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日本、用日本、玩日本、聽日本,
但日本的飲食文化你知道多少?
讓石毛直道帶你一窺日本飲食文化的五花八門。
你知道日本餐桌上的配菜有哪些嗎?
你知道日本人何時開始生吃萵苣嗎?
你知道菇類栽培是日本的家傳事業嗎?
明太子、仙貝、梅酒、鏡餅、菊花、昆布、納豆,這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日本食物,然而我們對它們的文化及歷史卻不甚了解。
本書作者石毛直道長期研究各種類型的飲食文化,在日本享譽盛名。在書中,他蒐羅各種食材,以民族學的宏觀角度,帶領讀者探索各種文化風貌,從日本常見食材、古怪食物到餐桌上的各種食器,千奇百怪,包羅萬象。
在餐桌上,我們看見日本飲食文化的美麗風景
認識桌上的配菜:栗子是戰國武士出征前的祈運食物、菊花是日本飲食的美學代表,從桌上的配菜了解日本的飲食歷史。
餐桌上的環遊世界:豆腐、饅頭、奶油,日本人新年時會放在家中擺上鏡餅,辣明太子起源於朝鮮半島……從日本看世界,從世界看飲食。
飲食的偏見:日本人吃狸貓?吃蝗蟲?稀奇古怪飲食文化大蒐秘。
圍爐品鍋:日台韓大融合的石頭火鍋、涮涮鍋是從中國傳到日本、成吉思汗鍋並不是蒙古料理,探討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鍋物。
午茶時光:蘇打飲料幾時傳進日本?日本人甚麼場合會喝櫻花茶?口香糖如何在日本流行?
進廚房探險去:到廚房的秘密之處探險吧!一窺碗筷、平底鍋、刀具、飯鍋的文化奧妙之處。
休筷閒聊:從習俗、創意料理到大胃王比賽,漫談各種有趣的飲食文化。
還是少不了酒:夏天時啤酒和梅酒是必備良伴,到了秋天,不妨在酒裡加幾瓣菊花應應景。
作者簡介:
石毛直道
1937年生於千葉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系。農學博士、民族學者。
曾任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教授、館長,同時也是榮譽教授。在關於料理與酒的古今東西方文化研究上是第一人。
著有《魚醬與熟壽司的研究―季風亞洲的飲食文化》(共著、岩波書店)、《上方食談》(小學館)、《吃這門工作》(新潮社)、《餐桌文明論―摺疊矮桌到哪兒去了?》(中央公論新社)等,作品包含共著、編著,數量超過70本。
譯者簡介:
連雪雅
生活中少不了日文的陪伴,對翻譯工作懷抱著高度的熱情。譯有《一個人的京都漫步手帖》、《旅行從我的房間開始》等旅遊書,與《就是愛拍Olympus PEN》、《愛上小蠻腰,快瘦關節伸展操》《高橋美起圈圈叉叉的瞬間》、《自然排毒的50個生活小習慣》、《活化體內酵素》等實用書。
章節試閱
1 認識桌上的配菜
萵苣 流傳萬世的植物
萵苣、乳草為菊科植物,與一般沙拉用的美生菜屬同種作物。從東地中海到小亞細亞地區為原產地,經由中國傳入日本。
切斷萵苣的莖會流出白色的乳汁,故萵苣又被稱為乳草。
在《萬葉集》大伴家持的作品中也曾出現過「乳草花盛開」這麼一句話,更有記錄指出奈良時代萵苣便已常被食用。
日本栽種的是拔葉萵苣,種植於農家的庭院等處。由於葉莖朝下,故食用時要從最底層的葉片往內剝取。烹調方式有醬拌、涼拌、燉煮、醃漬,但做成沙拉的生食方式倒是沒有。
在歐洲,萵苣主要被當作沙拉用的蔬菜。歐美國家開發出各種以生食為目的的萵苣種類,如結球萵苣、沙拉菜等。
到了明治時代,萵苣被當成西洋蔬菜引進,然而需求量卻很少。半世紀前,說到沙拉一般人想到的都是馬鈴薯泥沙拉,很少會去吃使用了萵苣等生鮮蔬菜的沙拉。因為當時的人擔心,食用生蔬菜會感染寄生蟲。
日本過去曾是世界上寄生蟲帶原率極高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七~八成的日本國民都是蛔蟲的帶原者。由於蛔蟲容易附著於蔬菜,可能是因為使用了人糞或尿液施肥造成了傳染。
後來因為愛吃沙拉的美軍進駐,大量訂購「清淨栽培」的萵苣,使得日本也開始致力於萵苣的栽種。另一方面,傳統蔬菜的拔葉萵苣則日漸消失。
番茄 在中國與義大利為加工保存食物
每到八月,中國北方黃土高原的農村主婦會將大量的番茄放進蒸籠裡炊蒸。她們是在做什麼呢?
蒸好的番茄連皮切成細末,在啤酒空瓶插上漏斗,再將切碎的番茄用筷子壓塞入瓶內。原來她們是在做番茄糊,不過在當地稱為西紅柿醬。一次做個十幾瓶,作為全家入冬的儲備食物。
這不是當成義大利麵的醬汁使用,而是炒馬鈴薯等蔬菜的調味料。夏季期間當地人會直接生食或切碎炒來吃,但進入夏季尾聲,田裡的番茄會全被採收並加工保存。
義大利的農家也會自製番茄糊與番茄醬保存一整年。在利比亞沙漠的綠洲則是將番茄加工為番茄乾。話雖如此,其實只是把摘下來的番茄放著而已。沙漠的氣候乾燥,光是放著就能讓番茄的水分蒸發,表皮乾皺收縮,最後變成如紙團般的狀態,輕到吹口氣就會滾動。將番茄乾捏碎,加入鹽、辣椒等一起煮就成了番茄醬。
因為冬天也能吃到溫室栽培的新鮮番茄,所以我們都忘了番茄原本是夏季的蔬菜。至於在將番茄當作調味料使用的地方,則是把夏季採收的番茄加工保存,才得以全年使用。
半世紀前的日本把番茄視為夏季的水果,食用時會灑鹽。現在則變成沙拉的專用食材。番茄糊與番茄醬市面上都買得到,不必特別自製。
至今,日本尚未出現有名的番茄料理。
菊花 日本飲食的美學代表
賞菊愛菊始於中國。梅、蘭、竹、菊人稱四君子,它們被視為氣質不凡的植物,常被當作中國水墨畫作的題材。
菊花被形容為具有不老長壽藥效的植物,是神仙之食。在中國古老的醫書中也曾提到以菊花為原料,經由特殊處方製成的藥丸佐酒服用後,「持續百日身體會變得輕盈,皮膚充滿光澤。持續一年白髮會變成黑髮。持續五年,八旬老翁也會返老還童」。
九月九日時喝下菊花酒可延年益壽,這個風俗習慣也傳至朝鮮半島及日本。在中國還會將菊花花瓣乾燥,泡成菊花茶飲用。
此外,食用蛇料理時為避免中毒也會加入菊花,但時至今日,中國已經很少人會吃花了。
東亞國家中,最常食用菊花的就屬日本。甚至還開發了專供食用的菊花品種,
在果菜市場被當作一種蔬菜交易流通。
「妻菊」是種黃色的小菊花,主要是當作生魚片的盤飾,很少人會食用。但,菊花可防止腐敗、消毒,與生魚片一起吃有預防食物中毒的效果。愛知縣豐橋市周邊就是「妻菊」的產地。
阿房宮是江戶時代後期培育出來的「食用菊」品種。栽種於東北地方,除了當作商品,也可種植於庭院,秋季時用於家庭料理中。
將花瓣用醋水稍微汆燙、去除水氣後進行烹調。可同時享受到爽脆的口感、美麗的色澤及高雅的香氣,是代表日本飲食美學的食材。
用醋拌過的菊花瓣是俳句大師松尾芭蕉愛吃的食物,他還曾寫下「蝴蝶也來吸食浸醋的菊花瓣」這樣的句子。
栗子 戰國武士出征前的祈運食物
栗本、栗田、栗山、栗林等,在日本有很多栗字開頭的姓氏。因為自古以來,栗樹就被當成重要的果樹。對住在山林村落的人來說栗子是救荒食物,許多地方更是禁止砍伐栗樹。
從繩文時代的遺跡中也發現到不少栗子的存在。青森的三內丸山遺跡則出現很早以前已經開始栽種栗子的說法。日本栽培的栗子品種達五百多種,起初是使用北海道中部以南的自生芝栗,進行了品種改良。
團栗與栗子是繩文人重要的澱粉來源,他們採集到後會儲藏起來當成主食。團栗必須先去除苦味,磨成粉末狀後再加工食用,手續繁瑣費時,但栗子不但可以生吃,透過烤、煮等簡單的烹調方式就會變得很美味。
栗子乾燥處理後,果實會變小、皮也會變皺,用臼杵搗磨就能將表皮與澀皮分離。這在日語中稱為搗栗(kachi guri)。
戰國時代的武士出征前為了祈求勝利,會將搗栗、鮑魚乾(noshi)與昆布當成下酒菜。搗栗的「搗」發音與「勝」字相同,取其意為「戰勝」敵人。而noshi在今日的日本雖是指紙製的禮籤,但原本是將鮑魚敲扁拉長的乾物,「敲打」這個動作與「討敵」的發音相通。至於昆布則是因為與日語的「喜悅(yorokobu)」發音相似,取諧音解讀為「討伐敵人、戰勝敵人,獲得勝利的喜悅」之意。
日本有句古老的俗諺是這麼說的,「烤栗前先摘芽」。
自從地爐逐漸消失,人們也不再焚燒落葉,越來越少人會在家中烤栗子。不過,使用微波爐加熱栗子時,別忘了先在表皮劃幾道切痕。否則加熱時發生爆裂就麻煩了。
地瓜 不會發胖的健康食品
地瓜是源自於中美洲的作物。十六世紀末期,經由菲律賓的呂宋島傳入中國南方。
一六〇五年(慶長十年),日本人野國總管參與琉球國王派遣的中國使節團,從中國福建省將地瓜苗帶回沖繩。
沖繩的自然環境不利稻作,加上颱風造成作物的損害,使當地的居民常受到飢餓之苦。於是栽種於地底下的地瓜,很快地成為沖繩人的主食。在沖繩,說到nomu(薯類)指的就是地瓜。
後來從沖繩傳至九州後,在南九州與四國的部分地區因認為地瓜是由唐國傳來的薯類,故稱其為唐薯(kara imo、tou imo)。而在北九州、中國與近畿地區則認定是琉球傳來的薯類,故稱為琉球薯。
一七三四年(享保十九年),在日本被稱為「甘薯先生」的青木昆陽,奉吉宗將軍之命,於江戶開始種植來自薩摩的地瓜。此後,地瓜便在關東地區流傳開來。
江戶時代有句川柳是這麼說的,「法會時,炸地瓜上桌」。意思是,為了節省辦法事的開銷,將地瓜裹上麵糊炸成天婦羅,當作招待用的料理。
一七八九年(寬政元年)出版的料理書《甘薯百珍》就是以地瓜為主要食材,介紹了一百二十三道地瓜料理的做法,如使用地瓜製作魚板、烏龍麵等。
但,地瓜的主流吃法還是炊蒸後食用,或是將地瓜乾混入白米中炊煮的「地瓜飯」等作為主食的吃法。對日本人來說,地瓜是製造能量的重要作物。
一般人認為「吃地瓜會胖」。但,與米飯或麵包相比,地瓜的熱量少了許多。地瓜就算吃到飽也不容易發胖,算是一種健康食品。
菇類 栽培是日本的家傳事業
在日本說到採野菇,多半會聯想到付高額的參加費用,上山採松茸的情景。其實,就連住在山林村落的人也很少會在秋天進入森林採集野菇。
歐洲料理中最有名的菇類是蘑菇,但這是人工栽培的菇。不過,到了秋季,不少人都會進入森林採集各種野菇來食用。
在德國,經常有人出入採菇的森林入口就有立著標示毒菇種類的圖說立牌。
還派駐了鑑識菇類的管理員,幫忙採菇者從採集來的野菇中挑出毒菇。
日本人也是世界上喜愛菇類的民族之一。但,除了無法栽培成功的松茸之外,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菇類皆為人工栽培。
世界產量最多的人工栽培菇是蘑菇,第二則是香菇。回溯至江戶時代,當時的人使用榾木進行香菇的栽培。到了二十世紀,已經開發出在榾木上鑽洞,植入菌種的技術。
此後,栽培菇類就成了日本的家傳事業,目前市場上已有秀珍菇、舞菇、杏鮑菇、滑菇、白鴻喜菇等菇類,全年皆可購得。不過,商品名與分類學上的名稱有所差異,關於這點還請各位多加留意。加上產地名的「……鴻喜菇」是平茸,而名為本菇的其實是一般稱為美白菇的白鴻喜菇。
享用在鍋中加入各種菇煮成的味噌湯是採菇後的樂趣。秋意近了。就算是栽培菇又何妨,今晚來碗熱呼呼的菇湯吧。
水田漁業 同時獲得主食與配菜
雨季時從上空俯瞰中南半島,平原與盆地全被洪水覆蓋。淹水的部分即水田,
村落則散佈在略高的地方。
東南亞的河川沒有堤防。因此,雨季龐大的降雨量使氾濫的河水流入水田,成為一片水鄉。此時河川裡的淡水魚也會跟著移往水田進行產卵。水中殘留的稻根就成了孵化後的幼魚最佳的隱身之處。
待進入旱季,淹水的區域河水開始退去,在水田中長大的幼魚就會聚集成群回到河川。那時候,只要在魚群經過的通道放上漁具,就能得到豐富的漁獲。
將在固定期間捕獲的魚加工成的保存食品,就是熟壽司與鹽辛醬。把抹上鹽的魚與米飯混合,使其發酵熟成產生酸味就成了熟壽司。滋賀縣琵琶湖名產的鯽魚壽司就是熟壽司。而中南部島內陸地區製作的鹽辛醬使用的是淡水魚。
旱季時,棲息在水田泥土內的鯰魚、雷魚及其同類就成了漁獲的來源。水田這樣的環境,不但供給人們主食的稻米,還一併提供了淡水的魚貝類當作配菜。這種水田耕作加上自給自足的漁撈行為,我將它取名為「水田漁業」。
在季風帶從事水田稻作的日本,也屬於水田漁業的地區。在日本也可見到與東南亞水田漁業相同的漁具。農業普及前,人們會在田間水路釣魚、捉魚、圍柵捕魚或挖田螺。
出海捕魚是專業漁夫所從事的商業性漁業活動。而水田漁業則是普通農民及其子女為了替餐桌加菜,非商業性質的漁撈行為。因此,不會留下任何的統計或記錄。
我們應該好好思考在日本傳統的飲食生活中,水田漁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溫室栽培 競食初物,轉為趨勢
據說在羅馬時代,當時的人們在以雲母板為蓋的溫床上,全年種植小黃瓜,獻給提庇留皇帝(Tiber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
但,歐洲開始正式進行溫床或溫室的植物栽培,使用的材質是玻璃板。一六八四年,英國的雀兒喜藥草園(Chelsea Physic Garden)使用玻璃蓋成的溫室,就是近代溫室的起源。十八世紀的歐洲溫室,栽培的是南方原產的觀賞用植物。至於北歐則是在溫室栽植柳橙與地中海的果樹。
日本在江戶時代也出現過溫室。將貼了油紙的紙拉門圍搭成室,擺上火盆、點燃炭火或煤球,利用堆肥的發酵熱達到保溫效果。
將梅花或桃花的盆栽移入溫室,提早開花的時間。也用於小黃瓜、茄子或西瓜等蔬果的促成栽培。在作物的溫室栽培上,比起同時代的歐洲,日本更為興盛。這是因為當時的人們想要搶先吃到非當季的初物。日本有句俗話說「吃了初物,可以多活七十五日」,因此江戶時代的有錢人都會爭著出高價購買初物,餐廳也以能夠提供初物而自豪。
到了江戶時代後期,在京都、大阪、江戶的近郊農村興起一股專門種植初物的溫室栽培風潮,於是農曆二月就開始賣起茄子,三月就能見到小黃瓜。
因此,天皇頒布了初物禁止令,禁賣非當季的蔬果及魚產。至今,在我居住的大阪近郊城鎮仍可見到寫在油紙上禁止販賣促成栽培的「偷跑蔬果」的禁令。
在溫室栽培盛行的現代,一整年都能吃到相同的蔬果,初物的可貴已不復見。
一年到頭皆可吃到小黃瓜的現代人,簡直比羅馬皇帝還要奢侈。
素食主義 基於對健康及環境的考量
人類是素食主義者,但在動物學上,素食主義指的是經常攝取植物的草食性動物。
在大型類人猿中,大猩猩與紅毛猩猩是草食性動物,但黑猩猩除了植物也會吃獸、禽類的肉,或是白蟻之類的昆蟲,屬於雜食性動物。
相當於黑猩猩親戚的人類,也是愛吃動物性食物如肉、魚、蛋、奶的雜食性動物。不過,有些人會因為宗教上的理由或思想上的信念,刻意讓自己“偏食”。這些人就是素食者。
目前全球素食人口最多的國家就是印度。多數的印度教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只肉類,就連蛋也不吃。不過,他們會攝取奶類及乳製品,補充動物性蛋白質。在美國,基督教教派之一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Seventh-day Adventist)也是奉行禁酒禁煙的素食主義。
現代的先進國家越來越多人不是因為宗教,而是基於健康方面的理由或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等因素選擇成為素食者。還有一個說法是,與其說七%的美國人是素食主義者,應該說大部分是攝取奶蛋素的人。
過去日本的飲食習慣很接近素食主義。受到佛教禁止殺生的影響,原則上不吃肉,每天吃魚的人也很少。一般民眾的日常飲食除了用魚乾煮湯,主要都是植物性的食物。
在現今這個飽食時代,撇開宗教因素就健康層面來看,應該鼓勵大眾少吃肉、多吃蔬菜,試著回歸素食主義的飲食生活。
1 認識桌上的配菜
萵苣 流傳萬世的植物
萵苣、乳草為菊科植物,與一般沙拉用的美生菜屬同種作物。從東地中海到小亞細亞地區為原產地,經由中國傳入日本。
切斷萵苣的莖會流出白色的乳汁,故萵苣又被稱為乳草。
在《萬葉集》大伴家持的作品中也曾出現過「乳草花盛開」這麼一句話,更有記錄指出奈良時代萵苣便已常被食用。
日本栽種的是拔葉萵苣,種植於農家的庭院等處。由於葉莖朝下,故食用時要從最底層的葉片往內剝取。烹調方式有醬拌、涼拌、燉煮、醃漬,但做成沙拉的生食方式倒是沒有。
在歐洲,萵苣主要被當作沙...
目錄
1 認識桌上的配菜
萵苣
番茄
菊花
栗子
地瓜
菇類
水田漁業
溫室栽培
素食主義
2 餐桌上的環遊世界
豆腐
饅頭世界之旅
納豆
昆布
辣明太子
阿茶羅漬
粽子
煎餅
鏡餅
麵線
雞蛋
奶油與起司
伍斯特辣醬油
醋
苦味
3 飲食的偏見?
貍貓
蝗蟲
蛙
狗
食人
禁忌
4 圍爐品鍋
未來的餐桌
石頭火鍋
涮涮鍋
河豚鍋
雜交的料理
熱石料理
成吉思汗鍋
5 午茶時光
彈珠汽水與西打
櫻花茶
南蠻點心
冰淇淋
口香糖
6 進廚房探險去
日本的碗筷文化
鍋底變平的理由
日本的廚房
菜刀一把
外送一份!
我要開動了
碗與盤
灶神
煮飯
配膳方式與傳統
家庭的飲食、社會的飲食
7 休筷閒聊
離乳食
仙人的飲食
創意料理
君子的偽善
愛下廚的老人
大胃王比賽
8 還是少不了酒
啤酒
柳蔭
梅酒
菊花酒
馬奶酒
酒後生事,情有可原
夢幻美酒
回敬酒
我的酒
「加料版」結語
大食軒酩酊的住院記
1 認識桌上的配菜
萵苣
番茄
菊花
栗子
地瓜
菇類
水田漁業
溫室栽培
素食主義
2 餐桌上的環遊世界
豆腐
饅頭世界之旅
納豆
昆布
辣明太子
阿茶羅漬
粽子
煎餅
鏡餅
麵線
雞蛋
奶油與起司
伍斯特辣醬油
醋
苦味
3 飲食的偏見?
貍貓
蝗蟲
蛙
狗
食人
禁忌
4 圍爐品鍋
未來的餐桌
石頭火鍋
涮涮鍋
河豚鍋
雜交的料理
熱石料理
成吉思汗鍋
5 午茶時光
彈珠汽水與西打
櫻花茶
南蠻點心
冰淇淋
口香糖
6 進廚房探險去
日本的碗筷文化
鍋底變平的理由
日本的廚房
菜刀一把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