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做人成功,學業、事業成功,愛情、婚姻成功,那麼自然而然的老來退化呢?要維持心智功能、身體功能、避免疾病發生;能安享天年,這樣才算是一生的真成功!
「生活功能」是測量老年健康狀況最重要的工具,而不要只看疾病的發生,更不要把老化
相關的症狀,過度詮釋為各種疾病。──林芳郁 /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要談「抗衰老」,不是單純只有身體的部分,心智的部分也非常的關鍵!──石曜堂 /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
當全世界一起面臨人類壽命越來越長,衍生出的疾病也越多樣化;針對這不可逆的老化結果,在所關注的問題中,很重要的是心智功能和身體功能的退化。
老化一直是人生無法避免的挑戰,50歲-65歲的熟年,攸關老來生活品質,常有許多年老的病人感嘆:「年輕的時候,沒人告訴我要怎麼面對老化這件事,不知道怎麼就變成這個樣子…」如果,你也不想老來才追悔,成功老化,是一門必學的功課。
人老化的過程,從嬰兒出生的那一天,便開始悄悄的進行從不間斷。生理性的老化,並不只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它始於器官組織成熟之後;所有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一般來說,大約在40歲左右,老化現象就相當明顯了,只是當事人願不願意去面對、和承認罷了。
世界衛生組織有所謂的「成功老化」模式:當年紀慢慢大了,維持一個好的身體功能之外,也要維持一個好的心智功能,人要活得長壽之外,也要活的頭腦清楚、行動自如。50-65歲,是進入慢性病的發病時間點,應該是在「治療性的生活方式的調整」都嘗試過了,不行才開始給藥。基本上慢性病是不會好,所以要做的事情,是能預防便預防,或是減緩發病。
熟齡這個階段,大部分的朋友沒有時間或精神關心自己,等到了退休年齡,雖然有了時間可以多關心自己,但有不少狀況都已經產生,令身為高齡專科醫師的陳亮恭主任頗為感慨,所以衍生出寫這本書的動機,希望能傳遞給熟齡階段的讀者們,一些真正疼惜健康的概念。
50歲之前的人,即便感受到體力是不如前了,也不太肯去承認「老了」這回事。等動則痠痛疲勞上身、越來越不耐操、不太能熬夜、酒量越來越差、對房事越來越興趣缺缺……等想到是不是該去做個健康檢查時,該有的毛病,大概都有根底了,如果再不當回事,不去預防或延緩發病,年紀越大是越跟自己過不去。
※ 坊間在賣的一些「癌症腫瘤指標」的套餐健檢,即便是昂貴所費不貲,實質上是沒有意義、是浪費錢的。為什麼?
※ 現在很流行做「正子掃瞄」去找癌症,為什麼醫生不建議?
※ 幾乎國人十大死因當中,每一個都是男生比女生高,只有糖尿病,是女生過50歲之後,比男生高,為什麼?
※ 一般人以為需要長期照顧的,是中風或是失智的病人,其實骨骼相關疾病所造成的長期照顧需求也非常的高。一樣的痠痛,又怎麼知道問題是出在骨頭?關節?肌肉還是韌帶?
※ 現在醫界講肥胖症,已經很少單純去講身體的質量指數BMI了,現在要講得是「身體組成」。什麼叫「身體組成」?
※ 四五十歲,開始覺得有須要保養了,吃保健食品要更小心了。因為可能吃到七八十歲,累積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久,你怎麼知道吃進是對的成份?
※ 當看過非常多醫生,卻無法解除頭昏頭痛、胸口悶、喘不過氣、快昏倒、這裡痠、那裡痛毛病,接著醫生要你去看「精神科」時,能接受嗎?
※ 記性退化≠失智,怎麼簡易自我分辨?
※ 運動也要有「處方」,低阻抗運動你做了嗎?
※ 慢性病,一定先要有3- 6個月緩衝的生活調整,一定要積極的先去做,這叫「治療性的生活方式的調整」。醫生有告訴過你嗎?
行政院經建會推估報告:
2016年,老年人與15歲以下,幾乎同為302萬人,約占總人口總比13%。
2018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14%,達到國際所稱「高齡社會」 。
2026年,比例超過20%,到達「超高齡社會」 。
2051年,老年人口將占36.97%,代表每3位國民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
一本三四年級生必讀,五年級生要讀,六年級生該有所準備的健康生活書。
作者簡介:
陳亮恭
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主任
榮獲中國時報針對「台灣潛力一百」各行各業菁英遴選,陳亮恭主任是醫療體系中,
唯一獲選的醫師。
資歷: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老人醫學科召集人
英國牛津大學臨床老人醫學科訪問學者
台北市政府長期照護諮詢委員會委員
和藹可親的笑容,讓老人家願意把病痛、把心事,都一股腦的交給陳亮恭主任。他仔細
聆聽的專注,給了老人家很大的安全感。
難得「少年」醫師在疾病之外,設身處地的和老人家打成一片,看多了對人人都躲不掉
的衰老退化,讓陳亮恭主任站出來,告訴大家,面對老年,不但要有心理建設,還有些功課,
一定要懂要會做的。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當熟年來敲門
林芳郁 /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生活功能」是測量老年人健康狀況最重要的工具,而不要僅看疾病的發生,更不要把老化相關的症狀,過度詮釋為各種疾病。
人口老化是全世界共同的現象,目前全世界人口平均年齡最高的區域在西歐,而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區域在亞洲。以歐洲的經驗看來,人口老化多半與經濟發展、公共衛生改善、醫療照護提升同時發生,是一個社會整體的轉變。
民眾看待老年人與老化的心態也逐漸轉變,然而社會氛圍的轉變,是最需要時間的工程。台灣目前最欠缺的就是這樣的時間來面臨變革。台灣在2025年,也就是距離本書出版的14年後,老年人口將正式突破20%,人口結構將與現在的日本相仿。
成功老化,是世界上對於人口高齡化,所提出的突破性觀念:年齡日長的時候,如果能夠維持身體功能、維持心智功能、避免疾病發生並能享受生活,那就是一個成功的老化模式。倘若能更積極活躍的參與社會,那便可以稱之為「活躍老化」。
雖然這些名詞看來籠統,但相當明確的指出了人們在面對老化時候的重要觀念。也與世界衛生組織對於老年人健康的描述相當一致,也就是說,「生活功能」是測量老年人健康狀況最重要的工具,而不要僅看疾病的發生,更不要把老化相關的症狀,過度詮釋為各種疾病。面對疾病的治療,多少也需考量病患的年齡與生活功能,方能提供最有效且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健康照護。
亮恭在這本書中針對「成功老化」的概念,有很深入的敘述,用深入淺出的概念說明,讓讀者能更正向的面對自己的老化。
這本書主要切入點非常的具有意義,針對的是50歲左右的熟齡族群,因為他們正是許多慢性病的危險因子,逐漸轉變成疾病的關鍵時期。
由於工作的關係,這個年齡層的民眾,對於健康的關注應逐漸提升,著重危險因子的介入,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民眾對於健康檢查的觀念也應有所理解,亮恭將現代的健康檢查描述為「軍備競賽的經濟議題」,是非常有趣的觀念。確實各種健康檢查的產品多如天上繁星,民眾常誤以為只要完成某些簡單的檢查,就可以將所有疾病都檢查清楚,這確實是危險的概念。深信讀者能在亮恭深入淺出敘述中,對於健康檢查有更深入的理解。
亮恭今年獲選中國時報60年社慶,針對我國各行各業所遴選的「台灣潛力一百」,該項甄選鎖定國內40歲以內的各行各業菁英,請他們談談自己與未來,據悉亮恭是醫療體系唯一獲選的醫師。這除了代表他本身的努力之外,也代表社會對於人口高齡化的議題已相當重視,亮恭肩上的責任也更重了。
我常在各個場合推薦亮恭在高齡醫學發展的成就,近5年來他就發表了八十餘篇的國際醫學論文,還寫了幾本書,他的精力充沛著實令人印象深刻。但更重要的是他發展高齡醫學的使命感,在創造「高齡友善健康照護體系」(age-friendly healthcare system)上相當的努力,而他這本書針對熟齡的讀者,更是深化預防醫學的概念,相當值得推薦。
老態龍鍾,是這麼來的
石曜堂 /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
自從德意志帝國的宰相俾斯麥,在一百多年前規定公務員須於65歲退休,輾轉的定義出了老年人的歲數。
一百多年過去了,人類的平均壽命由當時的近七十歲而目標突破八十,顯見所謂的「老年人」,在這兩個時代中應具有迥然不同的意義。
因此如何面對老化,便成為了國家社會與個人的重大議題。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高居世界第一,快速老化的社會現象將是世界上一段獨特的歷史,這段歷史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值得記載的見證。
亮恭在本書中深入淺出的介紹了「成功老化」的概念,更針對五十歲左右的熟齡族群提出建議,這是非常正確的切入點。
對於如何維持老化過程中的身心功能,亮恭有相當深入的敘述與建議,也是針對「成功老化」的具體實現。尤其是提到維持身心功能的部分,要談「抗衰老」,不是單純只有身體的部分,心智的部分也非常的關鍵。要談「抗衰老」,不是單純只有身體的部分,心智的部分也非常的關鍵。
亮恭針對「肌少症」有相當篇幅的敘述,這是一個近一二十年內產生的觀念,一個令人感到振奮的醫學進展。骨骼肌質量與力量的降低,是老化過程當中相當關鍵的現象,也與所謂的「老態龍鍾」有相當直接的關聯,而不同於一般的器官老化,肌少症是可能可以積極改善的現象,這樣的抗老化治療潛能令人感到振奮。
認識亮恭是偶然的機緣,他在許多國內外的研討會上報告他的研究成果與理念,是一個非常令人感動的年輕人。他對醫療照護體系,以及人口老化的相關議題,有相當深入的研究,許多觀念也讓我非常的感佩,以他的年齡與歷練,能夠對於醫療照護以及照護體系具有如此宏觀的看法,著實不易,也是一個相當值得推薦的年輕學者,這本書的內容也相當值得細細品味。
名人推薦:當熟年來敲門
林芳郁 /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生活功能」是測量老年人健康狀況最重要的工具,而不要僅看疾病的發生,更不要把老化相關的症狀,過度詮釋為各種疾病。
人口老化是全世界共同的現象,目前全世界人口平均年齡最高的區域在西歐,而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區域在亞洲。以歐洲的經驗看來,人口老化多半與經濟發展、公共衛生改善、醫療照護提升同時發生,是一個社會整體的轉變。
民眾看待老年人與老化的心態也逐漸轉變,然而社會氛圍的轉變,是最需要時間的工程。台灣目前最欠缺的就是這樣的時間來面臨變革。台灣在202...
章節試閱
癌症,幾乎沒有簡單的篩檢工具
癌症長期占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名,自然是民眾相當關心的議題,但是現在的疾病診斷工具日新月異,各種癌症檢查工具多到難以數計,究竟哪種策略是最有效的做法呢?
過去推薦以肺部的X光來篩檢肺癌,但有研究報告指出,雖然X光可以篩檢出無症狀的肺癌,但常常已經是第二期以上。雖然說:「無論如何總比第四期才發現好。」但第一期的肺癌治療成效良好,幾乎可以追求「治癒」的目標,所以肺癌篩檢,自然必須以初期癌症為目標,但這樣的目標卻無法以簡單便宜的檢查達成,必須以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來達成。
既然花精神、花時間、花了錢去做健檢,當然希望在非常早期就能發現,而且這個早期,是發現到經過治療之後,病是可以「治癒」的。如果說,發現的是不能治癒的「為時已晚」,那又何必多此一舉?
早期肺癌,是可以被視為可治癒的疾病。目前肺癌成為國人癌症死亡數一數二的疾病,死亡率這麼高的原因,很大部分因為沒有早期診斷,也就自然無法早期治療,治療結果也就比較不理想。
有不少醫生會建議:「如果你在意的是肺癌,你可能要選擇的健檢工具,至少是做個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這類的工具,才能夠較為有效的找到1公分以下的癌症。」
以國人常見的肝癌來說,肝癌有很明確的危險因子:肝炎,病毒性肝炎(B肝跟C肝)。要預防肝癌,除非說是基因突變,或是黃麴毒素等其他特殊因素所造成,基本上預防的手段,要從B肝跟C肝著手。只要B肝跟C肝有定期在追蹤,肝癌就可以早期發現。
國人常見的胃癌,幾乎是沒有辦法不靠胃鏡診斷,胃癌、大腸癌,都是必須靠內視鏡去明確診斷的癌症。腹腔的癌症,對年紀比較大的人,比如說胰臟癌,是較容易被忽略的。一般的健檢,受限費用額度之下,健檢只能做腹部超音波,肚子的超音波,對於胰臟大概最多最多看到三分之二,有一部分的胰臟,是看不到的。
胰臟的位置比較特殊,會躲在腸胃的後面,因為腸胃裡面都是空氣,超音波只要遇到空氣,就不好看進行判斷。很多時候胰臟癌,通常因為膽管已經塞住,發生黃疸後才發現,而胰臟癌的死亡率也非常高,主要也是因為診斷工具的限制。
一般人以為會黃疸的原因,是因為肝臟的代謝能力出了問題,比方肝臟衰竭、肝硬化沒有錯,可是還有另外一種黃疸,叫做「阻塞性」的黃疸。因為膽汁是肝臟製造的,正常的時候會流到膽管,然後在膽囊儲存再排出,到進入十二指腸,從腸胃當中排掉,可是因為胰臟在十二指腸頭的那個部分,就把膽汁擋住了,所以會造成阻塞性的黃疸。
病人如果是因為阻塞性的黃疸就醫,往往抽血時,肝功能也有問題,很多人也是因為黃疸而做肝膽方面的檢查,才發現問題出在胰臟。問題是胰臟癌把膽管的管子堵塞了,那當然也可能屬於膽管癌,兩種都有。這跟一般因為肝臟發炎、細胞破壞所造成的黃疸不一樣,但是基本上都是肝膽的問題,都可以從肝膽科的求診中檢查得出來。
早期診斷的意義應該這樣說,如果你今天在意的是癌症預防的話,幾乎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就可以篩檢得出來的。坊間在賣的一些癌症腫瘤指標的套餐健檢,即便是昂貴所費不貲,實質上是沒有意義、是浪費錢的。
癌症腫瘤指標,是用來追蹤不是健檢判讀用
如果個人在意的是癌症篩檢,與其要做的,應該要要求更多的診斷率,能夠告訴你最精確答案的東西。
為什麼癌症指標不能拿來判讀用?
癌症指標是高,也不能跟你講:「一定是癌症!」
癌症指標不高,也不能跟你講:「沒癌症風險。」
大家都聽過一些鬧上媒體的新聞事件:花了大錢,做了腫瘤指標,報告正常;後來發現身體不適,一進醫院檢查,結果竟然已經是癌症末期。
就學理上來講,教科書上就很明白的說:「癌症腫瘤指標是拿來追蹤癌症治療結果之用」這是很明確的,只有一個腫瘤指標(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是有公共衛生的證據支持其做為癌症篩檢的工具。
在台灣因為肝病多,大家會常去講「胎兒蛋白」,其實關鍵還是在於個人有沒有肝炎?有沒有肝硬化?也有很多肝癌病患的胎兒蛋白並不高。
肝癌指標檢查重點在於:
當你有B肝或C肝的時候,定期性的檢查就應該包含:「肝功能」,「胎兒蛋白」跟「超音波」。
單純一般沒事的人,去抽個胎兒蛋白,意義是不大的,也許偶爾你曾聽到:「誰誰誰胎兒蛋白很高,透過這個診斷發現肝癌,一定沒有錯。」可是可能做一千個,才會遇到一個,是不符合經濟效益的。
「腫瘤指標」做什麼用的?是已經被診斷出得了某一種癌症,然後去抽一個這個癌症相關性的指標當基礎;在手術完成之後,去看這腫瘤指標的變化,用來評估治療的成效。比方說,發現本來腫瘤指標比較高,治療之後就降下來了。未來追蹤,發現它又高起來了,就能藉此懷疑,是不是病情復發?
腫瘤指標是拿來追蹤用的,不是拿來診斷用的。坊間有很多的健檢中心,光用這些各種癌症腫瘤指標,動輒收取好幾千塊的費用,其所能夠提供的訊息,是非常非常有限的,更何況其中也有一些「假陽性」,比如大家去抽CEA,CEA高之後,就會被建議再多做東、多做西的追加個不停。
CEA是腫瘤指標的一種,滿常見的,肺癌、胃癌、大腸癌、卵巢癌等,CEA都有可能會高,不巧就是CEA牽涉到太多的癌症,會造成後續檢查上的困擾,更何況抽菸的人,本身CEA也會高。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一些病人,在健檢中心拿了一個報告:CEA高!然後就被要求做東做西,做到最後也沒答案,但是就高,健檢中心就告訴你:「CEA高!」,你就在那邊窮緊張、很緊張到寢食不安、反到嚇出病來。所以我們要強調,癌症健檢不是那種很簡單,給一個套餐就可以解決的。
癌症健檢:
是必須要先跟你原本的醫生商量過,就你個人目前的體能評沽,哪些項目?是須要特別追蹤的?要做有目標性的檢查,必須做到什麼地步?這才是有意義的。
關於「正子」檢查
現在很流行做「正子掃瞄」去找癌症,這個部分目前也不是那麼建議。不是它不準,正子在找細胞代謝的異常是相當準確的,但也是「正子掃瞄」最大的困擾。
正子檢查找「細胞代謝的異常」是指:
看的是細胞層次,不是看什麼腫瘤1公分、2公分大小;正子看的是細胞代謝是否正常,藉此判斷病灶惡性與否。
正子檢查的缺點是什麼呢?因為敏感,那尤其是用在肝臟,因為肝臟是新陳代謝、醣分儲存很多的地方,在肝臟很容易會出現假陽性。會產生報告顯示受檢者在肝臟的代謝不正常,然後就會有很多人這個做完以後,又去做電腦斷層、做核磁共振、做血管攝影……等等,但實際上卻看不到可見的病灶。
有很多時候正子的問題出在這裡,比如說報告顯示出,肺部某一個地方有一個可疑「代謝性的異常」,可是現有其他的診斷工具,卻是看不到的,那又不可能動個手術,以防萬一的就把它給全切了吧?
健檢目的,有沒有後續的治療可以配合
當你去做健檢的時候,不是只講究報告夠不夠多樣化?準不準?還要去考慮的是,萬一有問題發生,後面有沒有什麼完整的治療可以配合?所以一個最好的、最完整的健檢策略應該是什麼?在健檢之前,應有一個專業醫師,先你一起做兩件事情:
健康風險評估
每一個人的家族、遺傳,或是生活習慣、環境、個人的檢康的狀態,都有不同的風險,所以最完整的,應該是先做一個健康風險評估。評估完了,大概知道應該有什麼問題,哪一個方面的疾病風險是比較高的,然後安排合適的工具。
比如說,因為家族的關係,可能大腸癌的風險很高,這時候去驗個「大便潛血」,或許不足以解決你的疑慮,因為家族病史的關係,是須要做到「大腸鏡」的地步。因此你便知道,在健康風險評估方面,要選擇什麼樣適當的工具,來滿足你對健康的要求。
有了這個合適的工具,不是越貴越好,不是好像聽起來越神奇越好,而是要去考量,萬一真的診斷出什麼毛病來,跟後面的治療有沒有相關?
健檢的風險評估,很多健檢中心採取的策略就是:「軍備競賽!」我什麼東西都有,我跟客戶講我能做多少項,強調的是健檢中心能端出多豐富的菜色!可是那些項目可能對受檢者來講,不是依照你個人做的風險評估。
理論上健應該是這麼做的:從家族分析,你家有多少人高血壓、糖尿病……輸入你的指標,像身高、體重、有什麼病史,有沒有抽菸……就會看到你未來發生某個疾病的風險是多高?從這裡面可以計算出來,對你將來影響健康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可能是抽菸、可能是高血壓、可能是什麼……並據此來安排檢驗。
從台灣醫生專科的背景來看,專門針對預防保健的就是家醫科,其他科別醫生的訓練,是針對一般專科疾病的治療跟診斷。台灣又比較特殊,是什麼科醫生都可以去開醫院、診所,所以診所會有很多種。民眾如果想做比較明確的健康風險評估,先找家醫科,經過風險評估之後,然後由家醫科轉介去看某一個科別,是不容易出錯的。
國外是真的是有「量身訂做」的健檢,如果個人已知有些風險很高的疾病,花再多錢追蹤都值得做,有些則不太需要的。在台灣健檢的套餐,你明明就好端端的沒事,也沒有危險性行為,幹嘛每年都要驗梅毒?已經是B肝、B型肝炎了,已經知道你是B型肝炎,要去追蹤的,應該是胎兒蛋白或是超音波檢查。
可是每一年都抽一次B肝的表面抗原,意義何在呢?大部分健檢受限套裝,沒有辦法更動,很多人是做不到理想的、該有的健檢。
我的建議通常都會是這樣:
找一個有訓練背景的家醫科的醫生,去決定你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哪些項目?
當然在市場上的產品,可能沒有辦法全自由選擇,起碼可以知道優先順序,哪一些問題應該要先做?即便費用是高的,也應該要做。
假設家族的大腸癌風險很強,就不要指望說,只驗一個糞便潛血就好了,因為即便這麼做,也安不了你的心,因為詳細健檢是自費的一個商品;是看民眾願意為自己健康,花多少錢的問題。
40歲以上成人,可以使用健保的預防保健項目,但問題出在項目可能不如期待,健保健檢,是站在全民的立場去考慮的,所以能做的項目就是肝腎功能、膽固醇、血脂肪,血糖,驗尿、貧血、血小板數量等這些項目,高低密度膽固醇並沒有包括。血糖、膽固醇、血脂肪檢驗,則是給一些訊息,提醒民眾接下來,要再做什麼預防或治療。
癌症,幾乎沒有簡單的篩檢工具
癌症長期占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名,自然是民眾相當關心的議題,但是現在的疾病診斷工具日新月異,各種癌症檢查工具多到難以數計,究竟哪種策略是最有效的做法呢?
過去推薦以肺部的X光來篩檢肺癌,但有研究報告指出,雖然X光可以篩檢出無症狀的肺癌,但常常已經是第二期以上。雖然說:「無論如何總比第四期才發現好。」但第一期的肺癌治療成效良好,幾乎可以追求「治癒」的目標,所以肺癌篩檢,自然必須以初期癌症為目標,但這樣的目標卻無法以簡單便宜的檢查達成,必須以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來達成。
...
作者序
成功老化的關鍵
陳亮恭 自序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希望大家可以維持身體功能、維持心智功能、避免疾病以及享受生活,這樣,就可以成功老化。
從事高齡醫學的發展,轉眼也六七年了,很多時候會覺得病人很可惜,如果早些年,能夠先多懂些預防保健、或是對於老化的認識,可能許多病況並不會發生。
在高齡醫學中心實際照護的病患,年紀多在八九十歲。醫療上當然需要特殊的照顧服務方式,特殊的預防保健策略更不可少。常遇到很關心自己健康的老人家,拿著每年的健康檢查報告,十分在意每一項數值的變化,固然很多是與正常老化有關所造成的,但也有不少病情是在熟年期便可加以預防和警覺的。
熟齡這個階段,大部分的朋友沒有時間或精神關心自己,等到了退休年齡,雖然有了時間可以多關心自己,但有不少狀況都已經產生,令身為醫師的我頗為感慨,所以衍生出寫這本書的動機,希望能傳遞給熟齡階段的讀者們,一些真正疼惜健康的概念。
尤其是面對健康檢查的選擇與解讀報告時,能夠多一點的認識;也希望這個階段的朋友,可以積極的從事適齡適量、促進和維護健康的各種活動。我們可能改變不了我們的體質,但是可以藉由健康的生活習慣養成,改變我們疾病發生的時間,讓身心的健康同步成功老化。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成功老化」理論的架構中,是有可以具體實現的部分,這是過去比較少被提及的關鍵。全世界一起面臨人類壽命越來越長,衍生出疾病也越多樣化;針對這不可逆的老化結果,在所關注的問題中,很重要的是:心智功能和身體功能的退化;這裡面包括了失智症、腦中風與憂鬱症的防治。
失智症的防治,是目前全世界非常關注的健康議題,可惜國內做得較少,不僅對於失智的診斷與治療還不足,更欠缺整體性的社區防治策略。而熟齡的讀者朋友,除了要關心自己的父母之外,也必須注意自己的狀況,多從事腦力激盪、思考等的自我鍛鍊,整天無所適事閒晃,未必是「享清福」。
維持身體功能的部分,應測重骨關節與肌肉的健康,過去針對「骨質疏鬆」與「退化性關節炎」,雖然談得很多,但是有一個與之相關的全新議題,日漸受到重視,大家也不可輕忽,就是「肌少症」。
顧名思義就是,骨骼肌的減少與力量的衰退,這對我們的腰痠背痛,有著極大的影響,是近年全世界醫界相當熱門的議題。與許多疾病不同的是,「肌少症」是一個可以積極介入、而改善病情的;並非像過去許多的疾病,等到診斷確定後,幾乎少有方法可以扭轉,但「肌少症」是可以有效的改善與預防,這也是某種角度、很實際的的抗老化,相當值得重視與積極處理。
這本書的完成相當辛苦,因為近年來的工作負擔已經非常大,幾乎也沒辦法騰出時間撰寫健康書,大塊文化的劉小姐多次造訪,展現出很大的誠意,才讓這本書能夠成功面世,希望這本書提供的訊息,能夠讓讀者朋友,得到較為科學化的養生概念,也讓步入高齡化社會的大家,人人都能夠成功老化,安享天年。
成功老化的關鍵
陳亮恭 自序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希望大家可以維持身體功能、維持心智功能、避免疾病以及享受生活,這樣,就可以成功老化。
從事高齡醫學的發展,轉眼也六七年了,很多時候會覺得病人很可惜,如果早些年,能夠先多懂些預防保健、或是對於老化的認識,可能許多病況並不會發生。
在高齡醫學中心實際照護的病患,年紀多在八九十歲。醫療上當然需要特殊的照顧服務方式,特殊的預防保健策略更不可少。常遇到很關心自己健康的老人家,拿著每年的健康檢查報告,十分在意每一項數值的變化,固然很多是...
目錄
目錄
序
當熟年來敲門 / 林芳郁
老態龍鍾,是這麼來的 / 石曜堂
成功老化的關鍵 / 陳亮恭
第一章:老來,想擁有什麼樣的生活品質
什麼時候開始感受到老 / 癌症,幾乎沒有簡單的篩檢工具 / 癌症腫瘤指標,是用來追蹤不是健檢判讀用 / 關於「正子」檢查 / 健檢目的,有沒有後續的治療可以配合 / 妳,為什麼不耐餓了
第二章:腰也痠來背也痛
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 / 壓到神經的不一定是骨刺 / 骨本存褶 / 肌少症 / 最常見的骨關節退化
第三章:壓抑,真的會憋出病
身心症 / 男人的說不出口 / 女人的安全感確立 /記性的退化 / 失智的十大警訊 / 預防失智 / 中風的預防
第四章:動則得「救」
運動處方 / 低阻抗運動 / 運動習慣養成的關鍵 /肌肉是這樣在退化的 / 運動前後該怎麼吃 / 製造運動機會
第五章:慢性病用藥之外
治療性的生活方式調整 / 延緩先天慢性病體質的發病 / 吃安眠藥的理由 / 飲食的過與不及 / 醫囑該怎麼聽
目錄
序
當熟年來敲門 / 林芳郁
老態龍鍾,是這麼來的 / 石曜堂
成功老化的關鍵 / 陳亮恭
第一章:老來,想擁有什麼樣的生活品質
什麼時候開始感受到老 / 癌症,幾乎沒有簡單的篩檢工具 / 癌症腫瘤指標,是用來追蹤不是健檢判讀用 / 關於「正子」檢查 / 健檢目的,有沒有後續的治療可以配合 / 妳,為什麼不耐餓了
第二章:腰也痠來背也痛
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 / 壓到神經的不一定是骨刺 / 骨本存褶 / 肌少症 / 最常見的骨關節退化
第三章:壓抑,真的會憋出病
身心症 / 男人的說不出口 / 女人的安全感確立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