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軍校──西點軍校,一直把《孫子兵法》列為必讀教科書。
「孫子熱」不僅表現在政界和軍界,民間對《孫子兵法》的熱情也很高。
目前美國民間已有近百個研究《孫子兵法》的學會、協會或俱樂部在頻繁活動。
《孫子兵法》的推崇者在「亞馬遜」網站上發表評論說:「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讀一本書的話,那就應該是《孫子兵法》。」
我們有時把市場競爭稱之為「商戰」,這是相對於「兵法」而言的。兵法的進行是在戰場,而商戰的進行則在市場。雖然兩者性質不同,進行的場地不同,但其用兵之道與經營之道都是為了決定勝負這一目標則是相同的,其求勝的要求與途徑也有極多類似之處。因此作為企業,深入領會與運用兵站的克敵制勝藝術,對商戰而言有許多可以借鑒與得益之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競爭的規律是與戰爭規律相通的。現在從市場競爭的角度去重新研究《孫子兵法》中提出的許多論點、規律、哲理,對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的企業與企業家來說,當會有許多新的體會與新的感悟。
章節試閱
第一篇:計 篇
在軍事上,計就是謀,是對整個戰爭起重要作用的策略。「計篇」是孫武軍事思想的支撐點,戰爭無籌劃不足以取勝,事業無計謀不足以成功。把握住計謀就把握住了成功之道,正如孫子所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原 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計,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七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譯 文】
孫子說:戰爭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觀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須通過敵我雙方五個方面的分析,七種情況的比較,得到詳情,來預測戰爭勝負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眾目標相同,意志統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會懼怕危險。天,指晝夜、陰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戰場的廣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地等地理條件。將,指將領足智多謀,賞罰有信,對部下真心關愛,勇敢果斷,軍紀嚴明。法,指組織結構,責權劃分,人員編制,管理制度,資源保障,物資調配。對這五個方面,將領都不能不做深刻瞭解。瞭解就能勝利,否則就不能勝利。
所以,要通過對雙方各種情況的考察分析,並據此加以比較,從而來預測戰爭勝負。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將領更有能力?哪一方佔有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規、法令更能嚴格執行?哪一方資源更充足,裝備更精良,兵員更廣大?哪一方的士兵訓練更有素,更有戰鬥力?哪一方的賞罰更公正嚴明?通過這些比較,我就知道了勝負。
將領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勝,我就留下他;將領不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敗,我就辭退他。聽從了有利於克敵制勝的計策,還要創造一種勢態,作為協助我方軍事行動的外部條件。勢,就是按照我方建立優勢、掌握戰爭主動權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相應措施。
用兵作戰,就是詭詐。因此,有能力而裝做沒有能力,實際上要攻打而裝做不攻打,欲攻打近處卻裝做攻打遠處,攻打遠處卻裝做攻打近處。對方貪利就用利益誘惑他,對方混亂就趁機攻取他,對方強大就要防備他,對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撥他怒而失去理智,對方自卑而謹慎就使他驕傲自大,對方體力充沛就使其勞累,對方內部親密團結就挑撥離間,要攻打對方沒有防備的地方,在對方沒有料到的時機發動進攻。這些都是軍事家克敵制勝的訣竅,不可先傳泄於人也。
在未戰之前,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謀劃,如果結論是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多,有八、九成的勝利把握;或者如果結論是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少,只有六、七成的勝利把握,則只有前一種情況在實戰時才可能取勝。如果在戰前乾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較,或分析、比較的結論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勝利把握,那在實戰中就不可能獲勝。僅根據廟算的結果,不用實戰,勝負就顯而易見了。
智慧啟悟
本篇是孫子兵法的首篇,開宗明義地指出:戰爭,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應持謹慎態度。接著,孫武又論述了進行戰爭必須考察的五個方面。
第一是「道」。用我們的今天話說,就是進行這場戰爭是否是正義的,是否得民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正義的戰爭,才能上下一致,生死同心,才能同仇敵愾,與兇惡的敵人進行決死的鬥爭。
第二是天時。氣候對戰爭的勝負太重要了。古往今來的許多著名戰例中,氣候都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第三是地利,是指地形的遠近、險夷、寬窄等條件。
第四是將領,是指將領的智謀、誠信、仁愛、勇敢、嚴明。
第五是法規,是指軍隊的編制、官吏的執掌、軍需的管理。
孫武在強調了五個必然條件後,筆鋒一轉,點出了戰爭的特徵:兵者,詭道也。
正是由於戰爭的這個特徵,因此,戰爭取勝的基本原則,便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商戰案例
道的哲學
「計篇」不僅要告訴我們「計無常計」這樣一個道理,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道」。
戰爭要謀道,得道勝。孫臏說:「以決勝負安危者道也。」同樣,管理也要謀道。只要管理觀念正確,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獲勝,才能興旺發達。
什麼是道?從兵書中可以看到有關道的闡述的三種主要的解釋:一作政治原則、觀念形態講。如《孫子・計篇》中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二作規律法則講。如《孫臏兵法・八陣》中說,「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三作方法經驗講。
如《吳子・料敵》中說,「夫安國之道,先戒為寶」。在上述三種主要用法中,最重要的是用作政治原則、觀念形態、思想體系講。
《孫子》「五事七計」中所說的「道」就屬政治原則、觀念形態、思想體系範疇的道。
主孰有道,得道勝。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說,吳起一次與魏武侯在西河泛舟,船至中流,武侯被壯哉山河所陶醉,得意地說:「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吳起此刻講了一段很精闢的「在德不在險」的議論。他以禹滅三苗氏、湯逐夏桀、武王殺商紂為例說明這個道理。他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士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吳起說到這裡,用告誡的口吻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計篇說:用兵,在詭。攻對方之補救,用假象來迷惑敵人,達到取勝的效果。
西元559年(南朝陳武帝永定3年),陳出兵湘州,企圖奪取該地。北周賀若敦率部前往湘州救援。此時,恰逢秋水氾濫,糧道中斷,軍心浮動。賀若敦派兵到處抄掠糧食物資補充軍需。為了迷惑陳軍,隱瞞周軍乏糧的真實情況,賀若敦特地命人在駐地堆起許多土堆,上面覆以糧米。然後,召來附近鄉人,假裝詢問情況,再讓他們離去。陳軍從鄉人口中探知周軍糧草充足。賀若敦又命令部隊增修營壘,做出持久姿態。這樣,周、陳兩軍相持一年多時間。此戰,賀若敦在斷糧之際,示假於敵的同時,派兵四處抄掠,穩定了軍心,爭取了固守時間。
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漢尼拔率迦太基遠征軍進入義大利作戰,在特拉西美諾湖取得勝利後,羅馬軍採取避免與之正面交戰的拖延戰術,試圖拖垮這支沒有後方支援的迦太基大軍。鑒於此,漢尼拔放棄攻打羅馬的計劃,轉而向南義大利進軍,沿途利用羅馬與其同盟者的矛盾,進行分化瓦解,並利用當地的人力、物力及時補充兵員、物資,使羅馬的拖延戰術沒有收到成效,迫使羅馬軍隊不得不尋求決戰。結果,雙方在坎尼發生激戰,漢尼拔指揮軍隊以少勝多,取得古代戰爭史最著名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羅馬的統治。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正是孫子兵法計篇的精髓所在。
道也指道義,西元1852年(清咸豐2年)12月。由於太平軍迅猛發展,咸豐帝詔令在湖南老家守喪的曾國藩「幫辦本省團練」。面對綠營兵在各處所呈現的腐敗無能狀態,曾國藩決定摒棄綠營,別樹一幟。在致湘軍將領王鑫的信中,曾國藩提出:
依我之見,今天要想消滅太平軍。必須先使諸將一心、萬眾一氣,然後才可以進行戰爭。在組建湘軍的過程中,曾國藩一改籌兵籌餉的舊方法,著重從政治和思想上入手,籌建一支力挽危局的地主階級新軍。曾國藩本著這一建軍思想所組建起來的湘軍,很快成為清軍中的一支勁旅,在撲滅太平軍起義烈火、拯救清王朝的反動統治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在西元前490年,波斯大軍橫渡愛琴海,揮師直抵雅典城東部的馬拉松平原。強敵當前,雅典在向斯巴達求援未果的情況下,不得不孤軍對敵。9月12日,雅典軍隊由堅決主戰的米太亞提率領,奔赴馬拉松與波斯軍隊決戰。馬拉松一戰,關係到雅典能否保持獨立和自由。雅典人民對這場戰爭給予了充分的支持,並時刻關注著戰局。當雅典軍隊與波斯軍隊在馬拉松展開激戰時,雅典城中央廣場上聚滿了群眾,默默地為自己的軍隊祈禱。
在馬拉松前線,雅典軍隊數量上處於劣勢,但由於上下齊心,同仇敵愾,最終以少勝多,取得這場關鍵性戰役的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思想羅斯福雖然有心指出日本對美國的潛在危險,但在國會裡卻得不到支持。美國軍方也對日本法西斯存在麻痹輕敵思想。為了使美國從「孤立主義」政策中走出來,羅斯福需要一個血的現實來震醒美國人。1941年底,羅斯福掌握了日本將要偷襲珍珠港的情報,他故意扣留情報,並拒絕軍方人士提出的將太平洋艦隊主力調離珍珠港以防遭受襲擊的建議。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得手,美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大損失。珍珠港事件激發了美國民眾對法西斯的仇恨,紛紛要求美國投身反法西斯戰爭,結果很快就促成了美國的參戰。
企業管理也有謀道問題。企業管理是涉及企業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這些方面的管理。這些方面都有一個用什麼政治原則、價值觀念、思想準則發揮作用的問題,說得清楚簡明一點,就比如說這幾點,用什麼「道」對待國家的利益,用什麼「道」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用什麼「道」作為凝聚劑,處理好各方面人際關係,使企業形成精神,產生力量,用什麼「道」開展競爭等。
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日本人土光敏夫就寫有《經營管理之道》一書,書中就總結了他的經營取勝觀念之道,運用經營規律取勝之道,用經營技巧取勝之道。
內修好政治,外治好軍事,提高戰鬥力,這才是經營之道。
內外兼修才是經營之道
企業「圖國」,就內部言,修文德,就要做到在正確的管理思想指導下,上下一心,團結一致,辦好企業。就外部言,外治武備,就要樹立正確的生產經營觀點,做好商品生產、商品經營,做好市場競爭,達到致勝目的。
外治武備,與其說它是一個武器武備問題,不如說是一個戰事致勝觀念的正確確定問題。外治武備,有物質裝備的武備問題,更有精神武備問題。有精神武備才有物質武備。部隊士兵人人知道為正義而戰,又為正確的戰略戰術思想所支配,物質的武備才起作用。作為戰爭,武器武備當然需要,吳起是強調了製造兵器裝備的重要性的;這還不夠,吳起提出,還要「簡慕良材」,「聚卒練銳」,建造精銳部隊;還要「案集吏民」,安撫團結官吏和士兵;還要用一定的政治觀念教育、激勵士兵,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吳起還響亮地提出了「要在強兵」,兵「在德不在險」等主張。據《說苑斟補・指武》記載,吳起提倡「勵甲兵以時爭於天下」等等。這些都是觀念問題,都是涉及「道」的一些問題。
外治武備致勝,戰略戰術思想也十分重要,這裡也有一個觀念問題。縱然兵眾精銳,戰地有利,戰爭觀念不當也是會打敗仗的。下面有一實例可以證明。春秋末期,宋楚爭霸,戰於泓水。楚軍渡河,宋將主張乘機出擊,宋襄公卻說君子不可乘人之危;楚軍剛渡河,陣勢未列,宋將又提出要出擊,宋襄公又說,君子不攻不成陣勢的軍隊。待楚國調整好隊伍後開戰,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也受了重傷。宋襄公所持的戰爭觀念是愚蠢的。此事說明謀正確的戰略戰術之道是很重要的。
因此說,「圖國」要講「道」,「內修文德」要講「道」,「外治武備」也要講「道」。戰勝,要有一個正確的武備觀並付諸實施。
若把做好企業商品生產與經營、做好競爭當作「外治武備」的話,正確確定企業生產經營等觀念也是十分重要的。
《孫臏兵法》中有這樣一段話:「孫子曰:『智不足將兵,自恃也。勇不足,將兵,自廣也。不知道,數戰不足,將兵,幸也。夫安萬乘國,廣萬乘王,全萬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陣則知八陣之經,見勝而戰,弗見而諍,此王者之將也』。」
用現代的話說這段話的意思是,孫臏說:智謀不足的人,還要去率兵打仗,那是他自負其才。勇氣不足的人,還要去率兵打仗,那是他自負有膽識。不懂戰爭規律的人,沒打過幾仗,卻要去率兵打仗的,是抱有僥倖心理。要鞏固大國的統治,擴大大國君主的威信,保衛大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必須懂得戰爭規律。所謂知道規律,就是要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內得民心,外知敵情,佈陣要懂得布各種陣法的要領,有勝利把握的去打仗,沒有把握的仗不打。這樣的人才是君主建業的將帥。
這段話討論了以道致勝問題,講了一個「唯知道」的理。所謂「唯知道」,就是說要懂得戰事規律,這對企業的經營者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頗有啟示價值。
從這段內容也可以看出,這段話講了將帥的重要作用,當將帥要有「知」,要懂「道」,要有自知之明的大腦,這樣唯知戰爭規律的人才能安萬乘國,廣萬乘王,全萬乘民。
正常的來對道評說,道有三種解釋:觀念、規律、方法。這三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正確的觀念是誕生在被這個觀念所體認事物的質的認識上。本質看得清,這個質所得的認知才能認知得清。這樣的觀念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若觀念所體現的事物不能逼其真,認其質,那麼得出來的觀念也會出問題。宋襄公與楚國交戰,就是因為他沒能正確認知戰爭是政治的靈與肉的較量這個質所致。我們的任務是,儘量去認知事物的內部矛盾運動規律,即所謂「唯知道」,使觀念盡可能與被體認的事物的質一致起來。
企業管理也同樣。要使企業生產經營「安萬乘國」,「廣萬乘王」,「全萬乘之民」,也必須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內在規律性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通過它,指導人們正確實踐生產經營活動。
企業從發展有計劃商品經濟著眼,最起碼要認知以下九個「外治武備」之道:
經營觀念
經營問題根本點在開拓,在宏觀經濟指導下,從企業全局利益,長遠利益著眼,開拓視野,著意決策,從內向型的管理轉向外向型生產經營的管理,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全過程中做好管理。
市場觀念
市場是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間競爭的場所,是商品活躍出沒較量的去處,是強者、弱者,企業在這裡經受檢驗,企業要樹立這個觀點激勉自己自強不息。
競爭觀點
競爭是企業活力的最佳動力,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客觀存在,優勝劣汰這個物種相競爭的原則,對企業經營來說是不可逃避的,企業必須敞開胸懷迎接競爭,在市場競爭中顯示自己的風騷。
資訊觀念
資訊是企業賴以活絡的神經,外接受市場情報的傳遞,內傳播企業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況。神經的活絡才有企業的活絡。戰爭靠探馬通報情況,經營靠資訊暢通流轉,沒有準確、適時的資訊的傳遞,盲人騎瞎馬,經營會出大亂子的。
時效觀念
時間是生命,效率是財富。時間與成功機會常常是結對而存在,但是只有時間與成功機會撞擊在一起時,才有勝利的到來。只有成功的機會卻捉不住稍縱即逝的時間,時機則蕩然無存,漠視時間價值,守株待兔地守候機遇,勝利的時機將永遠不會到來。
資金周轉觀念
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原材料、在製品、半成品、成品在物物相替地周而復始地流轉著。與之對應地原材料資金、在製品資金、半成品資金、成品資金、商品轉換成貨幣,如此物物相應地流轉著,誰資金周轉得快,周轉得好,誰就生財。
系統管理觀念
企業是個系統,內由人財物、產供銷等子系統組成,外與社會大系統相融合。企業要謀求自身生存與發展,但不忘它是以社會大系統中一個子系統而存在。與外部環境不合,企業難以立足,協調好企業與社會系統關係,協調好企業內部各子系統關係,企業才能生存與發展。
效益觀念
效益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的檢閱,也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力度的體現。沒有效益,企業沒有存在價值。這裡所講的效益是指社會效益與企業效益相結合的效益。企業應該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生產經營活動的中心一環來抓。
人才第一觀點
人才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之寶。上述種種觀點:經營、市場、競爭、資訊、時效、資金周轉、系統、效益等等,既是就如何做好「外治武備」而提出的,也是就「人才為寶」的人才應具備什麼樣觀念而議論的。沒有被這些觀點附著的人去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也就沒有被這些觀點構築起來的「外治武備」的實踐,也就沒有企業「圖國」勝利的獲得。
《孫子兵法》一書中特別強調「未戰而廟算」,即在廟堂上舉行會議,預算戰爭的進程和勝負。孫子指出:「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可見「未戰而廟算」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分析客觀和主觀的條件,定出作戰的計劃,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朝著勝利的目標前進。興辦企業和經銷商品也必須在事前進行「廟算」,這方面需要「廟算」的專案很多,如使用總資本、物質資源、人員才幹、市場需求、廠房建設、生產管理、研究開發、作業規劃、廣告預算、銷售預測、經濟環境預測、上繳稅額、物資損耗預算、投資報酬率、年利潤計劃等等。只有對上述這些項目精打細算,選擇有利的環境、適度的規模、暢銷的產品,才能在競爭中勝人一籌,避免陷入困境,取得巨額利潤。
由於經常「廟算」而使企業興旺起來的例子很多,其中不乏許多非常經典的事例。1987年,山東蘭陵美酒廠產品積壓,效益滑坡,他們經過調查分析後認為:改革開放啟動人們的消費心理,豪華高檔一時成為風尚。於是,他們迅速確立了「優質、高檔、低度」的產品調整方案,投資200萬元開發出蘭陵美酒、特曲、特液等新產品,形成高、中、低3個檔次、4大系列、36個品種的產品結構,當年經濟效益就增加了1千多萬元。1989年,人們的高消費心理開始回落,該廠又根據市場訊息預測,果斷作出「控高擴普、以銷定產」的決策。當時高檔酒銷量暴跌,一些名優酒生產廠家紛紛告急,而蘭陵中低檔普優酒卻適逢其時,大量投入市場,在省內外形成了「蘭陵熱」。1990年,該廠再次對經濟形勢、市場走向進行預測,認為白酒市場經過飽和、蕭條之後,已漸趨復甦。於是,他們又制定了「全面提高產品品質,加快開發新產品」的調整方案,開發出蘭陵陳香、特釀等五個新產品以及高檔旅遊系列產品,經濟效益一舉突破4千萬元大關。時時「廟算」市場形勢,不斷調整產品結構,使這個廠免受風浪挫折,每年都躍上新的臺階。
臺灣凱勝塑膠公司也是一個以經常「廟算」而不斷開拓發展的企業。首先在產品方向上,他們預測由於雙軸延伸聚丙烯膜(BOPP)具有高透明、高強度、防潮等特性,以及可印刷、可熱封、不變形、不老化等優點,其比重0.91,每公斤售價100至130元,與玻璃紙比重1.45,每公斤售價150至160元比較,BOPP不但性能好、比重輕,售價也便宜40%至60%,它必然會代替玻璃紙而成為包裝材料的主流,因而選擇BOPP為企業主要產品。他們又對廠內的生產線進行改造,由設計生產每月200噸增至250噸,並計劃再進一步修改設計,增至280噸至300噸。他們還積極進行新市場的開發,如成衣袋、書套、食品包裝及冷凍袋等,均可藉BOPP而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對於市場需求量,他們預測每年約需9千餘噸,如包括潛在需求,可達2萬噸;外銷市場的需求量,美國約10.7萬噸,日本11.1萬噸,歐洲9萬噸,均可大力開拓。由於事前進行了大量的「廟算」,使這個塑膠企業的產量和銷售量連年猛增,增長率高達20%左右。
第一篇:計 篇
在軍事上,計就是謀,是對整個戰爭起重要作用的策略。「計篇」是孫武軍事思想的支撐點,戰爭無籌劃不足以取勝,事業無計謀不足以成功。把握住計謀就把握住了成功之道,正如孫子所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原 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計,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
作者序
前 言
《孫子兵法》是一部飲譽世界的兵學聖典,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書,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奇書聖典。成書至今已近2500年。大凡有作為的軍事家、政治家、商業家,沒有不熟讀《孫子兵法》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深愛此書,並用心作注,他的《孫子注》頗為後人稱道;唐太宗、宋仁宗、明代大儒王陽明、丞相張居正、清人朱墉都曾力主學習此書。
在國外,對《孫子兵法》更是推崇備至。叱吒風雲的法國政治家、軍事家拿破崙,在兵敗滑鐵盧之後,偶然得見《孫子兵法》,無限感慨地說:「如果20年前能見到《孫子兵法》,我是不會失敗的。」日本人稱讚孫子為「兵之神也」;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約翰・柯林斯認為「孫子是古代第一位形成戰略思想的偉大人物」。
美國著名的軍校--西點軍校,一直把《孫子兵法》列為必讀教科書。美國的「孫子熱」不僅表現在政界和軍界,民間對《孫子兵法》的熱情也很高。目前美國民間已有近百個研究《孫子兵法》的學會、協會或俱樂部在頻繁活動。美國的《孫子兵法》推崇者在「亞馬遜」網站上發表評論說:「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讀一本書的話,那就應該是《孫子兵法》。」
人的一生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這已經是無數仁人志士無數次證明過的。一個有智慧的人生必定是一個美好的人生,一個前途光明的人生。那麼,一個實體,一個企業呢?改革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使企業正在日益成為自主經營的經濟實體。企業的前途命運也同樣越來越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取決於企業自身。我們的企業同樣需要智慧。
優勝劣汰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市場經濟客觀規律。企業要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權,就不能僅憑以往的經驗和直覺判斷行事了,而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並領會和運用一些競爭的「遊戲規則」,藉助與參考一些克敵制勝的經營之道。
我們有時把市場競爭稱之為「商戰」,這是相對於「兵法」而言的。兵法的進行是在戰場,而商戰的進行則在市場。雖然兩者性質不同,進行的場地不同,但其用兵之道與經營之道都是為了決定勝負這一目標則是相同的,其求勝的要求與途徑也有極多類似之處。因此作為企業,深入領會與運用兵法的克敵制勝藝術,對商戰而言有許多可以藉鑒與得益之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競爭的規律是與戰爭規律相通的。現在從市場競爭的角度去重新研究《孫子兵法》中提出的許多論點、規律、哲理,對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的企業與企業家來說,應當會有許多新的體會與新的感悟。
當然,研究古代管理思想,包括研究像《孫子兵法》這類古籍,不是,也不可能是去尋求解決你現實生活中或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的現成答案,而主要是通過學習古人的經驗、學說、理論,結合我們的實際,加以深入領會思考,以開闊我們的視野,活潑我們的思路,從而用一種新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問題,以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在市場競爭中從被動轉變為主動,以贏得競爭的勝利。
在2500年的歷程中,《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哺育了無數的優秀軍事家。在2500年後的今天它將幫助我們縱橫政壇、馳騁商海、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將指引我們成為各種競爭領域內的「善之善者」。
本書在內容安排上獨具匠心,除了對《孫子兵法》進行詳細的講解外,還進行了具體分析,列舉了其在實際應用中的相關事例,以生動靈活的方式再現了《孫子兵法》在古今中外的應用。
前 言
《孫子兵法》是一部飲譽世界的兵學聖典,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書,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奇書聖典。成書至今已近2500年。大凡有作為的軍事家、政治家、商業家,沒有不熟讀《孫子兵法》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深愛此書,並用心作注,他的《孫子注》頗為後人稱道;唐太宗、宋仁宗、明代大儒王陽明、丞相張居正、清人朱墉都曾力主學習此書。
在國外,對《孫子兵法》更是推崇備至。叱吒風雲的法國政治家、軍事家拿破崙,在兵敗滑鐵盧之後,偶然得見《孫子兵法》,無限感慨地說:「如果20年前能見到《孫子兵法》,我是不會失敗...
目錄
第一篇:計 篇
在軍事上,計就是謀,是對整個戰爭起重要作用的策略。「計篇」是孫武軍事思想的支撐點,戰爭無籌劃不足以取勝,事業無計謀不足以成功。把握住計謀就把握住了成功之道,正如孫子所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9
第二篇:作戰篇
孫子「作戰篇」強調對人力、物力、財力的準備,後備資源的充足與否關係到整個戰爭的決定作用。無論做什麼事情,沒有充足的準備,都是不可能順利和成功的。「勝敵而益強」是「作戰篇」的指導原則。 59
第三篇:謀攻篇
孫子的「上兵伐謀」給了古今之士多少靈感和鼓動,使得「上兵伐謀」成為最好的軍事思想。世事中,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這就是規律,不管是戰爭還是商場。 83
第四篇:軍行篇
保存自己,戰勝敵人是「形篇」的精髓,在戰爭中強調「修道而保法」,戰則勝之,不勝則守。在戰爭上和企業中都是一樣的,講究的就是「韜晦之術、隱忍之策」。 147
第五篇:勢 篇
商場如戰場,成敗得失,很多時候是看將帥的能力,沒有一個好的將帥是不可能打勝仗的。孫子在「勢篇」還強調「以正合,又奇勝」,是啊,戰場或商場,沒有新奇的戰術和戰略,是不可能取得完勝的。 167
第六篇:虛實篇
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本來就是取得勝利的根本性條件,把握戰爭中的機會,運用最正確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在戰場上得到一席之地。商場如戰場,迷惑對手,調動對手,以虛誘之,以實擊之。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最後的勝者。 199
第七篇:軍爭篇
軍爭篇中強調以迂為直,以患為利;講究的是利用最基本的環境因素;說的是在策略上以逸待勞;利用的是在氣勢上壓倒敵人。掌握一定的主動權是「軍爭篇」所力主強調的,把握主動,是軍戰和商戰中最為基本的策略。 255
第八篇:九變篇
戰場和商場瞬息萬變,勝負除了要看雙方的實力外,還要看領導者的能力。孫武以「九變」來形容戰場或商場中變化之多。而靈活多變的一方自然會取得最後的勝利。「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利害兩顧」成了九變篇的最好注解,也是戰場和商場的原則。古往今來,有名的軍事家們都是多變中的高手,有名的商戰中也都充實著多變的計謀。 277
第九篇:行軍篇
勝利是走出來的,這不需要多加證明,行軍講究的就是能夠進退自如。「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是「行軍篇」的領導方式。無論是古代還是如今,行軍,要注意的「戰場」上的一切因素。 295
第十篇:地形篇
一棵樹,一座山,都有它起作用的一面,充分利用地形是戰而勝之的又一法寶,領導是「地形」用的好否的最為主要的決定者。預先知道交戰的地點、地形,能預先知道交戰的日期,就可以奔襲千里去打仗。「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343
第十一篇:九地篇
古人用兵,強調神速,以速度取得先機,佔得優勢,使敵人措手不及。另外還強調在不同的地點用兵,所採取的用兵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有不同的原則。孫子在「九地篇」中還特別進行了用兵上的心理分析,「置之死地而後生」、「上屋抽梯」等戰略也為現在的商業經營提供了一個好的藉鑒方式。「九地篇」可謂「兵法」之精華,堪稱「冒險」兵法。 367
第十二篇:火攻篇
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以火攻之是明顯地在運用自然條件,現代企業、商業巧妙地利用天氣等外部客觀自然力量,也是一種重要的經營謀略。非常值得強調和活用。 395
第十三篇:用間篇
用間實是「兵法」用計之王者,在中國歷史上不只是戰爭上用間,在政治上、經濟上、商業上……「用間」無處不在。孫子說:「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413
第一篇:計 篇
在軍事上,計就是謀,是對整個戰爭起重要作用的策略。「計篇」是孫武軍事思想的支撐點,戰爭無籌劃不足以取勝,事業無計謀不足以成功。把握住計謀就把握住了成功之道,正如孫子所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9
第二篇:作戰篇
孫子「作戰篇」強調對人力、物力、財力的準備,後備資源的充足與否關係到整個戰爭的決定作用。無論做什麼事情,沒有充足的準備,都是不可能順利和成功的。「勝敵而益強」是「作戰篇」的指導原則。 59
第三篇:謀攻篇
孫子的「上兵伐謀」給了古今之士多少靈感和鼓動,使得「上兵伐謀」成...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