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劊子手世家」桑松家族的百年日記!多少貴族死在他們的斷頭鍘下,多少冤案在他們手中劃下句點,多少人性的堅強與脆弱在面對執刑者時盡覽無遺!
•在1794年的法國,41天裡風雲變色,從君主立憲到議會共和,為了民主與自由,有1351人在斷頭臺上身手異處,是腥風血雨,是剷除異己,是謀取權位,抑或是為了法國更好的明天!
•本書全新視角記錄法國大革命!更是一幅香豔腐臭的巴黎市井圖,一部鮮活冷漠的法國處罰史,一本荒誕入人於罪的權力鬥爭史。
合法的殺人家族=或≠血腥的狂歡和紅色的恐怖
•這是一部史書,它以一種獨特視角反映了法國大革命的本質和真相。
•本書透過劊子手家族的桑松七代人的生活經歷,反映法國十七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中期這段歷史中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王權的殞落、啟蒙思想的醞釀與興起、大革命的爆發、紅色和白色恐怖時期、帝國的創立及滅亡……
•作者大量援引了法國前後及其進行過程中重要人物的言論和同代當事人佐證,再加上桑松本人的日記,這些第一手資料為我們理解那個時代和那些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真實可靠的資訊。
•針對劊子手這職業,從「國王的劊子手」到「人民的執法者」,劊子手成為那個嗜血時代最直接的見證人。
•它也是一部刑罰史,反映了法國中世紀以來刑罰的演變和興衰,尤其是斷頭鍘做為執刑過程的影響。
•它更是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活脫脫的巴黎市井圖。
•它反映法國文明史的進程,並標示法國從啟蒙人道主義到世俗人道主義逐漸過渡的另類歷史著作。
作者簡介:
姓名:貝納爾•勒歇爾博尼埃(Bernard Lecherbonnier)
•法國文學博士,巴黎第八大學教授,法語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法國視聽創作與實踐國際學校研究委員會成員,策略發展顧問。
•長期以來研究歷史和文學,主要作品有《十九世紀文學讀本》、《二十世紀的文學》、《超現實主義和講法語的人》、《一九一八年和阿波里奈爾》、《黑人是另類法國人?》、《五月之子》、《進攻歐洲的壓力集團》、《他們為什麼要殺法國人?》、《安德列•謝迪德》、《查拉——超現實主義和國際詩人》、《電視,新的藝術》等。
譯者簡介:
姓名:張丹彤
大陸譯者
姓名:張放
大陸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幾與法國畫上等號的斷頭臺
淡江大學歷史系 劉增泉教授
巴黎的協和廣場,曾經有多少人在這裡上斷頭臺。現在這裡已經沒有當年肅殺的氣氛,走到埃及方碑(方尖碑)前二十公尺處,地上有一塊青銅標誌上面寫著: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東尼在此上斷頭臺。
斷頭臺是法國特有的刑具,且被認為是最仁慈的一種刑具。而斷頭臺也幾乎可以和法國劃上了等號。公元三世紀到四世紀時期,羅馬帝國因為天災人禍導致人口銳減、百業不振,因而強迫子承父業硬性的法律規定──但不包括「劊子手」這一行。
作者所撰述的桑松家族故事,雖以桑松日記為本,但引用檔案、傳記等資料非常的多,這是一本學術著作,經過修改之後成為普及讀物。本文最大的特色在於描繪人、事、物、歷史事件、日常生活、街景、場景都非常的生動。尤其那恐怖行刑的場景。即使那已經是很久遠的事……。但讀者仍會感同身受,因為本書不是虛構的故事,它是透過桑松家族的日記的記載而完成這本著作。作者洞悉心理學,他以「文字」狠狠的把讀者和文中人物聯繫在一起,細讀這本書,彷彿身歷其境。
桑松家族從路易十四世紀時期即操此「賤業」。雖然「抽頭稅」和「劊子手」這項獨門的工作,使他們變得有錢,但在社會上人們鄙視這個家族,實際上,其社會地位也跟「賤民」一樣,人們避之唯恐不及。
(中空一行)
一七二二年,路易十四去世了。曾孫路易十五繼位,奧爾良的路易.菲利普攝政。此時,第一代桑松已經世去,桑松二世繼承父業,他執行了兩件轟動的死刑。一位是首次貴族和平民一樣接受車刑的霍恩伯爵。此案件顯然有個人的恩怨在裡面。伯爵夫人曾試圖劫獄而找上了桑松二世,但最後伯爵還是被拖上了刑場正法。另一位是江洋大盜卡圖什,桑松二世對此人的描述:「面目可憎,卻是一個神通廣大的強盜,幾次被也幾次越獄。」但最後還是死在桑松二世的手裡。
書中描寫十八世紀初巴黎的景象,魚龍混雜,手工業者和商販屬於比較富裕的人群,有可能靠近擁有特權的社會菁英;社會底層的人和受社會排斥的邊緣人就只有悲慘地苟且偷生了。這時期的巴黎又髒又亂,街道窄小,貧民窟到處皆是,如同現今的印度孟買一樣。
換言之,處在這樣環境的巴黎人,未來將會看到因為階級的仇恨而上演一連串的悲劇。此即法國大革命。
桑松四世也是這個家族的異數。保護自身的安全,是從事「劊子手」工作最基本的原則,然而桑松四世由於其外表深深吸引住伯爵夫人,並與她共進晚餐,當伯爵夫人知道他的真實身分後,一股強烈的被羞辱感湧上心頭,因而告上法庭,說他故意隱匿身分,此時也沒有律師願意出面為他辯護。桑松四世只好自己撰寫辯護訴狀。他在為自己辯護時聲音洪亮,不僅要求法官們免除他與伯爵夫人共進晚餐的罪刑,而且還應該向他的職業致敬。為什麼他要殺人?因為他得到了在座法官的命令。難道法官們也為自己的判決感到有罪嗎?如果沒有人去執行法官的判決,他們的判決又有什麼意義呢?那些罪犯難道不會嘲笑無法執行判決的司法機構嗎?桑松四世也要求肯定他的職業的重要性,勇敢地說出這個職業「高貴到接近王室的水準」,他不再是為自己的職業感到可恥的劊子手了。
(中空一行)
路易十五亦曾遭到暗殺,幸運的是刺客只是給他一個警告,他僅受到輕傷。但刺客達朱安所遭遇的酷刑讓人膽顫心驚。達朱安很勇敢,他沒有向折磨他的劊子手屈服。雖然痛苦地尖叫,可是沒有抱怨命運,沒有抱怨。
駐東印度公司的將領,道朗達爾,因為「背叛了國王的利益」被判處死刑。他的雙手被綁在身後,眼睛用布蒙住,跪在木砧前,頭貼在上面,等待那致命的一劍。然而一縷頭髮使得劍鋒偏了一點,劍砍到頜就停止了。桑松趕緊從兒子手中奪下劍,用力一劍結束了朋友的性命。
在此之前,犯人跪在木砧前,頭貼在上面,等待那致命的一劍,但這樣的行刑方式卻被認為太不人道了。法國一名醫生研發一種殺人機器,此即斷頭鍘。而斷頭臺是否人道?當時的一位醫生曾做過如下的敘述:砍頭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頭顱在掉進皮囊時好像還有生命。一個學生曾做過一個試驗,他用針去刺一顆剛落下來的頭顱上的舌頭,結果,頭顱的面部露出了痛苦的表情。軀體分離的頭顱還可以朝呼喊他的方向轉過眼睛。
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讓路易十六嘗到斷頭鍘的滋味了。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瘋狂的群眾和革命分子,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可憐的國王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
路易十六身軀肥胖、體格結實,他在斷頭臺上處決得並不順利。他的脖子很粗,被卡在斷頭台凹槽之中,鍘刀落下之,頭顱居然沒有完全與身體分開,桑松的助手踩到鍘刀上才使身首分離。由於身體位置沒有擺好,頭顱的下顎骨和枕骨都被砍壞了。桑松的兒子從柳條筐中拎出那顆人頭在平臺上展示了一圈,一時間人們都被嚇呆了……
(中空一行)
何以革命分子非要殺掉國王不可呢?這是階級意識的問題,為討好廣大的下層平民,國民公會以三八○票對三百票通過路易十六死刑判決。對於桑松而言,這是一件痛苦之事,因為他不願意染上王室的鮮血。但在形勢比人強下,他也沒有拒絕的權利,做為一名劊子手,他實在不願意成為弒君的英雄。
一七九三年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一月二十一日,路易十六上斷頭臺後,革命廣場(現在的協和廣場)上的斷頭鍘落下聲就沒有停止過。而更可怕的是觀看群眾的心理,他們似乎喜歡這種血腥場面。當斷頭鍘使用久之後,刀鋒就有點鈍,因此一次人頭被落下,就要兩、三次……
斷頭臺處決犯人的速度太快,二十一名吉倫特黨人在三十八分鐘內被處死,十五名丹敦份子不到半小時便被處決了,三十一名名包稅人三十五分鐘被處決了……那些有老習慣的觀眾依然留戀實施輪刑的好時光,想看死刑犯長時間痛苦地垂死掙扎。
法國畫家大衛曾為他的朋友吉倫特黨人馬拉畫了一幅他被刺死在浴室裡的畫,並書寫獻給馬拉。馬拉之死,在當時引起很大的震撼。然而女刺客夏洛特從容做禁囚,其勇敢踏上斷頭臺的表現更是令人動容。根據一名德國人親身的目睹記載:「當時發瘋的人群和成群的潑婦以叫囂喧譁來迎她的時候,只要她那美麗的眼睛一掃,她們便剎那間安靜下來。微笑是反映她內心的唯一信號。」執行死刑的桑松說:「到達革命廣場時,我起身站到她面前,想阻止她看見斷頭臺。但她探身向前,想看個明白,她對我說:『我有權利好奇,我還從未見過呢!』不過,我注意到她臉色發白了。但這僅僅是一瞬間,幾乎與此同時,她的臉色又恢復了紅潤。」
一七九三年十月十六日,瑪麗.安東尼也被送上了斷頭臺。其實她的死亡,只是國民公會的欲加之罪。當局指控她想殺害一半的人民代表、炸掉國民議會、囤積糧食、餓死廣大的法國人、向土耳其宣戰,甚至亂倫等。她一揮手全否定了。最後一夜,她寫了兩封信,第一封寫給兒子和女兒,「今天是十月十六日清晨四點半。上帝,可憐可憐我吧!可憐的孩子們,我的眼裡已沒有眼淚為你們哭泣。永別了,永別了……」第二封信寫給小姑伊莉莎白,「我剛被判死刑,但這不是恥辱之死,只有罪犯的死才是恥辱的死,而我是被判去找您的兄長。」
恐怖統治時期,丹敦把對手送上了斷頭臺,但最後在雅各賓黨的內鬥中,羅伯斯比把他鬥倒了。然而他還算是個英雄,其中有一段桑松敘述如下:他似乎不僅向死亡的恐懼挑戰,也向死亡本身挑戰。推板還沒有被調整俐落,套板也還沒有被清洗,他就走上前來。我讓他在助手們處理屍體的時候背過身去,他聳了聳肩,不屑地說:「多一點或少一點血留在你的鍘刀上,這有什麼關係?尤其不要忘了將我的人頭向人民展示,他們不是每天都能看到這樣場面的!」
另一位上斷頭臺的貴族是伊莉莎白夫人,他是路易十六的妹妹,瑪麗.安東尼上斷頭臺時曾留遺書給她。一七九三年十月,羅伯斯比還是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她送上刑場。載運公主的囚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她祈禱著,到了革命廣場,她向同伴們微笑著,所有犯人都將在她之前處決,她坐在斷頭臺下的一張凳子上,高聲朗誦〈自深淵中〉的詩句。每個死囚在走向斷頭臺前都向她致敬,女囚則擁抱她。當她登上斷頭臺時,二十三個人的血已經匯聚成一片血海,桑松的助手們將她捆在木板上,粗暴地扯下她的紗巾,撕開她的低領衣服,裸露出她的肩膀。她叫喊著:「以您母親的名義,遮住我,先生。」然而,一個小時後,她的死體卻全裸著被扔到一個萬人坑裡……
一七九四年七月,雅各賓黨人與中立派議員聯合設計之下,逮捕羅伯斯比及其親信十餘人,而且迅速將之處死。
當時巴黎市民湧進了革命廣場,那些被他們鎮壓的受害人的家屬成群結隊地來觀看,抱著為親人復仇的心態。廣場上從來沒有過這麼多人,報紙紛紛報導民眾喜悅之情;房頂、陽臺和窗戶都被高價出租,全城的巴黎人都在這裡了,他們激動地等待著。當被捆綁在囚車上的羅伯斯比出現在大家眼前時,人群爆發出了仇恨、憤怒和厭惡的叫喊:「打倒暴君!」羅伯斯比被憲兵用馬刀指點著,他裹著紗布,面色慘白,目光冷漠,對路人的辱罵無動於衷。
六點半的時候,他們的人頭在革命廣場一顆顆落地。羅伯斯比是第十個。他沒要任何人幫助,自己走上了斷頭臺。桑松的一個助手扯下了他頭上的繃帶,他一聲慘叫,下顎也被扯下來了,他的嘴張得大大的,吐出一口血。他很快就被推到了滑板上,他被砍下的頭顱將向公眾展示,如同國王和丹敦的人頭,人們瘋狂地高喊:「共和國萬歲!國民公會萬歲!」
一七九三年四月間,羅伯斯比所主導的國民公會為了應付當時內憂外患的局面,特別成立了「公安委員會」為行政部門的最高指導機構。公安委員會下轄的警政機構常與雅各賓黨人合作,以「嫌疑法」做為憑藉,除了清除所謂的反革命分子,還藉機鋤除異己。被捕被殺的多達一萬餘人,其中較有名的除了前述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東尼外,還有吉倫特黨人領袖布里索特、巴黎市長貝利、名記者穆朗、名女人羅蘭夫人等。
(中空一行)
這本書把法國大革命的背景做了詳細的說明,而桑松這個家族,在法國恐怖統治時期,被其魂斷斷頭臺上的人真是不計其數。而法國大革命之所以產生,實際上,是一種舊制度與新思想的衝突,然而當舊制度被推翻之後,新的制度又被建立起來,但似乎沒有比以前更好,因此君主立憲制代替了舊制度,共和政體又代替了君主立憲政體,帝制再替代共和政體,接著波旁王朝的復辟,七月王朝的出現。每次歷經變動之後,人們都說法國大革命已經成功,驕傲地聲稱偉大的業績已經完成,人們這麼說,也這麼認為,更這麼希望。但現在大革命又重新開始……而劊子手世家也隨法國革命真正的劃下休止符,才結束這個家族傳奇世代……
名人推薦:【推薦序】幾與法國畫上等號的斷頭臺
淡江大學歷史系 劉增泉教授
巴黎的協和廣場,曾經有多少人在這裡上斷頭臺。現在這裡已經沒有當年肅殺的氣氛,走到埃及方碑(方尖碑)前二十公尺處,地上有一塊青銅標誌上面寫著: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東尼在此上斷頭臺。
斷頭臺是法國特有的刑具,且被認為是最仁慈的一種刑具。而斷頭臺也幾乎可以和法國劃上了等號。公元三世紀到四世紀時期,羅馬帝國因為天災人禍導致人口銳減、百業不振,因而強迫子承父業硬性的法律規定──但不包括「...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第一代桑松
巴黎屏住了呼吸。這群人昨天才慶祝了聖體瞻禮節,今天就來圍觀昂熱利克•蒂蓋上斷頭臺了。她是這個垂死的世紀裏最性感的美人之一。這一天——一六九九年的六月十九日,昂熱利克要為她曾經擁有的愛情而償還孽債。她從囚車上看著那逐漸遠離、曾關押過她的監獄,她在那裡遭受了灌水刑訊並得知她的上訴被駁回。歷史中可怕的偶然:來向她宣讀逮捕令並同時下令對她強施酷刑的審訊刑事長官德菲塔,是她以前的一個追求者。第二品脫水強灌下去後,她就承受不了了,招出了同謀——她的看門人穆拉。現在,她看到這個可憐的僕人也在囚車上,趴在她腳邊,雙腿糜爛、腫脹,被夾棍刑夾得慘不忍睹。她揭發了這個勇敢的僕人才免遭同樣的酷刑。穆拉在她腳邊痛苦地呻吟和哭泣著。
是的,巴黎屏住了呼吸,這個四十二歲的女人是如此魅力四射。她富有、聰明,有教養,是巴黎上流社會中高貴而耀眼的明星之一。昂熱利克•蒂蓋,幾個星期以前,所有人都搶著要請她到家中做客。她不就是那些時髦沙龍中的紅人嗎?她不就是聖伯努瓦街的名門世家奧努瓦夫人家中光彩奪目的常客嗎?
六月十九日下午,天氣炎熱,囚車艱難地在擁擠的人群中穿行。巴黎喜歡這種死亡表演,喜歡這種人擠人的熱鬧。在那些被號聲吸引過來看熱鬧的人群中,聽著劊子手的叫聲和判決書的宣讀聲,它在不祥地顫抖著。根據習慣,為了滿足民眾的要求,囚車在不同地點稍作停留,讓人們好好享受這可惡的恐怖。昂熱利克木然地聽著牧師在她身邊懺悔,那個教士鼓勵她要像天主教徒那樣面對死亡。他說:「夫人,看著您即將升入的天空,像耶穌那樣勇敢地喝下這杯苦酒。他有多麼無辜,您就有多大罪惡。喝下這杯苦酒吧!」
昂熱利克是罪犯?她自己可不這麼想,大部分圍觀者也不這麼認為;他們都欣賞她那白色的羊毛長裙裏桀驁不馴的美麗身段以及肩上飄逸的長髮。所以,儘管斷頭臺周圍的貧民們因即將見到鮮血而發出巨大的嘈雜聲、粗野女人的叫駡聲,昂熱利克仍然平靜地面對一切。她曾愛過,她的軀體曾愛過,她為這個腐朽和虛偽的社會付出了代價。她是現代悲劇的一個主角,而觀眾就是這群嘈雜的圍觀者,其中有富人,也有貴族。有的貴族花五十個路易租了面向格萊夫廣場的視窗,而她以前的朋友,以前的常客也出現在市政廳的窗前,其中有多少人在暗自慶倖能看到這美妙的軀體即將身首異處,而她唯一的錯誤,就是愛上了一個情人!
這輛由兩匹馬拉著的囚車,最終來到了格萊夫廣場。廣場上剛剛收起為聖體瞻禮而設的臨時祭台和圍幔。昂熱利克看到了不幸的穆拉將被行刑的絞架,也看到了自己的斷頭臺和墊頭的木砧,耳邊似乎回蕩著法官在宣判她時的判詞:「判處蒂蓋的妻子昂熱利克-尼科爾•卡爾利埃在格萊夫廣場斬首。」
她一直保持鎮定,以更好地抵制人群的壓力,突然,他轉變了態度。她要看看這一切。她掀起遮在眼前的頭巾,看著廣場、街巷和屋頂的人群。從今以後,她將主宰自己的命運,主宰自己的生和死。她高高地俯視著那些病態的圍觀者,看著那個道貌岸然的牧師和穿著紅藍相間衣服、面對著她完美的身軀而雙手發抖的劊子手。這個女主角在俯瞰著自己的悲劇。而另一個人,那個遠在凡爾賽宮的國王,在愚蠢的諾阿耶主教的建議下,以改善宮廷風尚必嚴厲懲戒為理由,拒絕了對她的赦免。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罪行啊,竟沒能觸動他的良心?
人群騷動起來,老天突然發怒了。是不是昨天才被讚美過的上帝,用暴雨、冰雹和雷鳴來表示他的憤怒呢?暴雨驅趕著看熱鬧的人群,士兵和司法人員四處逃散去避雨,富人們準備觀看行刑的視窗也紛紛關閉。牧師抱著十字架,和劊子手一齊躲在斷頭臺下,只剩下昂熱利克和穆拉在囚車上承受著大雨的洗禮。昂熱利克從容地看著她以前的馬車,鋪著黑布,在那裡靜候她,等著把她的屍首帶回家族的墓地。那時她已經屬於另一個世界了。這個豪華的葬禮給人以一種荒誕的感覺,喚醒了她內心一種奇特的幽默。當那個為她趕囚車的騎兵出於對她的憐憫,用那塊為她的靈柩準備的黑色棺罩蓋住她的頭和肩時,她開玩笑地說:人還沒死就蓋上了屍布,這真少見。
在老天賜予她的這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昂熱利克在想什麼呢?在回想她生命中的這出荒誕喜劇為什麼一不小心就變成了悲劇?對她來說,一切都像是莫里哀的一個戲。年輕富有的外省人昂熱利克,一六五七年出生在梅斯城,父親給她和弟弟留下了上百萬的遺產。她年紀輕輕就令人目眩地進入了上流社會,高貴和光明的前途在向她呼喚。一大群追隨者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在這幫獻媚者中,有個最高法院的參事,叫皮埃爾•蒂蓋。年輕姑娘渴望他能給她帶來社會地位,但她很快就發現,這個年衰且無甚魅力的蒂蓋不僅隱瞞了家庭財產狀況,竟然還喜歡尋花問柳。他性情憂鬱、嫉妒心強,花錢卻精打細算。然而,她並不在意這個礙手礙腳的丈夫,而是過著她自己的財富所能負擔的日子:坐豪華馬車,奴婢成群。儘管後來他們有了兩個孩子,夫妻關係還是很緊張。再後來,昂熱利克心中的愛情之火被再次點燃,她愛上了王室衛隊的一個上尉軍官——德蒙喬治先生。這個軍人高大英俊、風度翩翩,與蒂蓋參事的刻板和瘦弱形成了鮮明對比。沉浸在幸福與自豪之中的昂熱利克決定公佈她丈夫蒂蓋的醜事。這是在一六九六年。她丈夫立即以法官的特權禁止妻子接受任何來訪,也不許她去拜訪任何人,甚至禁止她出門。為了自衛,她指出他們的婚姻是奩產制,並且發動一幫貪婪的債權人去找她丈夫的麻煩。接著,她要求辦理夫妻財產分離。她丈夫善於處理法律檔,成功地從國王那里弄到一封蓋有王印的監禁令來對付妻子。至此,表面看來,他得勝了,因為只要昂熱利克被關押起來,她就再也見不到她的情人,而他將霸占她所有的財產。然而我們的這個新阿爾諾爾弗在摩拳擦掌之時忘了女人的狡猾:昂熱利克偷到了這紙禁令並把它付之一炬!嚇呆了的丈夫成了整個巴黎的笑料。遺憾的是,得到輿論支持的昂熱利克頭腦發昏了,她沒有安靜地等待夫妻財產的分割,也許是擔心丈夫在司法上做手腳,使分割難以進行或根本無法執行,於是產生了謀殺之心。她把此事祕密地託付給了家中的看門人——雅克•穆拉。此人曾是蒂蓋雇來監視妻子的,卻被昂熱利克爭取過來。一六九九年的四月八日,在大學街和聖父街的拐角處,蒂蓋受到了幾個刺客的伏擊。他雖然身中五彈,但還是躲過了這一劫並且康復了。調查結果認定穆拉有罪,昂熱利克也受到牽連。
在暴雨中,蓋著棺罩的昂熱利克這樣問自己:為什麼當初沒有逃跑呢?一個德亞底安修會的修士曾向她這樣建議,並答應秘密幫助她逃到英國。但她沒有逃跑,因為她並不認為自己有罪。然而,在卑鄙的蒂蓋看來,她太礙事了,居然還有自衛的勇氣,要捍衛自己的生命!
捍衛自己的生命?現在已不可能了。大雨逐漸變小,人群又重新在斷頭臺旁聚集起來。在祈禱聲中,雅克¡¤穆拉的牧師正在準備體面的死亡儀式。當聖歌的最後一個音符結束時,劊子手把吊在絞架上的身軀推了出去。
昂熱利克對這個因癡迷她而喪生的男人心生感激。為她而死,這一點就連德蒙喬治也做不到。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這場戲現在要結束了。她站起來,猶豫了一下,不知怎麼從囚車上下去。劊子手向她伸出了手,她就勢跳到石磚路上。她光著腳在水窪中行走,如同在舞蹈。她想,幾分鐘後,她的鮮血就將染紅這塊土地。她由劊子手扶著,登上了斷頭臺。她表現出來的尊嚴,她被雨水淋溼的白色長裙包裹出的完美曲線,深深觸動了圍觀的人群。他們這時盼望出現奇蹟,他們叫喊著:一個騎士已經帶著國王的特赦令從凡爾賽宮出發了!可惜,國王這時在睡覺。每當罹難者要揭露他不公正的傲慢時,他都在睡覺。昂熱利克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吻了一下即將奪走她生命的屠夫的手。所有的人都喜歡上了這個富有魅力的「聖女貞德」。在大家激動的目光下,她整理了一下頭巾,把長髮塞到發罩底下,吻了一下木砧,然後,注視著劊子手的眼睛,問:「先生,請告訴我該擺成什麼姿勢?」
劊子手冷漠地回答說,需要她跪下來,完全露出脖子,一根頭髮都不能垂下來。昂熱利克平靜地聽從劊子手的指揮,自己把頭貼到了木砧上。
「是這樣嗎?」
就在劊子手抓起那把劍的時候,她要他下手時不要破壞她的容顏。劊子手為自己即將犯下的罪行而驚恐,雙手舉起沉重的劍在空中習慣性地轉了三圈,然後砍向那個美麗的女人的脖子。
太恐怖了!刀鋒在最後一刻偏離了目標,砍掉了昂熱利克的臉頰和耳朵,她痛苦地大叫了一聲。鮮血噴湧而出,人們驚恐大叫,昂熱利克軀體滑倒,四肢亂動。劊子手的一個助手趕忙把她摁在地上,另一個助手揪住她血淋淋的頭髮,以便那個野蠻的行刑者能看清傷口和下手的地方。沉重的劍再次從高處落了下來……一個沉悶的聲響,人們都以為劍砍到木砧裡去了。天使死了。但是沒有,她的身體還在顫抖,身首並沒有分離。人們騷動起來,衝著劊子手尖叫,躲在市政廳裡的法官們臉都白了,因為他們知道,從這一刻起,昂熱利克將成為今後幾個世紀的傳奇人物。那個劊子手驚恐地顫抖著,鮮血濺了他一臉。他第三次舉起屠刀。人頭總算落地了……木然的劊子手扔下劍和屍體逃跑了,向那個美麗女人的一瞥把他看得心驚肉跳。助手們撿起砍下的頭顱,根據習俗把它放在木砧上,臉朝著市政廳。驚恐的人群紛紛擁向斷頭臺,那失去身軀的臉有一種奇特的美,這是上天的美,光彩照人。
據說當天有許多人在刑場擁擠的人流中被推搡窒息而死,追隨蒂蓋夫人而去。而在凡爾賽宮中的老國王(路易十四)卻在想,處決一個平民居然引來這麼多人去觀看,實在有點兒過分……
第一章 第一代桑松
巴黎屏住了呼吸。這群人昨天才慶祝了聖體瞻禮節,今天就來圍觀昂熱利克•蒂蓋上斷頭臺了。她是這個垂死的世紀裏最性感的美人之一。這一天——一六九九年的六月十九日,昂熱利克要為她曾經擁有的愛情而償還孽債。她從囚車上看著那逐漸遠離、曾關押過她的監獄,她在那裡遭受了灌水刑訊並得知她的上訴被駁回。歷史中可怕的偶然:來向她宣讀逮捕令並同時下令對她強施酷刑的審訊刑事長官德菲塔,是她以前的一個追求者。第二品脫水強灌下去後,她就承受不了了,招出了同謀——她的看門人穆拉。現在,她看到這個可憐的僕人也...
目錄
譯者序
第一章 第一代桑松
第二章 桑松二世:攝政王的劊子手
第三章 子如其父:桑松三世和桑松四世
第四章 從輪刑到斷頭鍘
第五章 從大屠殺到國王之死
第六章 從監獄到斷頭台
第七章 斷頭鍘超速運行
第八章 政治訴訟:埃貝爾和丹東
第九章 七個恐怖週
第十章 督政府:大清洗
尾聲
參考書目
譯者序
第一章 第一代桑松
第二章 桑松二世:攝政王的劊子手
第三章 子如其父:桑松三世和桑松四世
第四章 從輪刑到斷頭鍘
第五章 從大屠殺到國王之死
第六章 從監獄到斷頭台
第七章 斷頭鍘超速運行
第八章 政治訴訟:埃貝爾和丹東
第九章 七個恐怖週
第十章 督政府:大清洗
尾聲
參考書目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