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mazon讀者五顆星推薦★★★★★
三個技巧,人人聽懂你的話!
「老是雞同鴨講,令人火大!」
「怎麼講半天,對方還是聽不懂!」
「老闆到底是要我做什麼?」
溝通問題無所不在,究竟該如何解決呢?
解決七萬人傳達障礙的諮商師親自現身說法,讓你輕鬆成為溝通高手!
只要一點點的改變,從「說」、「聽」、「看」三個習慣著手,你的想法、建議、優點,就很容易傳達給周遭的人,讓你在溝通時省時省力,大幅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只要小小的改變,一夜之間,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完美的溝通,目的在於「傳達」,因此重點不是「自己說了什麼」,而是「別人聽懂了什麼」。
掌握「傳達」訣竅,溝通輕鬆順利!
◎將事情拆解成「自己」、「對方」、「訊息」
徹底了解自己想說的是什麼、對方接收到的是什麼、訊息所要傳達的內容和目的是什麼!
◎理解「頭腦的落差」和「心理的落差」存在與每個人之間
你所說的話,對方覺得聽懂了,實際上他可能搞錯方向。
看清人與人傳達過程中的隱形落差,讓你對症下藥,解決溝通不良的病症!
◎改變你的「說」、「聽」、「看」習慣!
陳述事情時,你該想的是對方能否真正理解,而不是自己講完收工結束;
聽別人說話時,你該做的是從中了解對方想說的,而不是顧著無意義的附和;
和別人初次見面,比起暗自在心裡評判對方,替自己塑造好形象更加重要。
有效的傳達,讓你做什麼都事半功倍、輕鬆順利!
無論你是想要讓會議有效率地進行、與人輕鬆對話,還是想聽懂老闆的話、交代下屬好好辦事,甚至讓團隊能力好好發揮、增進你的人際關係,你都必須知道如何「正確的傳達訊息」!
讓傳達零落差,溝通無障礙!
無論是會議、斡旋、商談、簡報,只要是溝通上的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作者簡介:
稻增美佳子
人力資源學院(HR Institute)副社長、諮商執行顧問。在商業突破研究所大學(BBT)擔任經營學教授,負責「企業研究」。
企業諮商之外,開發「Know How, Do How」的研習課程,目前亦致力於社會事業,為人力資源學院一系列商管書的主要執筆人之一。
以諮商師的身分,幫助聯結公司內部利害關係不同的員工;以一個研究所教授的身分,在網路上教導學生如何清楚明白地表達個人意見、用英文聯結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筆譯‧口譯‧對話);以一個義工的身分,幫助不同集團、不同人士之間相互溝通。
作者作為一個教授溝通技巧的講師,輔導人數超過七萬人,而從長達十八年的經驗,作者更發展出獨特的溝通技巧。本書即為作者的教戰守則,首度公諸於世。
譯者簡介:
黃毓婷
成長於北海岸的山城基隆。
喜歡讀,能夠寫,並且熱愛生活。
章節試閱
序章 培養溝通的三個習慣、六個方法(摘)
1.把事情拆開來思考
將事情拆解成「自己」、「對方」與「訊息」的話……
明明已經說得口沫橫飛了,對方還是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或者,自己說過的話完全被對方曲解……
發生這種事真的很讓人喪氣吧!
到底為什麼會溝通不良呢?
溝通不良時,再怎麼懊惱也是枉然。那麼,我們就來仔細看看這個撲朔迷離的「為什麼?」也就是溝通不良的原因吧!
諮商師喜歡先將事情拆開來思考,而大多數的事情,在拆開來之後便能看出原因,接著,再來商討如何因應。
若是把溝通不良的狀況拆開來,可以看見以下三項要素:
①自己(說話的人)
②對方(訊息接收者)
③訊息(目的.內容)
這三項要素裡少了任何一個就無法達成溝通的目的,就算有說和聽的兩方,但訊息若不明確也算不上是溝通。不過,在這裡先假設訊息是清楚的。
為什麼自己想表達的意思無法傳達給對方? 很簡單,因為對方不是你,對方和你畢竟是不一樣的兩個人。
這個理所當然的道理或許會讓你感到訝異,偏偏大家常常忽略的就是這個簡單的事實。
比方說,曾經不分晝夜、全天候工作的部長或課長們,多少會在管理員工的時候也暗自抱著和自己一樣超時工作的期待。
這種人會在禮拜五的上午突然發派工作:「這件工作比較急,拜託你在禮拜一早上交給我──還有三天,應該沒問題吧!」 然而被指派工作的人很可能會這樣反駁:「我六、日要休息」。
別人不是你,因此「為了滿足客戶的期待,在禮拜一早上把工作趕完是天經地義的事」的這個想法,別人不一定能接受。
在這種情況下,毋寧用具體而尊重對方的方式表達,才能促使下屬主動幫忙。
比如,你可以試著說:「都已經禮拜五了才拜託你,實在很抱歉。A公司的企劃需要緊急作修改,能不能請你撥個空,我們找個地方談談?」
同樣的,年輕人也不能要求上司或長輩照著自己的想法做事。要知道,上司或長輩與晚輩之間,不論經驗、想法、知識或資訊量都有差距,對工作的想法和價值觀自然也不一樣。
但對方如果是和你有許多共同點的人,順利溝通的可能性就大得多,比如說,你們是從小的玩伴、參加同一個社團、年齡相仿、有同鄉之誼、在同一個行業。
相反的,如果對方和你是完全不同的類型,那麼相互之間的各種差異就會形成「自己和對方之間難以跨越的鴻溝」,造成溝通的障礙。
話說回來,目前各大公司磨練溝通技術的需要已經比以前更加迫切了。
以往的大企業多半是同質性很高的組織,公司裡的多數派是「健康」又「優秀」的「男性」、「正職員工」,可以容許相互之間心領神會、不假言表的溝通,實際上也運作得十分順暢。
但是現今的社會,往開發中國家去推展的業務越來越多,與各式各樣人們的接觸也大幅增加。女性、外國人、身障人士、約聘員工、合作伙伴……,和這些共同點不多的人們相處,早已經是勢在必行。
從前所謂的「你不說、我也懂」或者「跟著我的腳步走」那種只求心領神會的學習型態,已經是日暮西山了。
【總結】
別人與自己本來就有差異。
若不從這個大前提出發,溝通是不會有結果的。
3.說、聽、看
溝通不良的問題不僅僅在「說」而已
每當我在研修課上詢問學員:「各位認為,怎麼樣才能把自己的意思清楚傳達出去?」 最常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大聲講話,咬字清楚」、「看著對方的眼睛」、「不要講得太快」、「有自信地說」等等。
這些都是必要的條件。大聲說話絕對比輕聲細語清楚,而講話的人,若是眼神游移,勢必會令聽的人感到不安。除此之外,還有放慢講話的速度、不要畏畏縮縮地講話……,這些都是與人說話時相當重要的事項。
但是,光只是改變了講話的方式,溝通就能順利嗎?並不盡然。
打個比方,有許多銷售員明明口才生動、唱作俱佳,卻怎麼也沒辦法把商品推銷出去,或者,明明他對商品的介紹無懈可擊,卻不能讓人看出商品的優點,並說服客人把東西買回去。換言之,口才並不是他們溝通不良的問題。
如果溝通不良的問題不僅僅在「說」而已,還可能有哪些原因?在這裡,我們同樣可以把溝通不良這件事拆開來想一想。
與人溝通的熱忱→消除頭腦和心理的落差
→解決溝通障礙→理解和共鳴→接納→溝通達到一致
首先,你有沒有「想要告訴別人」的熱忱,如果連傳達的熱忱都沒有,要談溝通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因此,請先看重自己想要傳達的內容,至少要具備「這件事很重要,我一定要告訴你!」這種程度的熱忱。
有了傳達的高度意願之後,接著就是怎麼「說」的問題了。說了,就等於把訊息傳達出去,但即便是說了,也有可能遇到「講不通」的情況。
這個時候,就要「聽」了。
如果單方面的傳達無法讓對方接納,便需要促使對方表達出看法,並且用心去聽。這麼一來,透過「聽」來達到有來有往的對話,讓訊息能順利傳遞出去。
然而,如此也未必保證溝通可以成功。
在進行「說」和「聽」的雙向交流後,若仍然不得要領,你就必須「看」。
因為,自己和對方先入為主的偏見或刻板印象,都可能形成傳達過程裡的障礙。這種情況,已經遠遠超過頭腦或心理落差的範疇,純粹是溝通障礙了。這可說是最嚴重的溝通不良。遭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任憑你費盡唇舌也是枉然,甚至可能讓溝通更加惡化,因此,透過「看」來改變自己和對方的看法,就成了溝通的關鍵。
「談」與「講」
首先來看看「說」。
說話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條理分明的「談」,另一種則是講故事的「講」。
這裡要討論的「說話」較接近「談」,也就是把想說的事以正確的詞彙和文法、用對方容易理解的方式說出來。這種「說話」,乃是溝通的必要條件。
如果你只是把想到的事一件接著一件脫口而出,就算語法上都沒錯,對方仍然會難以理解。不只是因為話題跳躍、前言不對後語,你也需要把談話的內容重新組合成總論、分論、結論等等。
換句話說,要有合乎邏輯的說話方式。
憑這一點,就可以填補「頭腦的落差」。
然而另一方面,合乎邏輯不是溝通的萬能藥。即便你的邏輯正確無誤,還是有溝通不良的可能。
比方說,你可曾有過以下的經驗?
當你把企劃書提交給上司時,上司逐一挑出缺點說「這裡不行」、「那裡不對」,最後,你得把企劃書重寫才行。上司的指點個個合情合理,讓你連反駁的餘地都沒有。你雖然不熟練,仍然盡心盡力完成這個報告,可是他卻完全無視於你的努力,劈頭就要你重寫,這也難怪你吞不下這口氣,硬是和他對摃起來。
像這樣明明心裡明白,卻無論如何不能照辦的情況,在日常生活裡俯拾皆是。究其原因,可能是不滿意對方的措辭、不能體會對方的心情,或者根本就不喜歡對方等等,理由不一而足,唯一共通的就是對對方的說法沒有共鳴,所以不為所動,換句話說,就是溝通不良,而這問題,就出在「心理的落差」。
尤其是出身理工科系的人,常常誤以為將事實陳述清楚了,對方就能理解,偏偏溝通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你以為再正當不過的理論,也會有人反對。因此,溝通良好的「說話」,除了要合乎邏輯以外,還需要別的要素,那就是「敘述」。
所謂的「敘述」,簡單來說就是「講故事」。這是把談話內容組成故事,吸引對方的興趣、牽動人的情感以得到認同和共鳴的說話方式。
如果你想教導小朋友正直善良的真諦,與其一板一眼的發號施令,不如告訴他們「剪舌麻雀」的故事,還更容易讓孩子們印象深刻。因此,不妨將「敘述」想像成如同童話或寓言故事這樣的話術。
以推銷商品為例。如果你要強調的邏輯是「這台吸塵器的重量是業界當中最輕的」,你不妨使用以下的「敘述」:
「三年前,本公司的顧客服務中心收到了以下內容的明信片:『最近的吸塵器都很重,要拖著這麼重的東西在房間與房間當中移動實在很吃力,能不能拜託貴公司設計一種像我這樣的老頭也容易使用的吸塵器?』當時的董事長讀了這張明信片之後……」
像這樣,從開發這項商品的緣由說起,就是一種「敘述」。
歷史上打動人心的演說,例如金恩牧師的「I have a dream」,或是歐巴馬的「Yes, we can」等等,幾乎無一例外地帶有濃厚的敘述色彩。此外,被譽為成功企業家的人,也都相當精於敘述。
人心不會因為數字或道理就被打動。只有真心想要向世界發言、把人生全力投注在自己事業上的人,才有無與倫比的熱情;這樣的人若再有打動人心的溝通技巧,就能成為真正的領袖。
話雖這麼說,並不代表敘述比邏輯重要,有許多利用巧妙話術吸引顧客的銷售員,他們的業績也未必理想。
如果你徒有敘述而沒有邏輯,顧客雖然會覺得你的談話很有意思,最終卻還是會摸不著你想要表達的重點在哪裡,甚至反而覺得你「內容空洞還說得這麼熱情,好虛假!」 這多冤枉啊!
邏輯和敘述很難分辨孰優孰劣、何者優先,你必須視聽眾的屬性和情況斟酌著運用;或者,在邏輯的基礎上添加敘述的技巧,這也很有效。
總之,「邏輯」和「敘述」是支撐起「說」這個溝通行為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聞」與「問」
接下來談「聞」與「問」。
說話為什麼要「問」呢?
「問」是為了瞭解對方理解的程度,以及是否和自己的心情合拍,所以得在說話的同時適度地提問,以確認對方的狀況。因此,「問」是溝通十分重要的一環。
如果你問得好,從回答就可以知道對方想獲得的資訊和疑惑,然後切中問題地提出解答。「問」,會使你想說的話更容易讓人瞭解、更切合所需,也就縮短了頭腦的落差。
至於心理的落差,需要真誠的聆聽來填補。無論如何要多瞭解,並真心接納。諮商師要得到病人的信賴,也是從聆聽開始的。
「看對方」並「知道別人怎麼看自己」
最後就是怎麼「看」了。
「看」,包含自己和別人的看法。說話的人和聽的人之間,有許多事情不像語言和態度那麼顯明易見。首先,你是怎麼看對方的?你的看法是否帶著先入為主的偏見?如果有,那就不只是理解落差的問題,而是一面牆,一面無法通行的牆。
如果是你對別人有負面的成見,請先將成見消除再重新開始。眼睛看不到的這類意識稱為「照鏡子法則」,會在不經意的地方反映出你的負面能量和心靈頻率。
絕對不可以憑著一己的成見去評價或是論斷他人。無分好壞,你得接受別人的本來樣貌,才能除去自己頭腦裡的屏蔽。
接下來,你得邊說邊觀察別人是怎麼看待你這個人。同樣一件事情,由不同性格和背景的人來說,就會給人不同的感受。如果你能察覺對方的感受,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舉措,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溝通效果,因為溝通最後的難關,乃是克服對方情緒上的阻礙。
綜合以上這些「談、講、問、聞、看自己、看別人」的方法,就是實現溝通最主要的技巧。
與別人總是溝通不良的人,必定是在這當中的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如果能夠意識到問題的所在,解決溝通的障礙就會很容易。
請你想想自己曾經發生過的任何一個溝通不良的情況,是否會在以下的七個問題中得到否定的答案?
Q0.=大前提,你真的有想說這件事的熱忱嗎?
要打動人,你得先有「想要告訴你」的熱忱、使命感,或是責任感。直到面對面的當下都還不曉得要跟別人說些什麼的情況,比我們自己想像中要多許多。請問問自己,你真的「有話要說」嗎?
□Q1.你能將想說的事,用一句話簡單扼要地表達出來嗎?
把想說的事用一句簡短的話表達,這句話不能太長,而且必須是說的人和聽的人都能理解的簡單句子。簡單扼要最可貴,句子的結構越複雜、交織的訊息越多,只是讓訊息更加混亂而已。
□Q2.你是否十分真誠地、把你想說的事有聲有色地表達出來?
說話的內容要避免老生常談,也不用說自己的個人體驗,或者用太抽象的詞彙。問問自己,你是否能用自己的話明確又具體的表達出來?你說的話以及談的內容會讓對方留下印象嗎?
□Q3.你瞭解對方(立場、意識、能力)嗎?
要使對方理解、接納並產生共鳴的話,你必須一個接著一個丟出問題來確認。少了這道步驟,別人和你的理解就有可能出現落差。
□Q4.你是否從對方的反應或回答當中,體察到對方的感受?
仔細聆聽對方的反應和意見,就能夠加深雙方的信賴關係。溝通當中有時會出現不信任、不愉快或不安的反應,要避免這樣的情緒出現,仔細聆聽是很重要的。
□Q5.你是否帶著先入為主的成見在看待對方?
你的心底是否多少想著「這個人應該聽不懂吧?」成見是溝通的大忌,如果你帶著這類負面的成見,請先消除後再重新開始。
□Q6.對方平時對你是否友善?
如果對方平時對你就有負面的成見,你說得再通情達禮,他也聽不進去。這單純是對方拒絕溝通的問題,沒有輕易的解答,但只要你能理解這一點,仍然有因應的對策。
你的評量的結果如何?這六個問題當中,是否有任何一處你的答案為非?
溝通不良的原因並不絕對單純,以上這六個問題分別對應的正是前面所說的六項溝通方法。
在第一個問題裡答「否」的人,請注意第一章的方法一。
在第五個問題裡答「否」的人,請從第三章的方法五開始讀起。
在不只一個問題裡答「否」的人,請從你最早出錯的問題開始讀起。
至於每一題都答「否」的人,沒關係,請從第一章從頭細讀吧!讀完了這本書,你應該會有截然不同的溝通方式。
【總結】
「談、講、問、聞、看自己、看別人」你不足的地方在哪裡?
【專欄】談判的技巧
在與人談判的場合裡,帶刺的話或酸溜溜的話絕對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好處,畢竟你溝通的目的絕對不是要讓別人生悶氣。二十一世紀不是辯論的時代,而是對話的時代,像辯論比賽那樣把對手逼到無話可說的做法已經過時了。而有些人會存心誘導你發脾氣,請務必小心,別上了這種當。
不過,當對方情緒高漲的時候,自己也難免怒上心頭,對話就發展成吵架,你說一句,我回一句,淪為小孩子的拌嘴了。
「明明就是你們自己來拜託,要賣這個價錢的!」
「什麼? ! 那我就不客氣的告訴你,這種品質的東西還好意思拿來賣給我們!」
千萬別淪落到這種地步。
這種情況再發展下去,只會讓雙方的信賴關係土崩瓦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請將對方的發言以及這個人本身分開來看—作為一個個人,他或許相當明白你所說的道理,可是在商言商,他有他的立場和職責,無法依你的要求把價格壓低。
嫉惡如仇但不及於人,如果你把自己對發言的反應和對方的人格混淆,會使得好不容易才開啟的對話走進雙方反目的死胡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出口傷人,給自己留下不好的評價。
折衝之際,必須冷靜地時時提醒自己談判的目標是什麼,並且在談判之前就要徹底地模擬:假如自己換成了對方,會依什麼根據來提出一套說法?再從對方的角度來組織說話的邏輯。
什麼地方可以和對方妥協?
自己這一方絕對不能讓步的重點有哪些?
如果條件不錯,對方可能讓步的地方有哪些?
一邊模擬談判的走向,一邊先在腦子裡架構一些假說。要注意,別太在意細節的內容,應該要強調的是雙方持續合作的好處。
請試著把雙方暫時因利害不一致而造成的折衝,放在比較長遠的時間軸來看。你可以描繪一個解決問題的樹狀圖,從比較長遠的角度來思考。
序章 培養溝通的三個習慣、六個方法(摘)
1.把事情拆開來思考
將事情拆解成「自己」、「對方」與「訊息」的話……
明明已經說得口沫橫飛了,對方還是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或者,自己說過的話完全被對方曲解……
發生這種事真的很讓人喪氣吧!
到底為什麼會溝通不良呢?
溝通不良時,再怎麼懊惱也是枉然。那麼,我們就來仔細看看這個撲朔迷離的「為什麼?」也就是溝通不良的原因吧!
諮商師喜歡先將事情拆開來思考,而大多數的事情,在拆開來之後便能看出原因,接著,再來商討如何因應。
若是把溝通不良的狀況拆開...
作者序
要進行良好的溝通,你必須培養說、聽、看的好習慣
謝謝你正準備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寫給所有曾經在與人應對時,感覺到「對方為什麼不能理解?」的人。
本書要提供的解答就藏在書名中,請再一次看看書名──《三個技巧,人人聽懂你的話》。
是的,我寫的是《人人聽懂你的話》。
要讓人聽懂你的話,就必須讓訊息傳達正確,彼此的溝通才會順利。
如果「傳達」正確的訊息這件事這麼重要,何不就從這個地方開始努力。
畢竟,溝通本來的目的,並不是「我說了」,而是「你聽懂了」。
如果你能發現這個差異,將注意力集中在「讓對方聽懂」這件事上,就能作出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溝通方式。
擔任諮商師近二十年的這段期間,在我輔導下因而改進溝通能力的人數,超過了七萬人。
這段職業生涯裡,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溝通能力可以在一夜之間大幅增長」──只要你掌握到幾個技巧。這只是個起頭,接下來就看你如何養成習慣,一旦這種能力確實地培養起來,你將煥然一新。
如同游泳的跳水和換氣,在進行不同的動作時,有個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做到了,就有極大的改變。頭的位置、肩膀擺動的方式、腹部施力的方式等等,你必需掌握到技巧、培養成習慣,直到它們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
對企業人來說,至為關鍵的是自己的意思能不能順利傳達給別人,能與不能有時甚至會對工作的結果和評價造成極大的影響。既然如此,你希望自己始終如一、依然故我呢?還是現在就把溝通的習慣培養起來?
如果要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我的建議是,就在「說」、「聽」、「看」的三個動作上。正因為大多數的人在這三個動作上都習慣成自然,若能稍作留意就可以有大改變,只要你有意識地培養出好習慣,別人對你的印象和成果都會出現極大的變化。
為了幫助讀者能更具體地意識到「說」「聽」「看」的三個動作,我在這本書裡提出了六種方法。瞭解了這些,讀者就可以很明確的知道自己要從什麼地方進行改變。
比如「方法二:講述法」裡,我請讀者們思考,你所要說的話,是以你自己的方式講出來的嗎?如果有人質問你「這些話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照著自己的想法,並且用具體而感動人的方式講述出來?
「技巧五:觀察法」。你每一次的待人接物,可曾抱持著這個機會不會再重來的心態,將每一次與人面對面說話當成一個奇蹟?假如能以這樣「一期一會」的心情珍惜對話的機會,溝通上就會出現極大的轉變。
這些都是十分細微的竅門,希望讀者們能夠從這些小地方日積月累地開始培養出好習慣來。最後,不要忘了見證自己身上發生的變化,請相信事在人為,帶著自信繼續保持這些習慣。
「人人聽懂你的話」可以帶給你的好處有:
*減少焦慮
*帶著愉快的心情繼續工作
*減少無謂的應酬話
*得到別人的倚重
*在人前顯得聰明伶俐
等等。此外,這些好處還能惠及你周圍的人們,讓大家都變成溝通好手。
諮商和研習的工作並不輕鬆,得面對問卷的評鑑。如果客戶給的評鑑結果是「聽不懂」或「不滿意」,代表我們浪費了客戶投資的寶貴時間和金錢。
我深感這份工作的責任重大,必需有所作為,所以作過各種嘗試,不斷從失敗中獲取教訓。這本書的誕生,就是這些實驗的成果。
感謝人力資源學院的同仁們對我愛之深、責之切的鞭策,也謝謝客戶和夥伴們給與的回饋,讓我有所學習。
最後一併向催生本書的人力資源學院院長野口吉昭先生,致上由衷的感謝之意。
對於每一位讀者,我期待「實用的傳達術」能夠為你帶來更精彩、更明亮、更豐富的未來。
二○一一年春
稻增美佳子
要進行良好的溝通,你必須培養說、聽、看的好習慣
謝謝你正準備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寫給所有曾經在與人應對時,感覺到「對方為什麼不能理解?」的人。
本書要提供的解答就藏在書名中,請再一次看看書名──《三個技巧,人人聽懂你的話》。
是的,我寫的是《人人聽懂你的話》。
要讓人聽懂你的話,就必須讓訊息傳達正確,彼此的溝通才會順利。
如果「傳達」正確的訊息這件事這麼重要,何不就從這個地方開始努力。
畢竟,溝通本來的目的,並不是「我說了」,而是「你聽懂了」。
如果你能發...
目錄
寫在前面
序章 培養溝通的三個習慣、六個方法
1 把事情拆開來思考
將事情拆解成「自己」、「對方」與「訊息」的話……
2 人與人之間的兩個落差
理解的難處在於「頭腦的落差」/「心理的落差」使各人體會不一
3 說、聽、看
溝通不良的問題不僅僅在「說」而已/「談」與「講」/「聞」與「問」/「看對方」並「知道別人怎麼看自己」
第一章 有助溝通的說話習慣
方法一 使對方容易明瞭的談法──配合對方的情況和能力
1 如果突然被要求發言……
掌握三個原則,讓你的即席回應有條有理/在三秒內決定內容主旨/三足鼎立的架構/把球丟回對方手上/句子要短!句子與句子之間要放進正確的接續詞
2 內容的層級和主軸要合拍
講完歐洲和非洲之後,馬上跳到大阪?!/說話一旦偏離主軸,會議就陷入迷魂陣
3 用4W1H的原則來說與寫
殺手訊息不是What,而是Why
【專欄一】開會的技巧
方法二 使對方產生共鳴的講述法──喚起對方的情緒
1 講故事
用故事帶人,而不是用腳步/套進一個讓人感興趣的故事
2 心口要一致
自問自答的訓練:把所想的用嘴巴講出來
3 從「圖」和「地」來編故事
先問自己「我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找出「心理的落差」後,換個方式打比方
4 經驗談的架構是「平穩順利→發生事件→遭遇困難→達成目標」
人們對失敗或挫折的經驗談容易產生共鳴/多使用形容詞、副詞、接續詞
5 把「啊~」、「嗯~」、「呃~」的「尾巴」拿掉
語氣詞的尾巴太多,會給人缺乏自信的觀感/任何人都有辦法改掉使用語氣詞的毛病
【專欄二】做簡報的技巧
第二章 有助溝通的聆聽習慣
方法三 獲得對方資訊的提問法──拉近雙方的距離
1 讓對方感興趣
準備幾個可以讓對方順手推舟的問題/預先做好準備才能問出好問題
2 鍛鍊你的發問力
你能對保特瓶提出幾個問題?
3 利用「封閉式的問題」製造有來有往的節奏;利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出深入的談話
透過問題修正自己的假設/請別問沒有意義、曖昧的問題
4 鍛鍊自己回答問題的能力
換個觀點,找出三個理由來陳述
如果你聽不懂對方的問題,請當場再問一次
【專欄三】問問題的技巧
方法四 得到對方信賴的聆聽法──讓人想更進一步聽你說話
1 聆聽時,不對措辭進行回應,要瞭解的應該是心情
溝通過程中,產生誤解、曲解、會錯意,一點也不稀奇/試著閉緊嘴巴,尊重對方的說詞
2 回應、附和別人說話時,要注意措辭和語調
釋放自己正在專心聆聽的訊息/不先入為主、不多做詮釋、全盤接受
3 想開口反駁時,試著把注意力集中在對話的目的上
對話的目的是要宣揚自己的正當性嗎?/閉上雙眼、用腹部深呼吸後,再把話說出來
【專欄四】提案的技巧
第三章 有助溝通的「觀察」習慣
方法五 尊重對方的觀察法──消除自己對他人的負面成見
1 消除成見
成見遠比自己想像的更根深砥固/同樣一件事情,名嘴和街上的宣傳車,說起來感覺就不一樣
2 注意自己的主觀,換個角度思考
你是否常不自覺地認為「這個人很難相處」……/面對的人或狀況不同,態度就會不同/請把手放在別人看得見的地方/多做解釋惹人嫌
3 謹記說話的目的──為了對方而發言
你的發言是為了自己?還是對方?
【專欄五】談判的技巧
方法六 增進自我形象的方法──減少別人對自己的負面印象
1 別人也戴著有色眼鏡在看你
總會遇到八字不合的人/你在別人心目中是什麼形象?/如何消除別人的有色眼鏡?
2 負面印象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無心的一句話和一個動作,都在形塑別人對你的印象/別說「可是」、因為」、「所以說」/否定別入的話前,加上「稍微」、「不太~」可以緩和語氣
3 從別人的眼睛來看自己
什麼是「媒體力」?/意見是好的,說法卻有問題!/有意識地創造同樣的呼吸節拍
4 先有目的意識,才有熱忱
「這件事我非說不可!」/溝通時,你該做什麼?怎麼做?
【專欄六】道歉的技巧
寫在前面
序章 培養溝通的三個習慣、六個方法
1 把事情拆開來思考
將事情拆解成「自己」、「對方」與「訊息」的話……
2 人與人之間的兩個落差
理解的難處在於「頭腦的落差」/「心理的落差」使各人體會不一
3 說、聽、看
溝通不良的問題不僅僅在「說」而已/「談」與「講」/「聞」與「問」/「看對方」並「知道別人怎麼看自己」
第一章 有助溝通的說話習慣
方法一 使對方容易明瞭的談法──配合對方的情況和能力
1 如果突然被要求發言……
掌握三個原則,讓你的即席回應有條有理/在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