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對台灣「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及「多數年輕人覺得沒有前景」的「台灣新四不一沒有」現象深感憂心,為此著書論述。
若說《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一書是記述楊志良對最愛「公共衛生」的一世深情,本書則是他真正自己想寫的書。
台灣民主化後,政治充滿黑金、派系、貪腐,民主政治劣質化、民粹化,加以稅制不公,對家庭及弱勢的照顧日益惡化,導致人民普遍不信任政府,形成一難以破解的惡性循環。仍對台灣這塊土地充滿殷切期待的他,在文中所提出的每一個挑戰沒有希望的未來的方法,幾乎都勢不可為,但他別無選擇,只能以此書敲響社會改革醒鐘,奮力一搏。
楊志良懷抱著今日不做,不出一、二十年台灣就要大崩壞的危機意識,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接受這幾乎不可能的挑戰,讓「四不一沒有」轉變為「願意婚、喜悅生、安心養、快樂活、有前景」的「台灣大願景」!
作者簡介:
1946年生,師大衛生教育系學士、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博士。
個性鮮明,說話直率,勇於面對困難,以實踐社會公義為人生目標。對台灣最大貢獻是規劃、推動全民健保,也監督、改革全民健保。
曾是台大公衛所破格任用的最年輕所長,也曾是經營績效佳的醫院管理者,擔任衛生署長時,不改快人快語作風,嚴辭批判時局,痛斥惡質媒體,多次挑戰立法院及監察院權威,被譽為「台灣最有guts的歐吉桑」。另著有《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天下文化出版)。
章節試閱
第三章 待搶救的多病台灣
台灣生病了!病因是「四不一沒有」,病徵則從頭到腳,處處都有危機。我們正在抉擇的關鍵點,對多病纏身的台灣,是放棄治療,任由病毒侵蝕到病入膏肓,還是積極搶救,一點一滴恢復她的健康?
就像藥效透過點滴注射輸送至病患體內,「不婚、不生、不養、不活」的效應,在時間的累積下,經由社會脈動擴散至台灣的四肢百骸,深入骨髓。但「四不」不是治病的藥,而是致命的毒,讓台灣集骨質疏鬆、胃潰瘍、貧血、狹心症、糖尿病、關節炎、肝硬化等等諸多病症於一身,雖然沒有立即的性命危險,但一身慢性病,拖住了台灣前進的步伐。
◎少子化:社會骨質疏鬆+憂鬱症
少子化讓台灣自動「一胎化」,與「不婚不生」相乘,除了讓台灣人口愈來愈少、愈來愈老,改變了人口結構之外,也改變了家庭型態。未來台灣社會很難再有大家族及大家庭,取而代之的是單人戶大增,人際關係的緊密度大不如前,台灣社會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在所難免。
家庭是社會最重要的基礎,單人戶家庭徒具「戶」名,卻沒有共同生活的家人,親屬關係逐漸消失,以後的小孩只怕對親族間的稱謂,都會非常陌生。像是長輩的伯伯、伯母、叔叔、嬸嬸、姑媽、姑丈、姨媽、姨丈、舅舅、舅媽,平輩的堂兄弟姊妹及表兄弟姊妹,以及晚輩的姪子、外甥等等,這些建立在血緣或姻親關係上的稱謂,都會消失大半。而我們一向引以為傲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長幼有序,互相照顧扶持的家庭文化,也會連帶隨之崩解。
每個人的一生中必然都有過高潮與低落、順遂與逆境、成功與失敗,不知道會經歷多少次「過不下去」的關卡,這時最需要至親好友撫慰淌血的心靈或指點迷津,這種心理支持是身心靈健康的要素。
現在的單身族,多半還有兄弟姊妹或家族親人可以依賴,但少子化之後的單人戶,人際關係與社會網絡發生質變,主要人際關係來自同學及同事,朋友變得很重要。但這種因為就學、就業或社會經濟活動帶來的關係,變動性大,較難深入及持久。比方我們一換工作,人際關係就得重頭來過,再者,朋友能提供的依賴與支持,與家人所能提供的,還是無法相提並論。
當一個社會有太多單人戶,有太多人獨自孤單的活著,如果沒有足夠的支撐力量,這樣孤獨的社會可能罹患集體憂鬱症。
◎胃納萎縮,消費市場胃潰瘍
少子化衝擊消費規模,單人戶衝擊消費型態,讓消費市場胃潰瘍,胃納萎縮變小。
一個人跟一個家庭的消費需求、金額、質量及內涵,各方面都不同,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早已看出這個轉變,在《一個人的經濟》(天下文化出版)書中即指出,當單人戶愈來愈多,大賣場的生意愈來愈有限,反而便利商店業績愈來愈好。
少子化的影響層面非常廣,不但導致整個消費市場質量俱變,內需也大幅減少,老人成為消費主力,內需項目變成以滿足老人的需求為主,如老人生活照護、老人醫學美容、老人休閒產業。但老人產業的增加,並無法彌補其他產業整體的損失。
1990年到2000年,台灣一年平均生32.6萬個小孩,2010年到現在,平均一年生20萬多個小孩,小孩長得快,衣服很快就小了,得不斷買新的衣服。想想看,一年少了10萬個新生兒,童裝銷售額會滑落多少?除了童裝,連奶粉、尿布等嬰兒用品,以及兒童圖書、玩具、幼教等相關產業,市場都將大幅萎縮,連婦產科跟小兒科都被波及。
台灣過去十多年來的生育率下降已反映在消費市場上,嬰幼兒用品店關掉不少,相對的有趣現象是寵物店不斷增加。我家在台中霧峰,最熱鬧的那一條街,最近5年來嬰兒用品店顯著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寵物用品店及動物醫院。
我在亞洲大學的學生,2011年完成一項「從少子化趨勢探討嬰幼兒與寵物產業之消長──以大台北地區為例」的研究,以2005年至2009年這5年中華電信發行的大台北地區消費指南電話簿為資料,統計登記在電話簿上的嬰幼兒產業與寵物產業有多少。嬰幼兒產業包括媽媽裝、孕婦服裝及用品、童裝、嬰兒用品;育才學術類,如幼稚園、托兒所等;寵物產業則包括水族及水族用品、鳥及鳥飼料用品、寵物店、寵物美容服務、寵物食料及用品、寵物訓練;醫療保健類,動物醫院、獸醫等。結果發現,嬰幼兒產業家數由1,673家減少為1,376家;寵物產業則由436家增加為485家,彼消我長的態勢相當明顯。
在人際關係疏離的現代社會,很多人以飼養寵物做為精神寄託,寵物成為家庭重要成員,在很多沒有生育的家庭中,寵物更取代原本子女的地位,造就大商機。
根據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驗局的資料,2004年全台灣獸醫診療機構的數量較10年前增加約3倍;工研院2008年的調查發現,全台約有動物醫院1,600家、寵物美容與寵物用品店1,550家,飼主對寵物的愛護,讓寵物產業蓬勃發展,從食品、用品、玩具、服飾、醫療、美容、教育、娛樂等一應俱全,市面上出現寵物照護員、專業遛狗員、狗心理諮詢服務、狗安寧病房、狗療養院及寵物殯葬等以前聽都沒聽過的行業。
根據統計,飼養寵物的家庭,每月花在寵物身上的費用約在1,000元至3,000元之間,台灣光是狗市場的商機就預估超過200億元,如果再加上貓、鳥、魚、鼠等其他寵物的市場,商機估計高達500億元,是僅次於人類的第二大消費市場;而台灣整體寵物用品消費值,在亞洲區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
◎學生銳減,教育嚴重貧血
新生命快速遞減的影響,早已慢慢擴及學校教育。2010年台灣小學到大學階段(6歲到21歲)的學齡人口共470萬1千人,預估2020年降至344萬1千人,10年內減少126萬名學生,其中國小減少44萬1千人,國、高中減少62萬9千人,大學減少19萬人,減少幅度及速度都相當驚人。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到2060年,全台學齡人口數更少到只有198萬1千人,50年內腰斬不只一半。
台灣無論小學、中學或大學,學校校數都多,沒有足夠新血進入,教育嚴重貧血。首當其衝的是幼稚園和小學,90學年度(2001年)全台國小新生約32萬人,但100學年度(2011年)就滑落到僅有20萬9千人,多所位在偏遠鄉鎮及離島地區的國小,新生人數只有個位數。全台國小總共減班668班,光台北市就減了183班。
過去10年,全台由於學生數太少甚至掛零而遭裁併,走入歷史的國中小超過140校,幾乎每年都有學校因失血過多「活不下去」。雖然大多是偏遠地區的迷你學校,但長久下去,未來連都會區小學都可能遭裁併。減班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老師超額,形成流浪教師之外政府另一個棘手難題,隨著小朋友成長,減班廢校的效應將如骨牌般延燒到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資源供過於求,以後多少學校會倒閉、多少老師沒有頭路?在大學教了一輩子書的我,差不多該退休了,應該不會受到什麼影響,但想到那麼多年輕的同事教授們的未來,就頭皮發麻。
我忍不住要批評台灣廣設大學的政策,20年前台北區高中職聯招就出現私校招生不足的窘況,學生人數只減不增的大趨勢是看得出來的,但政府仍然廣設大學,高職升格成專科,專科升格成學院及科技大學,造成「學士高中化」、「碩士學士化」。特別是教改造成一種風氣,促使學生及家長認為好像不上大學就「前途無亮」,不論是否適性都上大學,耗費家長多少學費,埋沒多少才華,浪費多少青春。事實證明這項政策錯得離譜(可參考嚴長壽的《教育可以不一樣》(天下文化出版)),不但毀掉一整個世代青年人的前途,也浪費了國家巨大的資源。
2010學年度全國163所大專院校(包括大學日夜間部、四技、二專、二技)共招收學生27萬4,070人,平均每校招收1,681名學生,但依目前各級學校學生遞減的速率,2016年起,每年將有7.3所大專院校連一個新生都招不到,等到學校的舊生都畢業了,學校只有關門一途。這個情況如果持續到2032年,全台有將近90所大專院校得關掉,高等教育的素質也堪虞。
綜觀世界各國及人類歷史,一國的興衰與自然資源關係不大,早年的英國、近年來的台灣、日本、以色列、新加坡,都是資源很少的國家,也沒有什麼礦藏,但因為有相當健康且高素質的人民,也就是擁有雄厚的人力資源或資本,所以發展得都不錯;而阿根廷等不少南美國家、印尼、菲律賓及不少非洲國家,雖然自然資源豐富,但人民普遍貧窮。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人礦」缺乏,國力何來?
◎勞動力缺乏 經濟發展狹心症
人口成長停滯,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鉅大,勞動力不單不足,還有高齡化的問題。由於年輕人減少,勞動人力將以中高齡居多,台灣經濟發展的冠狀動脈遭「老化」阻塞,有心肌梗塞及中風之虞。
台灣目前工作人口中,有三成(31%)為45歲至64歲的中高齡人口,預估到了2020年,提高到四成左右(42%)。但有些產業的特質必須以年輕人為主力,比方未來的熱門產業包括高科技業、資訊業、通訊業、電子商務、文創產業、零售服務業、流行娛樂業、休閒業、醫療保健業,都需要年輕勞動人力。
人口問題未獲改善,勞動供給緊縮,台灣產業面臨嚴峻的考驗,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生產力勢必消退,政府稅收減少、國民儲蓄下降。而青壯人口撫養負擔加重,不是個人經濟壓力變大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經濟壓力都相對升高。社會無法累積財富的結果,就是國家GDP(國內生產毛額)滑落,經濟成長下降,削弱國家競爭力。
生產力可分「勞力」及「腦力」,勞力的工作固然可以用外勞填補,但需要腦力的工作怎麼辦?公務體系也因新進人口少,整體素質下降、創意匱乏僵化。再不未雨綢繆,台灣的病症還會多一項「智力退化」。
現在很多人都是50多歲就自職場退休,但中高齡工作人口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及智慧,退休後閒閒沒事,相當可惜,是國家社會的損失。因應台灣未來人口老化,政府應及早規劃「老不休」政策,提高中高齡人口的勞動參與率,讓「早退族」再就業,貢獻所長,也彌補未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在不影響青壯人口就業的前提下,延後退休年齡、降低依賴指數,減輕社會負擔,可以是另一個思考方向。
包括日、美及英等不少先進國家,都已積極研擬高齡就業的相關政策,像日本就立法保障高齡者就業,還提供職業訓練。我在2011年年底到日本一趟,了解到日本開計程車以老人優先,只要你退休後身體健康良好想二度就業,可以優先(選擇開)獲得計程車駕駛員的資格,各公私機構的導覽人員也優先由老人擔任。也就是將適合的工作機會保留給還有能力工作的退休老人,除了讓老人繼續有收入,保持活力與健康,還可以減少各種老人津貼的支出。
人口減少對房市的衝擊也大,目前全台空屋率20%,未來空屋率必然只會升高不會降低,高居不下的房價疲軟下跌,對想購屋的民眾來說是好消息,卻大大衝擊營建業。
◎社會福利糖尿病,嚴格控制甜分攝取
家庭型態改變與人口結構老化,將是政府與社會極大的負擔,而一個財政窘迫的國家,是沒有辦法提供完善的社會福利及社會照顧措施,就像糖尿病患者必須嚴格控制糖分,那時的社會福利措施沒什麼甜頭了。
單人戶導致家庭功能式微,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數口之家,從食衣住行育樂到健康維護、身心安定…,都由家庭成員共同負擔,家庭負擔不了,才由社會福利措施提供各項救助。但單人戶沒有家人的奧援,發生任何困難,從經濟援助、健康維護到心理支持,全都靠社會提供。當一個社會有太多人是獨自生活,太多功能轉移由社會承擔,將是社會難以承受之重。
養老更是社會的難題,老年人口遽增,直接衝擊國家財政負擔及社會資源的分配。
台灣目前對老人經濟安全的維護,規劃老人年金、老農津貼,此外還有針對中低收入戶老人的生活津貼及特別照顧津貼金等。目前一名老人一年要耗用近7萬3千元健保費,比非老人多出近5萬元,可以想見未來社會的養老福利支出及健保費會大增。
台灣目前的老人福利措施中,免費公車及高鐵敬老優待票備受稱許,我滿65歲拿到新北市政府給我的敬老悠遊卡時,本想只要用一次就好了,體會一下政府的德政,但實在太好用了,欲罷不能,我就一直用下來。老人搭公車免費現在是縣市政府編預算,但當老人大增,預算要膨脹多少?如果轉嫁由公車業者負擔,那公車票價要調漲多少才夠?高鐵敬老優待票現在是高鐵自行吸收優惠的部分,但除非高鐵營運維持成長,否則敬老票可以持續多久?全票一張要調漲多少?我肯定將來這些老人福利是做不下去的。
話說回來,很多老人是有能力付錢的,只因為年紀大了就可以這個不付、那個不付,是不對的。老人福利措施不該全面免費,像我就覺得我搭公車應該付錢的,一直用敬老悠遊卡怎麼對得起社會呢?所以我捐錢給健保愛心專戶,而且金額多於我用掉的免費車資。
老人並非都窮或付不起公車票,不少老人過得還可以,特別是領月退的公教人員。比較好的方法是排富,將經費集中起來,讓中低收入老人可享有更長久的免費公車;公教退休金替代率應比照國際行情降至八成以下。但福利易放難收,哪個市長敢提出老人公車免票改為排富,肯定第二天就被轟下台,特別是老人每日都在增加,政治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不當的福利就像糖尿病,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只能死而後已,也就是等到國家垮了才會終止。
今天台灣政治很糟糕的是,社會福利不斷喊價加碼,卻避而不談錢從哪裡來,一味發行公債因應。在已開發國家,政府有關老年福利的花費,約占國內生產毛額的9至12%,那時台灣的財政負擔得起嗎?恐怕會像希臘、義大利、葡萄牙一樣,財政被福利支出拖垮。
政府現在就應該「有米當思無米之苦」,重新全盤規劃未來的社福項目及經費。
◎全民健保退化性關節炎,舉步維艱
老年人口大增帶來的另一個社會重擔,是健康照護支出大增,我們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基本上是「烏托邦」,雖然已經修法到「二代健保」,但財務結構不健全的問題並沒有根本解決,15年、20年以後,全民健保就會像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老人一樣,舉步維艱。
為什麼呢?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調查,台灣近九成老人至少有一項慢性病,五成以上罹患三種以上慢性病,平均每人每年就診30次,占全國人口一成的老年人口,每年要用掉健保資源的三分之一。
65歲以下的人,平均一年的醫療支出為1萬4千塊左右,但65歲以上的老人一年要花掉7萬多塊的醫藥費,相當於5個年輕人的醫療費用。如果每年增加30多萬個老人,每個人多5萬多塊醫藥費,健保一年要增加多少支出,馬上算得出來。這還是剛滿65歲的「年輕老人」的支出,等到「年輕老人」變成75歲、80歲的「老老人」,每個人一年的醫藥費用就不只7萬多塊錢了。
另外,隨著人口快速老化,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人口也快速增加,未來相關的照護負擔也勢必大增。2008年全台失能及失智人數約為40萬人,推估至2028年將成長為81萬人,成長一倍,是另一項龐大的支出。
看看我們隔鄰、已在200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日本,由於政府支付老年人口退休年金以及醫療費用不斷增加,至2010年8月,日本國債規模累積至904兆日圓,約合300兆台幣,是台灣20年的GDP,驚人的天文數字正是日本政府頭痛的財政難題。
而台灣到時候除了缺錢,還缺人,老化讓需要被照顧的人口大增,但少子化讓家庭及社會中可以提供照顧的人力大減,加上到時候青壯人口經濟壓力大,不可能有閒置人力在家照顧老人,「人財兩缺」將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施政偏頗,政治肝硬化
政客向來把討好選民擺前頭,美國在總統大選時,兩黨候選人到了佛羅里達州一定都談加稅,因為很多老人退休後搬到佛州定居,這裡的人口以老人為主,加稅代表政府有更多的錢可以照顧老人;但到加州則要談減稅,因為加州就業高薪人口(有錢人)多。
台灣每逢選舉,政治支票滿天飛,當選民結構高齡化、有選票的銀髮族多過沒有投票權的幼兒及少數的媽媽時,政治天平會向哪個族群傾斜,用膝蓋想就知道了。尤其未來老人族群的教育水平一定比現在的高,很多高級知識份子,當他們組成壓力團體,左右政府施政的力道強勁,未來婦幼及青少年變成弱勢團體是可以預見的。
選民結構不均衡,政府施政偏頗,就像一個人因肝細胞大量喪失壞死硬化,導致肝功能退化。當壓力加大,政府施政彈性降低、政府功能減退、政治代謝不正常,台灣的政治也就肝硬化。
我們正在抉擇的關鍵點,對多病纏身的台灣,是放棄治療,任由病毒侵蝕到病入膏肓,還是積極搶救,一點一滴恢復她的健康?
唯有體質堅實,這個島上的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年輕的你,會做哪個選擇?年邁的你,又會為下一代做什麼選擇?
第三章 待搶救的多病台灣台灣生病了!病因是「四不一沒有」,病徵則從頭到腳,處處都有危機。我們正在抉擇的關鍵點,對多病纏身的台灣,是放棄治療,任由病毒侵蝕到病入膏肓,還是積極搶救,一點一滴恢復她的健康?就像藥效透過點滴注射輸送至病患體內,「不婚、不生、不養、不活」的效應,在時間的累積下,經由社會脈動擴散至台灣的四肢百骸,深入骨髓。但「四不」不是治病的藥,而是致命的毒,讓台灣集骨質疏鬆、胃潰瘍、貧血、狹心症、糖尿病、關節炎、肝硬化等等諸多病症於一身,雖然沒有立即的性命危險,但一身慢性病,拖住了台灣前...
目錄
目錄
序一 面對「台灣大崩壞」 高希均
楊志良新著的忠言
序二 搶救崩壞台灣 黃義交
楊志良開出的濟世處方箋
第一部 放眼未來,看不見希望
第一章 台灣的「新四不一沒有」
第二章 急速衰敗進行式
第三章 待搶救的多病台灣
第二部 因為過去,做得不好
第四章 對家庭不友善
第五章 公平課稅?日趨偏離、庶民共憤
第六章 患寡,更患不均
第七章 民粹搞垮國家
第三部 現在,只能奮力一搏
第八章 大我成就公義社會
第九章 向左走?向右走?—─台灣的健保傳奇
第十章 挑戰沒有希望的未來
附錄
附錄一 破除全民迷思,健保更長壽
附錄二 健全醫療體系的挑戰
後記 真正自己想寫的書
採訪後記 良藥與忠言 邱淑宜
目錄
序一 面對「台灣大崩壞」 高希均
楊志良新著的忠言
序二 搶救崩壞台灣 黃義交
楊志良開出的濟世處方箋
第一部 放眼未來,看不見希望
第一章 台灣的「新四不一沒有」
第二章 急速衰敗進行式
第三章 待搶救的多病台灣
第二部 因為過去,做得不好
第四章 對家庭不友善
第五章 公平課稅?日趨偏離、庶民共憤
第六章 患寡,更患不均
第七章 民粹搞垮國家
第三部 現在,只能奮力一搏
第八章 大我成就公義社會
第九章 向左走?向右走?—─台灣的健保傳奇
第十章 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