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向來被視為神聖的知識殿堂
如今卻淪為金錢與欲望的醜惡世界《第十一誡》是黃梵的第一部長篇小說,2003年發表出版後立即引起熱烈反響,在網路上被看作是書寫年輕知識份子校園青春懺悔錄的傑作,在文壇被稱為是描繪知識份子的當代經典,故事的破壞性極為強烈,諸多反抗體制的小說作品當中,《第十一誡》勢必會給台灣讀者投下一顆威力驚人的震撼彈!
這本小說為我們描繪出一副經典的扭曲的知識份子心靈地圖。傳統知識份子的道德優勢在一個尊崇物質的年代徹底淪喪。小說中的知識份子的淪喪具有共性:無論是那個和小姐共度良宵而放棄公證的班級主任,喜歡偷窺女廁所滿足性欲的老李,還是被情欲折磨得欲火焚燒的慎教授,他們的精神景遇都可以概括為:勇敢地沉淪,並享受沉淪的快樂。而知識份子特有的先鋒性與啟蒙性,都成為這種沉淪的附屬品。小說的語言犀利、幽默,充滿著反諷和一針見血的勇氣。
故事中的人物:姜夏、齊教授、教授夫人,他們的沉重肉身在作者無動於衷的語氣中得到了冰冷的解脫,而我們呢,也許,欲望的長途跋涉才真正開始:我們跟姜夏及教授們一樣,有金錢之欲、名聲之欲、情感之欲、肉體之欲,很難拒絕魔鬼的誘惑。
一個是在炮彈研究領域享有盛名的齊教授,除了無窮無盡的工作精力,還有著異常旺盛的性欲,與攝影師和學生有染,直至醜聞暴露,聲名塗地;一個是剛剛大學畢業便遭遇分配貓膩的倒楣的優秀學生薑夏,幾經周折終於謀得了一個助教的名額,在齊教授的手下辛苦奔走,一邊對風情萬種的師母無限遐想……小說兵分兩路,從容不迫地展現了學院體制內翻雲覆雨,爾虞我詐,色欲迷離的眾生態。而教授與學生這兩條線又似乎是關於輪回的一個隱喻:姜夏的今天便是齊教授的昨天,齊教授的今天便是姜夏的明天。在這個輪回中總是有掌握分配大權的貪色跋扈的班主任,直接受害變得冷漠偏執的女學生;也有心計深沉手腕靈活的同學,懵懂無知任人玩弄的女朋友;還有窺視女廁所的單身漢老師……男男女女,情色翻飛,人欲橫流。在這個輪回裏,面對欲望怪獸,愛情顯得蒼白無力而捉摸不定的;親情也像經過了稀釋般寡淡無味。小說中碌碌的人們似乎都像迷路的小獸陷入了情欲的泥淖,越掙扎陷得越深;又像密密麻麻亂飛亂撞的渺小飛蟲,或誤撞欲望之網,翅翼撲扇得越厲害捆縛得越緊;或奮不顧身得投向火焰,越是烈火焚情越靠近灰飛煙滅。
作者用黏稠的筆調和沉滯的顏色為我們描繪出一副經典的扭曲的知識份子心靈地圖。傳統知識份子的道德優勢在一個尊崇物質的年代徹底淪喪。這種知識份子的淪喪具有共性:無論是那個和小姐共度良宵而放棄公證的班級主任,喜歡偷窺女廁所滿足性欲的老李,還是被情欲折磨得欲火焚燒的慎教授,他們的精神景遇都可以概括為:勇敢地沉淪,並享受沉淪的快樂。而知識份子特有的先鋒性與啟蒙性,都成為這種沉淪的附屬品。
作者簡介:
黃梵
1963年生,湖北省黃岡人,定居南京,現任南京理工大學詩學研究中心教授,指導文學與藝術課程。
2004年因出版批判大學(高等學校)的長篇處女作《第十一誡》引起強烈反響,黃梵被迅速推為「後新生代」代表作家。該小說當年一亮相,就被網路視為寫年輕知識份子校園青春懺悔錄的當代傑作,至今仍被網路公推為80後青年應讀的兩本國內小說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南方禮物》,短篇小說集《女校先生》,詩集《南京哀歌》等。
作品見於《人民文學》、《鐘山》、《山花》、《作家》、《大家》、《花城》、《北京文學》、《青年文學》等國內各核心文學期刊、年度小說最佳選本。作品被譯介至海外,已有英國、美國、德國、義大利、希臘多國語言譯本,2011年應邀來台參加兩岸文學創作交流計畫。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宇文正 聯合報副刊主編
許榮哲 耕莘青年寫作會文藝總監
吳鈞堯 幼獅文藝主編
洪淑苓 台灣大學台文所所長
焦桐 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黃梵的文字有一種耐人尋味的美:均衡、緻密而充滿暗示性。《第十一誡》的魅力和成就,不僅得益於敘事語言的卓然風采,也受惠於作者對現實的冷靜觀察和洞幽燭微。──格非
我一直認為《第十一誡》是當代小說創作中的一部非常獨特的作品。可惜它的成就與引起的反響不成比例。但我想,隨著時間的流逝,《第十一誡》不僅不會淡出人們的視野,可能還因為遲早有一天這樣的主題的再次呈現,而進入我們文學的中心。──汪政
黃梵的小說深具冷色的幽默和充滿詰問精神的沉思,他對當代知識分子複雜而隱秘的內心,作了精微的省察,對知識生活背後的靈魂沉浮,也有銳利的揭示。加上他簡約,節制的敘事,細密、精準的語言,共同塑造了《第十一誡》作為優秀小說的獨特面貌。──謝有順
與其說《第十一誡》呈現給我們一個道德的地獄,倒不如說它探尋了一種可能的人類生存情境。慢性中毒的陰鬱氛圍育出冷靜的瘋狂。主人公最終毀滅性的選擇留下的既是一個人性之謎,也是一個人性之誡。──唐曉渡
媒體推薦:宇文正 聯合報副刊主編
許榮哲 耕莘青年寫作會文藝總監
吳鈞堯 幼獅文藝主編
洪淑苓 台灣大學台文所所長
焦桐 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黃梵的文字有一種耐人尋味的美:均衡、緻密而充滿暗示性。《第十一誡》的魅力和成就,不僅得益於敘事語言的卓然風采,也受惠於作者對現實的冷靜觀察和洞幽燭微。──格非
我一直認為《第十一誡》是當代小說創作中的一部非常獨特的作品。可惜它的成就與引起的反響不成比例。但我想,隨著時間的流逝,《第十一誡》不僅不會淡出人們的視野,可能還因為遲早有一天這樣的主題的再次...
作者序
我在寫這部小說時,內心混合著一種身臨地獄的激情。我經常把自己給遺忘了,在確立人物的過程中,我便成為書中的人物。由於人們讀小說時,堅持小說裏那些不堪的場景,就是作者生活的秩序。所以小說發表出版後,我面對的景象是可怕的。一些人為了消遣,甚至像一股昏暗的風在同事和友人中間打旋,以便把書中那些地獄式的人物,與所謂的生活原型對應起來。人們只知道罪孽是不可饒恕的,但並不知道罪孽來自何處。我認為這是人們最難理解的一點。說每個人的內心裏都藏著罪孽的高山,等於向人們散佈躺在火裏是安全的。難怪國內某些知識份子讀後大為惱火,氣憤我忘了“知識份子是有良知的”這個先驗假設。更有人甚至準備做一件“高尚的事”,對我“褻瀆”了同事友人或知識份子,他準備以官司相報。我面對的就是這樣的中國式邏輯:一方面說我寫的中國知識份子不真實,沒有擺脫虛想,另一方面又伸長脖子在小說之外找出一個個原型。
好在小說發表出版以來,是日益增多的知音幫我消除了各種潛在的困難。據說我差點踏上的一顆官司地雷,就被一位身居領導職位的知音化解了。有了他們,我就不用證明在探究人性方面,我還算得上是一個實在的人。至於整個作品體現出的某種迷惑感,我相信雖然對別的心靈並非有用,但它確實能讓我們抗拒或脫離一些先驗的假設。
我在寫這部小說時,內心混合著一種身臨地獄的激情。我經常把自己給遺忘了,在確立人物的過程中,我便成為書中的人物。由於人們讀小說時,堅持小說裏那些不堪的場景,就是作者生活的秩序。所以小說發表出版後,我面對的景象是可怕的。一些人為了消遣,甚至像一股昏暗的風在同事和友人中間打旋,以便把書中那些地獄式的人物,與所謂的生活原型對應起來。人們只知道罪孽是不可饒恕的,但並不知道罪孽來自何處。我認為這是人們最難理解的一點。說每個人的內心裏都藏著罪孽的高山,等於向人們散佈躺在火裏是安全的。難怪國內某些知識份子讀後大...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