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崩潰、鈔票≠錢的時代即將來臨?
無論你如何努力工作,都無法逃脫薪水追不上通貨膨脹的宿命!
世界經濟危機重重,亂印鈔票是最大的禍因!
當各國央行持續量化寬鬆,就是美元泡沫愈吹愈大的警訊!
目前的世界經濟,全靠美國帶頭印美鈔來支撐,可是兩次的貨幣寬鬆政策(QE1、QE2)已證明無效,只是讓美元愈來愈浮濫,讓美國財政赤字更加惡化!而隨著美元的日趨浮濫,貨幣貶值成為必然的趨勢,這導致資金順勢流向原物料與農產品,於是萬物齊漲、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反覆發生,成為我們這一代人共同的宿命。
經濟學家只為1%的富人服務,他們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嗎?
唯有根治經濟結構性問題的撙節政策,力求戳破通膨泡沫,才能徹底解決現今全球的經濟問題。然而此舉將大大損害銀行家的利益、政治家的聲望,於是各國央行選擇繼續印鈔票救市,持續把通膨泡沫愈吹愈大!
投資美債、美元,必將血本無歸!黃金白銀才是經濟海嘯中的救生圈!
美元通膨的泡沫大崩潰遲早會出現,屆時我們手中的鈔票將成為廢紙,錢將不再是錢!可以抵禦經濟崩盤的只有原物料、土地,以及黃金白銀。如果你買不起土地、沒辦法儲備石油,「儲蓄」黃金白銀將是你安然度過經濟危機的明智抉擇!
貨幣戰爭的最終結局,贏家不是美元也不是人民幣,而是黃金白銀!
想要安然度過美元引爆的經濟大崩潰,你要做的就是「儲蓄」實體黃金白銀!
作者簡介:
朱冠華
知名部落格作者,馬來西亞華裔,草根投資者,目前服務於報界。
二○○四年開始發表股票投資文章,二○○八年遭遇史上最可怕的金融危機,個人雖無損失,但對於隔年股市在壞消息的氛圍中依然暴漲感到完全無法理解,於是轉變方向,研究世界金融問題。二○一○年開始發表黃金與白銀投資的文章,並領悟到當前的金融危機,其實即是美元危機,是美元泡沫化的結果,其病根從一九七一年美國廢除金本位時開始種下。之後個人投資方向頓然開闊,同時也發現很多投資理論,其實都是建立在對貨幣的錯誤認識中,因此目前投資以黃金和白銀為主。著有《不一樣的技術分析──股票技術圖表真相》(中國經濟出版社)。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專文推薦
阮慕驊(媒體財經達人)、殷乃平(政大金融學系教授)聯合推薦
金錢末日會來嗎?
接到如果出版社邀約推薦本書的電話時,聽到書名為《美元末日》,本能的產生排斥感,因為不久前我才在報章上發表〈美元,誰與爭鋒?〉一文,明顯與作者觀點南轅北轍。不過,一股好奇心也浮現,想知道本書是怎樣的觀點及說法。
看了〈前言〉之後,我不僅決定要推薦,還主動要求寫推薦序,因為很難得有這麼勇敢講真話,並且勇於拆穿主流主張謊言者,更可貴的是,還能講出一番道理出來。儘管我並不完全認同作者的說法,但對某些關鍵點卻是同意的,而這些正是當今世人必須正視並向正路改變之處,否則前途堪憂。
缺乏信用的貨幣
首先,作者說的「美元末日」,在我看來,應是「金錢或貨幣」的末日,畢竟美元是當前世界通貨,也就是本書說的「美元本位」,美元末日也就是貨幣末日,人類又回到「實物交易」社會,這至少在歐債危機的希臘已出現了。多年來「錢是什麼?」的大哉問,一直得不到答案,而能不能回到「黃金、白銀」為本位,還在未定之天,但金融風暴的一再出現且愈來愈危急,凸顯出「印鈔救市」、「政府獨占貨幣印製、發行」的可怕後果,而這至少要回到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奧地利(或奧國)學派的重要掌門人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Hayet, 1899-1992)對貨幣的看法。
哈耶克早就說過,政府對貨幣發展的干擾與壟斷,不是最近才開始的,幾乎在鑄幣開始被市場選作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時,政府的干擾就不斷發生了。哈耶克嚴厲指責說,沒有貨幣,延遠的自由合作秩序,就無法運行;但是,貨幣幾乎自始就遭到政府的無恥摧殘,以致它竟然變成延遠的人類合作秩序當中,干擾各種自動調適過程的主要亂源。除了少數幾個幸運的短暫時期,整個政府管理貨幣的歷史,簡直就是一部詐欺和矇騙的歷史。在這方面,哈耶克已經證實,政府比任何在競爭市場裡提供各種貨幣的私人機構,都來得更不道德。哈耶克說過不少次,如果政府不再壟斷貨幣,市場經濟的潛能也許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哈耶克的嫡傳弟子、已故的蔣碩傑(1918-1993)院士在世時始終堅持的「貨幣只是交易媒介」、只能算「狹義貨幣」,以及「貨幣是流量」的概念,更顯現其正確。蔣院士膾炙人口的「五鬼搬運法」,也就是政府增發貨幣、低利率政策引發的通貨膨脹之寫照,在本書中有更詳細、完整的剖析。
簡而言之,紙鈔係以政府法令規定其價值和流通,以政府「公信力」為基礎,但在政治腐化下,掌權者以私利藉由亂印鈔票自行摧毀了信用。
其次,本書字裡行間推崇奧地利學派,這是非常難得的,尤其作者僅三十五歲,竟然未受到主流經濟學的催眠,因為奧地利學派在正統經濟學演化中早被邊緣化,如今更被空洞化,年輕學子很難接觸到,但本書卻高舉奧派大纛,並以哈耶克作為導師。近年時常聽到引述英國女王依莉莎白二世抱怨經濟學家為何無法預測金融危機,這是天大誤會,其實一九二九年第一次金融危機或經濟大蕭條,海耶克在一九二七年就已預測到,只是無人相信也無法為之宣揚,而哈耶克當時在與凱因斯的論辯中敗下陣來,此後總體經濟學興起,政府也成為經濟舞台主角。
戳破當代經濟學繆誤
第三,經濟學之所以成為顯學,就是一九三○年代凱因斯創造總體經濟學之後的事,迄今一直流行不衰,主流觀點認為它解決了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但凱因斯早已明確告訴我們,他的理論是「短期的」,他以「長期,我們都死了」(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明白告訴世人,他提供的是「沒有明天」的特效藥,其實是「安樂死」藥方,所以他要我們盡量消費,沒錢消費就舉債,借不到錢就由政府印鈔票或「公債」來支應,他告訴我們不要儲蓄,以「節儉的矛盾」來否定儲蓄,更以「所得乘數效果」、「貨幣乘數」的漂亮數學方程式來迷惑世人,如今「債留子孫」的後果正荼毒人類,也讓少子女化成為必然。關於現代經濟學的謬論,本書到處都有分析,在破解凱因斯的「乘數效果」謬論時,更舉中國在二○○八年推出的四兆人民幣的刺激經濟方案為例,作者一針見血的指出,除了名目GDP成長率「保八」成功、受到外國學者口頭讚賞外,真正的結果卻是使老百姓苦不堪言的通貨膨脹。其實還不只如此,今天中國「城投債」的危機,所謂「中國每一個省都是一個希臘」之債務危機,正是緣自該項典型的凱因斯政策。本書若能廣為流行,世人就愈能早日警醒,並在支付代價後跳脫被毀滅的危機。
第四,最值得向讀者們推介的是,本書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正確剖析。關於通貨膨脹的禍害已廣為人知,只是央行擴張貨幣數量就是罪魁禍首還難以被認知,本書將此點講得非常透徹,這還不是最值得注意的。真正難能可貴的是,將被妖魔化的「通縮」予以導正,坊間普遍流行「通膨固可怕,通縮更恐怖」的說法,因而「每次金融危機之後,政府和經濟學家都會提出很多改善政策,並賦予中央銀行更大的監管權力,預防危機重演」。這是因為金融危機之後,泡沫破滅,繁華瞬間消失,緊接著經濟崩潰、生產停滯、無薪假和失業節節高升,物價普遍下滑,於是「通縮」出現,如果不讓人民有錢買東西,就將出現跳樓自殺、餓死、暴動、搶劫等等場面,「印鈔救市」乃堂而皇之一再祭出,可是,所有的努力事後都證明無效,危機還是一再出現,甚至愈演愈烈。問題何在?對「通縮」誤解是主因,除非了解通縮,否則政府錯誤政策會一再上演。本書將通縮做了正確解讀,並將通脹和通縮之關係做極佳詮釋,值得讀者好好琢磨。
返本歸真找回誠信
總之,這是一本勇於說真話的書,將流行的錯誤觀念和政策一一破解。不過,我最後不得不為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說一些公道話。本書幾乎將這位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凱因斯等同視之,其實差別非常之大。沒錯,弗里德曼在貨幣的看法上與奧地利學派有別,這在哈耶克自傳裡有明確記載,而蔣碩傑院士也說弗里德曼抱持「貨幣是存量」的概念。弗里德曼在《美國貨幣史》這本大書中也將美國聯準會(Fed)在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停止貨幣擴增,診斷為經濟大恐慌的肇因。不過,弗里德曼對通貨膨脹的可怕有很明確的陳述,對於政府擁有印鈔機更嚴厲批評,他對政府角色和政策干預更是立場鮮明的反對,在資本主義需有道德信用當基礎,在企業家責任的主張上有明白表示,說他是「新自由主義」的始作俑者,這是有待商榷的,將他的理論與凱因斯主義相提並論更是不妥。
此外,黃金和白銀在非常時候的確較可靠、較能保值,但在金融面全面泡沫化的時刻,實物還是最可靠的稻草,也就是說,土地是保命的終極標的,而此時已逐漸接近這個局面,端視人類是否能趕緊拾回正直、誠信的本質,在「返本歸真」下才能免於毀滅呢!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吳惠林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名人推薦: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專文推薦
阮慕驊(媒體財經達人)、殷乃平(政大金融學系教授)聯合推薦
金錢末日會來嗎?
接到如果出版社邀約推薦本書的電話時,聽到書名為《美元末日》,本能的產生排斥感,因為不久前我才在報章上發表〈美元,誰與爭鋒?〉一文,明顯與作者觀點南轅北轍。不過,一股好奇心也浮現,想知道本書是怎樣的觀點及說法。
看了〈前言〉之後,我不僅決定要推薦,還主動要求寫推薦序,因為很難得有這麼勇敢講真話,並且勇於拆穿主流主張謊言者,更可貴的是,還能講出一番道理出來。儘管我並...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隱藏在貨幣背後的祕密
現代貨幣的產生,可說是一種高明的「搶劫」。當銀行印出一堆紙幣,換走人民手上的黃金白銀後,再以法律規定我們必須使用這些貨幣,他們就能夠控制一切,手段之高超,百萬人中也未必有一人明白其竅門所在。
紙張換金銀的騙局
美國最神祕的政府部門是什麼?竟然是作為美國中央銀行的美聯儲。
美聯儲完全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督?美國公民不行,國會議員不行,中央情報局不行,國防情報局不行,聯邦調查局不行,媒體不行,甚至總統和最高法院也不行。雖然西方國家鼓吹獨立的中央銀行,可是獨立到凌駕一切,不受監督也不對任何人負責的地步,是否有點過頭了?
為何美國政府無法監督自己的部門機關?
不要以為美國聯邦儲備局有「聯邦」兩個字,就可以當它是政府機關,聯邦快遞不也有「聯邦」二字嗎?美聯儲實際上是一家私人銀行,由國際金融寡頭所擁有。之所以不直接用「中央銀行」的名稱,是因為美聯儲創建的年代,中央銀行一向聲名狼藉,美國憲法也規定不准成立中央銀行。既然不准成立中央銀行,那國際金融寡頭就成立「美國聯邦儲備局」,用「聯邦」名義來矇騙美國人。
為什麼負責創造貨幣的美聯儲要如此神祕?因為創造貨幣的程序藏有「不能說的骯髒祕密」。
現在,我們社會的流通貨幣,超過九成是私人商業銀行所創造出來的,這些銀行是我們最常接觸的,可是我們卻不知道國家的貨幣是由它們創造的,還以為是政府財政部用機器印刷出來的。
這個創造貨幣的程序到底是有多骯髒呢?
簡單說:如果有一群人存了一百萬元給銀行,又有一群人向銀行借了一百萬元,當一百萬元借完後,理論上你是借不到了,可是銀行還是可以借錢給你。銀行可以打電話向中央銀行借一百萬元,利息三%,然後再將這一百萬元以八%利息借給你和其他人。也就是說,商業銀行是人民的銀行,中央銀行是商業銀行的銀行。
這體系有問題嗎?看起來好像沒問題?商業銀行借給我們的錢來自存戶。那中央銀行借給商業銀行的錢是怎麼來的?
是有人存一百萬元在中央銀行嗎?沒有!既然沒有!那這一百萬元哪來的?
這就是現代貨幣體系背後的骯髒祕密所在。
在還沒進入電腦時代前,中央銀行須要打電話指示鑄幣廠開動機器印一百萬元的鈔票出來,而現代只要在電腦上打打幾個數字,在商業銀行的戶頭中增加一百萬元的數字,就能無中生有創造出一百萬元的電子貨幣。同樣的,現在商業銀行的貸款也是通過電腦,在借款者的戶頭加上幾個數字,以部分準備金制來槓桿化,無中生有創造貨幣。這些電子貨幣進入我們的戶頭,我們就能用銀行服務進行轉帳交易,或通過櫃檯、ATM提款機提取現鈔。因為全民不會一起提款,所以紙幣形式的貨幣只須占貨幣供給量約五%就行了!
這個創造貨幣的程序有問題嗎?
我敢肯定,你將這程序告訴其他人,幾乎沒有多少人會認為有問題,反而認為「本來如此」,何必大驚小怪。這是經過長期性的洗腦,人民對貨幣認識近乎無知的結果。如果你認為「本來如此」,那我們幾千年來,貨幣形式是否都是使用紙幣?是否「本來如此」?
當然不是!幾千年來,我們使用的貨幣是黃金和白銀。「本來如此」的金銀貨幣,何時變成紙幣了?現在紙幣或電子貨幣已全面取代金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我們的祖先會幹出用金銀換紙張的蠢事?箇中內情,我們就得回到歷史的過去,看看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貨幣的誕生
原始社會的人類,為了滿足各種物品的需求,必須與其他人交換自己無法生產的東西,這稱為「以物易物」。但「以物易物」限制大,用來交換的東西對方未必需要,如此物品就無法交易。交換物品的價值也難以確定。例如你認為一頭牛可交換二十隻雞,對方未必認同,可能認為只能換十隻雞,如此不穩定的價格,很容易把市場搞亂。
價值無法統一確定,造成無法「等價交換」。「等價交換」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打比方說,iPhone 和HTC的功能接近,價值相差有限,也許有很多人樂意相互交換,但是若用iPhone 和NOKIA手機交換呢?大概沒人願意吧。若沒有「等價交換」,貿易的發展就會受限,物品流通管道就會阻塞,陷入貨品雖多,但人人匱乏的奇怪窘境。「等價交換」還藏有一重要因素,就是作為交換的媒介需要有價值,原因在於有價值的東西大多稀缺,這就可以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
「以物易物」即使在同一部落裡都會產生麻煩,更別提跨部落、跨區域、跨文化的發展。為了解決這問題,必須有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物品介入。這物品被稱為「貨幣」,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錢」。
至於該使用什麼作為錢呢?經過不斷的市場驗證,淘汰了無數的貨幣,總結下來,要擔當貨幣的職責的東西,必須滿足以下五個條件:
第一、便於標準化、同等價值交換,價值容易確定。
第二、流通廣泛,且被大部分人所接受。
第三、易於分割,方便「找零」。
第四、便於攜帶。
第五、不易變質。
健全的貨幣,還必須具備三種功能:
第一、交易媒介—商品交換的媒介且流通無阻。
第二、儲存價值—貨幣化的勞動力價值可穩定被儲蓄。
第三、價值衡量—衡量一切物品的價值。
在人類貨幣演變的歷史中,實驗了數不清的貨幣,曾用過的有牲口、鹽、糧食、稀有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玉石等物品。其中,糧食雖曾廣泛接受,但是交易受限於收穫季節,且天天都在消耗,基本上沒有太多「價值盈餘」可供儲存。而寶石價值雖然高,但是品種太多,無法標準化也難以分割。
選來選去,有一定文明水平的民族最後都會選擇以金屬作為媒介物。因為金屬的質地比較均勻,容易分割,每一個被分割的部分和其他部分的質地都相同。另外,金屬還可以被任意地熔煉,製成不同的規則或形狀。更重要的是,某些金屬色澤美麗,取得不易,正可顯示擁有者的特殊身分,而人類對這類奢侈品的占有欲是無止盡的。經過市場多次實驗後,能夠完全符合貨幣五大條件的,只有黃金和白銀。而銅的存量太多,只能作為小額交易的「輔幣」。
馬克斯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天然貨幣是金銀」。這表面上看似矛盾的話卻是至理名言,將金銀這天然貨幣的特性解釋得很徹底。金銀天生下來就不是貨幣,因為金銀在人類誕生前就存在於地球上了,當時哪來貨幣這概念?可一旦出現了人類文明,就需要貨幣這東西,而可以稱為天然貨幣的,只有黃金和白銀。也只有金銀才能滿足貨幣該有的「五條件,三功能」。
撇開宗教意識不談,黃金和白銀的確是上天創造的貨幣。金銀這些金屬元素,是在超新星爆炸中誕生,這些稀有金屬需要超級巨大,最少八倍太陽質量的宇宙工廠才能產生。超新星爆炸的碎片從宇宙掉落在會出現人類的地球,因此,金銀的確是上天創造給人類的貨幣。
真正的財富不是錢
雖然金銀因為其貨幣屬性和稀缺性,一向被人視為財富象徵。從物以稀為貴的商品角度來看,金銀作為財富象徵基本上沒錯。不過若站在經濟角度來看就未必了!
什麼是財富?財富的本質是什麼?
真正的財富是商品物資,就是土地、糧食、石油、金屬,或者各種製成品等東西。貨幣只是財富的反映,不論是黃金、白銀,還是紙幣或電子貨幣都一樣。貨幣只是取代以物易物的交換形式,目的在於更方便得到物資,而不是貨幣。如果沒有物資,貨幣還有什麼用?
現代使用的紙幣或電子貨幣完全沒有內在價值,只是單純的財富反映。唯作為終極貨幣的黃金和白銀,因為其稀缺性,所以永遠有財富價值。只有一種情況才會造成黃金價值下跌,那就是「時貨不遂」的時候。也就是中國春秋時代的著名政治家管仲所說:「時貨不遂,金玉雖多,謂之貧國也。」
「時貨不遂」的意思就是貨物、商品的生產中斷,市場無法供應。因為黃金白銀的功能在於媒介商品交換,現在連商品都沒了,自然不需要錢。想一想,如果目前生產的稻米供應達一百噸,剛好足夠人口需求,但若發生自然災害,導致稻米供應降至七十噸,又沒有其他代替品,到時候你說是稻米值錢呢?還是金銀值錢呢?當然是稻米值錢!此時即使供應更多金銀也無濟於事。可見貨幣的價值是建立在貨物的供應與流通上。
可是現代經濟學家卻忽視了這基本道理,錯誤地將財富反映當成財富實體。每次經濟衰退,就打開貨幣閘門大印鈔票,天真認為印鈔票可以增加財富。以前西班牙大量掠奪美洲的金銀,也沒有使其富裕起來。因為商品生產沒增加,過多的金銀反而造成金銀自身的貶值,物品價格全面飆漲。金銀都尚且如此,難道無價值的紙幣會更好嗎?
現代經濟的問題,就是一大群經濟學家以約翰.勞(John Law)為師,相信「貨幣=財富」的貨幣理論,人為操縱貨幣,扭曲自然經濟,終造成現在全球經濟結構病入膏肓。
金銀為什麼可以穩定物價?
為何以黃金白銀作為貨幣結算單位的經濟體系,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幾千年來都能夠穩定物價呢?
首先,請你想一想,你身邊所看到的,無論便宜還是昂貴的物品,有哪一個物品的生產材料不是取自天然資源?所有產品的生產全部都是自然資源的合成品,沒有一個是無中生有的。天然資源種類繁多,有從事能源的石油、天然氣、煤炭、鈾等,也有作為工業原料的木材、銅、鈀、鎳、鉛、鋅等,還有維持我們生命的糧食,如米、麥、雞肉、牛肉、蔬果、咖啡、大豆等。
天然資源的商品存量和黃金白銀一樣,在地球上是固定的。長期來看,其供需增減都是緩慢的,世界人口不可能出現短期爆炸性成長。
了解這一點,就該想通「黃金追不上經濟發展」實為邏輯不通的謬論,因為所有經濟生產材料都取自有限的天然資源,服務業是依附在製造業而產生的。有限的資源和緩慢的人口增長,注定了經濟根本不可能出現爆炸性的長期成長,所以根本沒有黃金追不上經濟發展所需的問題。而我們目前看到的雙位數GDP成長,大部分是通膨製造的貨幣幻覺,而非真實成長。
因為金銀貨幣與商品的存量有固定的比例,波動並不大,我們無法一下讓金銀和商品短期內大增一半或大減一半,所以用金銀作為商品和其衍生合成消費品的結算單位,價格自然也是穩定的!金銀可以穩定物品價格並非人為,而是自然的經濟規律。
商品財富和反映財富的金銀貨幣是不會憑空增加的,一方財富的增加必使另一方財富減少,任何像約翰.勞那樣,試圖改變這條自然經濟規律的人,都會造成經濟體系的混亂。歷史上,試圖改變這條自然經濟規律的利益集團,不管他走多遠,勢力多強大,最後都要回歸原點。
現代的經濟學傳播了不少荒謬的理論。每當經濟衰退的時候,不是順其自然規律,而是試圖逆轉經濟規律,破壞商品財富和反映財富的貨幣之間的平衡。這些經濟學家怎麼做呢?
很簡單,就是降低利率,刺激消費和投資,說白了就是印鈔票掠奪人民財富。想走捷徑而不提高真正的財富商品的生產力,反而增加反映財富的貨幣,這就是務虛而不務實。印鈔票怎能增加財富?
對個人來說,鈔票增加了,財富自然增加,但對整體經濟來說,卻不是這樣。沒有任何財富可以通過印鈔票來創造,因為貨幣只是財富的反映。真正的財富應該在於商品經濟,這種「逆經濟週期」的寬鬆貨幣政策,只是在財富反映的貨幣上做手腳,讓它貶值,藉以推高名目資產價格來推高GDP,欺騙大自然的經濟規律罷了!
金銀無法大量增加,也無法忽然縮減,所以通膨或通縮的發生,必然是紙幣或電子貨幣這些通貨所造成。貨幣流通量必須和商品貿易流通對等,這才是健康的貨幣體系。商品財富當然無法短期內大量增加,否則會產能過剩。對有關當局來說,增加反映財富的貨幣就簡單省事多了,因為現在的貨幣不是金銀而是紙幣。當銀行家增加了貨幣供給,貨幣就會因數量增加而被稀釋,購買力就會下跌,而商品數量變動不大,結果自然是價格上漲。所以,錢是愈印愈窮的。
整個商品和貨幣的經濟架構可以這樣簡單解釋:財富=商品物資;金銀貨幣是財富反映;紙幣是金銀符號;電子貨幣是紙幣符號。商品物資和金銀都需要大量生產活動和成本才可獲得,所以用金銀為貨幣才能等價交換,經濟才能公平分配。
紙幣卻無法滿足貨幣物質的「同等價值交換」條件。沒有這條件的紙幣也無法完好執行「儲存價值」和「價值衡量」的兩大功能。作為紙幣符號的電子貨幣則更糟糕。交易媒介的金銀被紙幣取代後,商品經濟和貨幣經濟的平衡被打破和扭曲,經濟體系從此進入亂七八糟、顛倒陰陽的時代。
金匠銀行家的故事
當社會選擇以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作為貨幣時,便需要一批專門從事探勘、開採的人才,以及一批把黃金鑄造成符合標準規格的錢幣的金匠。
金匠用高價黃金所鑄造出來的錢,自然得小心保管,於是,他建造了一座非常安全的保險庫。其他人看到這保險庫造得這麼穩當,也想把他們的黃金錢幣拿過來放,經過溝通,金匠同意了,但要收取一筆租金,作為保管費用。此後,出租保險庫成了一門生意,金匠幫人保管金幣,同時發出一張「倉單」,或者說是票券,載明所存的錢幣數量,租用人可隨時憑此「倉單」來兌現黃金。
由於金匠遵守商業道德,見票即兌,所以很受信任,而這些「倉單」隨時都可兌換金幣,十分方便,不必沉甸甸的帶在身上一枚枚數,慢慢地,「倉單」有了公信力,成了黃金的符號,就像黃金錢幣一樣流通起來了。
「倉單」後來被稱作銀行券,也就是我們現在稱作紙幣或鈔票的東西,它還有一個少人知道的名稱叫做「通貨」。我們平時不滿物價上漲的時候,就稱這種現象為通貨膨脹,不就表明造成物價上漲的原因是鈔票多了嗎?
只是現在很多人只知道通貨膨脹的名詞卻不解其意。在意義上,紙幣其實就是支票,是用來兌換黃金的憑證。可我們現在卻用另一種支票來兌換紙幣這種支票,真是諷刺!
再說說金匠吧!他起初把保險庫空間分租出去後,發了一筆小財,可是年復一年,金匠又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存款人很少來取走黃金,而且他們也不會在同一時間來取錢。這給金匠一個啟發,他想利用這個特點,開創另一種「金融創新」業務,也就是貸款收取利息的生意。可是他不是貸出黃金,而是那些被人普遍接受的紙幣。對金匠來說,這種紙幣要發多少有多少,一點成本也沒有。
隨著工商貿易的發展,愈來愈多人向金匠申請貸款,而金匠認為租用保險庫者不會同時來兌錢,他只要以租用者的黃金作為抵押,貸出他發行的紙幣,只要貸款者可以償還貸款,租用者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如此神不知鬼不覺的,利息就穩穩地裝進了金匠的錢袋。
人民將金幣存在金匠的保險庫,是請金匠保管,不是借給金匠,所以金匠的「金融創新」行為根本就等同於偷竊。這時候,金匠不再是金匠了,而變成了偷竊的銀行家。他不勞而獲靠印紙幣牟取的利益,比租借保險庫還多。經年累月下,金匠用別人的錢賺錢,變得比誰都富有,而其他人也開始懷疑他不當使用客戶存在保險庫裡的錢。於是,客戶聚在一起,揚言要金匠澄清他的收入來源,否則就撤回存在保險庫的黃金。金匠將保險庫打開,所有人的黃金都在保險庫裡面,沒有損失一分錢(當然,金匠只是借紙出去)。存款人進一步知道金匠致富的內情後,並沒有將黃金提走,反而要求金匠……不,該稱銀行家了,他們要求銀行家讓他們分一杯羹,分享利息的收入。
早期是人民租用保險庫,付租金給金匠,如今演變成借錢給金匠,讓他去錢生錢,而客戶也分得一部分收入,這就是現代銀行的由來。銀行家付給存款人低額利息,再把存款用紙幣形式以更高利息貸出去,中間賺取差價,這是早期銀行的經營模式,也是我們熟悉的。
客觀來說,雖然金匠早期挪用客戶的錢用於放貸,的確是不守誠信的偷竊行為。但當時歷史的發展,的確也有擴張信貸,激活經濟的內在需要。只是銀行家天天看著真金白銀,在貪欲驅使下,逐漸走向偷竊全球人民財富的歪路。
現在全球的貨幣體系並非內在需要,而是隨銀行家私利建設的。現在的銀行早就不是過去那種銀行了!以前銀行是經濟發展的潤滑劑,現在卻是實體經濟的食利者和寄生蟲。
第一章 隱藏在貨幣背後的祕密
現代貨幣的產生,可說是一種高明的「搶劫」。當銀行印出一堆紙幣,換走人民手上的黃金白銀後,再以法律規定我們必須使用這些貨幣,他們就能夠控制一切,手段之高超,百萬人中也未必有一人明白其竅門所在。
紙張換金銀的騙局
美國最神祕的政府部門是什麼?竟然是作為美國中央銀行的美聯儲。
美聯儲完全不受任何部門的監督?美國公民不行,國會議員不行,中央情報局不行,國防情報局不行,聯邦調查局不行,媒體不行,甚至總統和最高法院也不行。雖然西方國家鼓吹獨立的中央銀行,可是獨立到...
作者序
歐美經濟自金融海嘯以來一直欲振乏力,經濟學家開出的藥方不外是寬鬆和撙節二種,兩派為此爭論不休,互數對方的藥方錯誤。人都是先有立場,才會有理論來支持本身的立場。對自我意識的固執和自身眼界深淺,都限制了真理的探討。
實事求是地問,如果政府採取寬鬆政策,能解決歐美的經濟問題嗎?
寬鬆派寄望寬鬆政策推高經濟增長以降低債務的方法是脫離現實的。因為歐美的經濟問題就是過去四十年寬鬆政策所造成。借錢多過賺錢,連年赤字,財政紀律敗壞,生產率成長所創造的收入追不上寬鬆政策所創造的債務成長。
如果再繼續寬鬆下去,人口老化愈來愈嚴重的歐美,能夠扭轉這種收入增長慢於債務的困境嗎?能的話!就說出有歷史經驗檢驗過的例子,並有理、有條、有節,說出該如何做?
現實卻是當債務來到歐美這種水平時,任何刺激政策的效果都會遞減,歐美不可能奢望自己會出現類似工業革命的生產率大躍進來推高經濟,降低債務。
正如國際清算銀行(BIS)所說:寬鬆的貨幣政策只是暫時的緩兵之計,為西方各國政府和銀行在解決債務問題贏得時間。但對許多西方國家而言,過去五年內採取的這些措施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那些處於危機漩渦之外的國家的政府在解決長期財政問題方面一直行動遲緩,這些問題中,包括無力負擔的長期醫保和退休金支出。這些國家的政府也沒有大力推進提振勞動力市場並使經濟實現再平衡所需要的結構性改革。
在國際清算銀行看來,這些國家之所以行動不利,一定程度上歸咎於央行的寬鬆政策,因為這減輕了政府面臨的改革壓力。國際清算銀行還擔心,央行資產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一方面將維持虛高的資產價格,另一方面將使已經資不抵債的企業繼續維持經營,這實際上是在給全球經濟製造新的風險。
所以,無論經濟怎麼蕭條,長遠來看,寬鬆政策都不該繼續下去,寬鬆不過是「吸鴉片戒毒」。戒毒雖然痛苦,卻是必須經歷的過程。若忍不住而繼續吸寬鬆鴉片,短期可以暫緩痛苦,可只是給未來製造更大的問題。
理性者都會看長不看短,因此,撙節開支是必須的。但是,歐美的撙節也沒做好。
撙節沒錯,錯在撙節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沒有想過重新平衡過去寬鬆政策所導致的經濟結構失衡,也沒想過消滅過去寬鬆創造的通膨泡沫。如果歐美實施根治經濟結構性問題的撙節政策,力求戳破通膨泡沫,雖然會造成經濟蕭條,但只是短期現象。經濟會在幾年內復甦,雖然無法回到衰退前,但最痛苦的時期很快會過去。但是,歐美並沒有試圖消滅通膨泡沫,所以經濟除了會因撙節而蕭條外,沒有其他效果。
要解決根本問題,就要改革經濟體系的結構,才能使得經濟重新平衡。所以問題不在於手段,而是目的的錯誤。就像氣球不能一味膨脹,解決之道就是緊縮,用通縮來消除通膨泡沫。但視通縮為洪水猛獸的經濟學家,根本就沒想到用這一點來解決寬鬆政策導致的通膨泡沫,他們只是想用寬鬆政策將泡沫維持下去,問題解決也就遙遠無期。
這世界九十%的新聞由五間媒體公司掌控,這些媒體公司背後又有金融集團的影子。受控制的媒體不斷宣稱歐元債券、銀行、財政和政治聯盟,是唯一可挽救歐元的藥方。但這些藥方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為問題出在法定貨幣的體系上,此體系不變,再怎麼開藥方也不過是將問題挪後,並製造更大的危機。
現在的經濟體系其實就是一種「新重商主義」。「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是十六~十七世紀歐洲的一種遊走於真理和繆誤的經濟主義,它的核心錯誤就是將錢當作財富,忽視了生產才是創造財富的根本。這和我們使用凱恩斯主義和弗里德曼主義一樣,忽視了生產,希望靠調控貨幣力求不勞而獲,出現天上掉餡餅的美事。
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回歸正確可持續的體系。指望印鈔票可以解決債務危機只是妄想。歐美用印鈔票扭曲經濟規律已超過四十年了!妄圖既要大砲,又要奶油的享樂已經走到盡頭了!只有重歸儲蓄和投資,才是走向繁榮的唯一途徑。
繼續用寬鬆的通膨政策肯定是死路一條。正確的解決方法,一是戳破所有通膨泡沫,讓經濟進入深度蕭條並徹底消滅問題,為接下來的復甦打下基礎;二是緩慢如抽絲的通縮去除通膨泡沫。具體措施如讓歐元回歸金本位,先穩定歐元。然後再不管銀行家的利益下,進行債務重組,破產清算,再將銀行包裝上市。並改革養老金體系、削減政府開支,然後逐步退稅給人民,抵銷緊縮的短期傷害。政府債務必須重組,發長期債將還債期限拉長。
可是歐美因深陷長期寬鬆和赤字揮霍的時間太久了,誰有這魄力去撥亂反正,得罪各大利益集團呢?目前歐美的各項方案只是將錯就錯,洞愈挖愈深。總有一天,它們就會發現無可再挖,利益集團也無法再靠寬鬆政策來維持自己的利益,歐美遲早會爆發無次序的財政崩潰。因為它們依賴寬鬆成癮,一天財政不崩潰,它們就不會認真改革。
二戰以來,我們都使用凱恩斯主義,蕭條時期減低稅率、增加政府開支實行赤字預算、增發公債、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投資和消費;在高漲時期則提高稅率、控制政府開支、控制貨幣供應量增長、提高利率等,以遏制投資和消費。這是人為控制經濟週期,而非遵循自然法則,這方法就是托馬斯.傑弗遜所說的「先是通膨,後再通縮」,是銀行家剝奪人民財產的方法。
這種為富人謀福利而犧牲人民的政經制度,正是全球中產階級不斷消失的原因。經濟一天不回到穩健貨幣體系,財政一天不回歸「量入為出」,歐美所有的解決方案都不能解決問題。妄圖依靠寬鬆政策人為壓低利率是無法使經濟復甦的,因為利率不是由貨幣供需決定,而是資本利潤。繼續寬鬆就會製造更多窮人,到時候哪來的消費力來增加企業的利潤?
美國十年期公債創下一百三十年來最低殖利率,背負一○三%於GDP的美國政府,短期利率接近○%,根本沒有強勢美元的基礎。長期來看,利率只會往上,並會戳破所有通膨泡沫,股市、債市、房市和金融衍生品都會崩潰,只有硬資產,如金、銀、土地、石油才是未來的避險之道,而不是美元。
沒有一個經濟理論是完美的,即使再怎麼完美的經濟學,不完美的人遲早會為了私利而將之破壞。歐美政府不思撥亂反正,回歸自然經濟,反而想通過大量干涉經濟來解決問題,只會使得財富和權力大量向政府和少數利益集團聚集,一直到這失衡的體制崩潰,人民就會走向哈耶克所說的「通往奴役之路」。
簡單一句:當前歐美乃至全世界的國家,要解決結構性問題,方法應該是通縮,最低限度保持貨幣數量不變,而不是像現在不斷地印鈔票,維持泡沫的通膨。
歐美經濟自金融海嘯以來一直欲振乏力,經濟學家開出的藥方不外是寬鬆和撙節二種,兩派為此爭論不休,互數對方的藥方錯誤。人都是先有立場,才會有理論來支持本身的立場。對自我意識的固執和自身眼界深淺,都限制了真理的探討。
實事求是地問,如果政府採取寬鬆政策,能解決歐美的經濟問題嗎?
寬鬆派寄望寬鬆政策推高經濟增長以降低債務的方法是脫離現實的。因為歐美的經濟問題就是過去四十年寬鬆政策所造成。借錢多過賺錢,連年赤字,財政紀律敗壞,生產率成長所創造的收入追不上寬鬆政策所創造的債務成長。
如果再繼續寬鬆下去...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前言 世界經濟問題的癥結:美元的通膨
拋棄金銀的代價就是通膨/通貨膨脹是貧富不均的禍首/通貨膨脹的定義是什麼?/誰在製造財富重分配?/通膨幫富豪斂財/通貨緊縮真的不好嗎?/黃金貨幣化才是解決之道
第一章 隱藏在貨幣背後的祕密
紙張換金銀的騙局/貨幣的誕生/真正的財富不是錢/金銀為什麼可以穩定物價?/金匠銀行家的故事/銀行不以貸款賺錢,而是偷錢/看不見的手失靈了/白銀貨幣帝國的崩潰
第二章 中央銀行做了哪些「好事」?
中央銀行是物價上漲的元凶/財團與政府結合的「公司帝國」/製造通脹稀釋國債/中央銀行扭曲自由市場/降低利率推動經濟的真相/無可救藥的「資產負債表大衰退」!/複雜而無用的金融風險模型/中央銀行無存在價值
第三章 金融祕密:錢=債務,債務=錢
貨幣巫術導致大蕭條和世界大戰/大蕭條源自不遵守金本位規則/凱恩斯主義戰勝大蕭條了嗎?/特里芬難題/無法改變的經濟原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黃金夠經濟所需,但不夠美國花/錢從資產變成債務/靠石油支撐的美元/現代人忘記了什麽才是真正的錢/美元是美國霸權基礎
第四章 黃金與美元的戰爭
黃金和美元的戰爭/尚未打完的貨幣戰爭/十五種「妖魔化」黃金的謊言/信用紙幣帶來可怕的浪費/美元無法永遠打壓黃金/黃金大反攻/紙金銀是打壓金銀價的工具/美元才是真正的泡沫
第五章 凱恩斯和弗里德曼都錯了!
和歷史脫鉤的經濟學/凱恩斯與弗里德曼一家親/凱恩斯主義禍留子孫/凱恩斯錯在哪裡?/增加流動性不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凱恩斯也不相信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掠奪/資本家大到可以控制政府/以全球化為名的經濟侵略/為何經濟學家無法預測金融危機?/全球化的約翰.勞紙幣泡沫
第六章 靠債務支撐的金字塔貨幣體系
錢就是債務/政府印鈔票是向人民徵收通膨稅/永遠追不上的債務滾雪球/銀行家的剪羊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怪物/債務還清就沒錢了/通縮有害?這是最大的經濟歪理/經濟成長未必需要貨幣供應增加/信用貨幣體系的結局
第七章 無法持續的美元神話
「美元循環」造成美元高估/沒有黃金就沒有經濟煞車器/美元循環扭曲經濟平衡/互相比爛的貨幣體系/美元循環的騙局/美元本位對國際的禍害/被渣乾的美國人民/嬰兒潮的老化將結束美國的繁榮/歷史又回到起點
第八章 美元泡沫的終結信號
發展˙成長˙通膨˙通縮/美元泡沫的終結信號/美元是最後清算的泡沫
第九章 即將爆發的美元危機
投資美國國債是虧本生意/五十九兆美元的債務由誰還?/真實的債務黑洞/壓垮美國的隱形債務/美國的表外債務/為何美國財政會走到這種絕境?/通往破產之路
第十章 黃金與白銀,才是避險的王道
黃金不抗通膨,而是對沖國家財政崩潰/黃金與資產通膨的關係/黃金和紙幣一:一等值/白銀快沒了?/金銀存量與價格的對比/銀行家和政府對金銀的絞殺戰/貨幣戰爭的最後結局
推薦序
作者序
前言 世界經濟問題的癥結:美元的通膨
拋棄金銀的代價就是通膨/通貨膨脹是貧富不均的禍首/通貨膨脹的定義是什麼?/誰在製造財富重分配?/通膨幫富豪斂財/通貨緊縮真的不好嗎?/黃金貨幣化才是解決之道
第一章 隱藏在貨幣背後的祕密
紙張換金銀的騙局/貨幣的誕生/真正的財富不是錢/金銀為什麼可以穩定物價?/金匠銀行家的故事/銀行不以貸款賺錢,而是偷錢/看不見的手失靈了/白銀貨幣帝國的崩潰
第二章 中央銀行做了哪些「好事」?
中央銀行是物價上漲的元凶/財團與政府結合的「公司帝國」/製...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