個可以安心睡覺的地方。我想,多數的人可能都無法接納一個無家可歸的遊民到這種程度,提供自己的住家,來幫助這些流浪於街頭的人,我覺得盧的作法或許不是一個最恰當的選擇,但她超乎眾人的接納能力,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
──士林工商學生 林佳樺
由盧隨口說出的主題,和車站中巧遇的諾,展開一連串的訪談,兩人間的友誼不知不覺產生,這份情誼是那麼堅定,那麼難能可貴。在諾走投無路時,盧毅然決然拋下一切來陪伴諾,最讓我感動。這是每個人都嚮往的,誰知道呢,或許屬於你的友誼,就在你身邊。
──明道中學學生 劉惠文
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與家庭背景,造就他的處境。雖然每個人都想過著安全又美滿的生活,但現實又豈是人人如此?
──家齊女中學生 黃憶湄
看完此書,我的感想是:諾會流浪街頭是有原因的,不是她從小好吃懶惰,不讀書,而是她媽媽不要她,世界上就是有這種不負責任的爸爸、媽媽,放任孩子不管,甚至丟棄孩子,所以我們一定要知福,我們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像我們一樣有爸爸、媽媽,不是每個人都像我們一樣不愁吃穿,不是每個人都像我們一樣,有一個溫暖的家。
──臺北市立國語實小學生 邱柏晨
《諾和我》給了我三個啟示,讓我獲益匪淺。
首先,我了解了要惜福。故事中的那群流浪漢,不但沒有家可以住,也沒有爸爸、媽媽的保護能感到溫暖,更沒有飯菜能飽餐一頓,我是如此的幸福,所以我要惜福,不讓幸福從我的手中悄悄的溜走。
接著,我學到了要有愛心。俗話說:「與其擔心社會現狀,不如化作信心,並付出一分愛心。」我們若是想要幸福一天,最好上理髮店;想幸福一週,就去結婚;想幸福一個月,可以去買一匹馬;想幸福一年,就蓋一棟新房;想獲得終生的幸福,就必須當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幫助窮人,使他們得到愛心。
最後,我學到了要有堅定的目標。故事的主角盧有個堅定的目標,那就是要使諾成為自己的一家人,雖然只成功一下子,但沒有目標比有目標來的好,而且生活沒有目標,就像航海沒有指南針。俗話說:「有了目標,便有動力,有了動力,便有衝勁。」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堅定的目標,這樣才有衝勁鼓勵我們。
從前的我,目標這個詞在我的字典上,是查不到的,因為我都是順著爸爸、媽媽的要求去做,但讀了這本書後,開始為自己設立目標,每完成一個目標便有了成就感。
──臺北市立國語實小學生 邱柏晨
【導讀】
破碎美好的家庭神話 ──《諾和我》
文/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專任副教授 劉鳳芯
長久以來,兒童與青少年文學作品不遺餘力歌頌家庭。小主角流浪在外,象徵他(她)們正在追尋自我意義,是進行中的情節,亦是令讀者揪心的掛慮;小主角一旦重回家的懷抱,意謂自我身份獲得確認、讀者卸下擔心,小說也圓滿落幕。不過弔詭的是,文本越是強烈放送家庭乃未成年者不可或缺,越是凸顯此訊息中的意識型態運作。近年來與兒童/青少年相關的文本,從童書《哈瓦娜的旅程》乃至前年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貧民百萬富翁》,越來越多作品挑戰、質疑、打破長久以來人們深信不疑的家庭神話,而《諾和我》也是一例。此書是一則揭露街頭兒童/遊童(homeless child) 的寫實故事, 也是打破美好家庭神話的社會批判之作。不過,如果家與父母不再是提供兒童身心庇護的保證,離家也並非就是問題的解套,從書中遊女諾的遭遇,可以瞥見街頭生活殘酷無情,儼然殺戮戰場;而家庭的現實即便無法盡如人意,依然阻止不了人們對它的憧憬和想像,《諾和我》書中實際的遊童諾與心理層次的遊童如敘事者盧、同窗盧卡斯,都在離家與居家之間猶豫、擺盪;因為放棄家庭的代價甚高,書中甚至出現為解決諾被趕出盧家之後的居所問題,兩位年輕人突發奇想將盧安置/暗藏於盧卡斯家,這段情節讓我們看到由非血親的同儕,而非父母、子女所組成的另類家庭可能,雖然這個實驗計畫因家庭結構和功能太過簡單脆弱僅曇花一現,但亦不失提供一帖藥效短暫、但藥程蘊含無限創意和想像可能的解方。回歸「家庭」此一複雜問題,故事結尾並未提供天真、簡便的解答,不過倒是揭露許多關於家庭制度的問題,甚至直指美好家庭門後的矛盾和虛偽,供讀者思索。
本書在揭發家庭神話假象的同時,也嘗試具現支持家庭神話背後那股強大的力量。盧父是其中一員/元。盧的父親是擁護家庭制度霸權的代表,他戮力維持這個家的完整與運作,從人性和父職角度而言無可置喙、甚至令人感動,不過盧父對於家庭概念的堅持,也讓他看不見、容不下、見不得其他任何抵觸或威脅家庭制度的干擾,並透過驅離、鄙視與邊緣化等強烈排他性的舉措與言詞嚴苛執行、強化、鞏固家庭的概念,而諾就是他驅離的對象。盧父曾嘗試接納諾,將其收編家庭,無奈諾的行為短暫符合家庭遊戲規則,但不久便開始脫序,此時,盧父對女兒說:「如果諾不尊重我們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和媽媽覺得她對你會有不好的影響,她是不能留在這裡的……」比言乍聽有理,但話中盡是家庭霸權的立場,備顯冷酷絕情。而學校的馬藍老師則是另一名主流意識型態的維護者,這位老師的執教態度和教學言論看似無涉家庭,但他只從學科表現論斷學生、並數度公然羞辱挑戰規範、權威的學生,卻絲毫不在意、不關心臺下學生的家庭背景、幽微心聲,馬藍老師即便評論往往一語中的、亦堪稱良師,但看在學生和讀者眼裡,表現更像丑角一名。
面對強大的主流意識和家庭霸權,尚未成年的兒童與青少年好像幾乎無處可逃,因為脫離家庭的結果很可能就落得諾的下場,但書中關於角色的細節刻畫,又透露出人們依然有抗拒權威、扭轉現況的可能,而這也是我個人在讀這本小說時,很感興味的部分。書中的盧平日喜歡作各類實驗自娛,舉凡駐足火車站觀察人群、鑽研法文語法、收集和比較各種冷凍食物的外包裝、製作充滿現代裝置藝術概念的花環,不一而足;而盧卡斯儘管常在班上被馬藍老師罵到臭頭,卻能徜佯在自己喜歡的另類樂團音樂中,並憑藉豐富的想像力編織故事、突破現實藩籬;至於諾,她面對每日追逼的現實困境的作法則是讓頭腦放空、停止思考,讓時間暫停。體制的
強大規範儘管壓得人喘不過氣,但這些青少年各有其成章或不成規的應對妙法,也是他們生存的對策與創意。
闔上此書,有感動也有無奈,但就像書名「諾與我」所示,諾乍看似被賤斥的對象,但諾與盧實則一體的兩面,而且諾是更具形的主體。我記得曾在《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書上讀到一段話,或許可以作為我們對於《諾和我》書中兩位女孩的理解:「我們絕不能將任何人視為抽象的客體,而要將他看成一個小宇宙,有自己的祕密,自己的寶藏,自己痛苦的來源,還有專屬的勝利。」(P . 20)。
名人推薦:★國際扶輪社獎
★法國書商公會文學獎
★法國龔固爾獎入圍
★法國團結獎
各界推薦
命運兩端的天才少女與年輕遊民,因著過往創傷各自孤獨地進行著內心與外在的流浪……直到兩人相遇,才發現偽裝的美好假象並不重要,終止流浪的解藥只有揭開面具真實地去愛。正視家庭關係中的創傷,這絕對是一部發人省思的「小說版小王子」! ──愛鄰協會偏鄉行動圖書館社工、彰化縣晨陽學園老師 洪敦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隨著身分認同,緩解了情緒,得到了療癒。
──明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凌 健
這是一本非...
章節試閱
奧斯德里茲火車站,是我星期二和星期五放學早的時候,經常出沒的地方。
我喜歡來這裡看火車出發時,人們臉上流露出的種種情感。觀察人在各種情境下自然流露的感情是我的一大愛好。比如,足球比賽的時候,球員在進球以後互相擁抱,邊跑邊用手在空中做出各種手勢,一個接著一個把自己像沙袋一樣往草坪上摔出去。再比如,「誰將贏得一百萬」裡面那些女性參賽者,每次只要答對了問題,她們總是會把手放在嘴巴上做出驚喜狀,然後把頭往後面仰,開心地大叫起來,還淚眼汪汪的。
火車站裡人們的情感則通過眼神和手勢傳達著。有即將離別的情人,有結束假期準備回家的老奶奶,有衣著光鮮在男人陪伴下的女士。我觀察著這些即將離開的人們,不知道他們要上哪裡去,也不知道為了什麼要離開,更不知道會離開多久。他們或者隔著火車的玻璃窗戶互道再見,或者做個離別的手勢,也有人徒勞地大喊著,哪怕對方早已經聽不見。有的時候,這些送別的人流露出的感情如此強烈,讓你覺得周圍的空氣都因為他們而變得濃稠。這些人沉醉在離別的萬千情緒中,世界對他們來說好像是不存在的。火車到站時也是同樣的場面。我站在月臺的最前面,觀察著來接旅客的人。他們的臉上寫著焦急和緊張,雙眼尋找著,然後突然嘴角邊漾起一個笑容,他們揚起手臂激動地揮舞著,接著往某個方向走去,和他們等待的人擁抱在一起。是的,我喜歡這些人們任憑自己的感情傾泄流淌的場面。
這就是為什麼我今天又出現在奧斯德里茲火車站的原因。下午四點四十四分有一列從克萊蒙費朗開來的列車,這班車是我的最愛。搭乘這班車的人什麼樣子都有,年輕的、老的、衣著體面的、胖的、瘦的,上半身穿的和下半身完全不搭調的。我如此專心地注視著這些從車上走下來的人,以至於完全沒有注意到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通常我專心做某樣事情的時候,就算有頭長毛象踩了我的腳,我都感覺不到。我轉過身去。
「你有沒有香菸?」
她穿著一條很髒的卡其褲,舊罩衫的袖子一直捲到手臂上,脖子上圍著一條只有在我奶奶的衣櫥裡才能找到的舊圍巾。
「我沒有香菸,對不起,我不抽菸。 如果你想要的話,我有薄荷口味的口香糖 。」
她不滿意地撇了一下嘴,向我伸出了手。我把一整包口香糖都給了她,她往包包裡一塞。
「你好,我叫諾,你叫什麼?」
「諾?」
「嗯。」
「我,我是……盧‧貝爾蒂尼亞克。」
每次我跟別人說我的名字叫貝爾蒂尼亞克,人家都以為我跟歌手路易‧貝爾蒂尼亞克有什麼血緣關係,還有的人以為我是他女兒。國中的時候,有一次我騙同學說,我就是貝爾蒂尼亞克的女兒,結果他們不但相信了我,還要我幫他們簽名。
可是今天當我說出自己的名字時,對方卻完全無動於衷。我跟自己說,也許她不喜歡聽這一類的音樂。她向離我們站的地方幾公尺遠的一個站著看報紙的男人走去。男人抬眼看看她,嘆了口氣,從口袋裡的香菸盒抽出一支菸。她一把拿過香菸,看也不看那個男人,又朝我走回來。
「我在這兒見過你,好幾次了,你來這裡幹什麼?」
「我來這裡看人。」
「你們家那裡沒人可看?」
「有是有,但是和這裡的不一樣。」
「你幾歲?」
「十三。」
「你有沒有零錢?我從昨天晚上到現在沒吃過東西。」
我翻了翻牛仔褲的口袋,拿出了身上所有剩下的硬幣,看也沒看就全部給了她。她數了一下總共有多少,然後收了起來。
「你上幾年級?」
「高二。」
「十三歲就上高二?」
「嗯,我提前了兩年。」
「什麼意思?」
「我跳級的。」
「這個我明白,但是你為什麼跳級?」
我心想,她是不是在嘲笑我。但是她看上去一副嚴肅的神情。
「我也不知道。我上幼稚園的時候就已經會認字了,然後到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跳了一級。
那時候老師上課講的那些東西我已經全會了,於是課堂上我無事可做,只好用手指捲頭髮,然後不停地拉頭髮,結果幾個星期下來,頭皮上被我拉出了一個洞。等到我頭皮上出現第三個洞的時候,他們就讓我跳級了。」
我其實也很想問她問題,但是我不敢。她一邊抽著菸,一邊把我從上到下,再從下到上看個透。她的眼睛好像是在搜尋著,看我身上有什麼東西能給她。
「那你的頭皮,現在好點沒有?」
「嗯,還不錯。」
她笑了起來。她咧開嘴的那一刻,我看見她少了一顆牙齒,是一顆小臼齒。
從小到大,不管我身處何方,我總是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地方。我總是游離在畫面之外,隔絕在談話之外。好像只有我,永遠能聽到其他人聽不到的聲音和話語。也只有我,別人都聽見了的,我卻充耳未聞。如果世界是個方塊的話,那我就一直在這個方塊的外面,被一扇玻璃門遠遠地隔離在這個方塊的另一端。
然而,昨天我和她一起度過的那段時間,我卻站在圓圈的裡面。那個瞬間,有一個圓圈包裹著我們,保護著我們。
我不能逗留太久,爸爸在等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跟她告別,是應該稱她為小姐還是女士,或者是叫她諾。於是,我匆匆忙忙地跟她說了聲再見,反正我想她也不是那種注重所謂社交禮節的人。在走出火車站前,我轉過身向她做了個告別的手勢。她站在原地,看著我離開。她空洞的眼神令我明白,她站在那裡,無人可等,沒有家,沒有電腦,無處可去。
這天晚上吃飯的時候,我問媽媽,那些年輕的女孩怎麼會流落街頭。媽媽輕輕地嘆了口氣回答我說,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不公平。我常常覺得,人在回答這一類的問題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兜圈子。但是這天媽媽的回答卻讓我很滿意。
我的眼前浮現著她蒼白的臉,她那雙因為消瘦而顯得格外大的眼睛,她頭髮的顏色,她粉紅色的圍巾,和她層層疊疊的外套下隱藏的祕密。一個藏在她心裡的祕密,她從來沒有向任何人訴說過。我想站在她的身邊,和她在一起。我躺在床上,後悔沒有問她的年齡。她看上去那麼年輕。
同時,她看起來像是真正了解生活的人。或者說,她了解生活中那些令人害怕的東西。
奧斯德里茲火車站,是我星期二和星期五放學早的時候,經常出沒的地方。
我喜歡來這裡看火車出發時,人們臉上流露出的種種情感。觀察人在各種情境下自然流露的感情是我的一大愛好。比如,足球比賽的時候,球員在進球以後互相擁抱,邊跑邊用手在空中做出各種手勢,一個接著一個把自己像沙袋一樣往草坪上摔出去。再比如,「誰將贏得一百萬」裡面那些女性參賽者,每次只要答對了問題,她們總是會把手放在嘴巴上做出驚喜狀,然後把頭往後面仰,開心地大叫起來,還淚眼汪汪的。
火車站裡人們的情感則通過眼神和手勢傳達著。有即將離別的...
目錄
為什麼要閱讀一流的文學作品? 4
認識一下故事裡的靈魂人物 8
•第1章 12
•第2章 17
•第3章 24
•第4章 27
•第5章 36
•第6章 44
•第7章 50
•第8章 62
•第9章 68
•第10章 73
•第11章 77
•第12章 80
•第13章 85
•第14章 90
•第15章 93
•第16章 98
•第17章 102
•第18章 106
•第19章 108
•第20章 115
•第21章 120
•第22章 125
•第23章 128
•第24章 133
•第25章 136
•第26章 141
•第27章 147
•第28章 151
•第29章 156
•第30章 161
•第31章 164
•第32章 170
•第33章 176
•第34章 180
•第35章 182
•第36章 186
•第37章 190
•第38章 195
•第39章 198
•第40章 201
•第41章 204
•第42章 206
•第43章 210
•第44章 215
•第45章 222
•第46章 226
•第47章 232
•第48章 236
•第49章 241
•第50章 246
•第51章 255
•第52章 258
•第53章 259
‧第54章 260
‧破碎美好的家庭神話 264
‧聽聽他們怎麼讚美這本書 268
為什麼要閱讀一流的文學作品? 4
認識一下故事裡的靈魂人物 8
•第1章 12
•第2章 17
•第3章 24
•第4章 27
•第5章 36
•第6章 44
•第7章 50
•第8章 62
•第9章 68
•第10章 73
•第11章 77
•第12章 80
•第13章 85
•第14章 90
•第15章 93
•第16章 98
•第17章 102
•第18章 106
•第19章 108
•第20章 115
•第21章 120
•第22章 125
•第23章 128
•第24章 133
•第25章 136
•第26章 141
•第27章 147
•第28章 151
•第29章 156
•第30章 161
•第31章 164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