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作術獨裁者聯盟玫瑰的名字宛如阿修羅手機成癮銀髮川柳楊双子悲傷是一頭大象最透明的故事時報66折起TeamTaiwan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裸城:純正都市地方的生與死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雪倫.朱津

評價
33收藏
138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9 NT$ 360 NT$ 4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其他二手價
2 79元起
圖書館借閱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城市/都會/村落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是否有一個,總令你心疼、眷戀的「我的城市」?
文/Anderson

在電影《黑暗騎士:黎明升起》中,看到蝙蝠俠傾盡心力,即使要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地,要保護他口中所謂的「我的城市」。但那究竟是什麼東西?什麼樣的地方,足以讓我們發自內心感覺心動、心疼、惦記的「我的城市」?

或許你已離開到很遠的地方。關於「那個城市」,你無法忘懷、彷彿還嗅得到氣味的,會是什麼?是某個街口那個好吃得要命的熱狗攤?是把人行道佔據,毫不客氣地搬來桌椅就地下著棋的人們?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舉目所及,會是怎樣的場景令你感傷不捨:是鄰居孩子們的玩耍吵鬧?是牽著手散步的老夫婦背影?是市場中聊著就忘了時間的主婦們的話語聲響?還是每天傍晚固定會出現在公園一角拉著小提琴的男孩,臉上的專注?

《裸城:純正都市地方的生與死》書名中的「純正(性)」,並不容易解釋,但讀書中幾個段落,你立刻就懂──那是我們都熟悉、眷戀的某種「屬於該個地方」的氣味、溫度、記憶、故事。這本書講的是在這樣的年代裡,當媒體如此發達、流動如此快速、異質性被資本主義高明地持續見縫插針…..,曾經的我們的城市開始變得面目模糊。人們用Discovery, Lonely Planet的修辭來認識與記得它,然後這些扁平的印象被轉換成實體的建物、店鋪、街廓、人口的組成。某個意義上,我們開始失去這座城市。

作者雪倫.朱津(Sharon Zukin)選定紐約,追溯六大原型區域的經濟與社會變遷,除了指出地產開發商和政府官員如何聯手抹平城市街貌、消除社區的歷史與認同,也訴說著許多快要被遺忘的這裡的故事。全書既嚴厲又感性,嚴謹也詩意。

書名的「裸城」,取自電影《不夜城》(Naked City),一部1948年以紐約街頭為背景的驚悚黑白電影。片中呈現了對比於摩天大樓的街道的文化活力,裡頭有在小商店和餐廳工作、開計程車、清掃辦公室與解決犯罪的男男女女的日常生活。作者引電影中說的「這座裸城中有八百萬個故事。」,在作者眼中,正是這些故事、這些建築物,以及這些街道,創造出我們生涯中的authentic city,意近於某種更純正或道地的城市本身。然而,今天的曼哈頓比之電影中那個1948年身影的城市,已經完全是不同的一回事了。

讀著這樣的段落,我們太明白與關心這裡頭在講的事情了,那非關紐約的某個街區,而正是我們的生活本身:「…東村已經由新品味和生活風格重新塑造過了,這種新品味和風格仰賴人群產品和資金的不斷交換。但是,該鄰里的特色看似越『在地』,它就越吸引媒體眼光;媒體越關注,它變成文化『終點』風險就越高。地方特色會越來越昂貴,屈服於標準化,最後消失。」

「東村的抗議和鬥爭史、不符時尚的優勢和粗糙的知性魅力,已然因過多的網路知名度、太多連鎖企業分店,以及種族多元的社會弱勢人口升級太快而淹沒。我不會為舊日毒販和犯罪活動的消失哀悼,但我確實痛恨星巴克代表的一切,包括讓鮑爾利街閃閃發亮、昂貴無比的高層旅館和餐館,以及使房租飆升的不動產投機炒作。我哀悼的是地方對抗富貴權勢的鬥爭已然結束,而那正是讓東村博得純正性名聲的根源。」

如果早幾年,也許《裸城》只適合去過、待過紐約的讀者,以及研究城市的學院人士和文化人,但今天,當台灣的我們歷經了一個又一個我們自己的城市的故事,《裸城》成為一部人人各有汲取與動容的他山之石。在你心目中,也有座「我的城市」的模樣嗎?那麼,這會是一本屬於你的書。




珍.雅各1961年傳奇之作《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的現代升級版

隨著城市的縉紳化,有教養的都市人逐漸開始珍視他們所認定的「純正」都市生活,像是古老建築物、藝術館、精品店、高檔食品市場、民族風味餐館等。這些都顯示出一個地方的「純正性」,與平淡乏味、千篇一律的都會規劃截然不同。然而,人們對於「純正性」迅速而膨脹的需求——顯現在飛漲的房價、昂貴的商店、嚴密監控的都市街道——卻使得最初賦予鄰里「純正」氛圍的人們遭到驅離,包括外來移民、勞工階級及獨立藝術家。

朱津以記者的敏銳眼光、資深評論家與觀察員的透徹理解力,對當代紐約進行全景式的調查,追溯六大原型區域的經濟與社會變遷,並帶領讀者參觀紐約第一間宜家家居、憑弔世貿中心遺址。她指出地產開發商和政府官員聯手抹平城市街貌的粗礫與差異,消除社區的歷史與認同,試圖讓一切變成乾淨和嶄新的。《裸城》喚起我們思考如何捍衛一般民眾與弱勢者的生存權,如何讓年輕文化人有空間可以開創新的想像,以及如何讓城市保有多樣的風貌。

作者簡介:

雪倫.朱津(Sharon Zukin)
紐約市立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布魯克林學院(Brooklyn College)與研究生中心(Graduate Center)的社會學教授。著有《閣樓生活》(Loft Living)、《城市文化》(The Cultures of Cities)、《購物點》(Point of Purchase),以及榮獲C. Wright Mills獎的《權力地景》(Landscapes of Power)。

譯者簡介:

王志弘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現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編著《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王玥民
台灣大學歷史系碩士,美國南加州大學歷史碩士,現專事翻譯。
徐苔玲
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